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7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余林林总总,倒也算是让彼此双方都能够接受,进而最终达成了协议,当然,这协议却也只能是私底下进行,不能公之于众,而孙传庭需要做的,则是将这一份诏安文书让朝廷认可。

    其间,孙传庭花费了偌大的力气,同时向自己在朝廷的盟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不知道在崇祯皇帝心中降了多少分,记了多少帐了,但是最终还是让何三江一部的诏安文书获得了朝廷等认同,最终送到了何三江他们手中。

    大张旗鼓将诏安文书送到何三江一部,自此以后少了一位反出的大顺龙湖将军,多了一位大明龙虎将军暨曹州总兵官何三江。

    由此带来的影响,是大顺朝终于彻底歇了想要北上攻打大明等计划,转头将更多的兵力部署在河南与曹州之间的边关,似乎有着要找何三江讨个说法的意思。

    怨不得大顺军队对原本的同伴、如今的对手如此敌视,甚至超过了他们一心想要谋夺人家江山的大明,实在是这何三江无论作何选择其实都好,但是偏偏选择了一个最让李自成难以接受的大明朝。

    当初何三江突然的反叛,让从来没有想过何三江会反叛,自以为其忠心耿耿的李自成心里受挫严重,他自觉对于何三江的栽培不小,对其封赏也是大方的紧,以为对得起这个弟兄了。

    然而恰恰就是这个之前忠心耿耿,从无懈怠和怨言的属下、兄弟,在自己正想要大展宏图、称霸天下的时候,从背后给了自己一枪,虽然明面上大家看起来好聚好散,何三江反叛之后也修书一封给李自成解释他反叛的理由等等,可是何三江的反叛带给刚刚建立起来的大顺王朝无形的损失,却是极大的。

    一支军队在战场上的实力,除了兵员的个体素质以外,气势和意志上的因素也是极为中高的,当初大顺军队之所以时常战败,即便拥有着极大等数量优势也敌不过不及己方数量几分之一的大明军队,就在于大顺军队的战斗意志不强,一开始就处于劣势。

    好不容易这些年大顺军队在何三江、刘宗敏等大将努力下,逐渐弥补起麾下军队的素质,又在一次次战斗当中取胜,让军队拥有了一股之前所没有的自信和意志,却随着何三江这个在大顺军队当中有着极高地位的主将反叛,让军队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等自信和意志,却又出现了动摇。

    而在大顺国内,何三江这个李自成肱骨之臣的反叛,不仅是让不知深浅的王国百姓人心惶惶,就连大顺国中的官吏大臣们,也不无开始对大顺过的前途产生怀疑和犹豫,出现了无数看不见的裂缝。

    这些都被看在了敏感的李自成眼中,让其对何三江这个曾经看重的下属恨之入骨,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以泄心头之恨。

    若说何三江反叛出去,自立门户也就罢了,大不了在李自成心里将其视作了另外一个张献忠,大家彼此互不干涉也就好了;可偏偏如今何三江唉反出大顺之后没多久,转头便加入到了他们大顺的唯一敌人……大明麾下,这却使得李自成最后一点理智被消磨殆尽了。

    何三江如今所在的曹州,相比之前江北的濮阳而言对于大明王朝的威胁更小,毕竟有黄河天堑存在,但是对于大顺来说,彼此之间毗邻的地盘却无天险阻隔,何三江所部驻扎之地直接威胁了大顺东部防线,可比之前疲软的山东驻军有着更大的威慑力。

    新仇旧恨加在一起,让大顺皇帝李自成一改之前与北方女真蛮子之间的协议,转而将手中聚集的兵力分出大半,浩浩荡荡地往东线驻防,一副要跟何三江这个昔日手下一决生死的姿态。

    面对此情此景,坐镇黄河北岸的孙传庭却是笑开了花,至少自己冒着巨大风险收编了何三江所部,却这么快为自己和大明朝带来了不错的结果。

    不管接下来大顺朝与何三江一部谁胜谁败,对于大明朝和督师孙传庭他们来说都是最后的坐收渔利之人。

    而另外一边的何三江和白玉山他们,却是有些头疼了,他们却没有想到,本是一场正常的站位选队而已,落到了李自成这个没有真正接受过正式军事教育的大老粗面前,很多时候面子上的损失反而比未来的前景更能驱使对方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第1349章 故主与故吏() 
面对滚滚而来的大顺军队,何三江他们能做的,除了积极备战以外,却也没有其它的办法。

    派出去两拨想要跟李自成交涉的使者,连李自成的面都没见着,就被砍了脑袋丢回曹州地界,让本就没有太大期望的何三江他们彻底死了心。

    既然大顺军队一意孤行,要在自己身上损兵折将,那何三江他们也没有什么怕的!固然对方在数月之前还是自己的首领,可是把何三江他们本身身份放在一边不说,这些年在李自成麾下拼杀,何三江他们如今的地位和待遇全都是他们自己一刀一枪拼杀回来的,甚至于真要按照功劳提拔的话,如今他何三江也应该是大顺朝将军当中前三之列,可是事实却是他依旧比不得刘宗敏、田见秀之流,一直被放在最危险的第一线上,不仅仅是他自己,就连其麾下的心腹和将士们,无一不觉得有些不公平。

    因而此番的反叛,虽然让冉茂昌这些心腹们有些诧异,可是转头想想也是情有可原的,就连如今投奔大明,获得大明朝的赦封,也是很轻松就被冉茂昌等将士们接受了。

    故而在面对旧主之时,何三江他们一干将士却是做好了充分等准备,虽然未必信心满满,但是真到了真刀实枪开干之时却也能保持镇定以及完整的战斗力,并不会出现面对故主之时的退缩和怯懦。

    将为军之胆,当作为中坚骨干的头目们能够稳得住心神,下得了狠心之时,其麾下那群懵懵懂懂、未必明白自己为何会在短短时间里掉转个方向跟之前的大顺军队作战,可是同样也能保持镇定,手中刀兵挥舞也不会颓软。

    大军涌动,黄河以北的孙传庭明军是不可能指望上了,从一开始何三江就知道对方此时怕是巴不得看着大顺与何家军两军对垒,打得越是凶猛反而他们越是高兴,直到一方获胜,或是抓住有八九成把握的大好机会,才会出手,因此此时的何三江脸求援的使者都没有派出,而是将手中兵力集中在了与大顺军国土相接的边界一带,做好了与之正面决战的动作。

    这也是一个让孙传庭他们好好见识一下何家军实力的大好机会,让其明白何家军的归驸,是他们大明的一大庆幸之事。

    有此把握,是源自于何三江与白玉山麾下将士的实力,还有对于曹州地形的深刻认知,以及来自与洪门大本营的支持。

    之前曾提及过,何三江转战山东,放弃早有一些根基的濮阳,其中还因为山东多水路,又毗邻黄海、渤海,方便洪门最为强大的海上水师支援,以及来自齐心堂、南洋商会暗地里的物资补给。

    而在白玉山经营曹州各地水泊、山岭之时,洪门大本营通过齐心堂、南洋商会悄悄向白玉山他们补给了上千支燧发长枪,以及各式野战炮近二十门。

    并不是洪门如今不能给予白玉山他们更多的火器支持,而是以白玉山、何三江他们的实力,一下子冒出来太多的火器,反而很可能会暴露洪门与何家军、白玉山之间的关系。

    燧发火枪、野战炮在大明朝可是洪门特产,即便有人、团队可能可以仿制,洪门本身也在出售一些更低性价比的火器,但是其总体在世面上流通的数量不可能有太多,故而像白玉山、何三江之流又怎么可能一下子拥有超过旁人的火器实力呢?

    而近千把燧发火枪、二十门先进的野战火炮,以及何家军这一路酣战下本身所累积等火器,却是正好不引人怀疑,最多也感叹对方神通广大,能够跟洪门搭上商贸关系等等。

    大顺军先锋军十万,由何三江最为熟悉的刘宗敏带领,先大顺主力二十五万大军一步,进入到了曹州境内。

    一开始的接触,何家军步步后退,虽然同样有所反抗,但是其反抗意志并不坚决,仿佛其麾下对于大顺故主还有锁留恋等等,至少在刘宗敏以及其心腹将领是此等感受。

    对此何三江是早有预谋的,曹州以西的大名府东明县地势接近黄河,经历无数次黄河的冲刷之后,其地域当中却是一路坦途,不利于何家军之防守,与其在这中平坦地势当中与大顺先锋军硬碰硬,却还不如往后撤退一段距离,以空间换取地利优势,尽最大可能减少何家军的损失。

    何家军兵力加上白玉山所部,瑞士全军动员,虽然不足十万之数,但也不远了,可是相比此番前来征讨自己的大顺军队,却是相差了三倍有余,其中不难看出此刻大顺李自成对于剿灭何家军的信心和意志,同时也让何家军上下多少有些担忧和惶恐。

    何三江固然对于自己训练出来的何家军实力充满了信心,可是在总体实力面前,他也不得不承认,对方远比自己要强大得多,若是没有几分布置、地利人和等优势情况下对战,他们即便艰难阻挡住大顺军队的攻击,怕是也会损失惨重,回头又如何去应对一旁虎视眈眈的大明孙传庭一伙人呢?

    故而,何三江一反这个时代对于土地地盘的重视态度,一上来只是匆匆阻拦了一下刘宗敏以后,就缓缓撤走东明县中的何家军将士,将东明县拱手让之于大顺军队。

    其间,大顺军队损失不算太大,十万先锋军折损不过七八千人而已,而作为守方的何家军本身早就做好了退走等准备,无心恋战之下,起损失更是不大,三千余人的伤亡,其中大半还是受伤而已,也是让何三江他们能够接受的。

    而过了东明县城之后百余里,就是曹州州衙所在,此时一心想要找何三江讨个说法,要个交代的刘宗敏却是有些冲动了点,不等随后的主力大军跟上,在占据了东明县衙不过一夜之后,就紧随着何家军撤退的路线追了上去,看样子是想要一鼓作气将曹州重镇给拿下来,在李自成面前立一大功。

    

第1350章 应对之策() 
距离曹州不足五十余里,何家军的抵抗渐渐开始强烈起来,让刘宗敏一部先锋军的前进速度陡然降低。

    “这才应该是何家军的战斗力嘛!”

    作为先锋大将的刘宗敏对此不怒反喜,沉着冷静地坐在马背上直视前方的战斗第一线。

    作为大顺如今名正言顺的武将第一人,刘宗敏自认在武事之上颇有建树,但是却因为李自成对他的照顾,使得在战功上面总是被何三江压上一头,很多重要的战斗他都只是参与,固然保证了他麾下军队的主要实力,但是很快也让其所得军功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意思。

    因而,如今何三江的反叛,在刘宗敏看来,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让大顺王国上下官员们看一看,他刘宗敏其实并不差于何三江这个战功赫赫的前同僚。

    大规模的反击来得如此之快,之前还一直步步后撤的何家军,突然在曹州城外数十里的地方,对刘宗敏的先锋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势。

    “让廖俊成一部压上去,前线决不能退缩一步!”

    刘宗敏数十年的军旅生涯也不是浪得虚名的,何三江一部等步步退缩并没有让其丧失最紧要的警惕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