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7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亏的是,农科院在这关键时刻,研制出了这更省心省力的脱粒机,对于收取稻穗上的稻粒,远比现在费时费力等手段强上不止一筹,光是这一项便能节约不少的劳力。

    有了这个东西之后,加上之前等各项准备,姚运通有信心能够按时按量地完成这次的丰收大业,不耽误一亩田地的收割。

    故此,姚运通这才对这脱粒机的事情格外上心,这可是他寄予厚望的重要王牌。

    

第1292章 新稻种() 
“哗啦啦!!”

    笨港外的稻田里,开始出现了成批量的百姓身影,他们扛着一具具轻薄木材打造出来的新式脱粒机,走近田间地头,将一捆捆沉甸甸地稻穗往脱粒机的入寇一放,左脚或右脚往踏板上上下使力,脱粒机内的拍板往返敲打着稻穗,只听哗哗地稻穗落入收集仓中,就此干净利落地完成了一捆稻穗的收集。

    作为主管农业的局长,姚运通这时候的工作是最为紧张重要的,没有后世时李天养所在时代行政单位主管几乎不会出现在田间地头的习惯,姚运通此时却是必须时刻巡游笨港、以及笨港周边的村落,及时发现处理任何事关农业方面的问题。

    商业局陈仕秀经不住姚运通的苦心央求,加上他也不好在这种大问题上拖团队后腿,终归还是在收获季高峰来临之前,为姚运通他们制造出了万余具脱粒机。

    当然,商业局夜因此收获满满,新研制出来的脱粒机却是方便,刚一推出就获得了广大百姓们的认可,虽然其销售价格不算便宜,一具脱粒机就得十两银子,可是对于富庶的洪门百姓们来说,这个价格还是完全能够接受的。

    要知道,一具脱粒机总量不到两百斤,可是却能节约很大等人力,同时据说使用寿命超过五年,这一折算下来其实也并不算昂贵。

    而一万具脱粒机刚刚投放市场,就被一扫而光,为商业局带来了超过三万两的纯利,随后每天造出的数百具脱粒机,也几乎可以说是供不应求,根本没有囤积的担忧,按照市场需求来看,短时间里根本不会出现产品饱和的情况。

    待到丰收高峰期到来之后,可能会出现的劳力缺失问题,并没有第一季收割时那般庞大,一切都还在姚运通他们的可承受范围之内,这时姚运通才算是长长松了一口气。

    “局长,程院长他们请您过去一趟,说是有一件大喜事告诉您!”

    姚运通正卷着裤管子,弯腰跟着农业局的成员,在属于洪门自己的土地当中劳作的时候,有工作人员突然找到自己。

    “哦,又有喜事啊?”

    姚运通直起身子来,锤了锤有些酸痛的腰肢,望着刚刚采收完成的大半块稻田,欣慰而意外地感叹。

    “弟兄们加把劲儿,争取今天下午把咱们这片田地给收割完,我这边去去就回来!”

    姚运通对身边的一干或熟悉、或陌生的同僚们笑着打气道。

    因为劳力缺失问题,加上原本交由齐心堂打理的屯田,如今落入到了农业局的手中,没有办法又不敢去抢夺民间百姓们的劳动力的情况下,笨港农业局局长姚运通只能以身作则,发动农业局以下的工作人员,按照人头划分劳动区域,为这场丰收做出实际贡献。

    随着农科院成员的脚步,姚运通连一身干净的衣物都没有换过,只是随意洗了一把手脸,就来到了农科院程长裕的所在地。

    程长裕他们也并没有在农科院的大院里工作,而是跟姚运通一样一群人来到了农科院下属的实验田里,一个个糊着满身烂泥、忙碌地来往田地之间,却也是正忙着收割实验田中的稻谷。

    “老程啊,你这叫我过来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情啊?我现在可跟你们一样忙着呢,手底下还有十亩地在今天必须收割完!”

    面对程长裕,姚运通也不好摆出自己的长官架子,不说程长裕他们颇有一些书生气,未必在意姚运通的身份,光是这回的丰收季,因为农科院研发的脱粒机,给自己带来了多少便利,就让姚运通感激对方都来不及,哪里好意思摆架子呢!

    “嘿嘿嘿,老姚你看看,咱们这田地里等稻谷,与你们收割的稻谷有什么不同吗?”

    一边娴熟地操作着脱粒机,程长裕一边傻呵呵地笑着问道。

    “嘿,这能有什么不同的?”

    姚运通不解,捡起一穗被镰刀割到在田边的稻穗观察了起来。

    咋一看,这实验田里的稻穗与一般的稻穗区别不大,观察了半天之后,姚运通也实在是没有看出来个所以,只得抬起头带着询问的目光望向程长裕。

    原本来带着期待神情盯着姚运通的程长裕,见此情景,只能长叹一声,颇为不满地说了一句:“唉,真是有眼无珠之辈啊!!”

    说着说着,程长裕便从田里走了上来,然后带着一脚淤泥走到姚运通面前,指着地上那一捆稻谷不满地说了一句:“拿着它们,跟我来!!”

    也不再多说什么,程长裕转身便走,走到另外一块隔了有三四块土地的田地里,娴熟地操起腰间别着的镰刀,唰唰两下就割出一捆大致与姚运通手中所拿稻谷相当的成熟稻谷来。

    “现在你再好好看一看!!”

    将这捆稻谷往姚运通脚边一丢,程长裕一屁股就坐在田坎边上,跟一个真正老农没有区别地休息起来。

    此时的姚运通,虽然不解程长裕肚子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但是他也不恼,随着程长裕的指示,将手中稻谷与脚边稻谷对比起来。

    这没有对比之前,姚运通还不知道这稻谷之间的差别,可真要对有了参照物之后,姚运通很快便发现了其中的差别。

    姚运通手中的稻谷穗粒,与脚边稻谷比较起来的话,不但稻谷谷粒要狭长饱满一些,而且这稻穗上挂住等的稻粒也比脚边稻穗多上不少。

    由自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般,姚运通又是接连从彼此当中找出一些稻穗拿出来对比,无一例外的都有着很明显的差距。

    “这、这、这……”

    能坐上这农业局的局长位置,姚运通可不是浪得虚名的,至少对于农业方面的知识他还是有着极强的储备的。

    “没错,你手里拿着的这些稻穗,是我们笨港农科院花了五年心力所改进出来的新一代稻谷,它是我们的研究人员拿占城稻与本地稻进行授粉之后,再几经选种所改良……”

    一说到自己的专业,似乎洪门体系当中的科研人员都会变成一个话唠,源源不绝地炫耀着他们的功绩。

    

第1293章 “占城一号”() 
想要止住打开了话匣子的程长裕嘴巴,那就得等程长裕将他们这几年来为了研究出这新稻种的经历一一述说出来,才有可能。

    而在默默倾听的同时,本就有着丰富生物学知识的姚运通也算是终于明白了,他手中这一把稻穗得来何等的不易。

    不过正所谓皇天不负苦心人,正是因为程长裕他们这一辈的农业科技者的努力,才会有如今姚运通手中这一捆丰收物种的惊喜呢。

    “这稻种的总体产量如何?”

    好不容易等到程长裕炫耀完他们的艰辛历程,姚运通抓住程长裕说话的空挡,问出了他内心更关心的一个问题。

    “以现在我们得出的数据来看,上一季这‘占城一号’的产量高出我们现有稻种产量百分之二十,达到了三石五斗,如今这一季粮食只是为了验证‘占城一号’水稻稻种的稳定性,以当前状况来看,这次咱们繁育出来的稻种,完全能够达到实用了!”

    “当然,真要投入实产的话,考虑百姓们施肥量、耕作技术等限制,其产量必然达不到实验的标准,但是我敢保证亩产量稳定在三石左右,完全没有问题。”

    “‘占城一号’的优点不仅在于它等高产,而且它更加耐旱、对于肥料要求更低,相应的其缺点就是稻米的口味相对更差一些。”

    说到优缺点的时候,程长裕难免有些不满意,这是作为研究人员的通病,但是在姚运通看来,这所谓的‘占城一号’已然可以说是一个神奇的物种了。

    在当前这个时代的粮食中,除了大员岛,如今那个地方产出的粮食,敢保证说能够达到三石以上等高产量,若是这稻种推广到大明朝去的话,谁也无法估量出,它能够拯救大明朝多少的百姓于水火之中。

    “好好好,从下一季开始,咱们笨港就开始推广你们这占城稻,作为咱们笨港唯一的水稻品种。”

    姚运通才不会在意这“占城一号”水稻那一点点小缺点,在他眼里,若是能够在他的带领下,让笨港的农业走上一个更高等高峰,取得一个划时代的进展,些许缺点都是能够容忍的。

    “可是我们现在没有足够的‘占城一号’稻种啊,若是在咱们笨港全地推广的话,那至少得有四万斤稻种左右呢!”

    程长裕却是并不觉得高兴,虽然这‘占城一号’已经种植了两三季了,但是总体规模并不算大,加上需要使用部分粮食去做各种研究等,到如今算上即将收获的水稻稻种,他们也还有至少三分之二的缺口。

    “那就得靠老程你们自己想办法了,若是实在不行,现在我可以安排船只送你们去琼州、吕宋,同时打报告请求为你们准备足够的良田人手,你们觉得呢?”

    为了让自己的履历添上浓厚的一笔,姚运通这回算是豁出去了,使上了浑身解数为“占城一号”的推广做出准备。

    “那可以,不过这时间得尽快了,否则我还真担心会赶不上明年等春耕。”

    “还有,这第三季的水稻稻田最好是在吕宋,那边的气候更加温热,水稻成熟更快!!”

    真要能够将“占城一号”这心爱等宝贝疙瘩推广出去,造福无数的百姓,为自己的团队尽一分力,对于程长裕来说自然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他又怎么可能推脱呢!

    “好,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姚运通大手一拍胸膛,当场做出了承诺,然后转身抱着手中这一捆稻种就往回跑,边跑他还不忘跟程长裕他们交待一二:“你们现在就去做好准备吧,稻种尽可能多带一些,其他不必要的东西就别带了,我让人在吕宋给你们准备新的!!”

    匆匆忙忙从农科院的实验田中赶回家以后,随便收拾了一下身上的污秽,换上一身干净衣物,姚运通扛起那一把稻谷就往火车站赶,若是没有记错等话,今天下午刚好有一趟火车从笨港出发,前往数百里外的基隆镇。

    等到不辞辛苦从遥远的笨港赶到基隆镇,带着一身风尘仆仆的姚运通酸痛地从火车车厢钻出来,踏足在基隆镇的土地上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十分了。

    多亏了如今的笨港、基隆之间,开通了这么一列火车专线,虽然一个星期也就只有两三趟往返列车,可是这已经比平时往返一次两地之间的时间,节约了无数倍了。

    正因为这来往更加方便,虽然这火车一趟最多也就运载两三百人而已,车票价格也格外的高昂,但是依旧让人们趋之若鹜,虽不敢说回回都是爆满,但是往返一趟的车费收入,足以满足日常车站人员开销和火车、轨道维护,还有节余。

    从火车下来之后,姚运通也没有丝毫耽误,在火车站叫上一辆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