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不这样吧,先让你母亲继续教你识字,等我儿年岁再大上一些,咱们再去塾里进学,这样可好?”儿子想要上进是好事,但是他岁数实在不大,李德还是怕他在私塾里受了委屈,反正三娘家世不错,一般的识文断字估计是没什么问题的。

    大家可别被那些明穿小说给骗了,有宋以后,越来越多的大家闺秀其实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一般都在家里学着针线刺绣之类的东西,而读书的话也只能是粗通文墨罢了,很少有人家会愿意在女子身上下太多功夫,真如那些小说里描述的随便一个碰到一个官宦女子都是才女基本上是那是百日做梦了。所以我们的主角母亲三娘也深受程朱理学荼毒,在文事上也就是能读写像女训,三百千这样的普通书本而已。

    (有推荐的哥们给个推荐呗,最好加个收藏吧,这两我到现在都是0,感觉好伤心。)

    (本章完)

第8章 章节名都是随便取的() 
“我不要嘛!人家就要去村里郑夫子那去读书嘛!听说郑夫子可是咱们村里最有学问的人呢,在他身边学习,孩儿我一定可以学到很多学问!”哪里可能继续在家里呆着啊!这都憋了三年了,一天到晚在家里被这几个人像孩子一样对待,不疯都已经算是自我调节好的了,要不李天养哪可能想着这么早就去读书识字。

    “切,就村里那个迂腐呆子还村里最有学问之人!!他那水平你爹我又不是不知道,连咱家三弟,你三叔一半的学问都赶不上,只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罢了。”听到儿子说起村中夫子,李德一脸的不屑。琼州本就偏僻,地属南蛮,少有大学之士来往,所以文教不兴,人民贫穷,一般只要稍微聪慧一点再持之以恒,还是能够院试出生,混得一个童生身份,但要再进一步就难如登天了,不比江南这些文兴之地,得在千万人中脱颖而出,需要有真才实学才能得一童生秀才出身。而李德时常跟张冲接触,看不起半吊子的郑夫子也是正常。

    “夫君,虽郑夫子学问不比三叔,但比妾身确实强多,有他给咱孩儿启蒙也算正好,等再过几年,再给孩子找个好的先生也不耽误不是?”自家知自家事,三娘虽能识文断字,但比之郑夫子,还是差得多了。既然孩子想要读书,肯定是要找个好的先生教育才是,从古至今,谁家大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

    “父亲是否担心孩儿受人欺负或是不能照顾自己?那也无妨,父亲给我配个伴读就是了,正好可以给孩儿作伴,还能照顾孩儿!再说家里离学堂其实不算遥远,你们随时都可以去看我的啊!“李德诧异地看着一脸狡黠地儿子,没想到三岁稚子就能猜到大人的担忧。

    “那好吧,等会儿我就出去叫人去县里找两个小童回来,到时候再带你去私塾。”既然自己夫人也是赞同儿子去读书,那自己又有什么好阻拦的呢?读书本就不是坏事,正好让儿子出去走走,改改他这脾气:“我先去跟母亲说一下这事。”

    “天养想去私塾读书?不会是你们想让他去的吧!他才多大的年纪?怎么会想去读书呢?“老夫人一脸的不信,生怕是两个大人逼她宝贝孙子去读书的,急忙把孙子和他娘一起叫来:“我的乖孙啊!读书可是要吃苦的啊,读不好还要被夫子责罚的哦!咱过几年再去好不好?”老夫人一脸慈祥地看着宝贝,宝贝孙子又乖巧又可爱,还知道帮奶奶端茶捶背,一直是老夫人心肝宝贝儿。虽然知道让自己的孙子去读书识字是为了他好,但想想夫子拿着戒尺在宝贝孙子的小手上挥舞的情景就不寒而栗,这是老夫人自己都舍不得做的!

    “祖母,天养就想早点学点东西,以后做一个像岳大帅一样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再说了,孙儿一天到晚呆在屋里,好闷的啊!就让孙儿出去玩玩好不嘛!“看着孙儿用他细嫩的小胳膊拉着自己的衣袖撒娇,满怀期待地看着自己,老夫人怎么都说不出拒绝的话

    “唉!!!去吧去吧!不过进学以后你可得好好听先生的话哈,不要调皮,不能在课堂上哭鼻子啊!要不然先生打你,我们也帮不了你的啊!”本就不是真的不让孙子去读书,只是她还根本没有做好这个准备,又见儿子和儿媳也同意让孙子去学堂,老夫人也只能作罢,不过还是抱着李天养,一遍又一遍地唠叨去学堂的注意事项。

    “放心吧母亲,一会儿我就叫人去县里买两个六~七岁的孩子做咱儿子跟班,保证不让他在学堂里受委屈的!“李德安慰老夫人说。

    “对对对,去找两个机灵懂事儿的伴读伺候我乖孙,咱家这点钱还是有的。”老夫人马上同意了李德的这个意见。本来以老夫人的脾气,家里根本不会养二丫,四喜和石头这三人服侍的,不过李德经常在海上飘荡,家里少人照顾老夫人和自己媳妇才去县里买的。知道老夫人不会同意,李德先斩后奏直接买回家里,为这老夫人整整气了他半年。难得这次李德一开口就同意了,可想而知孙子在她心中的地位了。

    事情终于朝着心中的方向前进了一步,李天养心中落下了一个大石。还是这该死的年纪碍事了,他心中期盼着能早早成长,这样才能方便他做事。

    一间宽敞明亮的大厅中,摆放了四五十张桌椅,整齐地排列成四排,除了最后面有两张空着,其余桌后都坐着一个懵懂少年,正摇头晃脑地背诵一些诗词,每排所背诵的诗词都不一样,所以读书之声显得很吵杂。

    大厅中央,堂前挂着一副孔夫子的画像,画下,一个老夫子身着浅灰色长袍,手里拿着一本书专注地看着,不时还闭上双眼冥思片刻,然后睁开双眼,仿有所得。

    “少爷,等会儿下学了咱们做什么?”学堂下,一个穿着粗布长衫,身材瘦弱但却一脸调皮的少年悄悄对着旁边一个年纪仿佛的孩童的耳边说话:“是不是又像昨天那般出去地里挖掘蚯蚓啊!”

    正说得起劲,一个暴栗打在他头上:“又想拉着少爷出去野外疯,昨天才害少爷被夫人责罚,今儿又给忘了!”同时后面一个面相憨厚,皮肤黝黑的童子悄悄插上话来。

    “上课时间,不要说话,你们给我好好背诵,一会儿背不出来看我怎么收拾你们!”旁边的孩童,转头严肃地看了俩个人一眼,而这个孩童正是李天养。自上回说好来私塾读书以后,这时间已过去快两年,现如今的他也终于能够在放学以后在村子里到处溜达了,直到晚饭时刻才回家。不容易啊,这几年因为岁数关系,家里老夫人和三娘都不准他在外面玩耍,放学后就被两个陪读的小伙伴给带回家去,直到自己五岁生日过了以后,才让家人放心出门溜达。

    五岁的李天养因着家庭条件良好,不缺衣少食,个头明显比同年的孩童高大许多,都快赶上八九岁的孩子了,

    而自家两个伴读的小子也就面相憨厚的能在个体和体格上压他一头。

    (本章完)

第9章 大家说没章节名差评() 
两个伴读,个子瘦小,活泼好动的姓郭,叫长生;高大憨厚的那个姓王,名得财。两人都是跟随家里从辽东一路逃难到福建,然后被人欺骗卖身去南洋的大船,未料到在经过琼州海域附近时被海贼给截了船,最后没去成南洋,全都留在了琼州乞讨。

    李德带人去县里买人时,正好他们两家人几天未有讨得食物,奄奄一息地躺在城门口。看见李德一行衣着打扮颇为富裕的人经过,长生上前去讨要,正好入了李德的眼,把他们两家年岁最小的两个买了下来。而他们两家的家人也是托他们的福,李德今年营生不错,依着母亲的意思又在村外买了几十亩良田扩充自家的家产,正好少了几家佃户为他们打理这几十亩田地,也一并收入房下。

    “啪”郑夫子用戒尺在堂前木桌上轻轻一敲,学堂里吵杂的读书声也渐渐平息了。“今日课文背得如何了?待为师考校考校!”于是夫子开始从中抽学生起来背诵今日所讲的课文。

    古时学堂比较小,学生也参差不齐,像郑夫子教下,有人已经熟读四书五经,开始学习如何制文,也就是做八股文,为步入仕途准备;而有的才刚刚入学不久,正在启蒙阶段,开始学习三字经。

    故而每人每天所学的东西都不同,先生需要花太多时间去辅导每个学生,造成当时乡村学堂规模普遍不大,只因为先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而潭门村能有这么多的学生也是这俩年的事情,在李天养入学后,慢慢潜移默化劝导先生把学生分成几个阶段,统一教学才能有四五十位同学同时在一起读书,这在当时的明朝乡村私塾里也是比较罕见的,更别说在这么一个文教不兴的偏僻南蛮之地了。不过这也是没法中的办法了,虽然牺牲了一些学生的学习进度,但却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有限的师资力量。

    李天养在这些学员当中算是出类拔萃的一个,五岁就已经熟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十余部本启蒙书籍,等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去学习四书五经了。而与他同时进入学堂的长生和得财就要差得多了,长生还好点,虽调皮了点,但头脑灵活,现在也熟读了六七本蒙书,现在正五言杂文。得财则在千字文中苦苦挣扎。

    说来也是他们两人运气好,难得有人家会让自家的下人去读书的,本来李德也没想让他们两人进学,只想让他们在课堂外面等着放学。不过李天养想着这个时代读书人这么少,身边多一个读书的以后总归方便一些吧,所以在他的死缠烂打下,李德不得不花钱让他们两人也进了学堂。

    一堂提问,学生有人轻松过关,有人则被先生惩罚回家背诵默写,待来日再在先生面前背诵。郑夫子并不像李德所说的,迂腐不堪,只是有些言利罢了,要不然也不会在李天养的引诱下收下这么多的学生,还不是为了那一份束修。不过他也算是比较敬业的人,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当然,对其中优秀的肯定会更加尽心一点。他已过了而顺之年,心中也绝了科举之路,但总想着能教出一个进士,这样才不负他心中的满腹经纶。

    做完这些,一天的课程也到了结束的时候,明朝私塾一天就上两个时辰左右的课,也就是4个小时,课时比起前世来说并不长。学生们在家早早吃过午饭,巳时中来上课,到未时中就结束了课程,剩下的时间就是放羊的时候了。

    以前李天养到了这时候也就乖乖地带着两个根班回家了,现在好了,每天带着他们和学堂里一群小孩在村里横冲直撞,到处惹事。以他父亲在村中的地位,只要不是太过分的事情,村中的人都不会跟他们计较,不过好歹他也是活了三十多年的人了,怎么会做出出格的事。

    “放了学去做什么,天养?这几天你老是带着一群小孩儿去地里挖蚯蚓,无不无聊嘛!要不你还是再给我们讲几个故事吧!。”吴杰是四叔吴巨仁家里的,排行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大姐,叫吴瑛。他今年八岁,比李天养大了三岁,继承了他父亲的优良基因,小小年纪就很魁梧,还有一把相对同龄人说大得多的力气,曾跟十三四岁的少年相持不落下风。在学堂里他也算是一霸,纠结了几个根班到处惹事,最喜欢挑逗比他岁数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