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少年-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庞有计在码头等了好一阵,不见柱子来,有些奇怪,便也回到庙中。小庙烟雾缭绕,飘来的却不是饭的香味,而是草药的味道。老二正在忙着往几个少年的嘴里灌着什么。

    庞有计走进庙里,摸了摸离得最近的那个人的鼻息:“死啰!”

    他又摸了一个:“死啰!你把这些死人都捡回来干啥子哦,丢出去。快要过年了,不要沾晦气。”

    他看见老二冲着他笑。他知道他的脾气,所以他不再说什么,只坐在一旁看着老二忙。

    夜深的时候,柱子忙完了。

    他走出小庙,只见星空朗朗,蛙声脆脆。他合起手掌,对着四周拜道:“我本不会行医,可是他们太可怜了,求求各路神仙保佑,帮我把他们治好。”

    天亮的时候,柱子发现有两个死透了,其余的还好,其中有一个竟是个女孩子。柱子不由想起了秋荷,想起自己给秋荷治病的情景,却不知道那个小妹妹有没想起过自己。

    他在一片竹林深处挖了个坑,把两具尸首埋了。又请大哥帮忙照顾病患,自己推了板车去还,接着去周得禄处干活。

    周得禄却是个大善人,从人处听说柱子救了几个孩子,便来找柱子说话。得知死了两个之后,竟大为同情,临走时,塞给了柱子一个洋钱,又给了一袋米,少许肉,一些菜。

    黄昏回家的时候,柱子看见那个公馆竟打开了大门,热热闹闹的,不时有人进出。

    他不禁又想,同样是有钱人,周老板和马老爷就是这样的好人。这个什么破公馆,人怎么这么坏呢?

    回到小庙,柱子高兴地看见,那剩下的五个人都活过来了。大哥正一边给他们分米汤,一边说:“喝点米汤就可以走了,我们这小,昨天一晚都没地方睡。”

    看见柱子回来,几个人都爬起来给柱子磕头。柱子不好意思了,一边胡乱地摇着手,一边躲。

    庞有计正等着柱子回来做饭,看见柱子手里提着米,还有菜有肉,就高兴起来:“你从哪弄来的?”

    “周老板给的。”

    柱子没有说洋钱的事,他想自己身上还是应该放一点,如果昨天有钱在身上,说不定那两个就不用死了。

    吃饭的时候,柱子只给那五个人每人些稀饭。看见他们都望着肉直咂嘴,就笑着说:“你们现在最好不要吃太结实太油腻的东西,身体受不了,过两天。”却又给他们每人舀了点肉汁。

    这天晚上,他向庞有计请教心中的疑惑,平生第一次听到了“压迫”这个词,也平生第一次知道了,由人组成的这个社会,竟然是个非常险恶的江湖。

    五个人好了,却不愿意走。

    庞有计赶了好几次,他们只每天围着柱子。

    柱子只笑。

    原来这五个人和那死的两个,都是难民。在战乱中没了父母,只好结伴求生,并义结金兰。柱子听了就更加痛恨当兵的了。

    死的那两个是七个人中的老大、老二,老三姓赵,老四姓吴,老五就是那个女娃,姓田,老六姓刘,老七也姓刘。都没正经名字,平日里大家只按排行称呼。五个人都管柱子叫二哥,管庞有计叫大哥。

    按照庞有计的意思,应该坚决把五人赶走,而且越快越好。

    他告诉柱子,如果多管了五张嘴,不要说存钱,大家可能都要去喝西北风。柱子则无可无不可。他只劝大哥他们先小住几天,好让他们恢复下身体,也有时间去找落脚的地方。

    但很快,柱子和庞有计都改变了主意。

第三十一回 我们兄弟娃娃多() 
五个人的到来,首先让柱子的生活舒服了很多。

    老五把庙里庙外收拾得干净整洁,连饭也不用柱子做了,回来还有热水抹脸。

    其余的几个每天跟着柱子上街找活。

    偏偏那周得禄又是个善人,他可怜这些孩子,粮店的苦力竟不再请别人,就让他们五人包了。

    吃饭的人虽多了,却不见打饥荒,反而更加有余了。

    庞有计的口袋鼓了,就不再啰嗦要赶人,只是时常抱怨,住的地方太紧张。

    柱子不愿意大哥不快,他早已有了主意。

    小庙旁边不远的那片竹林,他已经惦记很久了。他要在那里盖自己的房子。

    他努力着。

    他时常带着几个兄弟去打猎。老三善于做买卖,能把猎物换成钱。老四本来就会硝皮子,他又教了教,就又添了项营生。老五手真巧,那些不好卖的兽皮,她缝缝补补就成了帽子、鞋子、甚至衣服,也能卖钱了,还能卖不错的价钱。老六、老七,年纪虽小点,但从不偷懒。柱子对这样的生活很满意。

    过年了,城里家家户户都在放鞭炮,有时还有烟花。

    庞有计很高兴,竟然多掏了些钱出来,买菜买酒,也买了点小炮。

    七个人团团坐在小庙前,竹桌上摆满饭菜,篝火上烤着野味,烟熏火燎处,竹杯往来,笑声盈盈。又伴着烟熏的咳嗽,火燎的眼泪。

    柱子还是第一次这样喝白酒,觉得辣辣的并不太好喝,没喝多少就有点晕。但他看见大哥兴致很高,就努力地陪着。

    喝着喝着,老三突然哭了,他哽咽着说:“自从逃难以来,就没有过过像这样的日子。这段时间,跟着二哥才又有了家的感觉他觉得温暖,觉得生活又有了希望”。

    他举着杯子站起来冲着柱子说:“你以后不是二哥,你是我们的大哥。”

    另外四个也都站起来喊:“对!是我们的大哥。”

    柱子笑骂,“喝傻了”,他指着庞有计说,“大哥在这。”

    庞有计讪笑:“不关我事,不关我事。”

    柱子有点多,便说:“不如我们一块结拜了。”说完便带头向庞有计拜去。

    老三想要说话,却被五妹拽拽了衣袖,便不再开腔。

    于是大家一块拜大哥。

    庞有计又高兴了,便又撮土为香,饮血为盟。柱子提议以年龄论大小,大家却不干,公推柱子为二哥。

    喝了酒的柱子,话有点多,看见老五就又想起了秋荷,就对老五说:“二哥给你起个名字吧!”

    老五高兴地拍手:“好啊,好啊!”

    “就叫秋荷吧。”

    大年初一,柱子带着兄弟们去给周老板拜年,得了些年钱,还得了些腊肉,大家都很欢喜。晚饭的时候柱子向大家表达了自己准备盖房的想法。

    庞有计正要出声反对,却又忽然哑住了,因为,他有了主意。

    大年初二,柱子开始带着兄弟们建房。竹林旁的那块空地很大,可以盖很多房子,地面又平整,土质也好,承载力也强。小时候,柱子曾看父亲盖过房子,似乎也不怎么难,主要是夯地、打地基比较麻烦。但现在人多,这些就都不成问题了。

    夯锤,他已经选好了。小庙不远处有个小村旁,有个废弃的大磨盘,估计少说二三百斤重,正好用来夯地。还有一个大青石轱辘,可以用来碾压地面。

    他带着兄弟们用竹子为杆,一天功夫,他们就把地面夯得严严实实的。

    夯地是个辛苦的活,又讲究配合。老四的爸爸曾当过纤夫,所以老四会唱川江子。他就唱:“兄弟伙哦!沉下腰哦!绷紧腿哦!往上举哦!举过头哦!往下夯哦!

    柱子拉过纤,听过别人唱,就跟着大声地应:“嗨吼。”其他人也跟着应“嗨吼。”

    歌声中,肩膀上的竹竿竟似乎轻了很多。汗水洒落在黄土,歌声飘散在竹林。

    秋荷笑盈盈地站在旁边,盯着老四看。当大家停顿的时候,她赶紧递上那清凉的毛巾。

    大年初二,他们开始挖沟填石。码头旁边有很多大小不一的石头,他们用箩筐去背。老三帮老四改了改川江子的歌词:

    领咳呀呀咳咳,合咳咳

    领咳呀呀咳咳,合咳咳

    我们兄弟合咳咳

    娃儿多哦合咳咳

    常遭白眼合咳咳

    人欺凌啊合咳咳

    跟起二哥合咳咳

    盖大房喽合咳咳

    我们娃娃合咳咳

    要自强哦合咳咳

    青山青嘞白云白呦合咳咳

    长江后浪推前浪哦合咳咳

    烈日下头撒汗多哦合咳咳

    美好生活靠二哥哦合咳咳……

    日上三竿,长江边上,太阳毒辣,汗如雨下,但歌声却带来些许清凉。秋荷抱着一坛子水,一个破碗,跟着他们,又不时地给柱子和老四喂水。

    老三就不乐意了:“哎哎,秋荷,你咋子光给二哥、四弟喂水哎。二哥就算了,我不敢比。未必你四哥是哥,你三哥就不是了啊。”

    秋红红了脸,却赶紧倒了水递给老三:“小心呛死你!”

    大家都笑,柱子闷着头乐。

    他发现了人多的好处,就又想起了《增广贤文》里的一句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上最难得者兄弟。”

    傍晚的时候,用来做地基、埋墙角的四处深沟,都挖好了。他们将买来的四根直木分立四角,用青石填沟。

    大年初三,开始拌泥。先取优质黄泥,打碎。又将稻草、头发剁碎拌匀,接着灌入糯米汤,接着带着兄妹五人边踩泥边唱歌,感觉泥巴粘稠的时候,开始灌泥,边灌边夯。大家又打起了泥巴仗,秋荷慌慌张张地摔倒在泥巴里,成了“泥荷”,大家都笑得弯了腰。

    正月十五的时候,他们的房子已经初具雏形。大家干得很辛苦,但玩的也很开心。

    只有庞有计不曾参合这劳作的快乐,但他也曾不出门,只待在旁边看,又不时四处张望,似乎在着什么人的到来。

第三十二回 黑水河畔黑衣人() 
柱子他们住的这地方属于黑水县,黑水有个很大的帮派叫青帮,帮主叫魏友师,今年50多岁,人称魏老太爷。

    小庙和这片竹林虽然看起来没人管,但这一带却是魏老太爷的势力范围。在这一带,江湖人讨饭吃,都要先拜码头。否则小打小闹可能不会引来麻烦,一旦动静大了,无疑找死。

    你在这竹林露宿他不会管你,你在这里盖房,那不是在他的地盘找事吗?据说,这青帮的兄弟成千上万,不管这地他有没有地契,在他的势力范围内盖房,就要先交钱,而且以后月月都要缴。当然,事先还必须征得青帮的同意,要青帮的大爷们看得起你才行。

    这片竹林是魏老太爷手下李大锤李大爷管着。这李大锤也是外乡人,和魏友师本来并不认识。只因他来城里讨生活,在县城的门楼一带冲撞了魏友师的门人,和魏友师动起了手。

    魏友师打掉了李大锤一个门牙,却怜惜他有一身武艺,竟将他收为弟子。

    从此李大锤就发了家。这个故事在这一带广为流传。

    不过那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现在那魏老太爷很少在江湖露面,只在家享清福。

    庞有计有个哥哥曾经在道上混过,所以他非常清楚这些。他本来想阻止柱子的,可他又想,魏友师怜惜李大锤有才,成就了李大锤。李大锤会不会怜惜柱子有才,成就了他们兄弟呢?

    正月十六,柱子带着老六去周老板处开工,留下老三等人修房。临走时,庞有计嘱咐他,没事就回家。

    一连三天如此。

    正月十八的黄昏,柱子和老六刚回到小庙,就听见竹林那边传来老三几个的哭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