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7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笏板的历史很长,根据《礼记》的一些个记载,商周时期就可能开始用了,到了明代规定,五品以上官员用象牙笏板,五品以下不拿笏板。而清代,直接就弃用了。

    “你们还没确定是谁的墓葬?”唐易接着问道。

    “一直都没有发现墓志,我看是确定不了了!只能推断是高官墓葬,可能是一个宗族里出了多个高官,所以形成了墓葬群。”孙晓伟道,“不过,你看笏板上字迹,虽然推断不出是谁,但有点儿意思!”

    这块象牙笏板,可能经过特殊处理,虽然笑纹不少,但是没有碎裂。上面,的确还有字迹,看来用墨很好,历经这么多年,虽然淡化了不少,但也能辨认。

    不过,这上面的字迹,却不是面见君王时的朝对政策,倒似乎是临终前的一些想法。这也很有意思,记录在笏板上,接着陪葬了。

    唐易对着光,细细看去。

    “药师兄大胜突厥,萧氏与炀帝孙复归,竟得龙颜大悦之宝······”

    起首就是这两句,唐易看了看孙晓伟,“品级不低啊,居然直接叫卫国公为药师兄!”

    “嘿!”孙晓伟一听,“你确实是行,一看药师兄就知道是谁。你说这让学问不够的人看了,还不得先想到黄药师?”

    这里面的“药师兄”,唐易口中的“卫国公”,自然就是隋唐时期的李靖!

    李靖,字药师,后来被李世民封了卫国公,所以世称李卫公。李靖这个名字,很多人容易和“陈塘关总兵李靖”混谈。虽然有后世撰写借用李靖之名的嫌疑,但神话里的李靖是商朝末年的人物,而李靖李卫公,可是历史上的一代名将。

第1279章 缺角玉玺() 
唐易笑了笑,继续看。

    这段文字没有留姓名,只能看出和李靖是认识的。但如果是李世民时期的高官,认识李靖一点儿也不奇怪,而且太多了。

    不过,后面说的这个“龙颜大悦之宝”,才是重点。

    因为,这就是和氏璧传国玉玺!

    这个人看来有点儿迂腐,大致意思就是李靖是皇上的得力大将,而他出征的同时,还能将传国玉玺复归大唐,这是大唐的幸事啊!而且,这传国玉玺的样子,和一些史料中的记载相吻合,还能证明一些传闻,肯定是没问题的。

    所以,这是他生平感到最高兴的一件事儿。而后,他又祝愿大唐世代繁荣昌盛之类的,可以含笑九泉了。

    确实看不出是谁,迂腐又不是特立独行的标签。不过,他说的这些,确实是很有价值的。

    首先,关于李靖的这个经历,有些史料中有过记载,但是追回和氏璧传国玉玺的细节,一直不能完全被确认,这件文物,可算是一个佐证。

    李靖这个人,在李渊刚刚称帝,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就跟着李世民混了。

    唐武德三年,李靖跟着李世民东进,干掉了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就是在此功之后,李靖开始出名了。

    后来,李世民登基,李靖干过刑部尚书,干过兵部尚书,深受重用。

    这里面说的拿回和氏璧传国玉玺的事儿,根据有些史料的记载,发生在贞观四年。当时,漠北突厥,仍是大唐王朝的心腹大患。

    那一年的正月,寻常老百姓还沉浸在年味儿里,李靖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冒着呼啸的北风,滴水成冰的严寒,挺进恶阳岭。

    突厥的颉利可汗实在是没想到,**居然就这么来了,大惊失色。一惊就容易乱,连连败退之时,他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他认为,如果没有大军压阵,李靖怎么会孤军深入?

    其实,李靖就是孤军深入,牛逼就牛逼在这儿。而且,还通过间谍得知了颉利可汗的想法。

    随后,李靖乘胜追击,一举攻下了定襄城!颉利可汗仓皇逃往碛口。

    在定襄城里,李靖抓到了两个很重要的俘虏。

    一个,是隋炀帝的老婆萧皇后;另一个,是隋炀帝的孙子杨政道。

    当年,隋炀帝杨广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萧皇后和皇孙杨政道跑到了漠北,投靠突厥。这本来没什么,但是,他们手里,却拿着一件很重要的东西。

    没错,就是和氏璧传国玉玺!

    李世民登基的时候,就因为没有传国玉玺,十分郁闷。他还无奈地刻了几方什么“受命宝”“定命宝”之类的玉玺,自我安慰安慰。

    这一下子,李靖居然把和氏璧传国玉玺拿回来了!李世民高兴坏了,封李靖为代国公,而且当着各位重臣的面夸赞李靖,还拿他和汉代李陵比了比。不过,李陵当年是带着五千步卒进攻匈奴,结果归降匈奴了。而李靖,带着三千骑兵孤军深入,居然攻克了定襄,拿回了传国玉玺,这是空前的战绩啊!

    这就是李靖获得传国玉玺的经过,大唐得以保存传承,直到后来又没了。

    再者,除了这一点,这象牙笏板上还提了一件事儿,“有缺以金补之,确证摔玺之事”。

    和氏璧传国玉玺被摔过,摔了一个角,然后用黄金补上了,也有过相关的说法。

    当时秦亡之后,子婴将和氏璧传国玉玺交给了刘邦,刘邦建汉登基,这玉玺自然要传承下去了。

    后来传国玉玺一直珍藏在长乐宫。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权,而当时的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

    而摔了和氏璧传国玉玺的人,就是这个名叫王政君的孝元太后。

    说起这个王政君,其实她是王莽的姑姑。

    她当了太后之后,大力扶持娘家人,外戚专权由此开始。她的侄子王莽,当时口碑很好,所以也得到了她的大力栽培。但是,一旦掌权,王莽就露出了本来面目。当了大司马还不够,又把闺女嫁给皇帝,随后一步步全面掌控了朝权。

    王政君呢,一开始扶植王莽,没觉出啥来,毕竟是自己的侄子嘛,反正是娘家人。但是等她发现,她说了也不算的时候,已经晚了。

    王莽不满于“假皇帝”,最后干脆改朝换代,当了真皇帝。

    在登基之前,有件东西得到手啊,就是和氏璧传国玉玺!当时,王莽是让安阳侯王舜去找王政君要这个玉玺。

    一听王莽马上要登基了,王政君居然急哭了。她虽然姓王,虽然专权过,但是毕竟是嫁到刘家的人,心里还是系着大汉江山的。

    只是,早干什么去了?

    找人来要,算是很文明了,她不是傻子,知道不给不行了。于是乎,她拿起玉玺,直接摔到了地上。

    王舜拿起玉玺就走,王政君此时还在背后破口大骂。

    王舜倒不会在意她骂什么了,可是拿着玉玺一看,一个角被摔没了!

    王莽对此的主意就是,找工匠用黄金补上。这个事儿想想,也没别的办法,摔没了一个角,摔下来的可能已经碎了,没法补,再说要用玉石补,那得粘上,这像什么样子?用黄金可能好一点儿,可以镶嵌修补。

    不管怎么说,和氏璧传国玉玺从此缺了一角,是拿黄金补的,就这样了。只不过,和氏璧传国玉玺后来没了踪迹,谁也没法确证。

    而唐代的这位同志,写在笏板上的话,除了佐证李靖拿回玉玺的事儿,还佐证了玉玺缺角的事儿。

    “确实有点儿意思,不过没啥大用啊,你们不是一直在找么?也没啥线索。”唐易放下笏板之后,轻轻摇了摇头。

    “我给你说实话,我觉得压根儿不会找到了。”孙晓伟见唐易放下了笏板,立即动手收了起来,锁好了箱子,“我够意思吧?”

    “够意思,回头请你吃饭。”唐易道。

    “一码归一码。没这事儿你请吃饭也很正常,你这大老板,分店都开到长安来了,和我们这种挣死工资的可不一样。”孙晓伟笑道,“先走了啊,有事儿再联。”

    唐易送走了孙晓伟,点了一支烟,心里忽然又担心起一件事儿来。

第1280章 宋画做局() 
唐易担心的是,和氏璧传国玉玺,如果是玄黄神灯的“启动器”,窥探天理紫龙图真秘的关键,那这缺角的玉玺,效果会不会打折扣?

    想着想着,他又自我解嘲式地笑了,“嗐,现在能不能找到玉玺还两说呢!”

    正在此时,门铃响起,居然是文佳回来了。

    “这么快?”唐易有些吃惊,见见圈里故交,一般来说是会多聊一会儿的。

    文佳似乎有些渴,打开房间里的小冰箱,拿出一听冰镇可乐,喝了一口才道,“本来是要多聊聊的,你猜,我知道了什么消息?”

    “什么消息?”

    “我知道支雄的店铺,就是金声阁,是怎么搭进去的了!”

    “哦?这件事儿他不肯多说,恐怕有所顾忌。只是,如今他是我们的人,要真是被人做局陷害,替他出头也是应该的。”

    “就是这么回事儿,他不好意思说,我们知道了不能不管!”文佳坐到了沙发上,“要不我急着回来和你说说呢!”

    唐易又点了一支烟,“正好我也有事儿要跟你说。”

    “你先说吧,支雄这个事儿稍微复杂点儿。”

    唐易便把和氏璧传国玉玺的事儿大致说了说,其实也不算什么,就是多了佐证。这些内容,之前都有过传闻。

    文佳点点头,“这事儿啊,行,我们有个数儿就行。”

    接着,文佳便把了解到的支雄出事儿的经过说了说。

    文佳今天见的这个人,在西北的风水圈里很有名,实际上,他不完全算是玄门中人,因为他只是个风水师,精专堪舆,还是建筑学专业的教授,却并不懂术法。

    不过,此人交际甚广,消息灵通。文佳和他交流的时候,自然说起来长安的缘由,也说起了支雄,结果他一听,虽然犹豫了一下,但因为是文佳的缘故,还是说了这件事儿。

    支雄的眼力,主要集中在青铜器和字画上。

    不过用青铜器做局,如今是比较危险的,因为涉及到文物和官方的事儿,闹不好就都折进去了。

    给支雄做局这个人,叫于波,有个外号儿叫奔波儿霸。

    听这个外号,就知道出身不怎么干净,手段不怎么光明。他的主要生意,是几个场子。因为在长安,也不时来上一两笔古玩生意,不过他只做假货,求暴利。自己呢,有时候也附庸风雅,玩儿两件。

    他和支雄结下梁子,是他看好了支雄店里的一件清代的景泰蓝香炉,但是支雄没卖给他。这里面,支雄是有点儿不对,因为奔波儿霸本来是第一个看上的买主,而且问价也很规矩。

    但是呢,支雄还有那么点儿风骨,瞧不上奔波儿霸这种人,觉得东西要是到他手里,有点儿暴殄天物。就说,已经有买主了。后来,找到顺眼的买主才又出手。

    这事儿,被奔波儿霸知道了,觉得特没面子,就想找回场子来。

    其实这本来也不算什么大事儿,人家虽然瞧不上你,但是毕竟表面客客气气,而且,你又没损失什么。

    可是奔波儿霸好面儿,而且为人阴毒。他不仅要报复支雄,而且来了个狠的。他不知道找了什么高人商量参谋,做下了这档子局。

    这个局里,最关键的,就是一幅画儿。

    崔白的《涧雀图》。

    崔白,是宋代的大画家,手法细腻,生动传神,最出名的,就是鹅、蝉、雀三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