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6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芈月,因为热播的电视剧为不少人所知,历史上确实也有原型,她是秦惠文王的老婆,秦昭襄王的娘,当然也是秦始皇祖辈上的奶奶。秦昭襄王继位之后,她就是秦宣太后了。

    这些文佳大体知道,不过,唐易说的这个发髻和她有关系,文佳却很是吃惊,“边看边说,看上好东西就停下,没事儿。”

    唐易点点头,看东西和讲自己的猜测,两不误。

    发髻这个东西,主要是因为古人不理发,男女头发一样长,不弄个发髻扎起来肯定不行。不过,秦人还算是比较正统的,打扮装束也是如此。《荀子》里有一句话,说秦人“其服不挑”,那就是比简朴自然,但是这种歪髻,这种发型,就有点儿另类的感觉了。

    这种歪髻的另类发型,纵观正统汉人王朝,还真是极少出现。

    “我看过一本乾隆年间的古书,叫做《皇清职贡图》。这本书是乾隆皇帝让地方官将辖地不同民族的衣衣着打扮形貌特点进行描写的书。里面记载的,基本都是亲眼所见的。这里面,有过一个介绍,说:汉人结髻于中,土人结髻于右。”

    从这个可以看出,发髻歪向右侧,是“土人”的打扮。

    所谓的土人,有点儿“土著”的意思,大意应该是生活在相对中原稍远的少数民族。也就是说,歪髻的由来,基本可以确定,不是汉人头脑一热自发设计的。

    歪髻的记载,在西南一带有些少数民族中是有过记载的,但是毕竟太过偏远,是怎么传到三秦大地的呢?

    “不光西南,在楚文化当中,在楚地的墓葬考古发现当中,也有歪髻偏髻的发现。最有意思的是,在楚地罗子国芈姓楚人的墓葬中,竟然也发现了歪髻的陶俑!”

    从西南到楚地,从楚地到三秦,这应该是个逐步推广的过程。因为,楚地的少数民族,有不少是西南少数民族的后裔。

    而芈姓楚人,在楚人之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歪髻偏髻在楚地的推广,这个家族应该是发挥了作用。

    “阿房宫遗址出土的文物中,也有一批歪髻的玉人,当然比我今天买的这个好多了。最关键的是,不阿房宫遗址,发现了‘芈’字铭文和与芈月有关的筒瓦。”

    而根据《汉书》记载,阿房宫正是秦惠文王主持修建的,还没建成就死了。这个芈月,恰好是秦惠文王的女人,而且秦惠文王死后,她作为秦宣太后掌权时间不短,继续修建阿房宫应该是她来主导。

    所以,阿房宫出现关于“芈”字的东西和歪髻形象玉人,应该和她有关系。而且,她的影响并不是一时的,后来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歪髻,应该和她也有扯不断的联系。

    “卧槽!你是真能扯啊!”文佳听了,不由冒出一句。

    “只是随便推一推,又不是做学问,你听听就行了。”唐易笑道。在聊这个的过程中,他还过手过三件东西,一件假货,一件真品但价值太低,还有一件残品,都没有收。

    刁钦三和支雄都比较老到,各忙各的。

    唐易和文佳又逛了一会儿,天已经有点儿透亮,这时候,唐易又注意到了两件东西,有点突兀地摆在一个摊子上,这个摊子上的东西已经基本没了,就剩下了这两件。

    一件是青瓷罐子,另一件,则是个陶罐。

    陶罐品相很差,而且有道明裂。唐易真正关注的,是这个完好无损的青瓷罐子。这个罐子倒像个雕塑,下面是罐,表面有一些鱼虾荷叶的纹饰;而上面,堆塑了亭台楼阁。

    而且,罐体显长一些,也有点儿像瓶子。

    这个,文佳也仔细看了看,他也认得,“魂瓶?”

    唐易点点头。文佳看不出年代,但当着摊主的面儿,也不好问,便在一旁看着唐易。

    魂瓶,听这名字有点儿怪,没错,和“魂魄”有关,因为它是一种明器,又叫堆塑罐,谷仓罐,陪葬用的,人死之后专门做魂瓶下葬。西汉就有了,三国就比较多见了,而宋代最为兴盛。

    不过,魂瓶主要是南方地区用以陪葬的多,而且工艺参差不齐。一般来说,墓葬主人地位越高,越富有,工艺自然越好,上面堆塑的东西也越多,档次也更高。

    摊主是个瘦小的男子。唐易问了一句,果然,是南方来的,专门做南方窑系的瓷器,今儿东西都出了,就剩这两件。实际上,唐易也看出来了,那个陶罐也是件陪葬明器。

    剩下两件明器,也不知道是因为有人忌讳,还是碰巧了。

    其实这件青釉魂瓶算是宋代的精品,将近四十厘米,青釉纯净,手法老到,工艺水准还是很高的。下面的鱼虾荷叶,上面的亭台楼阁,真有点儿江南水乡私宅园林的感觉。

    古玩这东西,要说明器,还真不少,比如玉器当中的玉蝉玉握猪,比如唐三彩,都算是明器,但是一样有人收藏。

    有些明器,其实算是纯艺术品,因为它肯定不会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工艺很讲究。魂瓶,和其他的明器又有点儿不太一样,因为有特殊意思,大抵算是明器里的“礼器”。

    唐易记得,有件宋代的精品魂瓶,也拍出过六七百万的高价。

    “怎么,你想要?”文佳等唐易从这件魂瓶上收回目光,开口问道。

    “能买么?”唐易看了看文佳。

    文佳点点头,“本身没什么问题。”接着他便干脆直接问摊主道,“什么价儿?”

    摊主看出来了,唐易是个行家,也很直接,“买一送一,买魂瓶送陶罐,不过这魂瓶是宋代精品,价儿低不了。今天卖不了,我改天再卖,也不能走宝。”

    有捡漏就有走宝,捡漏是买家捡便宜了,走宝自然就是卖家卖亏了的意思。

第1271章 硕大籽料() 
♂,

    唐易想了想,“那好,直接开个最低价我听听吧。”

    “一百块!”摊主口气很坚决。这个古玩行里,一块顶一百,一块顶一万的情况都有,只要是懂行的,根据东西,就能基本判断出来。

    这摊主的意思,就是一百万。

    但是这件魂瓶,和唐易知道的那件拍出六七百万高价的不同。一来要小,二来工艺没那么繁复,而且修底的工艺欠了点儿火候。所以,这件虽然也算精品,但是如果上拍,应该到不了两百万。

    这还是上拍,要是私下走,一百万虽然不算很高,但基本也就是个正常价儿了,很难再多赚。

    在鬼市上,叫这么高的价儿,很少见。不说别的,一百万的东西,你这么摆在摊子上,真有点儿心惊肉跳。

    不过,这个摊主很坚决,唐易回了一句六十万,算是很有诚意了,但是他却不搭理唐易了。

    有可能,前面的东西赚够了,而这件东西,他认为不愁卖。

    唐易点了支烟,抽了两口之后,果断转身,和文佳一起走人,那摊主也没喊。

    有时候该放就得放。这里面有很多因素综合起来决定的,明器也是因素之一。这个因素对收藏来说,只要确定了没什么不良因素,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却对出手影响很大,毕竟,能出得起价钱的人里,你不能保证是不是有人在意这个。

    唐易走的时候,摊主脸上略有遗憾,但是并没有叫住唐易。

    唐易既然走了,也就不会回头。

    魂瓶这东西,曾经有一个阶段,在燕京的市场上,不少南方人带着去卖,当然,普品多,精品少。但也并非难寻之物。

    唐易和文佳继续逛,走了几步却发现,有一个摊子周围,围满了人,刁钦三和支雄也在其中。

    刁钦三和支雄手上,已经各有东西入手。刁钦三收了一件金代的莲花瓷碗,支雄收了一件春秋的青铜盘。

    不过,这么多人围观的东西,却不是古玩,乃是一块毛料。

    不是翡翠毛料,而是一块和田玉“籽料”。

    但这块籽料赌性很重,因为这块料子表面的皮很厚,还是僵皮,唯有一角覆盖着点儿枣红皮,这枣红皮的边缘,微微透出一点儿玉质。

    所以,这块料子,很可能只是一块夹杂和田玉质的石料。

    这块料子很大,看起来恐怕得将近两百斤。

    所谓的大,只是相对的,因为几十斤的和田籽料就算很大了。但是这块可是目测将近两百斤的硕大籽料!不过,将近两百斤的料子,体积上没那么显大,基本是个椭圆形,最长的地方也不到一米。既然是籽料,整体形状自然不规则。

    那点儿透出来的玉质,强光侧打,感觉确实很好,白,细,油。

    之所以围了这么多人,一是因为这么硕大的和田籽料确实少见,二是这个摊主要价很高,一百八十万。

    唐易问了问刁钦三,才知道这个价儿正是根据重量来的,这块籽料有一百八十多斤,按照一斤一万的价格叫的。

    要是和田玉,不要说籽料了,就是好的俄料,一斤也得十万八万的。但问题是这块籽料,赌性太重了,赌不好,说不定只能切出巴掌大小的玉片子。

    和翡翠一样,和田玉也有赌石,不过对和田玉来说,赌性没那么重。因为籽料的皮一般不会很厚,而且也不会全部覆盖玉料。如果皮厚石性重,一般都叫做僵皮,窜僵和玉质夹杂,深入情况一般也能通过表面判断出来。再就是,皮上如果裂,走向和深入情况也比较容易观察。

    但是这块籽料,却很难判断,因为僵皮感觉很均匀,就是在料子表面完整的一层,除了一角带枣红皮的地方。如果薄、而且没钉进去,那就赚了。如果厚,而且钉透了,那这块料就废了。

    一百八十万,真是个让人难受的价儿。

    围观的人议论纷纷,也不停向摊主打听,但是却没有出手的。不过,你一嘴我一句,倒是把摊主的情况问清楚了。

    摊主这块料子,的确是从和田来的,他也是维族人的样貌打扮。

    本来,他是往中原省送货,一车料子,有籽料有山料,但是这块料子来价就高,毕竟这么大的籽料,而且角上带一块枣红皮,不多见。所以他要价也高。问题是中原省的买主吃完了明料,这块赌料却吃不下了!

    货主在当地也没卖出去,就手带着车回和田。经过长安留宿,听说鬼市的事儿,便一早来碰碰运气,卖出去就卖,卖不出去接着赶路,反正鬼市早晨就结束了,不影响白天赶路。

    “太贵了,便宜的话,可以赌一赌。”旁边有个专做玉器的老板和同行在悄声议论,“去年我赌了块料子,上面还开了两处天窗,结果全切了之后,就是开天窗的地方是纯玉料,其他地方全是窜僵的半石料,赔惨了!”

    这个“开天窗”,不管是和田籽料还是翡翠毛料,都是常见的,就是挖取一块皮,露出里面的玉质,让你大体有点儿数儿。但是露出的部分,只有那么一点儿,大部分还是未知的。

    而且,这块料,连天窗都没开,僵皮部分更难判断了。

    话虽如此,但是一旦赌中了,就算里面能出红皮边缘那种的玉质,能出几十斤,也是赚大发了。这种极品成色的籽料玉质,很容易上到百万一斤的高价。用一百八十万博几千万,刺激程度不言而喻。

    这就是赌,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所以,看的人多,议论的人多,却没有人出手。赚了是刺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