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先放起来吧,我再想想。”唐易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唐易的又响起来了。

    “喂?”唐易接起。

    “那我先把这东莱先生锁起来了啊!”毛逐顺势喊了一声,就去把诗集重新缩进了保险柜。

    电话是河野平打来的,“河野先生,正想给你打电话呢。我那朋友确定要买铜香炉了。”

    “那炉盖他找到了吗?”河野平问道。

    “没有。”唐易很干脆。

    “这香炉他买了,没有出手的意思?我可以加价。”河野平复又说道。

    “恐怕也没有。”

    “那你这朋友,能介绍我认识吗?”

    “河野先生,这不符合行里的规矩啊。我说是朋友,其实你也明白,不过是个买家,我怎么能随便透漏人家的信息呢?不过我看你很有诚意,我可以和他说说,如果他答应呢,我就联系你。如果不答应,那我就不联系你了,你看行吧?就明天,明天不联系你的话,呵呵。”

    这一声“呵呵”,那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河野平沉默了几秒,“好吧。那再联系。不过你稍等,我还有个事儿。”河野平并没有等唐易答话,就直接说道,“刚才我听到有人说东莱先生,莫不是《东莱先生诗集》?”

    “艹!耳朵够尖的!”唐易心里骂了一句,但同时也是一惊,这河野平一个倭国人,懂得还真不少啊,这对华夏人来说都算是一部比较偏的诗集,他居然知道!

    “您听错了吧,是东郭先生,就是个小木雕,你听说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吧?就是个故事木雕。”唐易脑子急转,总算是圆了过去。

    “呵呵。一件普通的木雕,至于锁起来吗?唐老板,我发现你很有意思,你开门做生意,难道不喜欢发财?这《东莱先生诗集》如果是宋版,我可以出大价钱!这价钱,可比一个万历青花大罐要高得多!”这次,轮到河野平“呵呵”了。

    这河野平也真是有意思,收东西不仅不杀价,反而一直就很高调,开口就是“大价钱”。不过想想也是,他一个倭国人,在华夏收东西,稍差点儿的东西他都看不上,真正的精品,不花大价钱也拿不下来啊。

    “河野先生说的《东莱先生诗集》,我也只是略有耳闻,没想到河野先生如此熟悉。”唐易模棱两可地回了一句。

    “我早就说了,家父最感兴趣的是书画和铜器,我也算家传,不知唐老板手上的是哪几卷?”河野平也不管唐易承认不承认,直接问道。

    听到此话,唐易心里一颤,这河野平对宋版《东莱先生诗集》,了解得还真是不浅。这句问话,首先说明他知道多少卷,其次他断定唐易不是一整套。

    唐易暗骂,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倭国人怎么就缠上我了?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i734

    最快更新,无弹窗请。

第108章 倭人底细() 
“河野先生既然说我手头有诗集,怎么不先猜是一整套?”唐易心想,既然他这么了解,索性就套两句话。

    “不管是沈公雅刻本,还是黄汝嘉刻本,如果手头有整套,那恐怕是国宝了,唐老板估计没来得及出手,就会被贵国的有关部门盯上。”河野平不阴不阳地笑了起来。看来他真的很了解,两种宋代刻本居然都说得分毫不差。

    “河野先生,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我们泱泱华夏,有法有度。”唐易回应道,“若是祖传之物,私人,这些都不存在。”

    唐易说的倒没错,这古玩买卖,偷的抢的出土的,和走私贩卖沾了边,才算是违法。他说的时候,心里一直想着这两卷诗集,这出自大宅门,典型的传承有序的东西。

    “唐老板,咱们也别绕弯子了,什么时候见个面,可以谈谈价钱。就算铜香炉的事儿黄了,要是这事儿成了,也是皆大欢喜。”河野平仿佛已听出来唐易这是在套话,也不争辩,直接切入正题。

    “真是东郭先生的木雕,若是有宋代刻本,我这小店哪里镇得住啊。河野先生,要是没什么事儿,我先挂了。”唐易也想收场了。

    “好吧,你可以考虑下。再联系。”河野平说罢,竟然也不啰嗦,直接挂了电话。此人的确很是精明,从来不做无用功,这时候多说无益,他也不拖拉。

    见唐易挂了电话,毛逐走上前道,“这事儿怪我,不该顺势喊一句。没想到,一句东莱先生,他居然就能扯出这么多。”

    “我也小看这个倭国人了。他现在肯定是不信我说的东郭先生。”唐易轻轻敲了敲桌子,“我看,得打听下了这个倭国人的底细了。”

    “嗯?”毛逐抬头看了唐易一眼。

    “明天带上这两卷诗集,分头拜访一下秦老和方老。”唐易缓缓说道。

    “好。听你这意思,是先去秦老那里?”毛逐问了一句。

    “对,秦老久涉江湖,而且泛古堂还有海外征集部,可能会对这个倭国人了解得多。”唐易顿了顿又说道,“明天正好关一天店门,防止河野平不请自到。”

    当晚,唐易和秦老、方老通了电话,约好上午见秦老,下午见方老。

    一夜无话。第二天上午,唐易和毛逐带着锦盒,又到了秦老的“洞天福地”。

    一番寒暄之后,宾主落座,这东西自然是要先让秦老过目的。这其实就算是个礼物,只不过这个礼物不是送,过目就是礼,有了这个礼,问起河野平来也算有个由头。

    “难得的真品啊!”秦老看完一卷诗集,又拿起另一卷,“这宋代刻本,用的是麻纸或皮纸,这也为能保存到今天打下了基础。这虽然是印的,但墨质精良,且不失书法的风采,仿宋仿宋,直到今天,这印刷仍是对宋版推崇备至!”

    “谢谢秦老指点!”唐易在一旁说道。

    “行了,你的水平我又不是不知道,你不过是卖老头子一个人情我欣赏一下罢了,难不成还真来找我鉴定?”秦老摆手一笑,“过几天泛古堂的秋拍预展,你来看看吧。”

    “就是您说的清三代的瓷器拍卖会?不是要到9月吗?”唐易接口问道。

    “秋拍是在9月,不过预展提前一个月也很正常,要给卖家留出思考和筹集资金的时间嘛!至于拍品,主要是清三代的官窑器,不过加上别的也未尝不可,你这两卷宋刻本要是来拍,我是热烈欢迎啊。”秦老笑道。

    唐易笑了笑,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把其实还没拿下这两卷诗集的事儿说出来。

    “对了秦老,您听说过东京史料馆吗?”唐易见秦老欣赏完了诗集,出口问道。

    “嗯?”秦老看了一眼唐易,“难不成阁宝多的生意,这么快就做到海外去了?”

    “这倒不是,前几天有个倭国客人到我店里来,留了一张名片,上面印着东京史料馆。”唐易解释道。

    “噢?是谁?河野家的人?”秦老立即接口道。

    “对,叫河野平。”

    “他买你什么东西了吗?”

    “他是看上了我那个崇祯罪己铜香炉,只不过我说朋友拿走了,没有卖给他。”

    秦老点了点头,也没有问“我说朋友拿走了”是真拿走了,还是托词,接着说道,“这东京史料馆是一家私人博物馆,也是一家古代艺术品公司。会长叫河野太郎,这河野平是他的儿子。”

    “看来秦老您和这东京史料馆打过交道?这河野太郎看来水平不低啊。”唐易连忙问道,心想,河野平说起他父亲时很推崇,而且,能轻松拿出万历青花大罐这样的东西,水平可想而知。

    “河野太郎虽然是倭国人,但是却通晓华夏历史,古玩方面也造诣极深。我从他手里收过一件康熙青花将军罐。这东京史料馆背景很深,据说河野太郎和倭国皇室的人都有关联。”秦老说道。

    “这么说,这河野平也是个华夏通喽。他为什么不常驻燕京,反而老在山州待着?”唐易一见秦老如此了解,干脆就把自己的疑问全都抛了出来。

    “山州虽然不及燕京,但文化深厚,交通便利,也是古玩荟萃之地。还有一点,倭国驻山州总领馆的总领事和河野太郎交情不浅。”秦老介绍道。

    “噢!”唐易点了点头。

    秦老又嘱咐道:“虽说在咱们华夏,他们掀不起什么大风浪,但是如果和河野家的人打交道,最好多加小心,毕竟不是一般的倭国人。”

    “这河野平的水平确实不一般,似乎懂得很多,他在电话里听到毛逐说了个‘东莱先生’,结果就猜测我有诗集,还说可以出大价钱。我给搪塞过去了,就说他听错了。”唐易把这事儿又说了一遍。

    “这两卷诗集,还有那铜香炉,确实不宜流出国门。”秦老神情郑重,不自觉地又拿起了诗集欣赏。

    “第七卷,第八卷······”突然,秦老敲了敲额头,仿佛在思考什么事情;过了一会儿,他放下了诗集,“你们稍等我一会儿,我去查个资料!”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

第109章 独缺两卷() 
纯文字在线域名请访问

    秦老如此匆忙唐易和毛逐面面相觑。

    “这第七卷和第八卷难不成还是特别版?或者是什么错版,由此特别珍贵?”毛逐小声说道。

    唐易白了他一眼,“你以为这是邮票和纸币啊,这是雕版印刷,一刻一个版,有错误早就发现了,不会等到装订成书。要说真有什么特别珍贵的地方,倒是有可能是某个人的藏书章。”

    “藏书章倒是有几个名人的,不过秦老这样的大家,也用不着查资料啊!”毛逐却道。

    “说不定有的印章用了别,咱没认出来······”唐易正说着,只见秦老匆匆从书房走了出来,连忙打了个噤声的手势。

    秦老手里,拿着一本出版的《宋刻本稽考》。

    “你们”秦老翻开其中一页,上面的,赫然正是《东莱先生诗集》。而根据下面的文字介绍,《东莱先生诗集》目前出现过的,确实有两种版本,一种就是华夏国家图书馆馆藏的黄汝嘉刻本,而另一种不用说,自然是这沈公雅刻本。

    但是接下来的文字,却让唐易和毛逐的嘴巴合不上了,这沈公雅刻本已知的馆藏地,竟然是倭国内阁文库!

    最关键的是,这倭国内阁文库所藏的沈公雅刻本的《东莱先生诗集》,独独缺了这两卷!

    第七卷和第八卷!

    沈公雅刻本的一整套《东莱先生诗集》,一共二十卷,倭国内阁文库能收藏其中的十八卷,已经是非常难得了。但是,这十八卷的价值,和一整套的价值,那还是天壤之别。

    谁都没有想到,这当年山海省督军韩大昌的痴迷古玩的儿子,居然收集到两卷,而且恰好是倭国内阁文库缺的这两卷!

    “秦老,这一整套诗集要是全了,市场价值该有多少?”毛逐不由问道。

    “市场价值确实不好估量,不过,我想应该以亿元计算了。”秦老道,“宋刻本太稀少了,成套的更是凤毛麟角。”

    “艾玛,那倭国人收这两卷,岂不是几千万都肯出?”毛逐叫道。

    “不是几千万的问题。凑成整套宋刻本,这其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