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不就这么一回事儿么?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正说着,唐易的响了起来。

    拿起一看,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竟然是河野平打来的。

    “唐老板,方便说话么?”

    “方便,河野先生请讲。”

    “不知你那位朋友考虑的怎么样了?他到底要不要买?”

    “哎呀,河野先生,我正想给你打电话呢。我那朋友确实犹豫了,不过很不巧的是,他出国度假去了,那铜香炉被他锁在了银行的保险柜里,恐怕得等他回来才能和你商量易手的事儿。”

    “真的吗?他多久能回来?”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

第95章 特殊材料() 
纯文字在线域名请访问

    “恐怕得一个月左右吧,除了度假,他还有一件很的事情,就是听说这铜香炉本来是有盖子的,国外有这个盖子的线索······”

    “如果找到盖子,这香炉他定死要买???”河野平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十分急促,基本上就是打断了唐易的话。

    唐易听了河野平的如此着急的腔调,心下了然,不由冲毛逐和陈澄之轻轻摇了摇头。

    河野平的这句心急之语,传递了两个信息,第一,他知道铜香炉有盖子的事儿,第二,盖子他手上!如果在他手上,他就不会这么着急,因为“唐易的朋友”是肯定找不到这铜香炉的盖子的。

    “好像是这个意思。那河野先生还等吗?”唐易说道。

    “我可以等。另外,如果他找到盖子,我可以一并买下来,家父痴迷铜器,我也是没办法。不过,我还有一个要求,这铜香炉毕竟是古代铜器,希望在没出手之前,不要随便焚香,以免对铜炉造成破坏!”此言一出,说明河野平真是有些着急了,这话按说是不该说的,如果让唐易起疑,那显然是对他很不利的。

    不过,唐易早就知道了其中的秘密,“河野先生过虑了,如此名贵的明代铜香炉,难道还能真用来焚香吗?”

    电话那头的河野平似乎稍微放了心,末了又加了一句“价钱好商量”。

    挂了电话,唐易说道,“他应该是没有盖子,但是显然知道盖子的事儿,而且定是知道其中的秘密。”

    “一件仿品香炉你探知秘密我得手大罐,那这个倭国人岂不是赔得很惨?”陈澄之低声道。

    “古玩行里,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权当他高来低走好了,陈老先生的仿品,价值也不亚于真品了。”唐易笑道,“这铜香炉今天就留给先生吧,做好了再说。”

    “啊?”陈澄之眉毛一挑,“这······”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化多次。

    唐易看了看陈澄之,心想老江湖就是老江湖,想得就是多。这陈澄之一来是想,如此贵重的东西,说放在这里就放在这里了,不怕没了?这还不是关键,毕竟一两百万的东西还不值得他赖账;关键是,如果到时候做出来,一真一假,这小子就这么自信?到时候能分辨出来?

    “到时候做出来,我还可以再锻炼一次眼力嘛!”唐易说道。

    “老朽行事,向来是先小人后君子,这样,这件铜炉你留在这里,把那件乾隆掐死珐琅八卦琮式瓶拿走吧。”陈澄之心下叹道,真是艺高人胆大,看来他到时候有绝对的把握分出这崇祯铜香炉的真假。

    “这······”唐易微微一笑,沉吟起来。毛逐的眼力见儿不是盖的,知道此时该他说话了,“我看,我们还是恭敬不如从命吧。铜香炉留下,琮式瓶拿走。”

    陈澄之笑了笑,并不点破二人的配合之道。随即,他又拿起香炉,很细致地掂量着,中间倒了几次手,“这风磨铜冶炼难度极大,此炉我估计含金量在百分之三左右。”

    “风磨铜?不是紫铜么?”毛逐不由问道。

    “紫铜,是红铜的另一个称呼,本质上还是铜,是对铜的分类的说法。而这风磨铜,其实是一种紫铜的冶炼方法。”陈澄之解释道,“宣德炉所用的,就是风磨铜,这崇祯罪己炉,用的也是风磨铜。”

    “都说风磨铜纯净致密千年不锈,还望陈老先生详告之。”唐易对风磨铜也不甚了解,便出口问道。

    “世人传得神乎其神,其实不外乎两点。第一,冶炼之时加入了贵金属,比如黄金等,这保证了铜器不易锈蚀,这和之前的青铜易生绿锈区别很大。这样的铜器历经岁月,再加上包浆,确实好看,所谓佛经色,不过是金色变老又加上包浆的颜色。”

    陈澄之的介绍,和那种书本上的僵硬理论不同,皆是出自实践,所以说出来特别容易理解,“这第二,也是这个名称的实际来源,明代冶铜,用的是大风箱,“风磨”,大抵是指风足火大,持久有力。”

    “噼里啪啦·······”

    唐易和毛逐一起鼓起掌来。

    陈澄之却一摆手,“这风磨铜我可以炼出来,但是铸造此炉所用的失蜡法附注需要的材料不好搜集啊,蜂蜡我倒是不缺,但是这铜香炉历经数百年,需得后作包浆。这包浆说是后作,其实在铸炼炉体之时就得打下底子。”

    “您的意思是说,这铸造铜炉所用的蜂蜡里面要加一些材料?”唐易问道。

    “是啊。”陈澄之赞赏地看了唐易一眼,心想这小伙子思维确实够敏捷的,“这蜂蜡之中,需要加上一种特殊的材料,蜂蜡内模与泥胚的贴合处才能特别细腻,这样做出的铜器,再做包浆就会相对容易,而且十分自然。”

    “陈老先生,若不用这种特殊的材料,造出香炉的包浆会有什么影响?”唐易想了想,这所谓特殊的材料,应该是不太好找。

    “若不用,成型之后,我做包浆就得多费些时日,这倒不要紧,之前我也很少用这种材料。不过,所出包浆之色,可能会偏亮一点儿,虽是细微差别,一般所谓专家看不出,但是恐怕瞒不过你这样水准的人的眼睛。”陈澄之显然已经把唐易纳入了顶级高手之列。

    “嗐,有几个人有他这么毒的眼睛。”毛逐添了一句。

    “虽是如此,但老朽制器造物,都是尽求完美,不留一丝破绽,小唐先生这样的行家虽然寡见,但仍是有的。尤其是这一次,更不敢马虎。”陈澄之解释道。

    唐易心里一沉,这到底是什么特殊的材料?他不明说,莫不是又有了推辞之意?

    附注:失蜡法

    失蜡法是一种铸造铜器的方法,早在铸造青铜器的时候,古人就使用了这种方法。如果用今天的专业词汇来说,那就是熔模精密铸造。

    失蜡法,顾名思义,蜡最后是要“失去”的。此法是用调入油脂的蜂蜡做成内模,然后再内模上敷上泥浆,预留下孔洞,做成外范;待外范干了,然后高温烧制,内模自然就化成液体了,从孔洞排出。这样,泥胚外范里面就空了,然后将烧化的铜液倒进去,冷缺后,除掉外范,就形成了和蜂蜡内模一样的铜器。

    失蜡法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比如曾侯乙墓中的尊盘,密布的蟠虺纹十分富丽繁复。不过,失蜡法的应用却并不普及,能见到的古代作品不多。

    而宣德炉,铸造使用的也是失蜡法,这在《宣德鼎彝谱》有明确记载。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i734

    最快更新,无弹窗请。

第96章 百年红漆() 
唐易瞬间而起的念头,随后便被自己否定了。这陈澄之如果不想为之,不会将这铸造的方法说得这么详细,而且,精益求精,也和他的技法相符合。

    “所需何物,可否告之?”想到此处,唐易便出口问道。

    其实,陈澄之刚才没有直接点明是什么特殊的材料,并不是想隐瞒,否则他就不会说得这么清楚了,只是顺嘴用了“特殊的材料”,忽略了罢了。听唐易这么问,这才明白过来,笑道,“老朽过于专注了。

    “这种特殊的材料,就是百年左右的老红漆,而且铸造这一件铜炉,恐怕就得用二两以上。”陈澄之解释道,“漆虽普通,但是有年限要求,所以确实不容易一时就寻到,我是担心会浪费一些时间。”

    “天助我也!”听了陈澄之的话,唐易心里暗暗叫道。他捡漏的那件“赤壁怀古”尤犀杯,就是包裹在一件剔红漆杯里,取出尤犀杯之后,那杯的残片,他恰好收了起来。

    这倒不是因为他特别细心或者有什么怪癖,而是古玩之道,有时候讲求个佐证,这东西往塑料袋里一装又不占地方,所以顺手就收了起来。

    唐易面露喜色,却仍耐着性子问道:“为什么是红漆?又为什么要求百年左右?”

    “红漆的颜色来自氧化铁,所含的成分有助于形成包浆,而百年左右,是先师所传,并未详细分析,我个人分析,想是时间太短则湿气未净,时间太长则脆性太重。”陈澄之也不隐瞒,解释了一番。

    “我恰有民国初年的剔红漆杯残片,正好满足您的要求。”唐易放了心。

    “那真是万事俱备了,如此甚好!”陈澄之看唐易露出喜色之时,就猜测他可能有门路,没想到直接就能,也是一阵欢喜。

    三人又简单商量了一番,唐易和毛逐便起身告辞,临走时,陈澄之主动用一个盒子装好了琮式瓶,递给了他们。

    人都有好奇心,而喜欢古玩的人好奇心尤重。回到阁宝多之后,唐易和毛逐的心里,都已对这铜香炉的盖子猜测了千百遍。

    不过,越是好奇,心里就越是,毕竟,天下之大,何时何地才能寻得这香炉的盖子?又或者,这盖子已经毁了没了也未可知。在这种心理之下,两人居然都没有开口讨论盖子的事儿。

    “给他钱就是了,干嘛要把万历青花大罐给他?”心里想着铜香炉的盖子,毛逐却突然问了这个更为直接的问题。

    “你觉得以他这个手艺,会缺钱么?”唐易点了一支烟,风吹来,眼神似有些唏嘘,“我一说万历青花大罐,他的眼睛就亮了,这东西才能打动他的心,否则他也不会有如此诚意让我们拿走这件琮式瓶。”

    “但万历青花大罐这样的东西不好找了。”毛逐叹了一句。

    “要是好找,他能眼睛一亮么?不过,万历瓷器的代表作品是五彩,要收藏青花瓷器,还真像你说的,要瞄准元青花和永宣青花,所以我才舍得放手。”唐易拍了拍毛逐的肩膀。

    “嗯。”毛逐点点头,想想确实是这么个道理。而后确实憋不住了,又问道,“你觉得这‘惊天之秘’是炉盖的铸造方法还是烟雾的形状?”

    “你觉得倭国人会对铜器的铸造方法感兴趣么?知道了又怎样?难不成还要费力去造仿品?”唐易反问道。

    毛逐琢磨了一会儿,恍然明白了,是啊,肯定是烟雾形状有问题。不过,料想那烟雾的形状,可能反映了一个历史问题,对于华夏人来说,确实值得探究;但是,对于倭国人,如何会对华夏的历史问题感兴趣?

    难道······

    “你是不是觉得这烟雾的形状,可能是一种指示?”毛逐旋即问道。

    “我知道你的意思,不过现在八字还没一撇,想了也没用,不管是什么,作为一个华夏人,竭尽全力都是应该的。”唐易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