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5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西汉铜壶的典型样式。不过这一件,图案和铭文错金这么多,工艺相当繁复,已经不是普通的器具。鸟虫篆铭文错得优美至极,的确是好东西。而且,这种壶,如果有错金铭文,要么是求仙长生的,要么是祭天祭祖的,还有就是表明所有者身份或者记事的。如果是求仙长生的,有些老虫称之为错金仙壶。”唐易开口。

    “错金仙壶?我怎么没听说过?”

    “因为求仙长生的铭文太少了,大部分都是其他种类。不过,我不认识鸟虫篆,不知道这只壶上的铭文是不是求仙长生的,如果是,那么价值又会提升。冀省曾经出土过一件,铭文正是求仙长生的,体型比这个大。不过这一件是传世品,已经看不到锈迹,更为珍贵。你这个图片挺清楚,看看就能确定不是赝品!”

    “我们的人说了不是赝品,但是你看图片真能看出来?”廖沫儿有些疑惑,的确,这看图片就能判断真假,是玄乎了点儿。

    “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我捅开了你就明白了。如果不是错金的铜壶,我看图片也看不出什么来。但错金这么多,通过图片就能看出工艺,这种工艺,当世哪有几个人能做得了?再配合下皮壳的光感,就好认定了。”唐易解释道。

    “噢!”廖沫儿点点头,本来她就是个懂行的,唐易这一说,立即明白了。

    错金这个工艺,是青铜器工艺里的细工,需要用金丝镶嵌,而后做平磨光。这么说听着很简单,但实际上工艺要求极高。若是高仿,稍微有点儿差池,就会露出马脚,何况金丝本来就会增加成本。

    毫不客气地说,如果真有人能仿得和古人一样惟妙惟肖,必是大师级的人物,就算这种人甘于堕落去作假,那这个工钱也将会是巨大的一笔,这个成本,那就增加得太多了。

    所以,青铜器市场当中,错金,尤其是大面积多图形的错金高仿器,基本见不到。用最简单的话说,出力不讨好。当然不如来个简单省力的,又不容易被识破,做多了一样是暴利。

    “既然这东西不是出土文物,价值又这么高,那更不应该让倭国鬼子拿走!”廖沫儿道,“吃完了饭,我就准备一下,尽快动身去平桂市!”

    “我去,你还真是个侠女!”唐易笑道。

    “你怎么和那俩瘪三一个口气?”廖沫儿白了唐易一眼。

    “说真的啊,我这着急回燕京。你要是在桂南,知道了点儿什么,比如河野治又得到了什么东西,能不能给我点儿消息?”唐易又道。

    “你是不是知道什么?”廖沫儿眼珠一转。

    唐易想了想,“实话给你说吧,河野治这次去桂南,应该不止去平桂市一个地方,他们的真正目的,是找一把紫铜钥匙。这把钥匙,能打开一个紫铜机关密码盒。不过,盒子和钥匙,只是传说中在桂南制造的。他们是不是已经得到盒子,我不知道;这个盒里有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

    唐易也算没有说谎,严格来说,他只是猜测和氏璧传国玉玺是在龙纹紫匣当中,至于到底在不在,还有龙纹紫匣是不是就在东京史料馆,他确实不能确定。

    “传说中的东西?”廖沫儿眉头一皱。

    “对,这把紫铜钥匙,名为孱陵大钥,如果不知道这个盒子的密码,只能靠它开启。这河野治设局监控我,故意让我知道这件事儿,恐怕也是为了引起我的兴趣。一旦我去找了,得到了什么线索,他们就可以借力!”唐易笑道,“可惜,我对孱陵大钥并不感兴趣。”

    “你不感兴趣还让我知道消息告诉你?”

    “我对孱陵大钥不感兴趣,但是我对他们能不能得到孱陵大钥,却很感兴趣。”

    廖沫儿沉吟,“要照你的说法,这个紫铜机关密码盒,就算不在他们手里,也应该在倭国。不管他们知不知道里面是什么,这东西必定非同凡响。”

    唐易点点头,“这种事儿,没法猜,知道的线索再多,抵不过把盒子打开看一眼。不过,只要得不到孱陵大钥,就算在他们手里,他们也束手无策。”

    “你不是对他们能不能得到孱陵大钥感兴趣,你是对盒子里的东西感兴趣!”廖沫儿露出狡黠的笑容。

    “这个——”

    “行了,你不方便说我也不多问。我答应你了。”廖沫儿摆弄着手里的刀叉,“但是,你怎么谢我呢?”

第1011章 玉壶春瓶() 
“随你。不过这孱陵大钥,我认为他们基本上找不到,刚才说了,是个传说,而且年代太久远了。”

    “行,那你记着欠我一笔,到时候你可别耍赖,我让你做什么你却不做!”

    “咱得事先说好啊,不能违背道德底线和法律规定。”唐易连忙道。

    “看把你吓的!”廖沫儿喝了一口水。

    吃完了饭,唐易溜达着回了酒店,因为满脑子的事儿弄得他有点儿压抑,可路得一步一步走,饭得一口一口吃。

    本来,他分心就够多了,其实要是不管“闲事儿”,正常开着店,空闲捡着漏儿,这小日子那是要多爽有多爽。但,他却过不上这种日子。

    甚至潜意识里都不曾有过这样的期待。这就是命。

    次日清晨,国产猎豹从酒店驶离。北去的江水,转眼间就消失在视野当中。

    刚上高速,唐易的手机就响了起来,“谁这么早?”唐易掏出手机低头一看,居然是陆知行。

    “什么时候有空,取散尾火甲!”

    “窑建成了?”

    “嗯,那个小顾也不错,你别说,你看人的眼力也不赖。”

    “我在回燕京的路上,到了再联系。”

    “这样,你别太着急,我把需要的量和注意事项发给你。”

    “好。”

    唐易挂了电话,文佳道,“陆知行真要烧出柴窑,你准备怎么办?”

    “我想建个博物馆,但燕京的地皮太贵了。”

    “你好像答非所问。”

    “高仿已经失传的重器,也是博物馆的一个展区。”

    “建在哪里其实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有时间么?”

    “这件事儿,和筹建五古封灯古玩研究会同步,没时间也得挤时间。”

    “但愿河野治在桂南一无所获。”文佳摇摇头,仿佛预料到了什么,却又没有继续说。

    “回头见了陆知行再说吧!”唐易将头靠在椅背上,突然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

    这次一路上倒也顺利,回到燕京,安放好重新拆成“零件”的玄黄神灯,唐易又按照陆知行需要的量,下水入洞,采集了几支散尾火甲的枝叶。

    好在这东西看起来就是普通的植物,装在行李箱过安检没什么问题。

    去瓷都之前,蒋英年还给唐易打了个电话,说了已经安排在倭国展开调查龙纹紫匣的事儿。不过,并没有问在潭州神灯复原的进展。蒋英年很明白,要么这事儿一点儿进展没有,要么有进展但是唐易暂时不想说,多问是一点儿好处都没有。

    越是重大的事情,越需要耐心。

    唐易倒是有些不好意思,毕竟这事儿蒋英年给了他全方位的支持。不过,这事儿他确实不想说,起码在破解“黑光之门”的秘密之前不想说。

    唐易带着散尾火甲,直接从燕京飞往瓷都。

    这一次,是小顾和鬼叔一起来接的他。上了车,小顾一边扎安全带,一边说道,“唐哥,师父说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来了。”

    “你正式拜师了?”唐易一脸欣喜。

    “嗯。”小顾说起这个,也很高兴,“师父在窑厂里,又加建了一个烧紫砂的窑!”

    鬼叔笑道,“小顾这孩子,天赋很高,又肯吃苦,陆先生很喜欢他。”

    到了窑厂,陆知行拿到散尾火甲,立即先浸泡到了特殊调制的药水中,忙完了这事儿之后,才坐下和唐易交流起来。

    “烧制用的瓷土,不能用瓷都的高岭土。不过柴窑的窑址一直没有确定,其实最好用汝窑的瓷土,但是同样无法取得瓷土了。我这里有些耀州窑的瓷土,上次烧制那块瓷片就是用的这些,从实际效果看,应该没问题。”陆知行介绍道,“现在所有的原料都齐备了。”

    烧制瓷器,制胚用的瓷土自然是很重要的基础。不过柴窑的窑址一直是个迷,想找到原来窑址的瓷土,那是不可能的了。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柴窑的窑址,肯定是在北方中原省附近。从北方找到类似的瓷土替代,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耀州窑,中心窑址位于西陕省中部,南部盆地和北部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因为唐宋时期属于耀州治下,故此得名。耀州窑最鼎盛的时期,也是在宋代。

    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众所知周,其实,也有宋代六大窑系的说法,那就是加上一个耀州窑。

    耀州窑在唐代的时候,烧制的器物比较杂,有陶器也有瓷器,瓷器中黑釉白釉青釉等都有。但是到了宋代,就主要以青瓷为主了。耀州窑存在的时间很长,直到民国才彻底终结。

    “耀州窑的青瓷,胎薄,坚硬,釉色又均匀干净,透明度高,还真是和柴窑有相似之处!”唐易点点头,“耀州窑也给朝廷烧制过贡瓷。虽说这个窑系很发达,连带范围很大,但我手头还真没有耀州窑的东西。”

    “耀州窑时间跨度长,器型又非常多,所以普品没意思,但是精品又不好碰,你也不用着急。”陆知行接口道,“宋代耀州窑青瓷,常常以刻花为主,这也说明了瓷土的质地,确实适合做成薄胎。”

    陆知行顿了顿,“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曾有学者提出,柴窑,有可能就是耀州窑系中、在柴荣时期单独为皇上烧制瓷器的御窑!”

    唐易点点头,“这个倒是听说过,但毕竟是一家之言,而且反对的声音很多。”

    “其实我倒是觉得这个说法很有见地,不过我也拿不出确凿的证据。”陆知行笑了笑,“好了,不讨论这个问题了。现在,咱们商量一下,这次试烧,我还没有最终确定器型,你有什么想法?”

    “玉壶春瓶怎么样?”唐易脱口而出。

    玉壶春瓶,在唐易这里,有着特殊的分量。正是因为父亲唐中峰在一件元青花玉壶春瓶上打了眼,他才有了一系列的际遇。

    玉壶春瓶,还有一个名字,叫玉壶赏瓶,从名字也不难看出,这种器型被欣赏的程度很高。玉壶春瓶最初就是从唐代寺院里净水瓶演变而来的,弧线变化柔和,别具美感。

    玉壶春瓶在北宋最终定型,柴窑和北宋相连,若制作这个器型,还真挺有意义。

第1012章 落拓客人() 
陆知行想了想,“这个‘春’字倒是很好,一种新的生机。天青釉玉壶春瓶,这个色和型的搭配······嗯,不错!”

    “您不会早就想做这个了吧?”唐易笑问。

    “其实我是没定好做梅瓶还是玉壶春,你这么一说,我突然觉得玉壶春更适合这个天青釉,就这么定了!”

    唐易点了支烟,对小顾说道:“小顾,你这是天大运气,刚拜师不久,就能赶上跟着学习这样的东西。不过,这件事儿非同寻常,你年纪小,我还是得再提醒你一遍,嘴巴一定要紧,一丝风也不能透出去。”

    “放心吧,唐哥!再说了,我也没人可说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