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3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店主想了想,从柜台后面走出来,走到店铺角落里,翻出一个小柚木箱子,“这个,和那铜钱一起收来的,一箱旧书,华夏文字的书,一百美元,一起给你!”

    唐易看了看,柚木箱子年头不长,打开一看,所谓一箱旧书,其实只有四本,最上面一本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版本的三国演义,青灰纸封皮,装帧简单。这本书和这个柚木箱子的“年龄”差不多。

    下面一本,却是民国年间的论语。再下面一本,是民国年间的字典。

    “这些东西的主人是个华夏人?”唐易翻出了最下面一本。

    “是啊,那人的父亲去世了,而且要卖房子,我去晚了,就收到这些东西,噢,还有一个瓷瓶子,不过卖了。”

    这时候,唐易发现,这最下面的一本书,居然是明代的!

    而且是洪武三年的《元史》刻本!

    这是《元史》中本纪第四十六卷,封有青绿纸面,大开本,长约一尺,宽约二十厘米,因为这个柚木箱子比较小,所以有三分之一被折卷了,但是没有损坏,只是留下一道折痕。

    版刻是洪武原版,是明初内府印制,用的是优质的白棉纸,印刷工艺也很精美。唐易翻了几页,一张书页有一两处虫蛀,还有几处字的笔画有缺损,但是总的来说,算是保存很好的明代刻本了。

    明代刻书,和唐宋不同,可以说非常多,刻书机构也是遍地开花,但是内府刻本作为皇家刻本,仍属于不可多得的收藏品。

    《元史》有二百一十卷,这虽然只是其中薄薄的一卷,但是这种版本、这种品相,放到华夏市场上,两万块卖出去,应该不是很发愁。

    “这几本书没什么意思,不过这个箱子还行,我也不啰嗦了,一百美元就一百美元吧!”唐易一边说,一边继续仔细翻检,别的不说,最起码得看清楚有没有缺页啊!

    结果,就在翻到中间靠后的时候,唐易突然发现,书里,夹着一张信笺。上面的字有些潦草,这纸,这墨,应该也是明代的!不过,却比这卷《元史》刻本要晚得多!

第662章 永历手书() 
唐易没有先去看这页信笺,而是彻底翻完了,发现没有其他的夹页了,才打开书本夹着信笺那一页,迅速扫视了起来。

    本来,唐易已经同意一百美元买下,但是店主看着唐易盯着这本书在看,眼珠一转,“我说的一百美元是带这个箱子,可不包括这几本书啊!”

    唐易此时已经看完了信笺上的字,心里暗自嗤嗤发笑,怎么走到哪儿都这样?而且这店主玩得忒不溜到了,明明已经说了一箱旧书!

    “啊?真的?那好吧,这几本书本来也不值钱!”唐易故意露出一副惊讶的表情。

    “不值钱你看了那么久?”店主半信半疑。

    “我就是看了这么久才断定不值钱。喏,给你!”唐易说着便把几本书递给了店主。

    “那什么,你,你拿走了箱子,我这书也没地方放啊,你加点儿钱一起拿走吧?”他们之间谈话还得通过翻译,店主开始有点儿着急了。

    “这书真不值钱,那你说加多少吧?”唐易拿着箱子看了看,“这箱子好像也有点儿毛病。”

    “这样吧,加二十美元,一百二十美元,一起拿走吧!”店主连忙说道。

    “这······”唐易“犹豫不决”。

    “你一看就是个大老板,二十美元犹豫什么,好了,我再送你个旧版的缅甸硬币!”店主说着,拿出了一个近似四方形带圆角的硬币。正面是花枝图案,面值五十分,背面是缅甸的神兽——护法狮。

    这是缅甸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行的硬币,市场上两三美元就能买到。

    唐易看了看这枚硬币,终于“咬了咬牙”,“算了算了,就这样吧!”

    “那好!”店主立即点点头,找出了两个小塑封袋和一个大牛皮纸袋,“我给你装好!”

    唐易掏出两百美元递给店主,店主找了钱,把铜钱和硬币分别装进小塑封袋,然后将几本书和小木箱放进了大牛皮袋里,递给了唐易。

    “祝你发财!”唐易笑着对老板说了一句,便走出了店铺。

    在店铺里,郑武一直若有所思,走出去之后,他对唐易说道:“你看,咱们这么逛,效率太低,你和文佳呢,主要看老东西。我呢,主要想看看宝石。咱们不如分头逛,随时电话联系,缅语我懂一点儿,让翻译跟你们。”

    “行啊,一帮人逛着逛着也容易分散,就这样吧!”唐易自然没什么意见。林娉婷想了想,决定和郑武一起去看看宝石。文佳和唐易还有翻译,在一起逛。

    郑武和林娉婷走后,文佳看着唐易拎着的大牛皮纸袋子,“这也就是在缅甸,要是在华夏,我也能看出是明代刻本,少说要你几百美元没问题。”。

    “这不是普通的明代刻本,是洪武三年的内府刻本,而且保存这么好,这本书别看这么薄,值个两万没问题!”唐易应道,“而且,里面还有一张信笺!”

    文佳一愣,“好啊,我就说嘛!这么说那张信笺更值钱了?”

    “值钱说不上,不过对我们一直查的事儿,算是一个佐证!”唐易说着,从书中拿出了那张信笺。

    虽然当着翻译的面,但是他们不明说,翻译也听不懂是什么事儿,而且这张信笺,外人其实根本看不出什么。

    文佳拿起信笺:

    兄死弟继,却成号奔之势,几无喘息之日,镔刀铜炉不随,神盒失于流寇。日珠未得,又失地体,重启神灯残念烟消。然,今日命植国壤之外,仍休矣。罢了罢了,气数已尽。紫龙,见不见一般无二,金人亦后遭吞日之象,惟天理恒,几人参破?去了,不孝以告先祖。

    就这么些毛笔字,再无其他,当然,上面是没有标点的。

    文佳大吃一惊,“看来,全都对上了!可惜!”

    唐易知道他的意思。这张信笺,如无意外,就是南明皇帝朱由榔所写,而且当时似乎死到临头,半文半白,没什么章法,还有错字。

    清兵入关之时,朱由榔在粤省称帝,当时他应该带着子辰双刀,崇祯罪己铜香炉,还有放置地体的神盒,这些东西,是为了如果能杀回京城,进入崇祯秘藏,重启玄黄神灯用的。同时,他还得找回凤阳皇陵被焚之后丢失的龙胎日珠才行。

    这张永历帝手书的信笺,可算是唐易一直以来追查崇祯秘藏的一个佐证,所以文佳才说“全都对上了”。其中,金人,指的自然是清王朝,所谓“吞日之象”,那就是王朝覆灭之时。这一景象,唐易他们在月影奇观当中也看过。

    所谓的天理紫龙图,虽然仍旧揭不开神秘的面纱,但是在每一个王朝覆灭之时,想必都会有一个景象,那就是紫龙吞日!

    这永历帝在位十几年之后,清兵杀到,他东奔西走,几如丧家之犬,那些东西,可能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丢失的。

    后来,永历帝逃到了缅甸。不过待遇也不咋地,被缅甸王解除武装,安排在草房居住,其实就是被软禁了。

    不久之后,吴三桂打到了缅甸,开口让缅甸王交出朱由榔。当时的缅甸王叫哇达姆摩,这哥们当时刚刚“大义灭亲”,杀了他哥哥自己当王,可以说内部很不稳当,加上吴三桂兵精粮足,他哪里能干得过老吴?

    怎么办?答应呗。永历帝本来是个留待观察的筹码,现在成了烫手山芋,必须得交出去了。

    当天,朱由榔的住处被围住,随从一个个出来,一个个被杀。朱由榔哭着给吴三桂写了一封信,要求留一条活命,什么都能答应。吴三桂不吃这一套,根本不搭理他,只是让缅甸王哇达姆摩交人。

    最后,朱由榔是被缅甸士兵连人带椅子被抬到吴三桂军营里的。

    这信笺上的手书,应该就是被抬走之前写的,夹到了其中一卷《元史》当中。

    至于这卷夹着信笺的《元史》为何流传出去,又为何保存得这么好,那就没法考证了。古玩这东西,很多保存完好的,都有着稀奇古怪的原因。不过,一直留在了缅甸倒也在没什么意外。

    朱由榔最后被被吴三桂押回国内,本来想送到京城的,但是路上又怕反清复明的势力劫走,朝廷批准后,就在吴三桂的辖地绞死了。

    这朱由榔最后还来了点儿哲学探讨,惟天理恒。其实,这也是天理紫龙图的根本所在,紫龙吞日,很可能只不过是其中一种景象罢了。

    所以文佳说“全都对上了”。不过,他说的“可惜”,也正是唐易感到可惜的地方。

    附注:因为特殊情况,第625章之后直接出现了第627章,空了一个章节数。不过内容是连贯的,不影响,也不会增加花费。有的渠道已经自动修正,有的没有。特此说明并致歉。

第663章 夏尔巴珠() 
这个“可惜”之处,就是永历帝提到了地体,那就应该知道所谓的黄宫地体到底是什么,但是却没有在信笺上说出来。

    “哪怕是给点儿线索也好啊!”文佳叹道。

    “是有点儿可惜。”唐易摇了摇头,“不过,这最起码又给了我们一些希望。关于黄宫地体的线索,就像今天碰到永历手书一样,说不定冷不伶仃就出现了!”

    文佳咂摸了下嘴,“也只能这么想了,顺其自然吧。”

    两人继续逛着,要说这市场里,还真是五花八门,除了玉器和老物件,什么化妆品、香料、烟酒的都有。走了一会儿,唐易又发现了一处专卖琥珀蜜蜡的店铺。倒不是因为琥珀蜜蜡特别能吸引唐易,而是这店铺的招牌上,既有缅文,也有汉字。

    店名也很特别,叫做色香阁,乍一看起来,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不过,倒是应了琥珀蜜蜡的特点。

    琥珀蜜蜡,说白了,都是树脂化石。如果非要用最简单的办法说,透明的叫琥珀,不透明的叫蜜蜡。这店名,应了蜜蜡其色如蜜、手搓能散出香气的特点。

    这几年,华夏的琥珀蜜蜡市场也很火爆,不过也是假货横行,什么合成的、烤色的,新蜡做旧成老蜡的,甚至各种化学材料也上了阵,只有想不到,没有见不到。

    走进店铺,乍一看,还真就几乎全是琥珀蜜蜡的件儿,大大小小,单个的,成串的,有原矿随形,也有珠子和雕件。五颜六色,白的黄的红的花的,青的棕的血色的带昆虫的,还真是全乎。

    两个小伙儿上来招呼,一名大约三十岁的女子站在柜台后含笑点头。

    都说女人如花,这女子虽说过了青葱的年纪,但看上去倒真是如鲜花般楚楚动人。唐易见女子像是华夏人,不由得上前问了一句,“老板,您这招牌带着汉字,看来是华夏人了!”

    这女子正是店主,张口应道,“对,我是华夏人。”

    原来如此,唐易心想,这下用不着翻译了,“老板贵姓?”

    “我姓沐,沐浴阳光的沐。”老板话不多,都是闭合性回答。

    “沐?”唐易接口道,“那老板祖籍必定是理南省了。”

    唐易这么说,倒不是因为理南省和缅甸接壤,是因为这个姓比较特殊。很多人都知道沐王府,朱元璋手下大将沐英南征北战,战功赫赫,攻下理南一带之后,便从此镇守;可惜,他英年早逝,朱元璋便让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