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侠世界梦长生-第6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达了地阶初期?要知道楚云也是花费了好些年才达到这个地步的。莫含说他清醒过来好几次,但是他难道察觉不出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

    而且莫含说他发现了内阁的问题才做出了后面的计划,甚至不惜让禁军和征南军内斗,甚至不惜让长安瘟疫爆发,甚至不惜让人围攻大明宫,但是莫含那段时间被神力衍生者囚禁了,而且清风去联系他的时候,并没有说长安内外的情况,那么问题来了,莫含是怎么知道这些情况的,而且还根据这些情况制定了后面的计划。甚至于楚云都没发现在长安制造瘟疫的幕后黑手,但是莫含竟然知道他在刑部尚书的府内,他难道比楚云还高明?

    另外刚才莫含对自己解释的时候,楚云的真实之眼不止一次的探查到莫含话语里的犹豫,楚云完全不相信一个被楚云拿走神石的普通人莫含能够感受到楚云的真实之眼的探查,因此莫含心里的犹豫就是真的。是什么让莫含犹豫不决?很可惜,楚云的真实之眼并没有探查到什么确切的信息,但是楚云却确定,莫含对自己隐瞒了。

    这也是为什么,楚云听到莫含推辞首辅之后,勉强答应的原因。楚云是重视莫含,而且也不希望他出事,但是如果莫含真的有问题,甚至于真的背叛了自己,楚云也绝不会手软。

    这一次敌人的图谋真的是很凶猛,要不是自己突然回来,说不准长安真的出现大问题,不过好在大明虽然损失惨重,但是还是撑过去了。但是莫含的怪异、牛哑巴的叛变,还有那个叫做血佛的幕后黑手等等的事情都让楚云不敢轻易的放松警惕,楚云的实力还没有到达无视一切的程度。

    大明朝廷无声无息的换了一位首辅,除了大明朝堂上并没有引起任何的波动,老丞相游子远走马上任成为了大明新一任的首辅,而马良依旧是次辅,莫含、马良和周岩三个人依旧是阁臣。

    大明调集征东军、征南军两只大军支援洛阳,大赵围攻洛阳的军队缓缓后撤,看样子是默认了洛阳的沦陷。但是大赵依旧占据了司隶州东部的几个郡,并且开始构建阵地。大明占据了洛阳以西的数个郡,稳定了司隶州的形势。

    而冉良终于有消息了,他带领的五万铁血禁卫军被大赵十几万大军围剿,这也是为什么大赵拿不出更多军队反攻洛阳的原因。冉良拖住了大赵集结在司隶州的一半军队。在坚守了一个多月后,只剩下两万余人的冉良终于找到机会突破了包围圈,在谢艾的接应下返回了并州上党郡。

    大明在洛阳一代集结了十五万大军,而在楚云和冉良先后打击下的大赵在司隶州也只剩下二十余万人,因此司隶州的战火平静了下来。

    而在幽翼边界,大明、大赵、大燕、夏国以及辽国也爆发了大规模交战,大赵和大燕集结了三十五万军队,大明、夏国和辽国也集结了二十二万军队,双方进行了大规模的会战,最终大赵和大燕取得了胜利,王杰指挥的三国军队死伤过半,夏国的十万铁弗骑兵死的只剩下两万余人,大明和宇文辽国也死了数万人,最终三国把幽州除了代郡和一部分上谷郡之外的地盘全部丢失了。夏国更是一蹶不振,十几万铁弗骑兵短短半年时间就死的只剩下了两万余人,刘犬欲哭无泪,带着这点人手黯然的返回了草原。

    当然大赵和大燕虽然取得了胜利,并且几乎占据了大半个幽州,但是也没有讨到多少便宜,在王杰的指挥下,两国死伤的人数几乎和大明三国对等,十几万人死在了这场大决战里。而比起大明三国死伤的都是背叛过大明的铁弗骑兵不同,他们两国死伤的可是自己国家的主力。

    在这次战役之后,五国各有损伤,估计短时间内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再次发动攻势了。

    王杰的失败也在楚云的预测之中,毕竟大明只派出去三四万部队,主力是铁弗人和宇文鲜卑。楚云可是给王杰下达了命令,要他想方设法的消耗铁弗人的实力,他这算是完美做到了。而且还重创了大赵和大燕,让他们短时间没办法在幽州发动新的攻势,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刘犬想要默默回去舔舐伤口,但是楚云却不答应,楚云下达了圣旨,命令刘犬出兵对付被大明赶到草原上的代国拓跋鲜卑,本来拓跋鲜卑跑到草原就是跟铁弗人争夺地盘,刘犬肯定会对付拓跋鲜卑,现在又收到了楚云的命令。小命掌握在楚云手里的刘犬于公于私只能带领大军跟拓跋鲜卑打了起来,双方都损失惨重,实力大减,估计不是一时半刻能分出胜负的,这正随了楚云的愿。

    圣武九年持续了大半年的战斗终于结束,天下主要强国基本都卷入了纷争,先是大晋进攻大赵,被按在地上摩擦。后来大明跟大赵在司隶州混战,以及大明、大赵等五国在幽州两场大混战,死伤了几十万人,各国都实力大损。

    大明朝也因为内斗和战争死伤了十几万人,禁军十万人只剩下了一半,铁血禁卫军也死了四万人,征东军、征南军和征北军也减员不少。大明六十万部队,一战就消失了五分之一,战争的残酷性可见一斑。而这还没有计算平民的伤亡,要知道光王杰带领铁弗十几万大军扫荡翼州的时候,大赵就有数万平民死亡,数十万平民无家可归,成为了难民。

    楚云在战争结束之后,并没有急着闭关。楚云先是因为监察司战争期间的失职把监察司分为了两个机构,分别为监察司和锦衣卫。监察司没有察觉到大赵的军事部署以及没有发现长安的巨变,原因竟然是洛阳的监察司机构高层被大赵拔除。洛阳监察司没有了领导,楚云这个皇帝竟然在司隶州成而了睁眼瞎,周岩这个监察司统帅也没有收到一点消息,这是监察司的巨大漏洞。

    楚云任命监察司原副首领程杨担任监察司的首领,替代了周岩,也算是对周岩的惩罚。而周岩则成为了锦衣卫的首领并且兼任刑部尚书,由他负责建立一个新的情报组织锦衣卫,刑部和锦衣卫两者加起来足以跟监察司形成竞争。

    另外楚云成立了枢密院,专门负责大明的对外战争,而朝廷中的兵部只是成为了战争中的后勤部门。枢密院的最高长官为枢密使,直接对楚云这个皇帝负责,一旦发生战争,楚云这个皇帝就会授权枢密院进行指挥,枢密院相当于后世的最高参谋部。

    枢密使楚云任命鲁忠担任,冉良、谢艾和王杰分别是副枢密使,内阁不再有军权,只是主管大明的政治、经济。

    另外楚云察觉到大明的军队数量不够,这一次占据了半个司隶州,以及扫荡了半个幽州之后,大明的国民数量达到了一千多万人,因此楚云准备把军队扩充成为八十万人。

    四征四镇军不变,只是把人员补充完整。但是禁军却有了极大的变化,禁军改名为五营禁军,设立前后左右中五部分,每营五万人,跟四征四镇军相当,一共二十五万人,算是中央直属部队。这也避免了跟这一次战争一样,楚云最后甚至无兵可用,长安只剩下几千铁血禁卫军和不到两万的禁军这种尴尬的地步。

    而铁血禁卫军也扩充到了十五万人,铁血禁卫军在这一次的战斗中没有给楚云丢脸,楚云带领的五万人先后击败了数支大赵军队,占据了几十座城池和乡镇,又攻占了洛阳,可以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冉良指挥的五万人也不逊色,在大赵十几万人马的围困下,坚持了数个月之久,成功吸引了大赵的注意力,拖住了大赵对洛阳的反扑。而且最后竟然逃了出来,甚至比起楚云最好的想象的还要优秀。

    这一次大战之后,楚云给冉良和王杰授予了侯爵的爵位,整个大明除了游子远、莫含、马良三位国公之外,也就是鲁忠、谢艾、胡铁柱和清风四位侯爷,而后两位是因为个人实力,可见侯爵的珍贵。鲁忠就不用说了,谢艾是靠着并州的攻略封侯的,不过很可惜在这一次打战里并没有机会表现。顺便说一句,那一个鲁忠手下的小将崔悔凭借着这一战的功劳成为了五营禁军之中的后营主帅,晋升的速度如同坐了火箭一样,不过却没有任何人反对。不说他的战斗力和以前战斗的功劳,就是他平息了鲁忠、谢艾和薄丙三军的内斗,就赢得了大明上下的好感,他成为后营禁军主帅正是鲁忠和谢艾两位侯爷的力荐,他今年才二十多岁而已,不过大明谢艾和王杰两个最耀眼的名将也不过才三十多岁,因此没有人大惊小怪,军中的职位都是靠实力赢得的。

    在楚云掌握完大局之后,手下开始有条不紊的行动起来,而楚云则又选择了闭关,楚云并不担心长安再次发生上一次的劫难。楚云建立了两个情报部门对天下消息掌控更进一步不说,而且楚云把兵权和财权分开了,内阁掌握着后勤,枢密院掌握着军队,除非两方一起出了问题,否则大明绝对稳如泰山。

    而且天下各国都需要修养,起码一年半载不会发生大战,因此楚云觉得不彻底稳固了元气,绝不出关。

第一百七十三章 试验() 
    圣武十年整整一年的时间,天下各国都在默默的舔舐伤口,不过各国的连横合纵却十分频繁。大明在游子远等人的主持下,跟大晋联盟,加上被大明玩坏了的大成国、夏国和辽国形成了一顾强横的势力。但是大赵一方也不示弱,大赵联合大燕国和代国,再加上默默联盟的大凉国,也形成了一股不逊色于大明联盟,甚至某些程度上更强的势力。

    要知道前燕慕容氏这么多年默默在辽东发展,从三十几年前就开始不断地吸收汉族豪门和各族势力,真打起来实力比起只会靠着长江天险晃悠的东晋强多了。否则也不会在十几年后把武悼天王冉闵击败了继承了大赵国的遗产。

    东晋看起来占据了南方地盘很大,但是这个时代的南方不是后世的南方,根本就没有开发多少,也只有江东等少数地方比较繁华而已。而且一直隐忍的大凉国实力也是极为不凡,别以为这几年看起来张骏很听话,其实他一直都在攻略西域,现在整个西域基本上都被他控制了。这个时代的西域可不是几百年后到处都是沙漠的荒凉地带。敦煌等地粮食产量并不低,而且是养马的好地方,所以说前凉甚至比十年之前大明建国时候的实力更强。而且他们还拉拢了秃发鲜卑和乞伏鲜卑实力大增。

    当然大赵联盟中代国就是个打酱油的了,但是大赵、大燕和大凉国的联合,真的不能小视。

    反观大明的联合,大成和大夏国跟代国一样都是打酱油的,大成国已经不是李雄时候的天下有数的强国了,反而被大明占据了汉中和剑门关,实力弱小的很。宇文鲜卑的辽国实力也够呛,前些年被慕容氏的大燕国打的几乎灭国了,可想而知实力有多弱,要不是大明支持,说不准他们就跟历史上一样了。

    也就是大晋这么一个稍微靠谱一点的盟友,怎么说大晋也是原来的老大,实力和民心还是有的,而且随着王导病入膏肓,庾亮这个也有才华也有些本事的鹰派上位,大晋还是值得期望的。不过也不能太指望,毕竟汉人政权反复无常楚云看得多了,而且内耗太重的很,很多时候还可能拖后腿。因此看来看去大明的处境还是很危险。

    毕竟大明处在四战之地,差不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