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雕后传之逆天记-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易道:“提出规定,天下百姓二十三岁,方为成丁,五十五岁就免除劳役,改易制度,用来收取人心民望,同时裁减滥设官署,裁减人员,尤其在蒙古贵族中提倡节俭。皇亲国戚的花销足以够平常万万人吃食。”

    “不知诸位觉得如何?”张易问道。

    真金点头,随即又摇头道:“真金也想如此,只是……”

    “只是如何?”

    “只是父皇未必同意,涉及到皇亲之事,最终还要父皇点头。”真金回答

    众人一听,都摇头叹息。

    左丞相崔斌起身说道:“文韬也好,赋税也罢,一者效果不大,一者难以行通,我倒有一建议。”

    “是何?”

    “改革!”崔斌说道:“效仿北孝文帝全面汉化的改革,才能让大元统治稳固,同时造福民生,是一举两得之举。”

    听完崔斌所言,安童,张易纷纷附和,真金也露出赞赏之色。正此时,站在门外许久的杨若冰却噗嗤一下笑了出来。

    真金循声看去,见门前一个倩影,身穿素衣,眉目清秀,独独的站外门外。真金见状,心中突然生起一阵怜惜。立刻起身前去,“杨姑娘,不想你如此早就来到,在下没有出门迎接,惭愧惭愧。”

    今日欲与杨若冰相会,可不想左右丞相崔斌和安童,因阿合马之事的焦头烂额,便相约来此。阿合马能言善辩,提出的建议于情于理。所以以太子真金为首的改良派和以阿合马为首的强硬派,两派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甚至于强硬派隐隐有赶超改良派的势头。

    而另一方,杨若冰微微点头,示意无妨。

    其也是心头微微一惊,她一直以为蒙人都是嗜杀成性,所以对这些元朝大员提出的礼贤汉儒,减轻税赋等化解蒙汉矛盾的政治主张,心下颇为震动。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在想,到底是什么样残忍的人才会发动战争?难道蒙古人个个是野人么?天下有这么多的宋人,难道都要一个个杀死或者凌虐么?今日听众人所说,原来,并非所有的蒙古人都一定要致宋人于死地。主张战争的只是一部分人,而且可能只是很小一部分人,就是这些人,才造成了生灵涂炭,不管是谁,向往的都应该是平安富足,子女相伴的生活吧。

    崔斌见到杨若冰,笑道:“太子今日与我等相约,怎么还约了美人相会。”

    真金道:“崔丞相说笑了,在下哪有心思风花雪月,杨姑娘不仅武艺高超,琴艺绝伦,而且熟读诗书兵法,是在下邀请而来的客人。”

    崔斌心中生疑,“那么敢问杨先生,对时政有何看法,另外方才崔斌所言,有何让杨先生觉得可笑之处吗?”

    真金听完不言,但看杨若冰如何应对。

    杨若冰向各位大人施礼,说道:“各位大人皆是才高八斗,为蒙宋之间奔波,小女敬佩不已。尤其崔斌先生全面汉化的想法让自己心驰神往,方才忍不住笑出声来,至于时政,民女有一些青涩看法,请各位大人指正。”

    真金道:“杨姑娘但说无妨!”

    杨若冰道:“孝文汉化分为多个部分。整顿吏治,政以久任,满一年升迁一级;治绩不好的即使就任不久,也要受到处罚,甚至降级。此为第一点。”

    话一出,众人便是一愣。

    杨若冰继续道:“变革税制,为改变过去州、郡、县争收租调的混乱局面,政府确定只能由县一级征收,征收时禁止使用大斗、长尺、重秤。此为第二点。”

    “颁俸禄制,颁布俸禄制,申明俸禄以外贪赃满一匹绢布的处死。次年颁行的均田令中,又规定地方守宰可以按官职高低给一定数量的俸田。所授公田不准买,离职时移交下任。此为第三项。”

    话至此,众人频频点头,不想后者对史学也颇有涉猎。

    杨若冰微微欠身,继续说道:“为了消除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同自己也改姓“元”。且大卫鼓励鲜卑贵族与汉士族联姻。同时孝文帝参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这便是后三点。”

    “这些举动促进鲜卑各个方面发展。”杨若冰道:“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改革官制。”

    安童不解,问道:“为何最重要的是改革官制?”

    杨若冰道:“因为改革官制使鲜卑贵族与汉士族得以进一步结合。这便是孝文汉化得以成功的核心,可为众位大人所借鉴。”

    崔斌问道,“杨先生的意思是赞同崔斌所言,应该效仿孝文帝全面汉化?”

    不知不觉中,他对杨若冰的称呼已经由“杨姑娘”变成了“杨先生”

    杨若冰当即道:“民女以为,万万不可!!!”

第92章 不栉进士() 
众人面面相觑,皆是不解。刚刚前者才说孝文帝改革好处,此时却坚决否定。

    “为何?”真金问道。

    杨若冰说道:“孝文汉化虽有功劳,亦有弊端,功劳暂不说,弊端有两点。”

    “哪两点?”安童问道。

    “鲜卑族作为发明马镫的游牧民族,尚武,骁勇,质朴。孝文帝只看到汉族士人的优雅,隋唐盛世的繁华,却看不到这些优雅和繁华是多少代人的积累和沉淀,操之过急的全面汉化,画虎不成反类犬,汉化的鲜卑贵族没学会多少汉族优秀文化,倒是学会了奢侈,腐朽,也造成北魏的战力下降。此为第一点。”

    “更重要的是鲜卑统治阶层分化为戍边贵族与汉化贵族,两个阶层关于汉化及引起的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矛盾尖锐。戍边的军人兵变,起义,接连不断,最终发生河阴之变,造成北魏皇族在事实上丧失了执政地位。而目前大元情况,与北魏当时非常类似,若想让大元强盛,千秋万载,万不可效仿,我等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真金频频点头,改变称呼道:“杨先生请继续说下去。”

    杨若冰道:各位大人,都想扶持太子,让皇室统治千秋万代。如此,不汉化不行,过于彻底汉化更不行。民女以为,目前,我们可以借鉴的变法措施有三点。”

    “哪三点?”真金问道,说着为其找来椅子。

    杨若冰行礼答谢,然后坐下道:“首先从土地入手,解除游牧民族圈占良田作牧场的禁田,令流离失所的农民回归本土,让牧民改牧从农适应汉族的生活。其次兴修水利,盐铁官营;开放关津之禁,振兴贸易;须知,水利乃国本,很多朝代变迁都是因为水灾旱灾造成的民乱甚至军乱,盐铁官营和开放贸易可以充实国库。第三,大兴各型学校,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藏传佛教,圣主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安童插话道:“那孝文帝推行的去奢从俭,省汰宫婢呢。”

    杨若冰摇头道:“此举利国利民,但是会伤害蒙古贵族切身利益,目前断断不可实行。”

    杨若冰一席话。众人都是顿悟。

    张易起身行礼道:“杨先生所言令我茅塞顿开,张某派人整理一下,让太子明天就向皇上禀报,力劝皇上同意推行新政。”

    杨若冰微笑道:“民女方才这些言论大都只是玩笑话,除了少数几条可以请示皇上外,大部分断不可与皇上说,更不可贸然实施。”

    众人惊讶,真金也问道“为何?”

    杨若冰莞尔一笑,“因各项变法难免皆触动蒙古贵族的利益。如果皇上不同意,反而影响太子在皇上心中地位。”

    “那现在我等如何是好?”真金问道。

    杨若冰道:“请问各位大人是否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回回法派更有利于蒙古贵族阶层利益,更有利于皇上侵略扩张的个性,为什么李璮之乱已经揭示了汉法法派对皇上统治的威胁,但皇上却一直小心维系汉法法派和回回法派的平衡。”

    众人问,“为何?”

    真金亦道:“其实,这亦是在下一直困惑的地方,在下一直担心父皇会彻底倒向回回法派,但多年一来却一直没有发生在下担心的情况。”

    杨若冰道:“因为蒙古汗位继承制是忽里台大会推举制,皇上希望中原王朝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来确保自己的子孙汗位继承,自己的血脉可以世世代代拥有这大好河山。”

    几人顿悟,原来汉法最吸引皇上的竟然是嫡长子继承制。

    杨若冰说,“既然皇上如此看重嫡长子继承制,不惜在李璮之乱后对汉人世家已不尽信任的情况下,在汉法法派并不利于自己开疆扩土的政治理念下,仍然不舍放弃,说明皇上的汗位继承只会在仅存的三个嫡子中,其余的六个庶子没有机会,其他各路亲王,藩王,武将大臣更没有一丝机会。在民女看来,当前殿下不必急着推行汉法,而应该想着如何保住太子之位,日后继承大统,再大刀阔斧的变法。那木罕年级最小,待人接物不够老道,且长期被叛军俘虏,目前对太子威胁不大,只要能消除三皇子忙哥剌的威胁,太子继位便十拿九稳,而三皇子忙哥剌也的确是回回法派目前最支持的皇子。”

    安童道:“杨先生,不可对四皇子掉以轻心,按照蒙古幼子守灶的传统,四皇子是有继位可能的。”

    杨若冰微笑道:“丞相提醒的对,四皇子那里,民女会时刻观察。”

    “多谢杨先生!”真金听完,当即抱拳行礼,“今日听先生所云,感悟颇深。是为真金指引明路!”

    杨若冰道:“太子过奖了,民女一家之言,纰漏颇多。”

    安童笑道:“杨先生貌可倾城,武能安邦,才当绝世,莫要自谦,今日老朽听姑娘所言,胜读万卷。”

    “丞相谬赞了。”杨若冰道。

    安童起身道:“诸位,老朽今日感悟颇多,先行一步。”说罢安童与真金告辞。

    见安童离开,崔斌几人也知今日之事结束,遂一一请辞,不消多时,屋内便只杨若冰与真金二人。

    “杨先生。”真金说道,“今日是在下处理不当,不过先生所言,如醍醐灌顶,令在下心通目明。”

    杨若冰道:“只是民女个人愚见罢了,不值一提。”

    真金向前几步,来到杨若冰身旁,“先生可否答应一事!”

    杨若冰:“太子请讲。”

    “先生一席话,已让真金自愧不如,不知先生可愿做在下门客,真金必当悉心待知。”

    杨若冰皓齿微露,掩面而笑,“太子殿下已称呼民女为先生,民女何有拒绝之法。”

    “这么说……”真金不可置信,“先生便是同意了!”

    杨若冰点头,真金喜形于色“在下马上为先生准备住处,先生当即便可住将进来。”

    杨若冰道:“民女还需回到明教之内收拾衣物。”

    “好。”真金道:“届时真金亲迎接先生。”

    杨若冰想拒绝,但看后者面孔坚毅,不可更改,遂道:“多谢太子殿下。”

    杨若冰随即请辞,回到明教之内与钟明亮商议此事。一番讨论,杨若冰决定以门客身份进入太子府内。离真金更进一步,计划便成功一分。

    翌日,杨若冰收拾行囊,身负素心双剑,离开明教。太子真金亲自接驾,杨若冰成为太子府内幕僚。

第93章 围城主将() 
杨若冰府邸在太子府内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