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雕后传之逆天记-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处细细品味,隐隐深意。进入其中,有一匾额,粗劲有力的四个大字镌刻其中。上书“水榭花都”真是太子手书。

    屋内桌椅虽非名贵木料,但皆雅量高致,美轮美奂,“三鸾祁福椅”“罄竹松山桌”,其中鸾竹相称,松山相依。而桌椅后摆放的一个屏风端的是惊为天人。名为“九香采玉图”。九位美人天香国色,应是九天之上王母身旁侍女下凡。

    旁边一副楹联:西湖楼畔西子颜,仍为此女泪沾衫。

    屋内遍布各种奇花异草,或奇香,或奇形,其中一些更是连杨若冰都叫不上名字。

    几人走进屋内以后,但见一中年男子正坐在上座,面貌粗狂,浓密胡须,眉目凶历,想来是薛禅汗忽必烈了,其左边首座上一男子,打扮偏向于汉人的服侍,举止优雅端庄,想来是太子真金无疑,右边首座正是四皇子那木罕。

第86章 第一勇士() 
两人更下便是中书平章政事阿合马,太傅伯颜,中书右丞相安童,中书左丞相崔斌等人。

    杨若冰与钟明亮来到忽必烈面前,单膝下跪,“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忽必烈眉开眼笑,大笑道:“各位不必多礼,蒙人不曾有如此繁文缛节,诸位来到,便都是朋友,更何况此次讨伐昔里吉的战争,多亏明教之助。”

    两人起身,钟明亮道:“明教的力小,不过从旁协助伯颜将军。皇上谬赞了。”

    忽必烈玩笑道:“那先前伯颜将军同我说的便都是假的了。”

    伯颜听出忽必烈在开玩笑,遂道:“教主莫要谦虚,我已经把当日之事都讲给皇上听了,钟教主当日英姿,几十万将士一同看到,教主可是瞒不住。于万人之中生擒昔里吉,一人独战三命蛮卫,这等实力,怕是我蒙军也寻不出几个。今日钟教主前来,微臣有一提议。”

    忽必烈道:“是何提议?伯将军说来听听。”

    伯颜道:“钟教主神威,将士看在眼中!如此实力,天下难坐,既然如此,不如正式册封钟教主为‘大元第一勇士’,也彰显了我大元爱良才之心。”

    忽必烈听完笑道:“众位觉得伯颜将军所说如何?钟教主如此实力,想来各位亦认可。”

    左司马郎中崔斌道:“伯颜将军所说不错,钟教主当之无愧。”

    安童道:“救命之恩,无以为报,钟教主神威盖世,杨姑娘文武双全,救下安童这一身枯骨,有二位协助,实乃大元之幸!”

    一旁的真金没有言语,只是看了看几人,眼神在杨若冰身上停留几下,惊讶后者的美丽。旋即便再次低头思考问题,

    “既然众位都已经同意,我便正式册封明教钟教主为。”忽必烈起身道:“大元第一勇士。”

    众人听到后立刻鼓掌庆祝,钟明亮再次跪下,“多谢皇上封赏。”

    钟明亮接受此称号原因有二,一来为明教的发展打开更好的声势,届时明教之内的横幅之上便可写:大元第一勇士之处。二来拥有这个称号,以后进出皇宫会更加方便,有助于杨若冰完成接近真金的任务。

    忽必烈心中也是颇为满意,明教出人出力,功不可没。按说应当给予金钱土地之物,不过国库吃紧,开疆扩土,赏赐诸王的开支太大。给予钟明亮一个空头称号,不过说来好听罢了,不能调动兵马,不必赏赐金银军马。好比封给孙悟空册马天空的一个弼马温。

    见众人都如此开怀,左丞相崔斌道:“陛下,如今已经是吉时,宴会开始罢。”

    忽必烈道:“诸位就坐,莫耽误了时辰,今日饭菜,皆是出自名家之手。”

    众人听罢也是纷纷道谢就坐,不过杨若冰却微不可觉察的看看来忽必烈身旁的左丞相崔斌,此人面目白净,在忽必烈手下已久,且是忽必烈最重要的谋士之一,感觉有些似曾相识,却一时无法记起。

    侍女斟酒,众人落坐。

    菜品一一上来,桌上的第一道菜正是一只鸭子,全名叫春江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如今这个时节,河豚是不好找的,不过看其鸭子的色泽,皮肤透黄,汤熨之,慢火烘焙,而后放入水中蒸煮,其美味不言而喻。

    汤旁边有些山珍野味,应当都是忽必烈自己出在获得的,传闻忽必烈特别喜爱打猎,此言也是不假。山珍周围,是一些水果,桌上各有一瓶美酒,鼻间轻嗅,闻得竹香,桌上美食,千金难求。

    真金看了看四周,向忽必烈道:“父皇,美酒美食,如今场景,倒是需要琴声为伴,舞女之姿,岂不妙哉。”

    忽必烈道:“跳舞之人我倒是准备了,只不过这弹琴之事,倒是为父准备不足了。”

    钟明亮一听,看了看杨若冰一眼,后者也同时看向她,钟明亮微微一点头,而后起身道:“都说美酒佳人,宴席之上其乐融融,皇上准备了舞蹈的佳人,钟某义女若冰姑娘亦自幼喜爱琴棋书画,可否为各位奏上一曲。”

    众人自是轰然叫好

    真金侧目看向杨若冰,后者安心恬荡,微笑莹莹。

    “既然如此,那便劳烦杨姑娘了。”真金说道:“来人,将我的琴拿出来。”

    一侍女从后方抱着一个琴出来,杨若冰看着眼前之琴,被朱红色的颜色覆盖,其左侧有金箔,尾巴处有些焦黑痕迹,其琴弦不同于普通琴,比寻常琴更加纤细,且为红色。传说此琴在弹琴时,弦于手,疼痛异常,常有血染弦上,而后弦便为红色,凝聚了如此多的玉手之血,弹奏出的味道,却优美异常,能够让听者安静无比。不过琴早就不知所踪,不曾想被真金收藏了。

    杨若冰惊讶道“焦尾!”

第87章 高山流水() 
真金道:“杨姑娘认识此琴?

    杨若冰微笑道“灵帝无珠走良将,焦桐有幸裁名琴。”

    “焦尾”是东汉大儒蔡邕亲手制作,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千年来,是爱琴之人心中瑰宝,辗转流离后,到了何必之父,昆仑派何足道手中。

    真金道:“此琴正是焦尾,乃何护卫赠与在下,无奈在下琴力不够,无法展现其美,平日也曾请乐师前来弹奏,不过很少有人忍得疼痛,将此琴的绝妙之处充分展现。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不过因琴弦太过纤细,易伤到手指,所以愿意弹奏者不多,能弹好的人更是寥寥,杨姑娘若要弹奏此琴,务必多加小心。”

    杨若冰微笑道:“民女有伤在身,只能用右手弹奏。若不能展现焦尾之美,还望见谅。。”

    桌椅很快收拾好,舞姬也款款而来。杨若冰坐下,单手抚摸了一下琴身,在触摸道焦尾的焦黑之处时,心头也是微微一疼。虽说正是这一处焦黑,成为焦尾的独特之处,可难免让爱琴之人心痛。

    杨若冰露出青葱玉指爱怜的抚摸琴身,如雪白衣在春风中飞舞,冰肌玉肤在霞光下显出一丝妩媚。

    琴声霎时流出,一会如珠落玉盘一会如急风暴雨,真金感觉一会到了巍巍高山间,轻嗅山间岚霭。一会又到了潺潺河水中,看身边鱼儿穿梭游戈,自在欢愉。琴声一转,白草黄云、凄凄冷冷,令人心头哀伤。伯牙子期尚有分离日,世间又怎会有不散的宴席。心之所至,不悔不留。用心之琴,便是天籁。不止真金痴了,在场之人,哪怕是忽必烈这等草原汉子,也在婉转连绵的琴声中心驰神往。

    此时舞姬扯出水袖,随着乐曲,身影流动,风吹仙袂,当真是素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犹有双栖雪鹭,夜寒惊起。……随着乐曲缓缓激烈,旋转,甩袖,扭腰,下摆,动作一气呵成。乐曲缓缓放慢,舞姬的身姿也随着柔软起来,水袖翻飞,抽出五尺余长,弯腰跪地,头朝后仰去,腰肢弯起,乐曲结束。长袖搭在杨若冰身上,在空中旋转一圈。

    真金心神激荡,他坐到自己的琴前与杨若冰同奏。一段雄壮的琴声传出,两人未曾多言,就从琴声中感受到了对方的文采素质胸襟。杨若冰美目一扫,细看其模样,见其年纪三十五六,唇红齿白,鼻梁高挺,目光深邃,一身书生打扮。

    一曲结束,真金久久不动,琴声入心,配着杨若冰倾国倾城之姿,真金起身拍掌“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若冰姑娘真琴神也”

    众人也是如梦初醒,皆起身拍掌,杨若冰微笑起身还礼,才发现身旁跳舞之人正是司晓,二女相对行礼,以示感激彼倡此和。

    真金见杨若冰小指已被琴弦所伤,急匆匆从席位上下来,抓起杨若冰的手就要给她敷药。

    杨若冰微微一笑,将手抽出,行礼道:“不敢有劳太子。”

    真金尴尬道:“本宫失礼了,若冰姑娘勿怪。”

    座位上的忽必烈看到笑着道:“大家不必拘礼,宴会开始,诸位自便。”

    一听忽必烈如此说,众人相互敬酒聊天,气氛热烈中,琴声似乎依旧不绝。

    正在真金尴尬之时,身旁一个七八岁的孩童走来,对杨若冰道:“姐姐,你太美了,方才父亲都看呆了。”

    真金笑骂道:“胡言乱语,回去把《齐物论》给我抄上三遍。”

    后者做个鬼脸,吐了吐舌头离开。

    真金道:“姑娘琴艺绝伦,真金穷极一生亦难以追赶。”伸手邀请杨若冰做自己身边。

    杨若冰行礼落座:“太子琴声中有大好河山,非若冰能及。只是若冰细听琴声,低沉处沉郁顿挫,高亢处却不能裂石穿云,似有郁郁不得之意。太子已为诸君,位极人臣,心中还有什么不足?”

    真金轻轻叹道:“真金有许多事想做,却不能大展拳脚。心中难免郁郁,让杨姑娘见笑了。”

    杨若冰微笑道:“太子不必急于一时,变法之难,难于青天。北宋半山先生“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推行变法,欲发展生产,富国强兵,还有宋神宗鼎力支持,取得成果亦有目共睹,但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真金身躯一震,眼前女子居然一眼看穿他内心所思。他的眼神顿时闪亮,随后又黯淡下去“那依姑娘所言,以真金之境况,这变法更是痴人说梦了。”

    杨若冰微笑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先秦商君变法便获得成功,虽然商君自己被车裂于市,但大秦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最终成就大秦之霸业。”

    真金皱眉道“为天下人,真金不怕五马分尸,但那商鞅提倡严刑酷法、弱民愚民、先秦人人自危,亲朋反目,铲除“仁义和平善良孝悌”倡导“暴虐扩张凶横忤逆”,这样的强盛,这样的霸业,不要也罢!”

    杨若冰心情激荡,不禁流下热泪,眼前之人,不正是她苦苦追寻的仁义君主吗,姥姥的密旨没有错,她来大都没有错,只要能支持眼前之人继任大统,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杨姑娘怎么了?”

    “太子济弱扶倾,胸怀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