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牌配角:天才制符师-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番外女主前生

    自从永安皇帝安承祀将信寄出去,便眼巴巴儿的盼着母后速速回宫施援兼镇宫。

    在这一****可怜兮兮的等待中,皇帝安承祀先生尚不知道他去接母后的同时,也顺便接来了可以一日十二个时辰、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儿监督他勤政的父皇。

    黄昏时分的太锦堂格外安静,那桌面上摆满全是废话的奏折,后面,有一个皇帝在打盹儿。

    直到太监总管杨铭走过来禀报:“陛下,贤妃娘娘来啦!”

    安承祀这才一扫全身的萎靡,立时眉飞色舞地连声吩咐:“还不快快请娘娘过来!”

    贤妃沈愿尽管是太后简易的亲侄女儿,可是她全身上下,从外貌到性格、从气质到行止,就没有一处和她姑姑相像的地方。

    要是细算,可能她唯一和简易相近的,便是她那个谨慎的性子了——无论皇帝安承祀对她如何一往情深,在公共场合,该她守的规矩,她绝不突破一丝一毫;便是对着待她和气的皇后娘娘,她也是恭敬尊重有加,不给任何伺机攻讦她的人任何出击的机会。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贵妃容氏即使恨得指甲都快掰折了,也愣是找不出半点可以伸手的机会,这让容贵妃分外忿忿。

    此时,沈愿提着食盒款款而来。

    她一条腿刚迈进门槛,安承祀便已经上得前来握住她的手,接过她手中的食盒、止住她的弯腰行礼,笑道:“愿儿,你可来啦!”

    沈愿小鸟依人的半倚在安承祀的肩旁,随着他向暖阁走去,边走边笑道:“陛下辛苦啦!”

    安承祀低头便见自己的爱妃正捂嘴娇笑,也乐道:“你这促狭鬼,惯会捉弄我!明明最是了解我,却只作旁观,也不理会我的艰难。”

    沈愿笑嗔着瞪了皇帝一眼,那娇娇俏俏的小模样儿,让安承祀看得心痒难耐,登时也忘记了一直心心念念的烦恼,竟不知不觉地将两只“龙爪”伸了过去。

    沈愿哪能让他如愿?一个飘逸的旋转,便将自己转开到两步外。她眨着那双狡黠的眼睛,“质问”道:“陛下可不兴在太锦阁胡来!否则待咱母后回来,可是要不高兴的!”

    提起太后,安承祀便跟打蔫儿的茄子一般,没有了说笑的兴致。

    他就着身边儿的玫瑰椅坐下,没甚力气的向沈愿伸出手。

    待到拉住佳人,将其抱在怀里,安承祀便开始诉起苦来:“爱妃是不晓得朕这些日子过得多苦闷……朕心里是真没底儿啊!也不知道母后是否还生朕的气,会不会回来!”

    “都是臣妾的错儿!”沈愿闻声,声音低落许多。

    看着眼前螓首微垂、娥眉轻蹙的心上人那副楚楚可怜,娇柔可亲的样子,安承祀算是将她疼进了心里。也顾不得忧愁,他连忙不停地用充斥着情谊的妙语,使劲儿的哄着已经眼眶泛红的爱人来了

    。

    当初贤妃沈愿是有条件不入选皇宫的,这主要是由于风气的缘故。

    自古至今,大体算得上正直的高官人家,大都是不愿意让女儿入宫侍奉君王的:

    一来,是疼闺女。那高高的宫墙一隔,搁进去的是自家女孩儿的青春,留下的是骨肉分离不得相见的苦痛。从此后,那漫漫时光和孤独,也许就是女儿一生的朋友。而且,嫁君王不比嫁旁人,便是知道自己女儿受欺负了,也只能忍着,不可能老子带着儿子上门去叫阵,二话不说先抽一顿给女儿出出气,再谈旁的。这……就是再明理、再好脾气的君王,也不可能接受自己被当成毛头女婿一般受老丈人和大舅哥的气啊。

    二来,一旦谁家女孩儿入了宫,再得了宠,那就有好戏看了!甭管您们家子弟多么争气,都跑不掉一个“卖女求荣”、“攀着石榴裙往上爬”的名头了。

    对于正直的高官人家而言,自家金枝玉叶娇养大的闺女要进宫被人挑挑拣拣,那真是极难接受的。

    …………………………分界线……………………………………………………

    话说,待到沈愿成年,简易的嫂子便早早儿的进宫和简易商量,意思是等家里给沈愿挑好人家,双方商量好婚嫁,就请太后亲自下旨,好全个喜庆。

    简易对此,自然乐意为之。

    很久没有提起精神儿做事儿的她,在这件事儿上展示了一个无聊人士的精力。

    虽然男方不需要她来帮着选,可自家侄女儿成婚,总要问问孩子的想法儿,免得因为大人们的一厢情愿再造就出一对儿怨侣,那可就不好啦。

    因此,简易在一段日子里,非常频繁地招沈愿进宫。

    因为沈愿很得简易的眼缘儿,且还能和她的女儿安悦玩儿到一起,所以,为自己可以清清静静的观察机缘珠,简易便干脆将沈愿留在宫里,和安悦住在一起。

    哪知道,就是这么一留,就给留出了一件让简易恨不得提剑到皇陵怒骂安锐晟的事儿来!

    嘿,她儿子安承祀竟然和沈愿看上了眼。

    不知如何面对娘家的简易在得知消息时,气得差点晕过去。

    愤怒的她待要“棒打鸳鸯”时,遭到了两个“孩子”无声无助又顽强的抵抗。

    一开始,简易还真想妥协,毕竟孩子是自己的,就是不是从她肚子里出来的,也是自小养大的,让他不舒服,心疼的还不是她自己?

    可是等简易掐指一算……嘿,现在后宫的各级妃位早已满员啦!沈愿进宫,最多也是从九嫔那里给她腾地儿。可是,沈家女儿,太后的侄女,可不能为了进宫就受那些家世不如沈家的女子管束。

    简易自以为找到了拒绝的借口,但是,很快她儿子就会用实际行动告诉她“什么叫效率”,“什么叫解决问题的思维”。

    也正是因为安承祀擅自大改后宫妃位,被安承祀他爹宠坏的简易,决定出走!

    当然,简易出走的真正原因和目的,大家都知道。

第132章() 
番外:女主前世

    京城的居民和旁处住民相比,大都相对见多识广,他们甚至可以清楚的分辨凤辇和御辇的差别。

    比如现在,街道两旁围观的百姓便津津有味儿的看着亲迎太后的奢华队伍开拔而去。

    安承祀为了能让他妈快点儿回家,竟然亲挑了十几匹千里宝马来牵车。千里马、千里马,跑不开步叫什么千里马?说起来,京城和钟山寺只有区区三百里的距离,这么点儿路程竟然用上如此豪华阵营,真是很伤马心!这就好比开着千万的跑车在胡同里试车速,怎么说呢,着实让有着职业操守的千里马们想骂人。

    简易女士虽然属于资深修炼人士,也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存,但是对于他心通方面却未有寸许所得,因此她是对于她儿子殷切的期盼是半点不知。

    她不知道没关系,这世上有个词儿叫“巧合”,当然,往好听了说,叫“母子默契”也没问题。

    现在就涉及了一道数学题——问:皇帝派出的队伍辰初从京城出发,要到三百里之外的钟山寺接太后娘娘回宫,队伍最快每小时可跑85里,最慢每小时可行29里/小时;太后凤驾于辰正自京城出发,时速为15里……那么,请问,什么时辰太后能和队伍相遇?1

    当巳正过了半盏茶的时间,迎接太后的中涓在马上喊停。

    不久,正前方的大道上传来马车行走的骨碌声,接着,一辆蓝色绣银纹亮缎的车厢帘以一种鲜艳耀目的美颜出现在众人面前。它之后,另有三辆略小的马车尾随。

    此时此刻,大家不约而同升起一个念头:“不是说何大人主动给先帝守皇陵去了么?怎么倒给太后赶起车啦?”

    “下官/臣等/奴婢拜见太后娘娘!”

    “祝娘娘千秋永盛,凤体长安!”

    因是拜见太后,中涓不等凤辇临近,就在彼此相距百米之远时,便立时止步下马,带着众人疾步上前拜礼。

    一一行礼之后,诸人一起扬声高呼,众音相合如洪钟响鼓一般,震得地颤枝摆,好不威扬。

    “诸卿免礼吧!呵呵,予在寺中听惯那晨钟暮鼓,这刚临至,诸卿之声便让予再感受一番钟鸣,却是着实难得……予听诸位声如洪钟,便知汝皆体态安康,不免欣慰。”简易待车停稳当,便令若言挑开车厢帘子,只留一层薄而清透的紫烟纱帘,唯有这样她才得以和面前众人笑言——没办法,谁让她旁边坐着一个虎视眈眈、生怕她不守妇道的安锐晟呢。

    “臣等愧对娘娘关心!”

    简易问:“诸位前来相接,必是吾儿旨意,不知可有信来?”

    中涓上前一步,双手将信递到何铮手上,待他检查一番转递太后,方才道:“臣等恭请娘娘移驾

    。”

    简易边展信纸边摇头:“不急、不急。”

    看着信中近乎无赖的央求,简易往身旁空闲的地方瞥了一眼,似乎在笑什么。

    将信读完,简易将其放至一旁,问中涓:“吾儿可顺心?可康健?”

    中涓毕恭毕敬道:“陛下龙体康健,只因太后娘娘远游而忧虑,不能顺心许多。”

    简易唇角含笑,缓缓颔首算是认可中涓之言:“换驾吧!”

    ……

    准备换驾的简易正要进辇,忽然心中一动,立时仰头,朝着皇城宫殿之处凝视遥望。

    远处的天际正常得和平时相仿佛,却又隐隐的、似乎在暗流涌动,那其中所所隐藏的力量,好像即将突破天际一般。

    心中有迟疑,简易便开始归心似箭起来。

    她最后望了一眼即将愈行愈远的钟山寺,心中所存的说不清的情绪翻滚着,直到许久她方才低叹一声,道:

    “开拔。”

    注:1:“千里马:指善跑的骏马,可以一日千里。

    有传说,汗血宝马可以一日跑出4000公里。当然,这个说法自然遭到人们(专家)的质疑。有人举过例子,说一般的马匹只能日行150公里左右,天赋强一些的,可以跑到200多公里。若是如此,那么可知,古语中的“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只是个传说。

    可是既然人家能成为‘千里’马,自然不能负‘千里’之名。古人也不会在文献和记录里在这些无关紧要的词汇上‘欺瞒’我等后人,由此可见,‘千里’这样的量词,古今不同。

    周制讲,八尺为一步;秦制说,六尺为一步,而300步为一里。而古代的一尺相当于现代的0。231米,那么秦时的一里也就约等于现在的416米(周时的一里约等于现在的554米)。等到了清朝光绪年间,再次制定度量衡时,就以五尺为一步,两步为一丈,180丈为一里了。而那时的一尺,则相当于现在0。32米,于是可知,那时的一里相当于现在的576米。

    因为俺设计的大夏朝虽然是架空,但怎么着也是在秦朝之后、清朝之前,所以,咱们正好取中,用秦制,也就是1里≈416米,用这个数据来计算。

    那么大夏朝的1000里≈416000米,就算千里马可以努力跑满一整个白天,也就是十二小时,即六个时辰,那么千里马的时速应该控制在大约3。5万米左右,也就是大约85里/每小时。

    成年人的正常步速是1。5米/秒,而成人跑步的速度大约在2米/秒~5米/秒之间,咱们取最大值,可得知成人正常步速为每小时5400米(约13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