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第5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庞炳甚至还与沿途各地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且与他们约定好自己想要的货物,询问他们想要的东西,根据航程距离,根据舰队速度,大约每年可以往来三个来回左右,这是个巨大的惊喜。

    发现,并管理。

    要想海上贸易可以走的更快,带来更多的利益,就要首先确保航路的安全。

    于是,大唐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建设任务,按照海图上的标记,在沿途总共修建了近七十座海上码头。

    都是简易的,要求并不高,能够为过夜船只提供一个稳定的港口就可以了,不需要全部船都进入港口,只要有个能链接的地方就可以了,其他的可以用锚链以及船舶连接杆来固定。

    另外海岛上最重要的是灯塔,用于在夜间为附近的船队指引目标。

    所以,每个建议的码头,需要修建的东西很简单,木制码头,几根深入地下的固定桩,一座兼顾的房屋,一座灯塔。

    于是,在庞炳第二次出航的时候,船上带了不少的水泥,沙子,少量的石子以及钢筋,然后就是近万人规模的建筑队,船上只带了少量的货物。

    一路走去,不断的放下建筑材料以及施工队和食物,等到回来的时候,则一路将他们接回来,如此一来,这一路上就算完整了,剩下的,只等军队派人去接收就可以了。

第七一九章:五年,成年() 
时光匆匆,四年的时光一闪而逝,李元吉来到这个世界的第十九个年头悄然无息的来临了。

    来的时候,不过是个二十三岁的大小伙,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四十二岁的中年大叔。

    尽管手握天下生杀大权,这十九年的时间内,大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越往后走,李元吉便越是感觉到心累。

    四年的时间,大唐一共建造了近万艘运输舰,数百艘钢铁战舰,海面上,到处都是大唐的远洋舰队。

    南洋地区的各种资源被接连不断的运回到大唐本土,而这些资源,又在朝廷的分配下,迅速的投入到了各个需要的地方。

    四年的时间能够改变什么?

    四年内,中线南北铁路南段在第二个年头的年末通车了,这意味着大唐可以与最南端进行联络了,因为五年前李承光在安南地区做出的决定,所以这次铁路可以直接通往安南的最南端,那座曾经被私自设立的南安县,成为了大唐最南端的一座车站。

    四年的时间,北线铁路也在第三个年头全线通车了,相比较而言,北线的建设更加容易一些,所需要的桥梁,所需要穿越的山脉并不多。

    这条铁路经过沈州继续北上,不过在这里却分出了一条东进的铁路线用来连接朝鲜诸省。

    西线铁路,长海铁路目前已经更名为玉海铁路,早在去年的时候,就连通了玉门关到长安之间的线路,四十万建设兵团正在荒漠上挥舞着汗水,尽可能将铁路修建到更远的地方。

    目的地在哪里?这个谁也说不准,许多人只知道,他们用了六年的时间,只修建了不足三分之一的路程。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建设兵团的兵力增加了一倍,设备什么的也都增加了,建设速度会更快一些。

    而他们每年也能拥有一个月的假期,可以乘坐着他们亲自修建的铁路回家探亲。

    而外部,海量资源的进入,极大的刺激着大唐的神经。

    五年的时间内,工业规模翻了足足三倍,五年平均税收也突破了四百万贯,而下一个五年的平均税收,是直奔着一千万贯去的,因为第五年的时候,税收就突破了九百万贯。

    而本土税收只有四百万贯左右,余下的,全部是朝廷通过海洋贸易从海外获取的收益。

    将本土低价的商品运出去,然后换取价格高昂的资源,然后再用这些资源,来拉低本土资源的价格,虽然售价降低了,但是朝廷却赚了差价,这部分差价自然就被纳入国库了。

    加大开采力度自然可以赚的更多,但那只是杀鸡取卵的决定,所以李元吉非但没有加大开采力度,反而缩减了开采力度,对于本土的资源,采取的是探明,记录,封存。

    能够在海外找到的,就用海外的,找不到的就先开采。

    这样虽然费事了点,但却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大量的资源,特别是铜。

    来自南美的,来自南洋的铜矿石一船船的被运了回来,而代价就是兵器铠甲,老掉牙的唐刀,老掉牙的明光铠。

    五十套装备,可以换取一整船的铜矿石,而这些铜矿石全部被冶炼之后,大约能得到将近三万斤铜。

    而这些装备,一个二百人规模的小作坊,利用机械设备,采用流水线模式,一天就能生产两千多套。

    他们甚至不用开足马力的去生产,不,他们根本就不是在生产,而是将十年前唐军退役的装备拿来翻修用的,然后这批翻修过的装备就直接运到了海外。

    海外王族的武装力量得到了加强,统治力近一步的提升,但反对派手中却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装备,虽然不如王族武装力量那么精锐,但差距也是有限的,除了没有铠甲以外。

    自然,这是大唐暗中搞的事情。

    罗越国倒是发现了这件事情,并且对大唐提出了质疑,但质疑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大唐只说会查,但查来查去,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神元十五年的时候,一伙规模三千人的暴民袭击了大唐驻罗越国金矿的一个连部队,二十分钟后,战斗结束,三千暴民被打死两千余人,余下的四散逃窜,而唐军,甚至没有让他们走近阵地一百米以内的范围。

    一个连四挺重机枪,加上上百支步枪,八具火箭筒,八门三十毫米便携式火炮,一阵突突,直接将对方打了个晕天转地。

    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唐军的真正实力,那个没有一把刀,没有一具铠甲的军队,竟然有如此强悍的装备。

    于是,南洋老实了,各国驻军部队数量不等,个罗国,罗越国这种小国家只有一个营的驻军,但是也足够了。

    佛逝国,诃陵国,婆利国则各自有两个团的驻军,人数虽然少,但也绝不是他们能够随意欺负的。

    武力震慑,加上外交,再算上每个月都会出现三到四次的大唐舰队,整个南洋一片安详,到处都是和谐的味道。

    不过对于这些国家来说,也并非没有改变,大唐先进的耕种经验也被传到了这里,同时来到的还有最先进的袁让犁。

    机械化生产那种高科技,又不好玩的家伙,还是留在国内让本土的老百姓们头疼去吧,这种方便操作,速度还快的,当然要优先提供给海外百姓啦。

    再然后,临近大唐的几个国家,什么林邑,什么真蜡,什么哥古罗国,什么个罗国,什么罗越国,大唐的势力已经开始进入到了这里,这个进入指的是,目前大唐的货币已经可以在这里流通了,加上钱庄的入驻,方便,快捷,安全,省事,几大方面加起来,加上大唐的政治压力,以及军事威胁,这几个小国家当然没有什么抵抗的信心。

    于是,只能同意本国使用大唐货币,其实他们自身压根就没什么成规模的货币,甚至大多数地方都生活在以货易货的古老时代。

    在东南亚,在美洲,大唐的货币,已经成为了通用性的货币,虽然有些地方还没有完全铺开,但大宗交易用来结算也是被双方认可的。

    而五年的时间过去了,来到了神元十七年的末尾,李承光也已经十八岁了,即将步入十九岁的年头,李元吉对其的期望,也更浓厚了一些。

第七二零章:太子监国() 
李承光成年了,马上就要十九岁了,已经从当初那个还在襁褓之中的婴儿,成长为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的大男子汉了。

    在雍州牧这个位置上干了四年的时间,李承光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再往后的一年里,李承光便回到了朝廷,开始帮助李元吉处理政务。

    以李元吉当下的这个年龄,处理政务自然是不在话下的。

    虽然年纪逐渐的增长,体力也与以前不可相比,但这些年来李元吉却一直没有拉下锻炼身体这件事情。

    四十岁出头,这个年纪对于后世来说,正值壮年,对于现在来说,也并不算太大,当然,放在古代这个人均寿命并不长的时候,这个年龄其实也不小了。

    太子在逐渐的适应,老臣也在逐渐的退去。

    去年的时候,第三届任期如期到来,一直被李元吉重用了十多年的房玄龄,也退了下去。

    马周接替了房玄龄留下的中书令,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个,张行成则改任尚书左仆射,成为了仅次于马周的那个,大臣们的变动还有很多。

    而第一届十五个内阁成员,如今还在的,仅仅只有五人,老的老,去的去,早已不是当初熟悉的那副模样。

    时光冉冉,历史的车轮正在一步步的前进着,这些年来,岁月又曾饶了谁?

    就连李元吉的额头上,也都出现了一丝皱纹。

    神元十七年,正旦朝会,看着那熟悉又陌生的大殿,大臣们。

    已经步入五旬的宋忠,在朝会结束之前,拿出了那份早已准备好的圣旨。

    李元吉无耻的剽窃了后世的一些东西,比如说现在的圣旨,事实上在宋朝以前,并不叫圣旨,历史上的唐朝,圣旨的格式是门下二字开头的。

    李元吉觉得这样不够突出皇族的威严,皇族已经放弃了太多本该属于他们的权力,现在只希望在其他方面可以确保皇族的地位。

    当然,没有人逼迫他,这一切都是李元吉自愿作出的。

    来自于后世的李元吉很清楚,自己不去做出改变,历史就会淘汰自己,淘汰掉大唐,与其让后代子孙去头疼这个问题,倒不如让自己这个老祖宗一口气给解决掉好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下之本……”噼里啪啦的,宋忠接连不断的念着圣旨上的文字,上面写了很多,讲了大唐这些年来的发展历程,讲了太子李承光的成长历程,全篇圣旨大约千字左右,饶是念,宋忠也念了很久,甚至险些出现体力不支,好在圣旨终于念完了,只剩下最后一句话:“朕命太子监国……”

    ‘嗡……’

    殿中的气氛瞬间爆发了起来,李元吉却没有在意,而是朝着宋忠去了个眼神,宋忠会意,直接让侧面早已准备好的禁卫搬着一张椅子走了上来,就摆放在李元吉龙椅的左侧前方,位置与龙椅呈四十五度角,刚好可以让大部分大臣看到这里。

    太子监国,对于太子来说,这是登上皇位的最后一步。

    没有经历过监国的太子,永远不会知道当一个皇帝有多难,尽管李承光先前表现的很好,但是现在,大臣们依旧不敢完全放心。

    不过对于李元吉的命令,大臣们也不敢忤逆,监国而已,毕竟皇帝还在,又不是什么都不管了,出不了什么大篓子。

    至于龙椅,除了皇帝以外,就算是太子,就算是拥有了临时皇帝权力的李承光,在登基之前,也没有资格去坐上去。

    哪怕以后的朝会李元吉不露面,哪怕以后的朝会都将由李承光来负责,他的位置,也只能是现在李元吉为他安排的那里,那个龙椅即便是空着,他也不能去动心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