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第4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看着,马六紧紧的皱起了眉头,这个问题,的确不一般。

    而且,马六也深刻意识到自己这个对手的强悍。

    脑海中,飞速的思索着这些年来被逐出朝廷的官员,高官,逐个的去回想他们的脾气,他们的做事风格,看这件事情的风格,会不会有一些他们的痕迹。

    但这些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这个幕后真凶的范围,会很广泛,会让他们感觉到有些吓人。

    再一次看着情报上的内容,脑中再一次的将那些人过了一遍。

    “陛下,臣想到了一个人,臣的记忆里,也只有他才可以做到如此缜密的计划与制度。”马六稍显质疑的猜测道。

    可能是他,也可能不是,自己知道的或许只有他,可天下有那么多人,也许他们的猜测都不对呢?这种事情,在抓到真凶之前,在得到足够证明的证据之前,谁又能说的准?

    “谁?”李元吉也有些好奇,不是他不够聪明,而是实在想不起来。

    “长孙无忌!”马六说出了这个名字。

    “长孙无忌?”李元吉愕然一愣,这又是怎么回事?已经消失了几年的长孙无忌,现在又回来了吗?

    “对,就是他,首先,长孙无忌有这个前科。”马六点了点头,“之前他就因为这些原因,选择了投靠吐蕃,甚至,之前吐蕃对大唐发起的战事,也是因为长孙无忌从中起到了作用,但是在我军攻克吐蕃之后,长孙无忌与松赞干布杳无音讯,这几年暗卫也在大力的排查,但要想在茫茫人海之中找到一个人,难度太大。

    其次,他有这个动机。

    第三,作为前皇帝的心腹重臣,长孙无忌的上位,靠的并不仅仅只是裙带关系,他自身的能力也是非常出众的,且很多暗中的计划,都是由他在制定。

    以长孙无忌的能力以及过往的经验,制定出这么一套制度,对于他来说,或许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长孙无忌有这个人脉,即便当下他以日落西山,但对于他来说,这依旧不是问题。”

    马六简单的分析了几点,从这几点上来看,跟房玄龄他们给出的情报完全没有任何的关联。

    但是通过马六说的这些,在联想到情报上的那些内容,这一切似乎又很明朗了。

    什么人可以在悄无声息之中拉起这么庞大的一支队伍?而且还是在现在这个暗卫监事漫天飞的时代?

    当然是之前就有某些势力的人,随着他的倒台,那些人也就没有了束缚,没人知道他们过往的身份,他们可以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而长孙无忌则很有可能握有他们手中的罪证,这个罪证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足以将他们治罪。

    如果这个时候长孙无忌将这些罪证给捅出去,就算有些事情是死无对证,况且流亡的长孙无忌手里也没有多少实际的证据。

    但在这个时候,风声往往比实际证据更恐怖,他所能带来的,将会是某些人精神上的煎熬。

    没有体会过的人,永远无法理解这种痛苦到底是多么的难受。

    李元吉也在脑子里仔细的回想了一下,突然间发现,这个猜测还真有可能是真的。

    而且,长孙无忌也绝对做的出来这种事情,这不是猜测,而是他真的会。

    如果是长孙无忌的话,这事怕是又不好办了。

    作为一个流亡多年的曾经高层,作为一个一败再败的人,成功过,也失败过,他的经历,足够写成一部书籍。

    现在的长孙无忌,经过这些年的一些事情,要比之前更加奸猾了不少,滑的就像一条泥鳅,奸的就更不用说了。

    “想办法查,这件事情一定要尽快的查清楚,必要的时候,可以动用军队。”李元吉面无表情的命令着。

    虽是面无表情,但这番话,却是将他的愤怒毫无保留的宣泄了出来。

    早在八年前,李元吉就想弄死长孙无忌,可当时的决定权不在于自己,为了不引火上身,李元吉也没想过要通过其他手段干掉他。

    上任以后,长孙无忌跑了,后来在吐蕃的时候,自己答应过观音婢给他一次机会的,可是现在,他依旧死心不改。

    在李元吉的心里,凡事可以再一再二,但绝不能再三再四,没有人可以享受这个待遇,也没有人能有这个资格,就连他自己,他也不允许自己会不断的犯这种错误。

    而长孙无忌在做的,是不断的通过这种谋反的手段来复仇。

    既然你很忠心,那就到阴间去继续表忠去吧!

第五七六章:都是浮云() 
    不管敌人是谁,李元吉现在能做的,真的是不多。

    只能不断的派人去查证,去抓捕。

    一个长孙无忌虽然难缠,但对于诺大的朝廷,对于一个国家机器来说,终究难成大器。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大唐,是蒸蒸日上的大唐,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民众层面,都在朝着一个新的高度在快步迈进着。

    比起六年前,现在大唐百姓所需要缴纳的课赋,只有那时的四成了,而且一年还会再将一成,三年半之后,他们再也不用去交课赋了。

    这对于现在的百姓来说,无异于后世的国家告诉你,以后看病不用再花钱了,十年后一分钱都不用再出。

    当时或许不会有人相信,但是现在,第六个年头已经过去了,当初承诺的事情,正在稳步的兑现着。

    仅仅只是如此,便足以让百姓心系朝廷,仅仅只是依靠着这一条计策,便可以让造反的土壤,彻底在大唐这块土地上消失的无影无踪。

    然而,朝廷还在不断的推进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提供着各种各样的新工作。

    这次没有机会,不要紧,相信要不了多久,就会有一个新的机会摆在你面前。

    时代在发展,什么都在发展,无论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就跟种地是一个道理,你不种下种子,不经过几个月时间的等待,不去呵护它,他就不会给你一个好的收成。

    所以,当没有找到工作的时候,百姓更多的还是习惯性的抱怨两句,然后骂上两句,谁也不知道他们骂的到底是谁。

    但这些人很快就会拍拍屁股,然后去寻找下一个工作。

    工作,如同是雨后春笋一般的不断冒出来,他们已经习惯了。

    直到现在,他们才真正的体会到,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有饭吃,有钱赚,赚了钱可以买衣服,可以建房子,可以干很多事情。

    自古以来,汉人百姓都是勤劳的,贫穷,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勤劳,而是因为没有太多的机会给他们。

    古代的时候,汉人王朝能够数次站在世界巅峰,现代的时候,汉人国家又能够在短短的三十年内,从一个什么都需要进口的国家,发展成一个可以大量出口的国家。

    智慧与勤劳,在这片土地上从来都不欠缺,所缺的,只是一个真正可以带着他们走上巅峰道路的人。

    现在他们确定了,现在的皇帝李元吉,就是这个给他们带来美好生活的人。

    所以,不管遇到什么苦难,哪怕是一些挫折,哪怕普通百姓骂皇帝是无罪的,哪怕没有人在一旁监视,也不会有人去骂李元吉这个皇帝。

    自古以来,没有人可以做的比李元吉更好,没有。

    所以,造反派在这个时代,是不可能有生存的土壤的。

    就好像在后世的华夏搞恐。怖。袭。击一样,有些人固然会愿意,但只要说出来,绝对是一万个人里也出不了一个这样的人,甚至所有人都会骂他神经病。

    虽然有些时候嘴炮的挺舒服的,虽然民间流传着那么一句话,国外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的人民很幸福,从某个角度来看,这难道不对吗?

    这是正确的,只是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方式不一样。

    李元吉现在正是将这种思想灌输给了李承光,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去做,那就找一找前面的类似事情,看看其他人是怎么做的,如果还是找不到,那就停下来,冷静下来思考一下。

    不管怎么做,始终要以民为本,皇室虽然看似是掌握着天下大权的一个顶级贵族。

    但这些权利却是有些脆弱,当你自己都不在乎的时候,当你始终无法搞清楚这些权利来自于哪里,又有什么真谛的时候,那么想要一直拥有下去,只能是在梦境中。

    所以,从一开始,李元吉就给李承光灌输这样一个思想,直接告诉他,皇帝的权力来自于哪里。

    这句话看似让人摸不着头脑,可仔细想一想的话,却又不难明白。

    “父皇,儿臣明白了,水亦能载舟,也能覆舟,是这个道理吗?”李承光郑重的点了点头。

    李元吉愣了下,有些惊讶的看着李承光。

    惊讶并不是因为一个八岁的孩子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看出这句话里所指的含义,而是因为,李承光说出了跟李世民在历史上一样的话。

    这才是李元吉最惊讶的地方,最吃惊的地方。

    “不错,正是这个道理。”李元吉深感欣慰的点着头,这个比喻的确很形象,几乎是没有比这更好的比喻了。

    “这些都是儿臣在此次的出行中感悟到的,特别是在工地上,看到了工人们干活的那股热情,儿臣曾经询问过工部官员,以前的时候,朝廷征召的劳役,在工程的进度方面根本无法跟现在相比,整个工地的气氛也同样无法相比。

    回来以后儿臣仔细想了想,两者都是干活,干同样的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明显的反差?”

    李元吉没有说话,而是静静的等着李承光下面的话。

    “之所以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儿臣觉得有以下几点,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朝廷不再拿他们当做一个免费的苦力来对待了,相比较于以前,朝廷给了他们更多的尊重,虽然干的活还是一样的,指挥的人还是一样的,吃的住的,都是一样的,但给他们工钱,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

    同样的,干活有钱拿,现在的工作虽然多,但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修建铁路需要的工人多,这个时候不表现的积极一些,下一段铁路不用他们了,岂不是断了工作的收入?

    修建铁路虽然累了点,苦了点,但好在工地不会停工,好在是给朝廷干活的,工钱方面不会亏欠,而且还能时不时的改善一下伙食。”

    “你只看到了一个方面,但却没有看到另一个方面。”李元吉微微一笑,虽然李承光的见解还有些不全面,但他依旧很高兴,毕竟只是个孩子啊,能做到这样,假以时日,又能有怎样的成就?

    而且,按照现在这个情况来看的话,估计自己也就再撑个十年八年的,就可以安心的让位了,距离自己的理想生活又近了一步。

    对于一直拥有一条咸鱼梦想的李元吉来说,这何尝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但这个国家能有现在这样的成就,不安排个合适的接班人,李元吉还是不放心的。

    所以,李元吉当下给自己安排的任务就是,稳定发展,培养接班人。

    “修建铁路,不能把它看做只是一个体现对百姓尊重的事情,你要看到朕更深层次的用意。给工钱,的确可以提高工人的工作热情,有助于加快工作进度,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