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苦恼的挠了挠头,罗尘又叮嘱了几句,接着便回了太平坊,那里事多着呢,根本忙不完……

第二六二章:闲的发霉之花样作死() 
空气有些潮冷,连下几场雨之后,期盼已久的大雪终于落下了。

    这场大雪让长安一夜之间披挂上了一层银装,面对于如此的寒冷,百姓们依旧是兴奋不已,天气,终于恢复正常了。

    “父皇,您还是先到太平坊儿臣的王府里住着吧,那里有暖气,冬天也比较暖和。”罕见的见到了整日享乐的李渊,李元吉也更为罕见的关心道。

    “也好,早就听说你那里比较不错,若不是不好意思开口,朕早就搬过去了。”李渊哈哈一笑,李元吉此话正合自己心意。

    或许是早年间打仗留下的病根,或许是这太极宫实在是太过潮湿了。

    这些年来,每到冬天或者阴雨连绵的天气,四肢便会止不住的疼痛。

    这些日子虽说大唐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李渊也依旧是每日往返于太极宫和太平坊之间。

    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看似单调,可李渊却是满意的不能行。

    郁闷的时候就去剧院看看演出,看烦了就到隔壁的赌坊玩一会儿,玩的郁闷了就重回剧院,吃喝玩乐,一条龙,李渊简直已经流连忘返。

    “是儿臣疏忽了,儿臣这便命人前去打扫,尽可能让父皇明日便住进去。”李元吉表示着歉意。

    “无妨,这段时间你也累的不轻,有些疏忽也是正常的。”李渊表示理解的拍了拍李元吉的肩膀,露出一副慈祥的笑容。

    父子二人亲密无间的相谈着,没有避讳,也没有那些勾心斗角。

    或许是李元吉的举动,已经得到了李渊的认可。

    或许是李渊已经看到了未来,就算自己再怎么去反对,也不可能改变事实。

    四个儿子只剩下了这一个,还好这一个也算是比较优秀,至少到目前为止,做出了许多令自己惊讶,连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

    还有一些奇特的想法。

    或许是接受了现实。

    或许是因为李元吉并没有对李渊有着太多的束缚,虽然出行的时候总会有护卫和暗卫跟着,但那些人却从未限制过李渊的自由。

    饶是朝廷最艰苦的时候,李渊的零花钱也从没有吝啬过。

    饶是整个太极宫内都只能每日一餐的时候,李渊的餐桌上依旧是每日三餐,虽然菜的品种无法跟以前相比。

    又或许是李渊很享受,也习惯了这种生活。

    “你打算什么时候把他们母子接回来?”李渊开始关心到李元吉的家庭问题。

    如今局势也已经稳定了下来,杨氏以及李元吉新添的两个儿子也没必要留在镇北,况且,国不可一日无后。

    虽然李元吉的后宫并不庞大,现在也仅有长孙氏一人,但即位已经半年,皇后却不在长安,这说出去怎么也让人有些唏嘘。

    “再等等吧!”李元吉想了想,摇了摇头。

    “算了,这些事情你自己做主,但还是能快就快。”李渊叹了口气,叮嘱道。

    李元吉点了点头。

    不将他们母子接回来,并非没有原因的。

    原因有很多,比如今年的大旱,以及明年的内涝,这些都是动荡的根基,自己并不想在这个时间段考虑太多其他的问题。

    但李渊既然提了出来,再一个今年自己也做了一些准备,将她们接回来似乎也没什么不妥的:“正旦以后吧,那时候天也差不多暖和了。”

    ……

    这些日子以来一直都是长孙氏在侍奉着李元吉,随着缠绵的日子越来越久,感情也有一丝升温的迹象。

    而刚刚生过李治一年半的长孙氏,身材体型也是颇有一番风味。

    只是让人不理解的是,几个月的相处,长孙氏的肚子竟然没有一丁点的反应。

    李元吉甚至有些怀疑,她是不是不会再生了?

    虽然这是对自己最好的结果,但这样的话,会不会有些遗憾了?

    就这么纠结着糊里糊涂睡了一整夜,次日清晨起来,一股寒冷的气息直扑而来。

    饶是屋内点了火盆,也依旧寒意逼人,冻的人直哆嗦。

    推开窗,雪白的雪花依旧飘落着,轻飘飘的落下,没有风,下的很安稳。

    可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如此大的雪,妾身可是从未见过的。”不知道什么时候,长孙氏手拿着一件外套,缓缓的披在李元吉的身上,望着窗外愣神道。

    “朕也从未见过!”李元吉回过了神,关掉了窗子,没了冷气的灌入,屋内稍稍暖和了一些。

    “妾身好像在书上见过这样的场景,据书上记载,雪下的这么大,又恰逢灾年,来年怕是会有内涝。”长孙氏细心的提醒着。

    喜欢看书,这是长孙氏的一大优点,这些年可谓是翻遍了所有的宫中藏书,各种各样的书。

    因为看的多,所以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总会有个参考,出错的地方也就不多。

    正是因为她的贤惠,李世民才会如此信任,与她相守相依。

    除了报复,李元吉也同样看中了她这一点。

    “明年的灾情应该不至于今年这么惨!”李元吉点了点头,不得不说,读书多还真是有用,可惜自己读过的书并不多,而这三年灾害实在是太有名了,所以才印象这么深刻。

    如果不是提前知道要发生灾害,自己面对着现在这样的局势,怕是也只能束手无策。

    “陛下所说的可是水渠?”长孙氏忽然想起几个月前李元吉曾下令各村都要修建一条水渠,若有空余,也可多修建几条水渠。

    而主水渠的建设标准也很高,长宽高至少要在一米以上。

    这样的水渠用来灌溉完全就是浪费,但如果水力充足的话,将可灌溉不少的耕田,而泄洪,这些水渠好像也能派上用场。

    水渠的位置要比河流高一些,依靠的是十台大水车并成一排,将水打入永久性的水渠中,然后在流入百姓自己修建的水渠,泄洪的话,只需要打通一段不足百米的长度,即可让水倒灌入河中。

    除非是水位太高,河水倒灌,否则的话,这样的水渠是足够用的,体积虽然不大,但胜在量多。

    “正是!”李元吉不禁欣慰的看了眼长孙氏。

    聪明的女人就是不一般,稍稍的只言片语中,就能猜出一些答案。

    “水渠既能灌溉,也能泄洪,加上冬小麦的种植,如果来的急的话,可赶在雨季之前完成收割,百姓有粮,便是下他个十天十夜也不惧。”

    长孙氏微微一笑,很明显,李元吉这是在说大话。

    雨若真能下个十天十夜,手中有粮又能如何?百姓的房屋也未必能承受的住这样的冲刷,到时候结果只会更惨。

    不过在长孙氏却并没有点透,在这方面,李元吉已经比自己丈夫做的好了很多。

    人无完人,人不可能会不出错,李元吉也是一样。

    ……

    没当皇帝的时候就不想着,当了以后就更不想了。

    离开了寝宫,走在太极宫的寒风之中。

    愣神的李元吉,不知道自己将要去哪里?

    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无聊,郁闷。

    工作早已安排了下去,朝会被自己强行改成了每月初一召开,内阁则是每十日召开一次。

    各自都有各自忙碌的事情,唯独自己,因为皇帝这个身份,不能随时随地的出去逍遥自在。

    待在这阴暗潮湿的太极宫中,又让人觉得浑身发霉。

    没有暖气,没有太平坊里那些娱乐的项目。

    漫无目的的转了一会儿,李元吉也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

    马五浑身冒着热汗走了过来,与浑身裹的跟个木乃伊似的李元吉相比,完全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陛下,查出来了。”马五贴近李元吉身旁,低声的说着:“参与的人很多,有监门将军长孙安业,右武卫将军刘德裕,及其外甥统军元弘善等人,属下已经拿到了确切的证据……”

    “去告诉义安王,让他老实点,别让朕做一些不想做的决定。”李元吉摇了摇头。

    这毕竟不是什么好事,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时代,有人造反,无论最终成功与否,都意味着皇权的不稳定。

    虽然义安王早在李世民时期就有心造反,并且跟随自己付出了实际。

    只是现在自己都上位了,他还要造反,这不是摆明了打脸吗?

    自己并不想让史书记载这些关于造反的话题,虽然史书是可以改的,那么义安王李孝常,虽可留命,但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诺!”马五应了声,朝着手下吩咐了句,自己并没有离开。

    “哎,你说这有些人呐,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搞出这么点幺蛾子出来,何必呢?”李元吉看似无奈的叹了口气。

    “花样作死呗!”马五冷不丁的回了句,这还是跟着李元吉学会的说法。

    “那就作吧,看谁能作的过谁?让人盯紧他们就行了!”李元吉呵呵一笑,吩咐道。

    怎么样才可以悄然无息的解决掉这些反对自己的人?又不能让其他人说闲话?

    对此李元吉早已有了准备,当初只是将长孙安业的名字加了上去,现在不过是又多了一些名字而已。

    对付这些人,裁掉,让他们成为平民,然后,呵呵……

第二六三章:又有人作死() 
喝茶,看报,成了李元吉当下消遣的手段。

    报纸是镇北的报纸,上面的内容还是一个月前的内容。

    通过报纸,李元吉得以了解到镇北最近一段时间的发展状况,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自己离开镇北也有大半年的时间了,如今的那里,已经成为了另一幅景象。

    自打旱灾过去以后,朝廷放开了限足令,因旱灾而没有机会北上的士子们也终于忍耐不住心中的寂寞,纷纷选择北上求学,争抢成为那天子门生中的一员。

    可镇北的学生本就不少,原属于齐国的子民更是优先入学。

    后来涌入的士子实在太多,一时间却又无法全部入学,所以镇北的治安倒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也由此衍生了一些不好的现象。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面对镇北潜在的潜力,不少人还是愿意去赌一把的。

    “陛下……”马六来到身边,附在李元吉耳旁低声的说了几句。

    “好手段!”听完之后,李元吉都不得不举手称赞。

    暗卫如今被一分为二,马五负责长安周边,马六负责其他地方。

    两人虽同姓马,排名五六,但却没有血缘关系,马五马六,是李元吉给他们起的代号。

    马六来报的事情很简单。

    早在限足令刚结束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暗卫便察觉到北上的人群特别多。

    早已堤防着的李元吉,便派马六前去打探一番。

    现如今看着镇北的报纸,在加上马六的汇报。

    事实已经很明显了,依旧有人贼心不死。

    或者说,他们依旧不甘于现状,依旧想要重新夺回主动权。

    “行商赚钱,朕管不着,也懒的去管,但把手伸到不该伸的地方,朕可要生气了。”李元吉喃喃自语道。

    士子北上,但却路途遥远,依靠陆路通行,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