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3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27章 一天一杯果汁() 
送别了李绚,杜中宵对石全彬道:“团练,厢军各部在周围分散驻扎,主要是炮兵和骑兵,先看哪一部?若是有意,我唤他们的主官来,团练有事可问他们。”

    石全彬道:“先去看炮兵,官家对此最为留意。离京的时候,官家一再叮嘱,提举手下的炮兵最是厉害,无人可挡,远非禁军用炮可比。让我看一看,这样的炮兵到底是如何练出来的,有何特异之处。”

    杜中宵道:“其实炮兵也无特意之处,本就是要那样用,只是我们花了力气,选出了合适的人做这件事,几年时间一起学着会了而已。其实骑兵也不比炮兵差,只是炮兵会的东西更加复杂,人也能选,自然比骑兵钱粮官位更加优厚。”

    石全彬道:“此是官家吩咐,自该特别留意。看过了炮兵,再看骑兵不迟。对了,听说营田厢军中办了不少学校,如铁监都属下人员一般,什么都能在学校教会。我们也要看一看。”

    杜中宵自然答应。吩咐了随从,去叫姚守信来,一起陪伴石全彬。

    石全彬是陵州团练使,职与杜中宵的直史馆相差不多,两人并无官位高卑的拘束。按照此时以文换武的规矩,学士换节度使,待制换观察使,杜中宵的直史馆换成武职,大约也是团练使了。差遣是决定官员要做的事情,官位决定俸禄待遇,职则代表地位。没有明确的上下级之分,官员一般以职定尊卑,不带职的庶官,本官才会显得重要。

    不大一会,姚守信带了助手张琳前来,随在杜中宵身边,陪伴石全彬。

    看看天色不早,杜中宵道:“团练既然来观军,今日便就不安排午饭了,我们到那边军营,随着将士们用饭,如何?也看一看,军中日常到底如何。”

    石全彬道:“如此最好!此次我奉命前,正是要看这些微细之处。”

    几人到了最近的炮兵驻地营房,姚守信吩咐,此处的统兵谭晨急急迎了出来。行礼毕,带着几人去营房中用饭的地方。营田厢军与一般军队不同,营中不许允许自己生火做饭,是统一用餐。而且除了一定级别的军官,不许士卒家属从军,没有一般军营的日常生活区域。

    在其他军营,除了集中居住,有校场等设施,军中与外面的生活并没有多大差别。一样有各自的生活区,甚至还有商业区,军纪特别松驰的,营中连勾栏瓦舍和女妓都有。

    看着整整齐齐的营房,石全彬连连点头:“这里布置整齐,军容肃然,确非他军可比。”

    到了吃饭的地方,杜中宵道:“营田厢军与其他不同,将领也不许在军中私自饮宴,吃饭只能在特定的地方,我们称之为食堂。身份地位不同,待遇不同,不过不单独设置。”

    一边说着,一边带石全彬进入食堂。

    营田厢军与地方不同,正式是一日三餐,午餐也是正餐。此时正是用餐的时候,许多军官士卒进入食堂,取了餐具坐着用餐。一人的餐具是两碗两盘,加上筷子和汤勺,俱都是搪瓷制品。

    军官用餐的地方并未与士卒隔开,只是有特定的区域,有分开的取饭菜的地方。进了食堂,杜中宵带着石全彬取了餐具,对他道:“我们军中吃的丰盛一些,炮兵和骑兵比步兵更好。普通士卒和效用,都是米饭和馒头任取,吃饱为止。菜一荤一素,所有有两个盘子。两个碗,一个碗盛饭,一个碗盛汤,都是自取。使臣和各级军官,吃得要好一些,菜色不同。最高就是三饭一汤,有荤有素。”

    石全彬道:“若是如此,将领们吃的比其他军中差,效用士卒则好得多了。”

    杜中宵道:“仗是他们去打,每日里不知花多少力气,吃得好一些理所应当。还有一条,我们军中用油多,所以吃的米少,但好处全在肚里。”

    一般军队士卒每日二升米,营田务远少于此数,原因就是吃的菜用的油多。对于重体力者,饭菜中有油没油,对于饭量有直接的影响。油水多,饭自然就吃得少。而没有油水,人的饭量翻倍也不稀奇。

    军中都是寻常肉菜,这些才花几个钱?只要没有管军需的低级军官克扣,军官士卒能足额吃到嘴里去,营养是足够的。营田务自己有菜地,自己有养殖场,这些花费不多。军需的大头,其实是火药、炮弹和子弹及其他军用设备这些后勤物资,这是跟其他军队不同的地方。

    饭和汤由随从去打,几人拿着餐具,各自去选自己喜欢的菜。军官待遇高,这里没有打菜的人,只有一边收拾整理的士卒,喜欢吃什么就自己打什么。

    石全彬看了看桌上的菜,有肉有鱼,还有几样清爽的青菜,种类丰盛。都是大锅炒出来,自然没有外面卖的精致,不过对于日常食用来说也足够了。

    捡了份煮羊肉,一份肉炒百合,石全彬又打了一个素菜。突然想起什么,对身边的杜中宵道:“提举,怎么你们这里鱼也算荤菜么?若是如此,可难保饭菜被克扣。”

    杜中宵道:“团练说得不错,我们军中鱼也算荤菜。不过与肉分开,一月有固定数量。”

    石全彬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此时的鱼一般都算作素菜,哪怕信佛的居士,戒荤也是不戒鱼鳖虾蟹的。而且除了一些名贵品种,鱼虾与肉相比价钱极低,基本与蔬菜等同。营田厢军把鱼算作荤菜,如果没有特殊的措施,军需官必然会多买鱼虾,充抵荤菜数目,克扣军饷。

    杜中宵习惯性觉得,把鱼虾算作素菜实在是太过滑稽,还是算在了荤菜里。虽然价钱有别,营养却在那里,鱼虾与肉的营养成分相近,而与青菜相差太多。

    打过了菜,到了一边单独的桌子,几人坐了。随从打了饭和汤,放在桌上。

    石全彬道声得罪,正要尝一尝这里饭菜的味道,几个随从又在每人面前放了个杯子,里面是黄色的汤汁。看着有些眼熟,石全彬一时没想起是什么,问杜中宵:“提举,这是何物?”

    杜中宵道:“团练,这是果汁。营田厢军军饷充足,一般的步兵,每日都有个水果,不拘是梨子和柑桔什么,总得有那么多分量。炮兵好一些,就喝果汁了。现在正是柑桔上市的时候,喝的橙汁。”

    石全彬听了,不由瞪大眼睛:“啊呀,没想到炮兵如此金贵,日常有果汁喝!我看着眼熟,一时竟没有想起来。最近两年,京城也流行此事,不过只有大的酒楼,才会给客人喝。哪怕是宫里,此物也不是日日都有。却没想到炮兵里,竟然只是日常。”

    果汁机是铁监前年的产品,得了杜中宵的启发。非常简陋,只是把水果榨出汁来,不过这个年代就非常难得了。

    

第228章 奇怪的军队() 
出了食堂,阳光照在身上有些慵懒。石全彬看着静悄悄的军营,对杜中宵道:“我在军中多年,除了沿边临战之军,极少有这样安静的。日常的军营,总是热闹得很。”

    杜中宵道:“军中吃过午饭之后,惯例由各队安排今天下午的事务,训话一番,而后休息。现在正是午时休息的时间,自然安静。等再过个时辰,休息完了,便就热闹了。军营之中,也是做什么的都有。”

    石全彬来了兴趣,问一边的姚守信道:“炮主,你们炮兵日常都做什么事?”

    姚守信道:“大的事情,由营里安排。要做什么事情,需多少人,从哪些班抽调人手。一般的日常事务,则由队里安排。训练的去训练,保养的去保养,还有闲人,则帮着整理营房。”

    石全彬听了奇道:“如此说来,你们军中岂不没有闲的时候?是几日一校?一月几阅?”

    姚守信道:“我们营田厢军的规矩与他军不同,日常着实是没有闲的时候。纵有放松的日子,也是班里统一安排,由军官带队。一般来说,兵员没什么假期,除非是伤病或特殊的事务。效用以上,每月里有几天假,都是依级别不同定好的。要放假时,效用以下由班将签署,使臣以上由营里签署。营中每日都有当值的军官,专一做这些事情。”

    石全彬看着杜中宵,连连摇头:“从军已是不易,你们弄得如此忙碌,没一丝空闲,哪个能够受得了?你们厢军,发的钱多么?不然,士卒岂不逃亡?”

    姚守信道:“团练,我们军中的兵员,都是从地方上选上来的,除了一些零花钱,并无俸禄。不过有一人在军中从军,家中还可以再免一个人的劳役,对于五口之家相当于免役了。效用以上,才会有日常的俸禄,家中同样免役。与禁军相比,效用比那里的普通士卒俸禄高一些,足可养家。”

    此时不管禁军还是厢军,都是职业军队,除非老弱拣汰,当兵就是一辈子。由于家属从军,很多家庭都是靠着兵员的俸禄养活一家人,人口稍了还可支撑,人口一多日子就过得非常艰难。

    因为这么多家庭是靠军俸吃饭,朝廷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养军。一个养字,摆明了此事的重要性,只要钱粮一缺,就不知多少家庭衣食无着,这些人还是拿刀把子的。对于政权,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相当于时时有一把利剑悬在头顶上。官员的俸禄不发,无非是心中不满,没有本事造反。军粮一断,为了吃饭军队也会用刀讨说法。沿边想用乡兵、弓箭手和蕃兵代替禁军,实在是压力太大。

    完全职业化的雇佣军队,政权面临两难。为了保持必要的军力,军队人数要有一定的规模。庞大的数目加起来,哪怕每个兵员花的军费不多,到朝廷那里就是极大的数目。前几年最盛时,禁军达到了八十余万,朝廷财政收入的七成以上,都花在了军队身上。而对于军人来说,朝廷花费的总数再大,摊到自己身上也微不足道,总是在温饱线上挣扎。朝廷觉得养军艰难,普通军人觉得自己生活不易,两不满意。

    这是一个死结,军人对待遇不满意,士气和战斗力不可能太高。战斗力差,必须要更多军队,军队数目一多,朝廷负担不起,对于单个军人来说待遇更差了。

    朝廷再有钱,只要把武装人员全养起来,就不可能待遇太高。普通的劳动者普遍贫穷,不从事生产的军队生活水平又能高到哪里去?这种制度要想坚持,只能是保持少数全职的精锐正规军,有数量庞大的后备力量支撑。后备力量的大部分成本分摊到民间,政权主要负担正规军的军费。这也是不断有官员改革军制的方向,扩大厢军和乡兵,极端就是完全军事化的保甲制,同时削减禁军的数量。

    宋朝情况特殊,政权的基础就是禁军,强干弱枝,必须保证禁军对其他军事力量的压倒性优势,才有政权的稳定。沿边军事威胁巨大,必须保证足够的正规军与敌对峙,京城又要保证压倒地方,禁军的数量无论如何减不下来。天下一百余万军队,六七十万禁军,厢军只是少数。

    听姚守信讲着营田厢军的军制,石全彬觉得十分新奇。本来朝中官员都认为,营田厢军是以前拉纤厢军而来,只是进行拣汰,说到底还是厢军。现在听了,才发现营田厢军与来营田的厢军没什么关系,根本没有继承前者,完全就是新建的。

    姚守信讲完,石全彬饶有兴致地问道:“那么现在军中,使臣效用占全军几成?兵员占几成?”

    杜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