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3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致看完,已到午后,杜中宵道:“天色不早,我们且回去吧。这里我已经看过了,接下来的几个月,樊城徐主管那里,只怕日子不好过。无妨,我们别想办法就是。”

    正要离开的时候,在靠近门口的一个摊位,偶一回头,发现那里正在卖书。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守在那里,面前摊子上摆了几本书,旁边一个招子,上面写着:“活字印书,价低立取”。

    杜中宵一时好奇,自己没记错的话,活字印刷应该是这个时候出现的,只是从来没有听过毕这个人的名字。而且历史上因为种种原因,活字并没有被大规模应用,这里怎么会出现?

    走上前去,看那摊子上的书,都是最常见的蒙学教材之类的小册子,甚是简陋。摊主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看着有些木讷。

    随手拿起一本小册子翻了翻,杜中宵问道:“你这书怎么用活字印法?”

    年轻人道:“这是家祖传下来的手艺,用陶制成活字,便不需雕版,印起来极是便捷。”

    杜中宵点了点头,又问道:“你是哪里人氏?什么名字?家里怎么就会这手艺?”

    那年轻人道:“小的毕文忠,蕲州蕲水县人氏。家里祖传为人刻版印书,家祖别出心裁,用泥制成字烧硬,可以代替雕版。最近两年生意不好,听说襄州这里繁华无比,到这里来碰碰运气。”

    杜中宵听了,急忙问道:“你祖父什么名字?”

    毕文忠道:“家祖讳,两月前不幸染病故去。”

    杜中宵点了点头,心中暗暗可惜,没想到毕已经去世了。看他孙子已经成年,想来年纪不小。活字印刷对于后世的人来说,并没有多么稀奇,知道了原理,还知道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并不难复制出来。

    不过,出于对发明者的尊重,既然遇到了毕的后人,就应该帮一帮,让他发挥自己的长处。杜中宵并没有制做活字,这么多年,没有多少用到的地方。刚好可以把毕文忠请回去,把这技术推广开来。

    活字印刷对于少量、大印刷的书籍来说,并不比雕版印刷方便多少。要想推广,最好是从报纸和杂志这一类的要求时效性的印刷品开始。现在的营田务,已经有这个条件了。 富品中文

    

第196章 专卖店和储蓄所() 
樊城商场的衙门里,杜中宵在案后看着徐克写的书状。里面写了这些日子襄阳商场开后樊城商场受到的冲击,影响很明显,日销售额下降了几近三成。后面,则是徐克的建议,主要是学习襄阳商场的经营模式,对樊城商场进行改革。一些本地生产,商场采购而不生产的货物,跟襄阳商场一样,让外面的生意人到商场里来卖,商场收钱分成。

    杜中宵看完,对徐克道:“主管,做生意遇到了难处,要改自然是对的。但怎么改,却要慎重。现在汉水对面新开的商场,引起了我们这里的客人,钱赚得少了,这是事实。但几个问题要搞清楚。一是他们引走了哪些客人?是因为他们那里更好,客人才去那里买呢,还是因为我们在汉水北岸,襄阳城的百姓因那里更进,才去哪里呢?再一个,新开的商场自然会吸引人,百姓图个新鲜吗。这样的情形,只是一时还是会一直持续下去。先把这两点弄清,再想怎么去改。”

    徐克想了想,道:“提举,属下认为,最重要的是襄阳百姓贪图那里近便。樊城本是市镇,人口远不如襄阳县城。虽然通了铁路之后,新开的商铺不少,人口聚集,还是比不上。而且现在襄阳县也通了铁路了,虽然只到江陵,因江陵是荆湖都会,却不可小视。少的客人,应该主要还是襄阳百姓图近便。”

    杜中宵道:“不只如此。还要把这几日卖的货物种类条理清楚,跟前些日子对比,看看区别到底在哪里。卖的钱少了三成,来的客人可未必只少三成,是也不是?货物有贵有贱,只算钱数,可看不出来的客人多少。我猜一猜,对与错没有关系。买贵重货物的大多是有钱人,买大宗货物的大多是商人,他们不会因为要坐渡船到江北来觉得麻烦,就去那新开的商场。平常百姓,来这里只是买些日用之物,贪图便宜是有的,贪图近便也是有的。襄阳的商场一开,城里的百姓到我们这里来的,应该少了许多才是。只是他们买的货物不多,花钱较少,单算钱数不容易看出来。”

    徐克连连点头:“提举说的是。这几日看买的钱,只少了三成,人流却少了许多。”

    杜中宵道:“主管,做生意,特别是衙门的生意,不能只算着自己赚多少钱。出了这种事情,第一要想的不是怎么多卖货物,而是在商场里租了铺面的,如那些饮食店,那些勾栏瓦舍里的人家,先把他们的租金降一降。来的人少了,最受影响的是他们。降了租金,先稳住人家。”

    徐克拱手:“提举说的是。属下今日便就办此事,跟他们商量,租金降多少合适。”

    杜中宵点了点头:“如此做就对了。做了这件事,我们再来商量,为了应对襄阳城商场的冲击,该做哪些事情。对了,前些日子让你在商场办会员,此事如何?”

    徐克道:“已经办了。不过办了会员的,多是富人员外,百姓极少人办。他们花钱不多,均认为不知多少时日才能凑够数额,不愿如此麻烦。”

    这是正常的,寻常百姓一个月会在商场里花几个钱?买十贯以上的货物,才能办会员,可不就只有那些富人员外和商人吗。而且百姓会觉得,定个十贯的数额,根本就不是为他们设的。商场现在并没有打价格战的必要,不须把会员弄成变相的减价。无非是以后竞争激烈了,分成高级会员、普通会员,这种套路都是后世完熟了的。

    杜中宵道:“办了会员,有许多好处,商场里要额外为他们做许多事情,人人都办,那就没有什么意思了,现在如此就好。”

    说到这里,杜中宵站起身来,踱了一会步,又道:“依现在的情况,我想了想,商场里做这么两件事,巩固住目前规模,不必急于与襄阳商场争抢客人。第一条,既然办会员的多是有钱人,商场就要针对他们特意卖些货物。单独的店铺,有固定的标志,价格当然也要贵,货物一定要好。如襄州产漆器,唐朝贡品库路真,现在已难见到。可访求高手艺人,在商场里单独开铺子,专一卖此种漆器。记住,这种铺子一定有特别的名称,特别的标志,不许其他地方仿冒。”

    这其实就是专卖店。如今的现实就是商场最忠诚的客人就是富人,人数当然是平常百姓多,但他们讲究越便宜越好,越耐用越好,要的是性价比。这是常平司商场下属最核心的优势,大宗货物,性价比是其他地方比不了的,对面的襄阳商场也远远不能比。但性能有时候差距不明显,特别是为了保证货物的品质均一,有额外的质量管理成本,襄阳商场初期会有价格优势,对樊城商场形成冲击。既然两个商场已经自然区分出了层次,樊城商场做专卖店的奢侈品生意也就顺理成章。

    此时商标是有的,特别是在大城市里,很多行业都有一些声名远播的商品,有的店铺就有特制的商标。流传后世的世界最古老的商标,就是此时后来济南府的刘家针铺,商标是拿药杵的玉兔。那家只是商标的铜版流传了后世,其实没有流传下去的还有许多商标。专利也是有的,主要是针对出版物,不经主人同意翻刻书籍是非法的。

    襄州产漆器,唐时是贡品,闻名于天下。其最珍贵者为库路真,名字大概是来源于鲜卑语,价格高昂,在北方游牧地区特别受欢迎,可为珍宝。入宋之后,襄州漆器依然是名品,不过库路真这个名字用的越来越少,以至于有人认为技艺失传,见到一些好的漆器,说是真库路真。其实技艺还在,只是库路真这种明显是来自于胡语的名字,在宋朝社会普遍排胡的大背景下,慢慢消失了而已。杜中宵用,就是为了表示传统和高贵,什么意思不重要。用后世的话说,提高逼格。

    除了漆器,附近一些名品可照此办理,在商场建些奢侈品的专卖店,把富人的钱赚来。

    “第二,随着周围几州广开商场,市面的上钱有些不够用了。钱贵物轻,市面上的物价慢慢开始降低,我们商场的价格轻易不动,确实会慢慢变贵。这个没有办法,商场的货物不是随便采购,下面有大量的村社场务,价格一动,牵连太多。我在火山军的时候,曾经建过柜坊。就是让商人把钱存在里面,给他们凭据,远途贩运,可以不必搬动现钱。你这里商场可以学着此法,让百姓存钱在商场,不要收他们的保管费,随时可以支取。市面上的物价变低,用这个法子,可以抵消一时的我们价钱不变的弊端。”

    杜中宵早就想建银行了,只是一直没有一个突破口。现在京西路的商业网络即将建成,依托常平司的商业网络,建银行的时机已经来临。先从樊城商场这里开始,选建最简单的储蓄机构。因为钱缺,物价是逐渐变低的,只要商场不收存钱的保管费,随时支取,就相当于付利息了。 富品中文

    

第197章 新式印刷术() 
营田务衙门的偏厅里,杜中宵问毕文忠:“以前你是如何制活字的?”

    毕文忠恭声道:“回官人,小民是从家祖那里学来的办法,用胶泥制成字模,烧干成陶字。”

    杜中宵点了点头,与自己历史上学来的倒是有一致,又问道:“可曾试过制金字、铜字?”

    毕文忠摇了摇头:“我们祖传刻字,可些工钱,只能裹腹,哪里能用那些贵重东西。”

    “现在你到营田务来做事,衙门自会给你这些东西用。”杜中宵站起身,“你随我来,去看看能不能用铜制字模。我这里也有几个刻字工人做这事,只是他们技法不熟,一直不能如意。”

    出了偏花厅,杜中宵吩咐请了苏舜钦来,带着毕文忠,一路向后衙走去。到了后衙,一路到了一处小院内。一进小院就听到“吭哧、吭哧”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到了尽头的一间偏房,杜中宵对毕文忠道:“这里是营田务衙门制书版的地方,这间房子,是最要紧之处。进了这里,就要在这里做事了。你尽管放心,这里活并不累,钱粮从优,待遇优厚,你在别的地方刻字是绝不会有如此好事的。”

    毕文忠拱手称是。他是个刻字工人,这个时代,官府征用并不需要问问他同不同意,只要按市价算工钱即可。却不知杜中宵刚才的话,其实是问他意见,如果不愿意,今天就不会进去了。

    见毕文忠并无异意,杜中宵和苏舜钦当先,带着毕文忠进了房门。

    这间房子很大,里面摆了几个工作台,七个工人三三两两,分在工作台上做事。见到杜中宵和苏舜钦进来,急忙停下来行礼。

    杜中宵带着毕文忠到了中间一个工作台旁边,指着上面一大块平整的钢块道:“这就是我们制铜字的地方,因为铸出来的字总是不敷使用,便想着用钢模压出来。这些人,就是在钢模上刻字。”

    毕文忠看那钢板,上面已经刻了一些字。与平时刻版时的反字不同,这些字都是正常的,而且比较小。想了想就明白,些钢板将来会压在铜模上,出来的字成了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