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窃⑸锏娜擞媒鹨币话阃茫蒙袒Х⒉频氖虑椤5比徽J褂茫前赐戎亓康慕鹨恪

    当时制新铁钱的时候,杜中宵曾经想过,中国为什么不用欧洲历史上的金币银币?后来知道了这种金银钱的存在,便就明白,原因只有一个,不合适而已。中国是统一的大市场,而欧洲到处都是五花八门的封建小领主,很难统一货币,他们需要使用金银币。

    金银这种贵金属,适用于国际贸易,统一大市场的需求并不那么强烈。

    离了潞州,杜中宵取道相州,从安利军经黄河白马浮桥过河,前往京城。

    一进相州境内,林虑县木县尉带了兵马迎接,行礼如仪。

    杜中宵回礼,正要动身的时候,突然人群里一个人大喊:“官人,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杜中宵定睛一看,原来是陶十七,急忙吩咐木县尉,让他近前来。

    陶十七到了杜中宵马前,躬身行礼:“我前些日子得了消息,官人要从这里回京,在这里已经等了几日了。今日好不容易等到,可恨这些撮鸟不许我上前!”

    木县尉有些尴尬,忙道:“下面的人不知你与博士相识,得罪莫怪。”

    有杜中宵在一边撑腰,陶十七的底气足了,道:“我本是随着官人到河东路来,得了举荐,到相州这里做官,哪个不知?偏你手下这群厮鸟,装作不知。”

    木县尉的官比陶不了多少,又有杜中宵在旁边,只好赔礼。

    上了马,陶十七与十三郎并排,随在杜中宵身后。

    走了一会,十三郎见杜中宵在前面与木县尉说话,悄悄从怀里取了一枚金钱,塞在陶十三手里,小声道:“多日不见,哥哥送你个好东西。”

    陶十七拿起来一看,惊道:“这是金钱?哥哥从哪里得来的?”

    十三郎做个噤声手势,小声道:“官人赏的,莫要大声,拿了去玩。”

    陶十七虽有些舍不得,还是把金钱送还十三郎,豪气地道:“现在我做官了,拿着俸禄,如何能拿你的钱?等到了相州,我请你吃酒!”

    十三郎道:“我还有好几个呢,你只管拿去玩。至于吃酒,那自然逃不脱的。”

    两人分别多时,此时相见亲热异常,说着这几个月各人的遭遇。

    陶十七道:“相州这里处处都是铁矿,产铁无数。我到这里之后,造了几门火炮,知州李相公甚是看重,很是快活了几个月。可惜李相公两月之前病故,新来了个杨知州,还不知他脾性。”

    前任知州李宗咏是重臣,他对陶十七看重,下面人人都不敢小瞧陶十七。可惜他年岁已老,两个月前病故于任所,新来的知州杨孜忙于秋税,还没顾得上陶十七,这些日子有些懒散。

第155章 看你像贼() 
天禧镇原是林虑县北齐镇,天禧年间东迁,划归安阳县,故名天禧镇。这里是自潞州到相州的重要驿站,格外繁华。自林虑到相州附廓的安阳县,须在这里歇息一夜。

    杜中宵一行到这里的时候,天尚未黑,闲极无聊,带了十三郎和陶十七出来闲逛。

    走不多远,见镇子边上一家酒铺,一个酒望子在风中招展,生意红火。杜中宵道:“左右无事,我们到那里饮几杯酒,去去寒气。这才九月底,天气便冷得厉害。”

    十三郎和陶十七一起叫好,快步到铺子里,一个占住一张桌子,一个去要酒菜。

    杜中宵随后进了门,见十三郎在那里擦桌子,上前坐下。

    不一刻,要酒菜和陶十七回来,道:“官人,这里没什么好酒菜,只好将就些。小的要了一大盘牛肉,一盘甜藕,还有些汤饼。”

    十三郎道:“这里的牛肉,中吃么?若是老死的牛,那便算了。”

    陶十七道:“哥哥不知道,这一带铁冶众多,多用牛。肉虽然硬一些,但罕有老病死的。”

    杜中宵道:“我们随便用些酒菜,何必计较?这种乡村小店,原就没什么好吃的。”

    三人围着桌子坐下,不一会小厮上了酒菜。一大盘肉,一盘藕,一瓶酒。

    这个时候的酒,与杜中宵印象中的古代不同,多用瓶装。当然不是玻璃瓶,而是陶瓶,一般是一瓶两斤。用瓶装的酒,多出于官酒务,便于计价收税。店里自酿的酒,一般是用大坛。

    倒上酒,饮了一杯,尝了尝牛肉,杜中宵道:“这肉倒嫩,味道也过得去。”

    陶十七道:“这里冶铁的多,常用牛拉炭和矿石,跟其他地方多老牛肉不同,还能吃的。”

    三人喝着酒,吃着肉,说着这些年各自的情况。

    正在这时,三个大汉从外面进来,前面一个背了个包袱,后面两人抬着一个用布蒙着的物事,不知是什么东西,看起来极为沉重。

    小厮看见,急忙迎上来,对三人道:“蒙二哥,今日找到什么宝贝?敢是发财了!”

    前面背包袱的汉子满脸警惕,看了看一边的杜中宵三人,对小厮小声道:“你是做死么?吵吵嚷嚷坏我们生意!来三份汤饼,一大盘肉,一人在碗酒,我们吃了还要上路!”

    小厮吐了吐舌头,飞快地跑到后面去,为三人取酒菜。

    那三人在一张远离杜中宵三人的空桌子旁从地下,把背的抬的东西放在桌下,大口喘气。

    十三郎看着三人,小声道:“官人,这几个厮鸟不是好路数,怕不是做贼的?被我们撞上,是他们倒霉,我上去盘问一番。”

    杜中宵道:“我们是行人,管这些做什么?他们作奸犯科,自有本地官府处置。”

    十三郎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指着陶十七道:“他不是在本地为官么?怎么就管不得?”

    陶十七连连摆手:“哥哥,我是个监当官,管着铸炮的,其他事情可管不了。”

    十三郎悻悻然,见杜中宵不许,只好罢了。

    小厮端了酒肉出来,放到三个汉子的桌子上。见三人面色不善,再不敢说话,急急转身离去。动作急了一些,不想碰到旁边用布蒙着的东西上,一个趔趄。

    姓蒙的汉子道:“你不长眼睛么?撞坏我的东西,卖了你也赔不起!”

    一边说着,一边急急把被开的布又蒙了上去。

    陶十七眼尖,在里面的东西被重新蒙上之前,看了大概,低声对杜中宵道:“官人,这一伙人是盗墓贼!既被我们撞上,当审明官府,不好不管。”

    杜中宵奇道:“你怎么知道是盗墓贼?”

    陶十七压低声音:“我看见那布蒙住的,是一个铜鼎。这一带墓葬多,常挖出铜器。有不屑之徒就私掘墓穴,把挖出来的铜器偷偷化了,重铸了卖钱。”

    杜中宵点了点头,猛地想起什么,对陶十七道:“你看清楚了?里面真是铜器?”

    陶十七点头:“小的这双眼睛看惯了火候,十之,不会看错了。”

    杜中宵微微点头,沉默了一会。这里是什么地方?相州安阳县。后世鼎鼎有名,正是殷墟所在。在这个时候,附近经常出土青铜器,不过此时的人们并不认为这是商的都城,而是商王河亶甲的王城相。所以州名相州,县名安阳。

    这个地方出土的东西,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一件青铜器,甚至一小片骨头龟甲,都有可能揭开一个历史谜团。既然碰上了,怎么不管。

    沉吟一会,杜中宵低声道:“我们在这里看着,十七,你速去报官府,前来捉拿。”

    陶十七有些犹豫:“官人,镇上只有一个监当官,十几个差役,并无兵马。这些贼都有同党,一个不小心,他们啸聚同伙,闹将起来,只怕不好。”

    十三郎道:“几个贼厮鸟,要什么兵马捉拿?官人少待,我去会会他们!”

    说完,长身而起。杜中宵待要制止,十三郎已经大步到了那三人的桌前。

    到了桌前,十三郎猛地一拍桌子,指着姓蒙的汉子道:“你这厮自进了门,眼睛滴溜溜乱转,看着我们不怀好意。说,是不是贼?!莫不是打我们的主意?”

    姓蒙的汉子最怕听到贼字,听了这话,就要暴起。一抬着看十三郎身形高大,浑身力气无穷,不是个好招惹的,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火气道:“你这汉子说什么胡话?我们各自吃酒,莫要寻事!”

    十三郎拿起桌上的一个酒碗,抬手把酒泼在那汉子脸上,口中道:“是你先招惹爷爷,贼头贼脑一副贼样子,当我看不见么?若是有种,出来与我斗上一斗!”

    姓蒙的汉子抹了一把脸上的酒水,哪里还忍得住?猛地暴起,随手从身上取出一把解腕尖刀,向十三郎当胸刺来,口中道:“是你这鸟汉子寻死,到了地府不要怨我!”

    十三郎一声大笑,猛地抬手,一把抓住那汉子的手腕,只一扬,便把他掀翻在地。

第156章 审问() 
见首领被打倒,其余两人大惊,一起跳起来,扑向十三郎。

    十三郎身高臂长,不等两个人近身,一人一拳,打得他们连连后退。随后上前一步,猛地踏住蒙姓汉子的手腕,把他手中的尖刀踩掉,一脚踢到一边。

    到了这个时候,十三郎才掀起桌下物品上盖着的布,里面露出一具青铜鼎来。

    倒在地上的三人见赃物露了相,面上现出凶光,一起跳起来。其余两人纷纷掏出藏的利刃,一左一右刺向十三郎的两肋。十三郎浑然不惧,就手抄起身边的长凳,猛的一挥,把两人打倒在地。

    姓蒙的汉子见势不好,转身想溜。十三郎迈开大步,两步到了他的身后,抓住脖子猛地一掼,摔在了地上。抬起大脚,把三个人踢作一团,十三郎把手中的长凳压在他们身上,施施然坐了上去,死死压住三人。到了这时,十三郎才对杜中宵道“官人,这三个小贼,我已经拿住了!”

    陶十七看得目瞪口呆,走上前来,围着十三郎转了一圈,才道“哥哥,几个月不近,你越发神勇了!这三个贼在你手里,就如顽童一般!”

    十三郎笑道“好说,好说!若是三个小贼也收拾不下,我如何随在官人身边!”

    杜中宵走上前来,对十三郎道“亏得你身手矫健,把这三个贼人一起拿下。好好看住了,不要掉以轻心!他们必有同党,跑脱了一个就有麻烦。十七,你到后边把店主和小厮全部叫来。”

    那个小厮显然认识这三人,必须一起控制起来,免得发生意外。

    陶十七到后面去,杜中宵弯腰看地上的青铜鼎。他没有什么考古知识,只看得出这鼎高大,上面的花纹繁复,显然不是寻常器物。而且看起来极为古老,很可能是挖出来的商朝青铜器。

    不大一会,陶十七带了店主和两个小厮到了前面,对杜中宵道“官人,这店里就这三人。本还有一个厨子,午后便就回家了,并不在店里。”

    杜中宵道“不在店里便不必管了。你们押了这几个人,带了地上的赃物,先回驿馆去。”

    两人应诺,陶十七取了地上的包袱,十三郎拿布盖了鼎,扛在肩上,一起押着几人回到驿馆。

    驿丞得了驿卒的禀报,急急到杜中宵的住处,行礼道“官人,这里发生何事?”

    杜中宵道“我这里拿住了几个贼,你速派人到州城去,禀报知州,派人来收押。”

    驿丞有些惊慌“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