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耆儿孙众多,儿子就有二十多个,张得一并不起眼。他幼年恩荫入仕,做了几十年官,做到贝州知州。这人纯粹靠祖荫,在知州任上没有丝毫政绩,只知用尽办法把赋税收齐而已。

    两人发了一会牢骚,张峦道:“左右无事,去王则哥哥家吃酒。”

    此时贝州禁军军备松驰,经常数月不见操练,王则日常都是住在家里。他有一帮信众,供其吃喝穿用,用度不愁,过得倒也逍遥。

    张峦和卜吉到了王则家里,正碰到其妻胡永儿买菜回来,忙上前一起唱诺。

    胡永儿道:“两位哥哥倒是来得巧,今日恰巧一位潘方平从大名府来,正在里面用茶。”

    张峦喜道:“这位潘方平我认得,正是我辈中人。护教坚定,道术高超,是个非凡人物。既是今日遇上了,必痛饮一番,劳累嫂嫂。”

    说着,三人进了王则家。

    王则迎出来,与两相见过了,道:“你们来得好!今日潘方平从大名府来,正与我议论今冬举大事的事情,你们来参谋一番。这两年契丹与党项大战,河北无兵灾之患,朝廷不备,正是难得良机!”

    张峦两人一起称是,随着王则进了客厅。

    只见一个身穿青衫的书生正坐在里面,见了张峦和卜吉,急忙起身行礼:“见过两位哥哥!”

    三人分宾主落座,王则道:“今日难得兄弟相聚,我着浑家备些酒肉,不醉不归!”

    饮了一会茶,潘方平道:“这几个月我奔走数州,见过数十位香主,都相约今冬举事。到时断了澶州浮桥,阻朝廷兵马于大河以南,我们数十州并举,取了河北之地。”

    王则三人一起叫好:“正该如此!天赐良机,不能空耗岁月!”

    潘方平又道:“近日朝中贾相公外放,为北京留守。我听说此人素习经术,是个有学问的人,若是能说动他与我们一起举事,必然各地响应!”

    (祝大家新年快乐!)

    

第148章 愿不愿一起走?() 
听了潘方平的话,张峦一时怔住,道“哥哥说笑么?贾相公朝廷重臣,最为官家倚重,你去劝他不是羊入虎口?而且泄了事机,多少人都要受到牵连!”

    潘方平道“此事我自有计较,不必担心。等我安排妥当,怀了利刃见他,从就罢了,若是不从便就手起刀落,取了他的性命。到时大名府得众一起举事,大名符唾手可得!”

    卜吉道“兹事体大,哥哥还是要仔细思量。一击不中,数十州兄弟都受牵连。”

    胡永儿上了酒菜来,倒上了酒,潘方平道“好了,先不说此事,说说周围郡县。”

    王则道“今冬举事,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几个月,有深州庞旦、齐州马达、张青等人俱受我符印,我们这边举事,他们那里便响应。数州连在一起,可成大事!”

    潘方平一拍桌子“好!最近几月我奔波数州,不只是有澶州、相州等有我们兄弟举事,就是东西两京也多有香众。到时必然一州举事,天下响应。”

    说到这里,潘方平喝了一杯酒,压低声音,神秘地道“不只是如此,就是在皇宫里,也有我们的香众。不过,此事隐秘,我也只是耳闻,不能细说。”

    听了这话,其余人两眼放光。如果举事的时候,宫中有兄弟刺死皇帝,大事可期。

    九曲楼二楼的阁子里,杜中宵和程文礼、潘振一起,频频向坐在客位的王凯和折继闵劝酒。

    王凯即将调往京城,出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晋升管军大将,特意到火山军来向杜中宵辞行。折继闵随其一起,到火山军来做客。

    自郑戬以经略司的名义,广修河东路的道路,麟府路的粮草供应宽松了许多。更不要说,自从唐龙镇发展起来,麟府二州的钱便从这里出,折继闵是得利最多的人,特意借机来向杜中宵道谢。

    看着外面繁华的街市,折继闵道“火山军以前我也来过,除董家寨,这一带一片荒凉,不想现在竟热闹如厮!这一带府州向称大城,却远不及这里。”

    杜中宵道“周边数百里之内,就这里的一片土地平旷,招揽人户,自然就发展起来。”

    王凯道“知军也不必过谦,自立国以来,到这里主政的有数十人,火山军还不是那个样子?知军到来不过一年余,就成要地,商户云集,这功劳大家都看在眼里。”

    折继闵也道“唐龙镇自立国时起,便就归附本朝,受我折家辖制。因其路远地偏,一向不曾过问其事务。若是朝廷逼得急了,他们就躲到河东去,契丹逼得急了,就躲到河西来,两方摇摆。知军不但收复了那处要地,而且大修道路,短短时间就与火山军连在一起,牢不可破。这等功劳,实属不易!”

    说完,与王凯一起,与杜中宵饮了一杯。

    重新落座,折继闵道“听闻火山军这里羊毛织造搞得好生兴旺,急需羊毛。麟府二州,境内多山地,养羊的人户多,多产羊毛。我已命人收购,卖来此处时,知军行个方便。”

    杜中宵道“知州放心,只要运来,必然照价收购。这里产的好羊毛呢,最适合做袍子,若是买些回去,强过绢帛。”

    折继闵笑着摇了摇头“我看过你们制的呢袍子,委实好物。不过,价钱着实贵了些,普通士卒哪里穿得起?等到以后价钱降下来了,倒是可以商量。”

    杜中宵道“羊毛便宜了,羊毛呢自然便宜。只要周围人户多养羊,早晚价如布帛。”

    讲过闲话,说起秋粮,折继闵道“府州今年的粮草,好大一部分着落在火山军这里。我知道你这里多产麦,麦面虽然好,只是不好储存。还望知军解送粮草时,尽量用粟。”

    杜中宵听了就笑“如此最好!麦面我这里还有许多用处呢!看看这外面,店铺用的,大多都是麦面,每年不知用多少。今年粮食收得多,粟米应该是足够了。至于草秣,今春在附近山地利了苜蓿,若是知州不嫌弃,可以运些去。”

    折继闵听了大喜“那便谢过知军了!作为马料,苜蓿可比草秣强多了!”

    几人直饮酒到午后,折继闵因为要去唐龙镇看一看,先行告辞。程文礼最近闲一些,陪着他一起前去。潘振要回衙门处理事务,也一起离去。

    众人离开,王凯和杜中宵又喝了几杯酒,道“知军,现在火山军好生兴旺,若是离去,会不会舍不得?火山军在你手上兴盛起来,再做上两年,朝廷必有重用。”

    听了这话,杜中宵先是一愣,而后淡淡地道“钤辖,有话直说么。我们两人相识已久,一起占住唐龙镇,把周围打造得如铁桶一般,交情不比别人。”

    王凯道“那我便直说了。此次我入京为龙神卫帅,一是因为酬我守边功劳,再一个,也是朝廷见火炮犀利,想用在禁军中。火炮利器,是知军想出来先用的,谁比你熟悉?所以我想着,让你与我一起进京,找个合适职事,做这件事。以后建功立业,都是我们两人的功劳。”

    杜中宵道“钤辖武将,我为文臣,只怕不好引荐。”

    王凯道“我自有办法。此次回京,我难免见些家中故旧,有那得力之人,可以想办法。文臣最贵的是馆阁,知军进士出身,外任多有功劳,召试馆阁也是应该的。”

    “这种事,就更加不容易了——”杜中宵说完,觉得不合适,忙闭上了嘴。王凯官再大,也是个武将,哪里能在这种事情上说得上话?本来以夏辣跟杜中宵的关系,他可以举荐。不过两人关系不亲密,杜中宵的任期又没有结束,此事便就没有动静。

    不过转念一想,王凯的祖父是开国功臣王全彬,背景深厚。以前王凯是个浪荡子的时候,那些故旧都装作不认识,现在做了管军大将,就是另一回事了。

    馆阁向来是育才之地,只要带上了馆职,不但是升官比别人快,更重要的是有了一种特殊身份,成了皇上认识的人。官员升迁任官,有很多途径。一般是吏部审官院,称为省除,杜中宵以前就是。这种身份虽然也一样有朝旨,有陛辞,但多是例行公事,不要说皇帝,就连宰相都没有印象,有好差事绝不会落到自己身上。还有一种是堂除,名字上了宰执的名册,被宰相和执政记住,就有一些好差事了。最高一层自然是简在帝心,皇上记着有这么一个人,到这一步升迁就不循常规了。

    (新年快乐,给大家拜个早年!)

第149章 召试学士院() 
不知不觉已是深秋,周边群山的绿色褪去,换上了金黄,一片萧条景色。田里的活已经忙完,该种的种,该收的收,火山军这一带反而热闹起来。营田务的人忙着修路开渠,其余民户做各种小生意。

    随着从保德军到并州道路修通,火山军的大车生意一时兴旺无比。南去的大路上,不时可以看见几十个车轮底盘堆在一起,前后相连,几匹马拉着南下。

    上个月,郑戬从火山军这里调走了几十个制车工匠,要在并州建一处制车工场。只是车子好制,最关键的轴承他们还做不来,要从火山军这里买。

    随着道路修通,大车流行,河东路内地州军对马匹的需求量骤增。用来拉车的马要求较低,没有作为军马的可能,就连契丹也大规模出口。营田务旁边在大道上,每天都可以见到大群马匹经过。

    刚过中秋,经略司派来的陆主事到了火山军,准备到唐龙镇常驻。

    杜中宵在九曲楼设宴,接待陆主事,并向他交待相关事宜。

    酒过三巡,杜中宵道“主事,唐龙镇虽然一镇之地,然地盘广大,商业繁荣,不比其他地方。主事到那里任职,千万小心。”

    陆主事拱手“下官前来时,经略相公一再吩咐,要依知军吩咐行事。下官临去之前,还望知军不吝指教。下官在并州城里,奉经略司之命,主管那里的毛皮货场,对做生意的事并不陌生。不过,唐龙镇那里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自是难免,不知该注意些什么。”

    杜中宵兼着经略司判官,是陆主事的直接上级,也不保留,向他说了唐龙镇的情况。最后道“主事,最重要的事情是在商言商,柜坊及各店铺都有主管,除非特别的事情,不要干涉他们就好。”

    陆主事拱手“下官记下了。”

    其实柜坊的主管可以直接上书经略使,就连杜中宵也不能完全控制,更不要说陆主事了。唐龙镇里只要柜坊稳定,其他生意就闹不出什么浪花来。

    听杜中宵介绍着唐龙镇里的情况,陆主事不由心惊。来之前已经把那里想得不得了了,没想到实际情况更加复杂。动辄过万贯的生意,更加让人心惊。心里暗暗决定,自己到了少说多看,学会了再说。

    用过酒饭,陆主事渡河,前往唐龙镇。他到那里之后,张岊将离开唐龙镇,接替王凯任主管麟府路军马司。随着与契丹关系的缓和,又有耶律不花在那里坐镇,唐龙镇已经没有必要大将镇守了。

    回到住处,杜中宵刚刚饮了杯茶,十三郎兴奋地跑进来,扬着手中一封信对杜中宵道“官人,老员外到了蜀地,递了一封家书来,快看看里面写了什么!”

    这就是做官的好处了,可以利用官方的邮寄系统递家信,相当方便。

    杜中宵拆开看了,父亲杜循与砂糖商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