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切准备就绪,杜中宵对张岊道“这边火炮发火,可炸平那边的两个土堆。只是火炮新铸,炮手操作生疏,偶有打不中。以后练得多了,才能保证十发九中。”

    张岊手搭凉棚,看了看远处的土堆,像小山一样,在阳光下的雪地里分外显眼。摇了摇头“这样两大堆土,什么样的炮能够打平?昨日看了,知军说的火药,无非就是焰硝,哪里有如此威力。”

    “看过就知。”杜中宵笑了笑,吩咐身边随从,过去让陶十七放炮。

    陶十七得了令,有些兴奋,搓了搓手,指挥着兵士装填了火药,填入弹丸,捣得结实。杜中宵做事喜欢从最简单的做起,开始铸的这两门炮没有任何花哨,就是两根厚实的大铁管,下面加了两个轮子。炮并不大,一百斤左右,以方便驮运。

    一切准备妥当,装入药捻,陶十七捂住耳朵,吩咐身边举火的兵士发炮。兵士举起火把,小心翼翼地点着了药捻。几个兵士离远炮车,看着药捻燃烧。

    杜中宵对张岊道“都监小心,药捻燃尽,便就发炮了。”

    张岊对这一切不明所以,默默点了点头,也不说话。不多时,就听见一块闷响,火炮那里升起一阵黑烟,炮口窜出一串火光。张岊没想到有如此大的动静,倒是吓了一跳。

    看着火炮那里的黑烟散去,张岊目瞪口呆“这就是焰硝?——是放了个大烟花?”

    杜中宵指着前方道“都监看那土堆!这次打得准,一炮就把土堆打平了!”

    张岊这才转身,看前边兵士堆起来的两个土堆,此时只剩一下,另一个已成了一堆散土。

    “这——这如何可能?!”刚才黑烟冒起,张岊根本就没有注意到炮口有炮弹飞出来。

    与杜中宵一起打马上前,到了土堆前,张岊下马察看。只见一枚圆圆的铁弹深深砸进泥土里,周边的泥土跟泥浆一样浅起,偌大的土堆都消失不见。

    张岊左右看了,才仔细察看那枚铁弹。见是生铁铸成,黑黝黝的,颇有些分量。

    左右看了又看,张岊指着铁弹对杜中宵道“这是刚才从炮里发出来的?如此厉害!”

    杜中宵道“都监若是不信,可到近前去看着兵士装弹。”

    “好!”张岊也不啰嗦,带了亲兵,到了陶十七面前。

    陶十七叉手唱诺。张岊摆手道“你们劳累些,再发一炮看看!”

    陶十七见杜中宵点头,叉手应命,指挥着兵士重新装药,装入铁弹。

    张岊在一边看得分外仔细,生怕漏了一点。火炮的射程、威力都远超出他预料,真有这种威力,杜中宵说的当者为齑粉可就不是随便说说的。战阵之上,一炮过去,几排人都打倒了。

    装填完毕,理好药捻,陶十七向张岊叉手“请都监发令!”

    张岊看了看,想了想刚才发炮的程序,也中罗嗦,高声道“点炮!”

    一边拿着火把的兵士,上前弯腰,点了药捻,退后几步。陶十七小声对张岊道“都监,炮一发声音惊天动地,有些伤人,都监可捂起耳朵。”

    张岊不耐烦地摆了摆手。他久经战阵,纵横沙场二十年,什么场面没见过,会怕大动静?

    正在这时,药捻燃尽,只听一声闷响,伴随着浓烈的硝烟味,黑烟升起,炮口吐出一串火光。

    张岊没想到动静如此之在,脚下竟有些不稳。他到底见过大场面,没有被震慑住,只是死死看着炮口。可惜一片火光中,只是模糊看着一个黑影,哪里能真切看见炮弹的影子?

    等到转过身来,看远处的土堆,却只见顶部被削掉了一些,并不像刚才一样整个土堆被打散。

    看了看不远处的杜中宵,张岊沉声道“这一炮打得有些差了,不似刚才厉害。”

    杜中宵笑道“装填的火药一样,威力又能差到哪里?这一炮打得有些高了。”

    张岊不置可否,与杜中宵一起,到土堆前查看。到了近前,看得分明,果然是打得高了,炮弹从土堆上部削过,砸到了前面雪地里,深深陷进泥土里。张岊来来回回仔细查看过,确认威力与上次相当,才对杜中宵道“知军说不错,这次打得有些高了。”

    说完,站在雪地里,看了看火炮在的地方,又看了看土堆,再看看远方,长时间不语。沉默了好长时间,才吐了一口气,对杜中宵道“这炮好生厉害!两百步之外,有如此威力,犹胜八牛弩。床弩要数人甚至数十人才能拉开,这炮却只要数人装填,燃火即发,不费人力。守城的时候,若是城墙上有数十火炮,多少大军来攻也打得散了!知军,有些火炮,守唐龙镇算得什么!”

    以现在初制火炮的威力,并不比大型的床弩厉害多少。但床弩一具,要几十人操作,而且占的地方极大,小城上根本布置不开。火炮则不同,占的地方少,小城的城墙上也可以装几十门,而且一门只要几个人操作,火力密度不知强过床弩多少。更不要说,从成本上,火炮远较床弩便宜。

    熟铁制的炮管,生铁铸的铁弹,看起来费铁不少,但跟床弩一比,这成本根本就不值一提。所以杜中宵对火炮的使用成本是有疑虑的,总觉得费铁过多,在张岊眼里这根本不是个问题。打仗就是花钱,张岊从军二十年,对此心知肚明。用这么点铁,有这么大的威力,比弓弩都便宜。

    看了又看,张岊转身问杜中宵“知军,要制几十门这种火炮,要多少时间?”

    杜中宵道“这炮都是用熟铁锻打而来,不远处我们有用水力的锻锤,一天两三门总是有的。只是火山军存铁不多,又要制炮,又要制枪,又要打制农具,有些不足。”

    张岊大笑道“河东路冶具遍地,怎么会缺铁?只要你这里能制出来,我可从保德军和府州调铁过来。现在黄河尚没有结冰,用船运来,也费不了几天!”

    。

第71章 试枪() 
张对火炮极感兴趣,仔细地看了又看,还记陶十七又发了几炮,还意犹未足。

    为了便宜,也为了方便携带,杜中宵现在全力制的是小炮。因为炮管是锻造,工艺条件也限制了制不出更大的炮来。在杜中宵眼里,现在火炮就是大几号的火枪,与印象中一炮发出地动山摇,还有着极其遥远的距离。见张如此兴奋,杜中宵不由对自己的想法有些怀疑。

    直等到张回到自己身边,杜中宵道:“都监,火炮发出的弹丸不过如小碗大小,穿甲破敌自然足够,但也不过比床弩强上一些而已。在我想来,守城有用,也不过是多了些床弩而已。只靠这些守城,尚有些不足。我本想先用小炮试试威力,等到来年,再铸大炮”

    张笑道:“有大炮自然是好,但现在这些炮,已经足够用了。知军未经战阵,不知床弩这等利器的厉害。前些年在麟府路的时候,只要城中粮草充足,有几具床弩,再加些弓箭手,番贼数万来攻,也奈何不了我一座小寨。唐龙镇占据地利,位于高台之上,大军施展不开。若是有这种火炮数十,我以三五百精兵驻守,西贼倾国之兵来攻,也奈何我不得!”

    杜中宵听了张口结舌,有些怀疑张吹牛。不过仔细想一想,张就是在麟府路对战党项成名,有数次守城。每次他带的人确实不多,最后都是党项狼狈退走。

    其实不要说党项,就是契丹也缺乏攻城的手段。只要城池坚固,他们大多就是靠人堆,用古老的云梯冒着矢石向城头硬冲。火炮的最大作用,不是杀伤攻城军队,而是击破敌人的攻城器具。现在火炮用来攻城自然威力不足,但用在守城,把一切靠近的攻城器具轰碎却绰绰有余。

    杜中宵记忆中的攻城战,多是来自于电影电视。乌泱乌泱的人不怕死地向前冲,各种各样的攻城器具密密麻麻。古老却威力突破天际的投石机,石头如雨落在城墙上。坚固且威力巨大的冲车,带着悍不畏死的铁血战士冲上城门。射出的弓箭,如同蝗虫一样铺天盖地。这样的情景,眼前的这几门火炮,实在如同小儿玩具一般,给不了杜中宵信心。

    但实际上,以上画面都是不可能出现的。再傻的军队,也从来都是选城池的几个地方,进行重点突破。相应的,守城方的兵力也非常集中。由于攻方是仰攻,投石机要么没有,要么就打不到城上,落下的石头还会压伤自己的人,造成路障。也根本没有强兵,能站在城下向城上齐射。

    真正的攻城战,要么是守方懈怠或失误,让攻方打开缺口。要么就是借助各种攻城器具,如井阑和之类,一面对守方火力压制,一面靠强大防护靠近城墙。只要守方总能把这些器具打掉,攻方几乎不可能靠近城墙。靠近了城墙,没有火力支援,也无法攀登。

    没有经过实战,杜中宵实在无法想象这个时代的战争,记忆里的画面是靠谱的。

    想了一会,杜中宵对张道:“都监如此说,想来不会相差太远。我这里还制了几十杆火枪,虽然没有火炮如此威力,对人却是一枪毙命。都监看一看,守城有没有用。”

    说完,命陶十七招集那些选出来的火枪手,去取枪来。

    此时的枪,指的是木杆金属头的兵器,与矛类似,分长枪短枪。长枪实际就是长矛,战阵上属于威力巨大的兵器,禁止民间持有私藏。至于短枪,就与印象中的红缨枪类似了。

    张哪里知道火枪是个什么东西?听了杜中宵的话,笑道:“知军,守城的时候,长枪并没有多少用处。守城兵士用叉,但有云梯,叉上推倒就是。若偶有敌军上城,一叉子推下城去。”

    守城的时候非常紧张,哪里有时间去砍去刺敌人,刀枪是万不得已用的。守城方用的都是叉子、链锤这些奇门武器,目的不是为了杀伤敌人,而是逼下城墙。摔下去,非死即残,何必费自己力气。

    杜中宵知道张误会了,急忙摆手道:“我说的火枪,不是都监想的用途,而是与炮差不多。”

    说着,见陶十七一行人转了回来,指着道:“都监且看,那就是火枪。”

    张转头一看,二三十人扛着长枪,前面明晃晃的刺刀,大摇其实:“知军,你这枪形制不对啊!杆长太短,枪头太长,又且过于尖细,不利透甲。”

    杜中宵听了这话,一时哭笑不得,道:“都监误会,这火枪不是那样用的。”

    陶十七上前叉手唱诺,杜中宵道:“火枪弹丸太小,你们在前方几十步立些木板,让都监看一看。”

    陶十七称诺,看了看四周哪有木板,只好拔了些篱笆,绑在一起,树在众人前面。

    见杜中宵点头,陶十七喊着号令,一众火枪手跪下装药装弹,端枪站成一排。随着陶十七的一声厉喝,二十多杆火枪一起齐射,一时黑烟升起,硝烟味呛人。

    张看得目瞪口呆,过了一会才道:“这明明是炮,怎么就是枪了!”

    杜中宵哪里知道为什么这种武器的名字叫枪?认真说起来,还是宋朝最早出现的火药武器,起了个名字叫突火枪,虽然只是喷火的。不过枪的名字在他思想里根深蒂固,那是断不会扫协改名的。

    刚才两门炮,让张浮想联翩,连在城上摆开几十门怎么用都想到了,甚至还有无数番贼来攻被炮轰得抱头鼠窜的画面,却没想到杜中宵又亮出来更新奇的玩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