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最强主宰-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说,霍去病喝了细菌感染的水,加上长途跋涉,抵抗力低,故而不治而亡。

    可见,此枪落在匈奴人手中,反倒不足为奇。

    此枪虽意义非凡,但刘辩心底却有失望。

    可就在这时,刘辩忽然想起关于‘霸王枪’的解释——

    枪,是对矛、槊等刺击类兵器的统称。

    项羽的‘霸王枪’,是古龙在小说《七种武器》中杜撰的。

    项羽使用的武器是戟,非枪。

    所谓霸王枪,就是在战场上称霸一时的枪。

    诸如——

    杨妙真的梨花枪,从无败绩!

    李存孝的溜金槊,天下无敌!

    霍去病的梅花枪,打到俄…罗斯!

    尉迟恭的破甲槊,李世民靠它做了皇帝!

    ……

    当即,陈到接过裹着粗麻的霸王枪,并摘掉粗麻。

    赫然间,在阳光的照耀下,枪身光亮如新,不失往日风采!

    刘辩见此,瞳孔不由得微张。

    旋即,接过梅花枪,忍不住耍了几下。

    枪风呼啸,锐不可挡!

    “好枪!好枪!!”刘辩赞叹过后,望向去卑,“让于夫罗来见本王!”

第98章 蔡邕请罪,刘辩识人() 
0097、蔡邕请罪,刘辩识人

    半个时辰后。

    于夫罗来到城内。

    由于刘辩深知历史脉络,故而与之相谈甚欢。

    更何况——

    招贤令出,没道理将于夫罗及三千麾下拒之门外。

    而后,刘辩命于夫罗前往弘农郡驻守。

    一切用度,皆由弘农太守提供。

    ……

    随着徐荣、王匡、于夫罗先后加入,无疑壮大了刘辩的势力。

    不过,于刘辩而言,招贤令出,这只是刚刚开始。

    这不,刘辩与唐姬度过一个没羞没躁的夜晚。

    次日,想着将伏寿纳入府门,杨彪却再次登门。

    书房。

    杨彪拱手作揖,“老臣杨彪,拜见大王!”

    “免礼!司徒至此何事啊?”刘辩道。

    杨彪道:“回大王,老臣今日带来一个人,希望能够得到大王赏识。”

    “哦?”刘辩的眉头不由得微皱,“杨司徒举荐之人,想来不凡,带进来吧!”

    杨彪拱手作揖,转身示意门外的徐晃。

    不多时,徐晃带着一位样貌奇丑,须发皆白、一身儒衫之人,走了进来。

    杨彪道:“大王,此人姓蔡名邕,字伯喈,为左中郎将。陈留郡圉县人,书法上的造诣堪称一绝!”

    然,杨彪话音未落,刘辩已然略显吃惊的看向此人。

    刘辩吃惊,是因为他的女儿蔡琰蔡文姬。

    对他蔡邕本人,刘辩却着实不喜欢。

    虽然——

    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

    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

    尤以隶书造诣最深,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

    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

    但是——

    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为司徒掾属,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

    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

    后因罪被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

    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

    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

    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年六十。

    换句话说,蔡邕本是拒绝董卓的,但防不住董卓礼遇有加,故而为董卓的死感到伤痛。

    因此,被王允下狱,太尉马日磾mìdī与士大夫们求情,并没有成功。

    ……

    既然蔡邕出现在洛阳城,显然没有与董卓去往长安。

    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

    被刘辩误打误撞,连同百姓一并救出。

    如此一来,蔡邕不会成为董卓的人。

    刘辩一念及此,反倒觉得他蔡邕顺眼许多。

    “下官蔡邕,拜见大王!”须发皆白、长相奇丑的蔡邕,躬身作揖。

    “左中郎将?官位很大啊!”刘辩嘲讽道。

    显然,蔡邕的官是董卓封的。

    你蔡邕不去侍奉董卓,来老子这里做什么?

    “下官有罪,还请大王恕罪!”蔡邕说着,连忙跪地,吓的不敢起身。

    “明知有罪,还试图祈求恕罪,那你倒是说说,所为何事?”刘辩道。

    几在同时,杨彪拱手试图求情,反被刘辩挥手打断。

    刘辩知道,杨彪想说什么。

    无非是将实情道出,证明蔡邕的清白。

    “回大王!”

    蔡邕颤抖着身子,道——

    “董贼听闻在下有些薄名,特请在下出仕。在下深知董贼专擅朝政,故而称病推辞。

    董贼闻讯大怒,声称有灭在下三族的权力,就算冷傲,也是不过转足之间的事而已。

    随后,又急令州郡征召寒舍,在下面对族人的安危,不得已只好应命。

    虽被任命为代理祭酒,又被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

    甚至升任巴郡太守,在下实属迫不得已,还请大王明鉴!”

    蔡邕话毕,一连三叩首。

    “大王,蔡中郎句句属实,杨彪可以作证。”杨彪躬身作揖。

    刘辩知道他说的是真心话。

    毕竟,除去董卓的西凉本部,朝中几乎没有人支持他。

    却无不迫于无奈,这才与之‘合作’。

    但,心底仍旧有汉室存在。

    毋庸置疑。

    刘辩道:“实不相瞒,本王对伯喈先生早有耳闻,深知先生迫于无奈,故,不做追究。”

    刘辩虽然知道历史事件,却不能将心底的不爽表现出来。

    更何况,蔡邕此时身在洛阳城,自然不会发生历史上的事件。

    故而,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只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刹那间,杨彪和蔡邕齐齐抬头看向刘辩,且,满面吃惊。

    方才,刘辩的话音,分明是衣服兴师问罪的口吻。

    这会儿的话音,显然是宽恕蔡邕了。

    “大王仁德,蔡邕铭感五内,请受在下三拜!”蔡邕话音落下,再度三叩首。

    “大王仁德齐天,天佑汉室!”杨彪说着,也屈膝下跪,一连三叩首。

    然,刘辩对于两人的话,完全没有听进去。

    殊不知,当蔡邕抬头的瞬间,刘辩的脑海中,忽然闪现一段尘封的记忆。

    不知年月的一段记忆——

    须发皆白、穿着寒酸的蔡邕跪在地上,连连苦求。

    刘辩怀中则搂着一个端庄秀气的姑娘,似乎是蔡邕的亲近之人。

    可碍于记忆模糊,刘辩完全想不起那姑娘的长相。

    随着杨彪话音落下,刘辩这才回过神。

    方才,蔡邕步入堂内,一直低着头。

    故而,刘辩一直没有看清他的长相。

    直到蔡邕抬头,似曾相识的记忆,这才如洪水一般涌来。

    显然,刘辩曾经认识蔡邕,而且穿着寒酸似乞丐。

    殊不知——

    光和元年178年,蔡邕弹劾太尉张颢、光禄勋玮璋、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等人贪赃枉法。

    灵帝看了奏章后,起身如厕,奏章被曹节在后偷看,就向左右的人泄露了全部内容,致使事情泄漏。

    蔡邕奏章上认为应该废黜的人,都非常恨他,企图打击报复。

    故而,多位士大夫密告蔡邕心放怀怨,诽谤朝廷。

    灵帝宠幸的人也都诬陷他,蔡邕害怕无法幸免,于是逃命江海,远走吴会之地,往来依靠泰山羊氏,在吴地共待了十二年。

    蔡邕之所以自吴地返回洛阳,正是因为董卓强行征召。

    蔡邕一家抵达洛阳时,刚好遇到微服出宫的皇帝刘辩,调…戏了二八妙龄的蔡琰。

    ……

    刘辩道:“伯喈先生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

    这是让他蔡邕当史官啊!

    蔡邕会意,再度一连三拜,感激弘农王的恩德。

    杨彪道:“大王识人善任,老臣府内已然略备薄酒,还请大王屈尊移驾!”

    “不不不!”蔡邕连忙打断:“今日之事,多亏了杨司徒帮忙,否则大王定不会宽恕下官,还是让下官准备薄酒,感激司徒大人吧!”

    刘辩本想数落杨彪是老狐狸,竟然连酒都准备好了!

    可是,刘辩听到蔡邕的话,反而闭口不言。

    “咳、咳咳……”杨彪示意蔡邕,言语间失了礼数。

    蔡邕瞬间会意,再度屈膝跪地,“下官失礼,还请大王不要嫌弃,能够屈尊莅临寒舍。”

    刘辩不言语,却对杨彪摇了摇头,继而迈步离去。

    当即,杨彪催促蔡邕起身,紧随刘辩而去。

第99章 孙坚被杀() 
0098、孙坚被杀

    半个时辰后。

    蔡府。

    待刘辩落座。

    蔡邕、杨彪相继拱手,继而也坐了下来。

    同时,一位衣着朴素的丫鬟,为刘辩端上茶盏。

    蔡邕拱手道:“大王,盏中之物,乃华顶云雾,是吴地道士葛玄种植的绿茶。

    下官返回洛阳,特意带了一些,您尝尝,可否合口味。”

    刘辩闻言,神情不由得微愣,旋即低头看向盏中之物。

    赫然间,只见叶片细紧略扁,色泽绿润,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匀绿明。

    “大王,且让杨彪先行尝试。”杨彪话音落下,将自己的茶盏与刘辩的茶盏调转。

    对于杨彪的行为,蔡邕没有多虑。

    同样,刘辩对于杨彪的行为,也没有多想。

    这时,杨彪浅咂数下,眉头不由得微皱。

    “滋味浓厚鲜爽,香气浓郁持久,畅人心脾啊!”杨彪忍不住赞叹。

    “当真如此?”刘辩疑惑之余,用手轻微扇动茶盏上方的热气。

    刘辩轻嗅,双眼微眯,极为享受地说:“果然,香气鲜爽。”

    当即,在杨彪、蔡邕的注视下,刘辩端起茶盏,轻微浅咂数下。

    不消三息。

    刘辩回味道:“清得而带甘甜,饮之口颊留芳,如坠高山云雾,亦真亦幻,妙极,妙极啊!”

    杨彪眼见刘辩喜欢,忙道:“蔡中郎,家中可还有此茶?记得给大王带上一些。”

    蔡邕会意,连忙轻笑着点头,“有,有有有,下官这就命人去取。”

    刘辩并没有阻止,反倒继续浅咂回味。

    殊不知,刘辩对这华顶云雾极为熟悉。

    此茶产自活佛济公的老家,道、佛二教的天台山。

    亦是,刘辩前世同学的老家。

    是以,同学经常带华顶云雾,给寝室的兄弟们品尝。

    此时,刘辩正是回想起前世,与同学们在学校的种种。

    ……

    不消片刻。

    蔡邕自下人手中取来华顶云雾,并提示刘辩可以用饭。

    然,刘辩碍于有些伤感,不想在此用饭,准备回去。

    可就在这时,一道空灵悦耳、低回婉转的琴声,自不远处传来。

    不多时,刘辩深受琴声所感染,神情不由得痴了。

    杨彪起初很是疑惑,可随着琴声愈发缥缈、灵动,也已然深陷其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