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最强主宰-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纵使郭汜身受重伤,依旧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甚至变本加厉的驱赶与屠杀‘不听话’的百姓。

    毕竟,董相国十几个时辰后,将会带着小皇帝、官员们离开洛阳。

    若发现郭汜、张济、樊稠三个废物停止不前,以及没有清除‘拦路石’,必然会遭受重则。

    郭汜无奈,不得不忍受胯下之痛,继续前进。

    至于后方负责押运珠宝玉器、帝王将相的陪葬品的樊稠,实际比郭汜还要着急,毕竟他殿后,董相国若责罚,必然率先拿他开刀。

    是以,此刻一脸匪气的‘矮冬瓜’樊稠,正坐在马车内喝闷酒。

    樊稠与其他三个校尉相比,名气不大,却死的最窝囊。

    兴平二年195年,樊稠准备率军东出函谷关,催促李傕增加他的部队。李傕顾忌樊稠勇猛而得人心,又因李利所言之事,于是设宴邀请樊稠过来参加会议,在会上李傕让自己的外甥骑都尉胡封刺死了樊稠一说李傕趁樊稠喝醉,命胡封用杖将其击杀。

    此时,喝闷酒的樊稠不仅担心驱赶百姓的进度问题,还要操心前军——张济所部负责押送粮食。

    董卓唯恐百姓们不舍洛阳,不仅将百姓家中的钱财搜刮一空,还将粮食一并带走,甚至想着,待所有百姓们全部出城,一把火烧了整座洛阳城。

    至于粮食究竟有多少?

    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

    总之,负责押送粮食的张济都不知道,反正是洛阳上百万百姓家中的粮食。

第44章 高顺兵围宜阳() 
0044、高顺兵围宜阳

    寅时过半。

    黑夜与黎明交替,乃意识最为薄弱之际。

    哒哒哒……

    伴着一连串沉闷的马蹄声,军卒驾着装满粮草的马车,自半梦半醒间提起精神。

    不多时,数十人催马来到近前,纷纷呼喝道:“校尉有令,为防止不耽误赶路,命我等与汝等替换,轮班驱赶百姓。”

    虽然来人没有举着火把,但身上浓烈的血腥味儿难以掩藏,便没有怀疑身份。

    再有,由于郭汜所部在白天遭遇敌军打击,驱赶百姓的军卒急剧减少,是以驱赶百姓显然很是吃力。

    至于后方押送粮草的张济麾下,由于校尉、千夫长以及数位百夫长不在,导致他们极为懈怠。

    然,一众军卒闻言无不打起精神。

    旋即,军卒们也不敢多问,纷纷跳下马车,与对方换马,直奔前方郭汜所部。

    押送粮草的军卒乃张济麾下,本不应该听郭汜的差遣。

    可众所周知,郭汜遭人踢碎了蛋蛋,暴躁非常,已有数人死在其刀下。

    目下,张济不在军中,身份最高者不外数位百夫长,人微言轻,不敢忤逆郭汜的意,只好听从临时军令。

    然,待一连串马蹄声渐去渐远,来人继续向队伍后方颁布郭汜的临时军令。

    结果,一众军卒为了活命,不敢忤逆郭汜的意,纷纷跳下马车,翻身爬上来人的战马,奔向郭汜所部。

    不消两刻钟,将近五百位军卒被替换!

    此刻,启明星已然爬到天际,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

    五百人之中最前、最后的十辆马车平稳前进,几乎听不到后方与前方马车的动静,其他人也照常驱车前进,丝毫没有发现异常。

    随着时间的流逝,天边逐渐泛起鱼肚白。

    不消片刻,丝丝缕缕的霞光刺破鱼肚白,随后霞光万道,朝阳破晓,天色逐渐变得大亮。

    然,此刻押送粮草的军卒们,仍旧没有发现少了四百八十辆马车的粮草。

    是的,四百八十辆马车!

    每辆马车十五石,每石一百升,约合72万斤!

    是的,72万斤!!!

    凭空消失?

    当然不是。

    ……

    一队由东向西,数百人组成的运粮队,如巨蛇一般在大地上蜿蜒前行。

    “陛下,这得有多少粮草?”难掩喜色的陈到,向身后躺在装有粮草之上的陛下刘辩发问。

    “具体……你难以想象的数字。”刘辩也不知道有多少,总之很多。

    殊不知,黑夜与黎明交替之际,以郭汜的名义替换运送粮草的军卒,正是刘辩!

    两个时辰前,刘辩在禁卫口中得到张济率领四千大军对付郭太,正是趁着其麾下内虚之际,带领张辽、陈到、九员禁卫和五百精锐,给郭汜、张济、樊稠来了一个偷梁换柱,神不知鬼不觉的将粮草转移。

    此时,刘辩、陈到正是将粮草运往宜阳县,张辽则带着六员禁卫、十三位绝对机灵、勇武的士卒留在张济军中,继续伪装运粮军卒。

    不消半个时辰,徐晃带领三百士卒前来迎接。

    殊不知,徐晃相信陛下的计策、谋略,可此举无疑等于虎口拔牙,是以紧张的不得了。

    结果,当徐晃看见陛下一行顺利返回,反倒无比高兴。

    不过,徐晃同样为张辽等人感到担心,生怕万一出事。

    然,对刘辩而言,即便当真出事,他也相信凭借张辽与六员禁卫的本领,几乎可以全身而退。

    ……

    将七千两百石粮草安置结束,已然到了午后。

    此时,充当斥候的禁卫,刚好带来渑池的战事。

    “禀陛下,由于郭汜布下死命令,高顺率领陷阵营先后两次冲杀,韩暹麾下士卒只剩一半,现已逃至东北方十里外的山岭。”禁卫拱手道。

    刘辩闻言,不由得皱眉。

    韩暹所部不堪一击,皆在刘辩的意料之中。

    只不过,韩暹率兵逃走,必然加快郭汜驱赶百姓的行程。

    刘辩问:“韩暹所部没有返回郭太大营,只是停留在山岭?”

    禁卫道:“回陛下,韩暹目前只驻扎在山岭,不过,他本人却不甘心败于高顺之手。”

    当然不会甘心。

    胡才、杨奉、李乐接连被杀,郭太麾下除去韩暹,几乎无人可用。

    虽然韩暹不是高顺的对手,却显然不会让其好过。

    但,刘辩仍旧担心郭汜大军的行进速度,是以,命徐晃带上两百人乔装打扮,试图接近张辽。

    同时,刘辩命禁卫前往郭太大营,查看张济与白波军的战况。

    ……

    很快,夜幕降临。

    刘辩带上陈到、县尉以及一千三百精锐,再度奔向张济麾下负责押送的粮草。

    虽然已经有了上一次的经验,但刘辩仍旧担心,毕竟郭汜所部的军卒不知情,难免会露出马脚。

    结果,张辽传出消息称,双方似乎均没有发现异常,郭汜麾下反倒愿意得到张济麾下的帮助。

    显然,张济的麾下军卒信以为真,不敢向暴脾气的郭汜麾下发问,唯恐惹怒郭汜而被杀。

    不过,显然因为军卒的性格胆怯而帮了刘辩的大忙,更使得张辽等人没有暴露身份。

    这一夜,刘辩不仅如法炮制了粮草,还包括樊稠押运的金银珠宝。

    在刘辩这个具有超前眼光的重生者来看,虽然战乱年代的粮食无比重要,但金银珠宝等物也不能便宜了董卓!

    徐晃、陈到各率领五百人取走一千辆马车的粮草,张辽率领五百人神不知鬼不觉的运走500大车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

    于是,刘辩一行趁着子时降临,悄悄返回宜阳县。

    正如那首诗——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带走不止一片云彩。

    ……

    然,老话说得好——

    上帝为你打开一扇窗,必定会为你关上一扇门。

    刘辩自认为,凭借重生者的优势,足以吊打汉末群雄!

    只是,刘辩在近几日的战事中,忽略了一个人。

    一个极不起眼的人。

    正是因为张辽的一时大意,导致那人将前日真实的渑池之战,告知高顺,致使此刻的陷阵营兵围宜阳。

第45章 挽尊之战() 
0045、挽尊之战

    深夜。

    子时将尽,星光隐隐。

    空气干冷,寒风拂面。

    宜阳城小,城关高不过三丈。

    处于黑夜中的城关之上点燃数支火把,显得很是孤独与寂寥。

    一身儒雅的杨修站在城头,望向关下气势非凡的军阵。

    显然,深夜至此绝无善意。

    县令长、县丞从未见过如此阵势,吓的浑身打颤。

    然,即使县令长惧怕,他却宁可死在关前,也绝不向对方低头!

    因为,他忠于汉室,绝不会做出有负于陛下的事。

    只是,此时的三人却有些不知所措。

    虽然城内尚有不足两千兵马,但,显然不是对方的对手。

    杨修曾见过军阵前方的那人,正是吕布麾下大将,骑兵都尉高顺。

    俨然,高顺身后的军阵,正是号称千人,实为七百的‘陷阵营’!

    陷阵营是什么角色?

    韩暹率领三万大军,都败在人家手里。

    三万啊!

    杨修不知道对方在哪里得到的消息,才会深夜领兵至此。

    城内不过千余士卒,显然是以卵击石。

    然,此刻令杨修感到担心的,反倒是陛下等人的安危。

    半个时辰前,禁卫传回来消息,声称率领五万大军的郭太,不敌张济四千兵马,接连败退。

    殊不知,张济之所以战胜郭太,倒不是因为麾下的四千兵马,而是因为他的侄子——张绣。

    张绣是何许人?

    枪神童渊的弟子!

    常山赵子龙的同门师兄!

    此时张绣在叔父张济麾下,出任千夫长。

    然,张济死后,张绣前往荆州宛城,投身荆州牧刘表。

    张绣有一称号,北地枪王!

    可见,张绣深得枪神真传,枪技必然不弱,甚至会给刘辩造成一定的阻碍,所以杨修才会担心。

    禁卫不知陛下今夜的行动,否则定会直接寻去。

    宜阳遭到兵围,纵使禁卫此刻有心汇报陛下,却连出城的机会都没有。

    “弘农王何在?”高顺呼喊。

    “汝是何人?”杨修明知故问,只想拖延时间。

    “温侯麾下,骑兵都尉高顺。”

    高顺嗓音洪亮,极具威慑力,使得杨修三人心神震荡,骇然不已。

    不多时,杨修故作淡定,“原来是高都尉!不知,都尉至此所为何事?”

    高顺虽然不知关上话说之人是谁,却知道他在打哈哈,有意掩饰着什么。

    高顺直言道:“高顺前来是为了弘农王,骗的本将好苦啊!”

    杨修闻言,仍旧故作不解,疑惑道:“都尉的意思是说,陛下在宜阳?为何我等不知啊!”

    高顺怒道:“渑池中郎将段煨的幼子,已将前日的真…相告知本将,难道,阁下还想掩饰弘农王的行踪吗?”

    杨修闻言大惊。

    段煨的幼子?

    是那个幼童!

    难不成,张辽漏杀了?

    是了,纵使那幼子也被杀,随着段煨的死,高顺也会调查城中百姓和士卒。

    该死,如果张辽将其赶尽杀绝,或许就不会有眼下的事了。

    此刻,杨修的脑海中思绪翻涌,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对方。

    不多时,高顺再次说道:“还是让弘农王出来一见,否则明日董相国至此,可不是高顺这般客气了!”

    “高顺!你、你助纣为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