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惊雷-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升官,发财,女人,这些你不要,你还要什么?杨天风不是什么圣人,也没那么高尚无私。对于名利,他并不排斥,甚至有一种骄傲感,那也是一种证明自己能力的方式。

    队伍再次出发了,杨天风骑在马上,四下观望着风景,尽管还没有到达自己的地盘,但听廖文忠所说,前面已经安排好了,应该很安全。心情有所放松,沿路的景色也变得美丽起来。

    等到和沈剑雄、葛英华的人马碰头,开始时气氛倒显得紧张,但很快就和缓冰释了。

    “去,把大块头的罪证交给沈队长和沈夫人。”杨天风摆了摆手,示意宋青圃上前。

    宋青圃把信封塞给杨天风,摇着脑袋走开了,这刁蛮的沈夫人,正阴着个脸,自己可不去触霉头。

    切,胆小鬼。杨天风一哂,催马赶上来,把信递了过去。

    沈剑雄的态度比较和缓,葛英华瞅着杨天风,眨了眨眼睛,明显挺好奇。她打开信封,看了看,诧异道:“这写的什么鬼画符,勾勾虾虾的。”

    “这是日本字。”杨天风又拿过信纸,清清嗓子,读了一遍,啧啧咂嘴道:“瞧瞧,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画人画虎难画骨啊!这大块头看着是个粗人,竟然背地里与日本人勾搭到一起。要不是我们截获了这密信,你们宫山可要吃亏了。

    “杨兄在日本留过学,这日文很精通嘛!”沈剑雄似笑非笑地问道。

    “略知一二,略知一二。”杨天风颇为自得地说道。

    嘿嘿,葛英华冷笑两声,说道:“那这信就是你写的,当我们傻啊,弄这套来骗我。想得倒好,吞了人家,还要我们感谢你。”

    杨天风愣了一下,满不在乎地说道:“沈夫人是个聪明人,刚才这话真是不该说出来。大块头是个什么东西,想必你比我清楚,当汉奸是早晚的事情。何况这次他趁着我袭远力疲,竟敢拦路勒索,打他也是活该。他的这些人枪,我是分毫不取,全部交给宫山管教管教。”

    沈剑雄哈哈一笑,说道:“原来如此。大块头打秋风打到杨长官头上,还真是作死。”

    葛英华微微点了点头,她对大块头也没什么好印象。既然杨天风把话都挑明了,宫山非但没有任何损失,反倒多了块地盘,又增加了人枪,那也就犯不着和杨天风过不去了。

    “杨长官轻师袭远,这胆量,这谋划,令人钦佩万分哪!”沈剑雄亲近地说道:“以后若再有行动,宫山大队也想沾点光,得些战功呢!”

    杨天风淡淡一笑,说道:“好说,好说。杨某本来是想截击战俘列车,让我的人马中多些军官士兵什么的。可惜情报不准,只好炸翻鬼子的伤兵火车,弄死几百伤兵,也算是没白跑一趟。”

    几百鬼子?葛英华抿了抿嘴角,心中暗自钦佩杨天风的胆量,奔袭百里,这可不是谁都敢做的事情。

    “你的兵将还真是不错,转战上百里,还能这么精神。”葛英华捋了捋额头的刘海,回头看了一眼杨天风的队伍。

    “出门在外,自然要带些精锐。”杨天风理所应当地回答道:“都是壮小伙子,再经过我的训练,不敢说比得上鬼子,可拉出来,也不是谁都能捏圆捏扁的。”

    。。。

第四十六章 军工人才(求收藏)() 
三更求收藏,今天第一更出炉,感谢朋友们的支持。,。另外,精华用完了,只好下周补上,请多谅解。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杨长官练兵是没得说。”沈剑雄由衷地赞叹道:“我那一个连拉出来,也令人刮目相看呢!以后还请杨长官多多帮助,这教官、武器装备,我们可是都需要。”

    杨天风松了口气,说道:“这次缴获的战利品不多,可也有几样不错的玩艺。一会儿沈兄和夫人去挑几样吧,葛大龙头那里,也替我们奉上礼物,以表感谢。”

    “那就多谢杨长官了。”葛英华并不是为了要什么东西,而是觉得和杨天风挺上道。

    现在都是鬼子的敌人,宫山如果不投降,在这皖北也是挺进队的一个助力。杨天风对此看得很长远。

    事情圆满解决,双方都无不满。蒋老五马上派出百十人的队伍,又带上几个大块头的旧人,前去王家庄接管地盘,然后发出帖子,说明大块头勾结日本人,实在是杀之有理,这件事情也就算尘埃落地了。

    杨天风和宫山在这件事情上都得到了利益,杨天风昧下了不少金银财物,宫山得了人枪、地盘和部分财产,皆大欢喜,谁也没有不满之处。

    到了这个时候,杨天风和部队虽然算是安全了,但也不敢太掉以轻心,和江湖人物相处,怎么也得加着小心,毕竟这是在人家的地盘上。所以,简单休息了一下,杨天风便率队继续出发,只让宫山派了些人作为向导。

    接下来的路走得便顺当多了,大块头的事情已经不胫而走,挺进队和宫山作为两个最有实力的武装,颇有联盟之势,谁还敢找不自在。不仅是不敢挑衅,那些纷杂的武装都表现得很恭敬,生怕得罪了他们,落得跟大块头一样的下场。

    一天之后,杨天风率领的人马终于与前来接应的陈大龙所部会合了,现在才算是彻底安全。

    不仅是杨天风如释重负,廖文忠和马玉名也是满心欢畅,这升官发财的筹码终于平安到手。接下来便比较轻松了,路线早已安排妥当,一个活生生的鬼子将军被运到大后方,那将是怎样的轰动,真是难以想象啊!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轰!”空地上碎石横飞,尘土飞扬,腾起一股烟雾。

    杨天风等人从掩蔽物后走出,来到弹坑前,仔细观察着爆炸的效果。然后,冲着戴眼镜的中年人和胡子拉碴的家伙伸出了大拇指。

    嘿嘿,中年人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乱篷篷的头发似乎很久没洗了,落下不少头屑和灰尘。

    搞研究的都是这个样子吧,不修边幅,邋邋遢遢。杨天风倒没太大的反感,人才嘛,不是看外表,而是看能力。这两位能打消去大后方的念头,留在沦陷区为抗战而工作的孙姓和郑姓知识分子,是值得他尊敬的。

    “孙先生制造的炸药威力不俗,郑先生造的地雷精巧灵敏,着实厉害。”杨天风一边夸奖着,一边拿出图纸递了过去。

    地雷的目的不只是要消灭敌人,即便微型地雷也能让敌人失去了继续战斗的能力,每个伤员都要有几个人去抢救、护送和照料。当敌人的伤员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敌人的后勤、医疗机构将不堪重负,而且能对其他敌军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从而达到瓦解敌军的作用。

    杨天风所拿出的图纸就是一种微型地雷,也叫子弹雷。

    子弹雷,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普通子弹制作的简易触发雷。其结构简单、体积小、形式多样且成本低廉,仅须一枚或多枚普通子弹(步枪弹。手枪弹)和铁钉、橡皮筋、罐头盒、木板等普通材料就可以制作。甚至子弹也可以用复装子弹,弹头也可以粗制滥造。

    这种微型地雷,虽然不能杀死敌人,但是脚伤会影响敌人的行动能力,还需要别人的搀扶和照顾,直接影响了战斗力。倘若是一次侦察行动的话,这一枚子弹雷就可让行动失败。虽然是小小的一枚子弹,但是运用得当往往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术效果。

    杨天风所弄的便是这种简陋的,有些象小孩过家家似的东西,钉子、子弹、泥土、木板,可现场不能来试验。总不能豁出谁的脚底板,去穿个洞吧?

    “长官,您的意思我明白了。”满脸胡茬的郑冉是搞机械的,看了图纸,他便明白了其中的原理,“是不是鬼子踩上去,击发子弹,打伤他的脚?”

    “对,对,就是这个意思。”杨天风连连点头,笑道:“果然是行家,一看就明白了。我想让两位琢磨一下,制造出大量的成品,让战士们们拿来就埋,省时省力。”

    子弹雷诞生在二战的硝烟中,德国、英国和苏联都生产过这种微型地雷。但现在,起码在中国,却还没有正式露面。当然,知道了原理,对于专业人士便不再是困难的事情。甚至用钉子、木头等材料也能做出山寨版来。

    郑冉看着图纸,说道:“这张图纸已经很详细了,一部分是外壳,内部是空心的,类似于枪枝的击发结构,可以装上击针、击针簧和一个简单的保险;另一部分就是子弹。只要原料充足,我看不是什么问题。”

    “那就要辛苦二位了。”尽管制造出来的子弹雷与真正工业化生产的会有不小的差别,但杨天风还是敬佩地再度竖起大拇指。

    杨天风他们回来已经好几天了,简单的休息过后,他又忙碌了起来。有了孙先生这个化学专家,他要建一个炸药车间;地雷嘛,用黑火药那是没办法,只有新式炸药才能更有效地打击鬼子;有了郑先生,他心里的一些奇思妙想(都是剽窃后世的物品)就能更快地变为实物。

    “我尽快弄出来。”郑冉很简短地回答道,只有涉及到专业问题,他的话才会多一些,平常倒是个沉默寡言的人。

    “对了,还要劳烦二位,生产一些外壳不是金属的地雷。”杨天风弯腰从地上拾起块弹片,摆弄了一会儿,若有所思地说道:“用陶瓷和玻璃的不知行不行,鬼子的探雷器怕是也无能为力吧?”

    孙先生和郑冉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这杨长官年纪虽轻,心思倒缜密。虽然见面不多,可杨天风对他们的尊重,以及刚刚深入敌后,大获全胜的事迹,还是让他们觉得不虚此行。

    “这倒是容易,瓷瓶子、陶罐子都可以用,不够的话,小土窑也可以烧制。”孙先生推了推眼镜,说道:“杨长官,你还有什么要求?”

    “要求很多呢!”杨天风笑道:“可饭得一口一口地吃啊!二位不必着急,慢慢研究,逐步改进,兵工厂的设备还要添置,原料还要搜集,以后才是二位大显身手的时候呢!。”说完,他笑着伸手作了个请的手势,“我作东,咱们去吃大餐,算是补上所欠的接风宴。”

    酒是男人之间相处的润滑剂,在酒桌上谈事情,往往显得更加融洽和谐。孙伯言与郑冉虽然不擅酒量,但杨天风也不是要一醉方休。

    对于杨天风,这两位专家的印象相当不错。年轻、有朝气、爽快,而且还少了些年轻人的毛躁,安排事情很是缜密细致。而且,这位长官似乎还涉猎颇广,连机械、化学等方面也能说得头头是道。

    虽然说两人敢留在沦陷区来,就不是为了安适的生活以及金钱等浅薄的利益,但杨天风基于后世的理念,还是尽量给两位专家最好的待遇。

    边吃边聊,不知不觉便谈到了武器方面。现在这个时候,抗日、打仗是主题,自然很容易便拐到这上面。从地雷、子弹雷说到了重迫击炮,又说到了枪枝的优劣和兵工厂的细划隔离,以及部分采取流水线生产的问题。

    杨天风突然拍了拍脑袋,想起了什么事情,说道:“孙先生、郑先生,你们听说过消音器或者减音器没有?”

    “消音器?减音器?”孙先生轻轻摇头。

    郑冉猜测着说道:“听这词的意思,是不是消灭声音,或者减弱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