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惊雷-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鬼子看来,新庄镇据点还未失守,援军快速而来,重创围攻据点的八路军似乎已经可以确定。但他们没有想到,在距离新庄镇不到五里的地方,却陷入了更强大的军队的包围。

    形势的变化是如此迅速,以致于鬼子措手不及,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情况。

    首先,借助于新七军携带的步兵炮、战防炮,以及其他火炮的支援,攻击据点的火力突然空前猛烈。围攻据点的八路军的人数也突然成倍增加,攻击力度骤然加大。一个小队的守军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丧失了炮楼、碉堡,伤亡大半,只余二十多个残兵在负隅顽抗,完全丧失了出击之力。

    其次,对面的阻击强硬起来,敌人的人数在增多,火力在加强,鬼子再难轻易取得突破。

    不到一个小时,形势再度恶化,据点守军的联络中断,意味着凶多吉少,解围或会师的目的已经难以达到。而两股鬼子援军的周围却出现了更多的中国*军队,他们似乎陷入被包围的状态。

    “轰,轰,轰”连续的炮弹轰击直接砸在了鬼子的炮兵阵地上,快速增援所带来的几门火炮顷刻间被摧毁大半。

    只是这一轮炮击,便使鬼子意识到险恶的处境,所要面对的敌人的强悍。这绝不是八路军所能拥有的火力强度,以及炮兵水平。

    但鬼子醒悟得晚了,一围困,一强攻,新七军第二十五师的一个旅集中了全师的大部分炮火,在八二迫击炮、六零迫击炮的猛烈轰击下,步兵紧跟攻击,全力打击由闫口镇增援而来的三百余鬼子。

    机关枪猛烈地扫射,弹雨横飞,在火炮、机枪的火力掩护下,新七军和八路军猛虎般地冲出伏击地,扑向包围圈中的鬼子。杀声震天,硝烟弥漫,手榴弹的爆炸声,刺刀的撞击声,鬼子的嚎叫声,搅成一片。

    趁着炮弹炸起的硝烟尘土,再加上夜色的掩护,炮兵携带飞雷筒进行抵近轰击。几枚大威力炮弹迅速粉碎了鬼子就地布置的东翼防线,新七军率先取得突破,大批步兵从突破口涌入,对鬼子展开分割包围。

    猛烈而准确的炮火,犀利的进攻突破,轻武器的搭配使用,班、排的进攻队形,炮兵的随时支援

    鲁西军区司令员杨勇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着战况,做着分析评价。

    战场的区域并不大,鬼子还是那么死硬顽强,但他们失去了一贯倚仗的炮火,人数更是处于绝对下风。战斗还在激烈进行,但鬼子正在被分割成一块一块,然后又变成一小块一小块,最后被完全消灭。

    如果八路军有这样的炮火支援,以及充足的弹药,也会打得很好,很猛。杨勇心中暗自叹了口气,颇感无奈。

    别的火炮不去说,单讲构造最简单的飞雷筒吧,八路军倒是能造出来,但炮弹所用的炸药却实在不是他们消耗得起的。

    嗯,还有这战术打法,队形展开,也相当独特、有效。杨勇久经战阵,很快便看出了新七军与其他部队的区别。

    值得学习,借得借鉴。虽然八路军因为装备原因,尽量避免与鬼子正面抗衡,但象这样的伏击包围,还是经常使用的。只不过,八路军会因为火力和弹药的原因,而在进攻的方式上有所改变。

    尽管如此,杨勇还是不断下达命令,命令部队奋勇冲杀,不能让友军瞧不起。

    总攻击的军号声吹响了。迫击炮、机枪、步枪、手榴弹的火力更加猛烈,两支抗日军队更加勇猛地向鬼子进攻,似乎在叫着劲儿、比着赛。

    在这里,中国人民消灭侵略者的顽强意志,如火如荼的复仇决心,得以完全的体现。爆炸声、枪声、喊杀声,似乎都是在呐喊助威!

    在初冬的寒风中,到处都闪动着那种悸动心魂的火舌,到处是呛人的火药气息,到处是逼人呼吸的焦烟血腥气息。胜利的军号,嘀嘀嗒嗒到处吹奏,响彻大地。

    最后的战斗并没有象杨勇所想象的那样艰苦,对于最后一大股鬼子的负隅顽抗,新七军使用了燃烧弹,把鬼子的阵地变成了一片火海。

    半分钟后,火焰渐熄,则是飞雷炮开路,然后是重机枪压制掩护,端着轻机枪、霰*弹枪的步兵以三三制队形进行突击。尽管还不是特别纯熟,配合也不是很紧密,但这种队形还是比散兵线更有好处。(。)

第二百六十四章 首战告捷() 
虽然也有疯狂的鬼子用自杀式反扑给第二十五师的官兵造成伤亡,但最后的结局已经注定,第二十五师以低于鬼子的伤亡取得了胜利。

    火炮运上牲口车,或是驮到马、骡的背上,战场上的零星战斗已经用不着炮兵的支援,他们要赶去消灭另一股鬼子——由黄口镇开出的鬼子。步兵也开始逐步撤出战场,进行整顿集合。

    这边全歼了鬼子,那边的战斗还在激烈进行着。由黄口镇开出的鬼子同样陷入了包围之中,左冲右突,象一头发疯的野牛,但始终无法突破包围。

    但战斗进行得很艰苦,特别是北面、东面,鬼子在四下乱冲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两面的火力有些弱,不象另两面那么猛烈。

    没办法,那两面是八路军负责防守阻击,与新七军相比,武器装备和火力差了不只一个档次。

    判断清楚后,鬼子稍微整顿便对东面发起了连续而猛烈的进攻。

    一百米,五十米、三十米,在能清楚看清鬼子身影的时候,八路军才开火射击。排射、手榴弹,还有夹杂在其中的轻重机枪的哒哒声,它们共同构成了一部交响曲,奏响在阻击阵地上。

    打退了一次冲锋,又涌上一批鬼子。鬼子组织了督战队,威逼着士兵,发了疯一般进攻。

    日军连续不断的进攻使八路军第十四团一营伤亡很大,但军区领导已经下过命令,绝不能在友军面前丢脸,打剩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

    “要死守阵地”恐怕是一道令多少军人都会望而生畏的命令,但得到命令的一营陈营长倒觉得简单了。不用再考虑别的了,大不了就把这百八十斤扔在这儿。

    即便得到了新七军支援的一批弹药,面对鬼子的拼死冲击,战斗依然进行得非常激烈。

    鬼子的散兵线一道接着一道,不畏生死地猛烈进攻。突破了第一线防守阵地后,双方展开了血腥的肉搏,刺刀、枪托、匕首、拳头都成了武器。鬼子派出了人肉炸弹,八路军的伤员也拉响身上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一个是要绝路突围,一个是要死守阵地,战斗进行得惨烈异常。冲锋与反冲锋,攻击与反攻击,多达七八次,最后两次竟是以肉搏战而告终的。

    这个时候,双方都已毫无保留,拿出了最大的力量。

    有时候可以说一场战斗是双方在战力上的较量,但有的时候比的却是意志。一营付出了很大的伤亡,却牢牢地守住了阵地,直到团部调来预备队三营,将鬼子最后的冲锋反击下去。

    突围的希望幻灭了,部队伤亡惨重,鬼子在精神上遭到了沉重一击。而南面、东面的新七军部队不断发动向心冲击,以减轻友军的防守压力,原地留守的鬼子尽管顽强阻击,但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战斗已经进行了两个多小时,随着炮兵和部分援军的赶到,鬼子的末日到了。在火炮的猛烈轰击下,新七军和八路军从四面发起了总攻。

    喊杀声惊天动地,同样勇敢的两支抗日队伍踏着祖国的土地,向着侵略者发起复仇般猛攻,将一个个鬼子变成冰冷而丑陋的尸体。

    几乎在野外歼灭了闫集镇来援日军的同时,第二十五师第二旅的两个团穿插到位,向闫集镇发起了围攻;而第二旅三团与八路军第十六团联手,对另一个守军被大大削弱的黄口镇发起了进攻。

    作为配合的新七军第二十六师在参谋长梁末青指挥下,出动一个旅突然从萧县马井镇郭新洼向北斜插,在彭新庄一带截断铁路,挡住了萧县敌人的西援之路。第二十六师的另两个旅则在当地游击队的配合下,迂回穿插,以钳形向萧县进击,猛然切断了宫本花费大力气修筑的萧永公路干线,并隔离了五六个鬼子据点与县城的联系。

    至此,由袭扰到战斗,再从战斗升级到战役,新七军联手八路军,展开了对萧县日军的大反攻。

    在整个抗战期间,日军作为侵略者,不仅不得民心,而且被痛恨,在情报上一直处于劣势。

    比较好的例子便是百团大战,二十多万正规军的调动,动员上百万民众破袭铁路公路,日本鬼子在战役发起之前竟没有觉察。

    而杨天风更注重情报和保密工作,这从三纵(新七军)一直以来的军事行动便可以看出。秘密调动,封锁消息,昼伏夜行,散布烟幕,在各次作战中都给鬼子以出乎意料的感觉。

    同样,抛开宫本到徐州参加军事会议这个因素,此次反攻也是令鬼子感到突然而意外的。

    首先是新七军突然结束了扩充和休整训练,而不是全部完成,便展开了军事行动。这与鬼子的预计和判断的时间有很大出入,本来应该是鬼子先发动扫荡,现在却是新七军反先了。

    其次是新七军和八路军联手,竟是在陇海路北发起先攻,从丰县对萧县境内的铁路和据点展开了突袭、诱伏、围攻,并对陇海路由萧县向西延展的铁路、公路进行彻底破袭,对沿线的据点展开攻坚作战。

    而杨天风释放的烟幕也给鬼子造成了一些错误的判断。情报显示,杨天风此时并不根据地内,而是赶到开封参加豫皖边区的军事会议。在军事主官不在的情况下,鬼子不认为新七军会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军事主官身在何处,指挥部在哪里,这在军事上也是判断对手行动方向的一个依据。宫本或许也有这样的判断,才比较放心地去徐州参加军事会议。

    而且,萧县的地理位置也让鬼子有掉以轻心的因素。萧县紧靠徐州,素有“徐州后花园”之称,县城距徐州只有十五公里。

    十五公里啊,三十里地。别说汽车了,就是步行,又能花多长时间?

    因此,对于敌人会对萧县展开猛烈进攻,鬼子是缺乏心理准备的。能够就近快速增援的徐州,又有三千多鬼子驻扎萧县,公路、铁路在延伸,据点在设立,萧县本地的抗日武装已经被完全压制,或降或避,全部荡平只是时间的问题。

    在鬼子看来,萧县的防卫和戒备范围已经扩展出去,外围稳固,县城的兵力就不必留那么多。所以,县城只有七百多鬼子,剩的两千多则全布置在了公路、铁路沿线。

    其中,又以充当向西推进的前锋的兵力最多,陇海铁路、萧永公路的西端,各有将近一个大队的兵力。而铁路、公路沿线的据点,则多是班排级的兵力守卫。重要的据点,也不超过一个中队。

    对鬼子这种布置可以做个形象的比喻,那就是“铜头铁尾豆腐腰”。尽管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鬼子统治区内部的兵力是空虚的,但在敌我之间的边沿地带的兵力和防卫还是比较强大和严密的。

    当敌人兵力多,对我加紧“蚕食”和紧缩时,这一地带就会向根据地内移动;当敌人兵力减少,我军力量增强,将敌人往外挤压时,这一地带就会向敌占区移动。

    作为抗日军民的前沿阵地,边沿游击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