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惊雷-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八路军早就有使用九二式步兵炮的记录,但由于缺乏专业炮兵人才,弹药补充也无法保证。所以,基本是随缴获随用,用完就埋藏或破坏。使用时间和次数都非常有限,自然也就没什么大的战果。

    既然都是抗日队伍,都在打鬼子,还需要八路军抵挡来自北面的威胁,杨天风自然不吝啬。

    何况,现在根据地内的各项产业有的处于发展期,有的才刚刚创建,比如医药、民用化工、卷烟等等,实在是太需要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和一段安心的发展时间了。

    尽管鬼子不会给杨天风太多的时间,但战事的烈度小一些,友军的帮助多一些,对于根据地的整体发展还是有利无敝的。

    除了各项产业,还有各种学校的开办。军官、炮兵、特种兵、狙击手、工兵、军医、医护兵特训班,这是直接对军队的。车工、钳工、木工、维修工等技工学校,则是对包括民间作坊在内的产业工人的。

    而直到现在,杨天风心目中一个综合性的根据地才算是铺开了全面建设。能够自给自足,能够自力更生,他的目标可不光是开荒种地,能让老百姓吃上饭而已。

    毫州古城。

    经过挖掘扩建,位于老城区地下的曹操运兵道已经拓展到了两千多米,分流过来的兵工厂的机器设备在地下和地上的车间都已经安装完毕,生产工人也招募齐全,开始进行培训,工厂也在逐渐开始生产。

    城内靠着南城墙处,是正在建造的炼钢厂,下面直通运兵道。有城墙和运兵道提供防护,安全性很高。

    煤化厂则设在城外,依托着运兵道延伸至效外的出口兴建,必要时可以把运兵道当防空洞使用。而且,工厂周围是树林,提供了不错的隐蔽和遮护。

    除了迁移分流,军工、煤化等产业还按工序进行了细化分解,一些简单的生产被剥离出来,单独建厂,并增加数量复杂高级的深加工则采取更严密的保护措施,减少了不必要的生产后,提高工作效率。

    这样一来,粗加工的厂子多了,基础材料的生产量便能成倍增长,以满足不断提升的制造生产水平,并为新产品的推出奠定基础。

    比如在毫州的煤化厂,计划建设的粗制工厂便有三个,主要生产煤焦和煤焦油。而高级的加工厂则计划建设两个,其中一个便是现在城南效区,已经完成大部建设工作的第二厂。

    杨天风靠在椅子里,不停的奔波,长期的熬夜写作、设计,殚精竭虑的思考,再加上这次连续的日夜工作,使他的神色颇显疲惫。

    “把鸡蛋水喝了。”赵雨柔端来一碗刚冲好的鸡蛋水,有些心疼,但脸上却不想露出关怀的神色。

    杨天风接过来,慢慢地喝着,若有所思,或者是神游物外,反正是眼神略显凝滞。

    赵雨柔沉默了一会儿,没话找话地打破了沉默,“蒸汽加热反应釜制造成功,合成橡胶便能大量制造,你所说的胶底单鞋和棉鞋便能供应部队了。”

    杨天风的眼珠一轮,看了赵雨柔一眼,抿起嘴角,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是啊,这是良好的开端,以后增加反应釜,提高产量,就会比较顺利了。”

    原来煤化厂实验室有个反应釜,但那是为化学实验或教学用的设备,大规模生产肯定不适用。所以,杨天风根据头脑中的资料,自行设计了一个十立方米的蒸汽加热反应釜,能够完成聚合、缩合、硫化、烃化、氢化等化学工艺过程。

    设计对杨天风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但制造却比较麻烦,近两个月的时间才由兵工厂的机器设备加工完毕。运到毫县后,两日两夜的组装调试,又利用已经搬迁来的机器设备对不合适的零件进行修整加工,今天才算是总装完毕,并进行了第一次试生产。

    尽管还有些小问题需要解决、改进,但总体上已经算是成功了。正如杨天风所说,第一步是艰难的,但迈出去之后便会顺利,甚至能够健步如飞地发展。

    就目前的国内状况,战争的影响造成了物资匮乏,且愈演愈烈。不仅是军用品,民用品也样样都缺。杨天风一方面想利用民用养军工,一方面也能抵制日本轻工产品、方便民众生活,还有一方面则是改善部队的装备。

    比如马上要大规模生产制造的乙丙橡胶,不仅先进1955年美国人合成,而且所使用的是乙烯、丙烯这两种最简单的单体,且结构与天然橡胶基本一样。虽然所使用的催化剂也称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聚合异戊二烯比较复杂,但用量少,对于大规模生产极为有利。

    什么轮胎等大型橡胶制品的制造先不说,士兵竟没有胶鞋,没有雨衣,这令杨天风有些难以接受。

    而在当时,别说穷八路了,连**也基本上是穿草鞋和手工布鞋。甚至赴缅甸做战的**精锐中国远征军还是穿着草鞋,后期才由美军发放胶鞋,替换下他们的草鞋。。

    。。。

第二百五十五章 姐妹夜谈;全民动员() 
拉小手、摸脸蛋儿,有时还能搂一下。杨天风知道和赵雨柔的关系总有水到渠成的时候,倒也不心急。

    身旁佳人在卧,虽然碰不得,但柔声细语,稍微地温存一下,还是能够放松身心的。杨天风可不是那种无女不欢的人,这边孟秋兰刚怀孕,那边就要把赵雨柔收进房。

    “有了身子就招摇,看把你美的。”杨天风伸手抚着秋兰光滑的肚皮,笑道:“这要挺起来了,不知道你能嚣张成什么样子呢?”

    孟秋兰把手放在丈夫的手上,满足地直哼哼,“女人还不就图这个,嫁人、生娃、当娘,再看着娃长大。本来想着没这个福份儿了,天天强装笑脸,心里可苦着呢!”

    “现在不就好了。”杨天风有些心疼,把胳膊伸到女人的颈下,让她枕着,也靠得更近,“等孩子生下来,过了百天,咱们回趟涡阳。”

    “嗯,让咱娘知道杨家有后啦,让咱娘保佑孩子没病没灾。”孟秋兰顺着话茬说着,把男人的手拉到胸前,紧紧贴着。

    。

    “还真把自己当老大了。”赵雨情在房中斜倚着被子,一脸的忿忿不平,“杨家什么臭规矩,生个儿子就了不起啊?哼,她肚里的肯定是个丫头。”

    赵雨柔正在翻阅杨天风留下的书稿,本来也有些情绪,却被妹妹孩子气的话给逗乐了。

    “丫头,呵呵,你不是啊?姐不是啊?”赵雨柔笑道:“别人重男轻女,咱们女的也要这样啊?”

    赵雨情翻了翻眼睛,也噗卟一声笑了起来,笑完才开口说道:“我不是为姐着急吗?无论相貌、出身、学识,她哪点比得上姐姐你呀!”

    “杨天风也对我说过,家里无大小,不搞封建的那一套。”赵雨柔沉吟了一下,说道:“再说,我和杨天风到底会发展到哪一步,也不好说。现在争,倒象是吃醋耍泼,好象非他不嫁似的。”

    赵雨情轻轻撇了撇嘴,觉得姐姐就是嘴硬,从旁观者的角度,她觉得姐姐和杨天风的关系只会越来越亲密。因为,杨天风有着神秘的魅力,渊博的学识,幽默的谈吐,这样有本事的男人,女人会不喜欢?

    “姐,我侦察了些日子,终于有了些眉目。”赵雨情凑到姐姐跟前,调皮地把文稿盖住,笑嘻嘻地说道:“我讲给你听啊?”

    赵雨柔无奈地笑了笑,说道:“好吧,就听听你这个大侦探的线索。”

    赵雨情吐了吐舌头,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整理思路,又象是在卖关子,缓缓说道:“根据琬儿、娟儿的讲述,我找了杨家的几个老佣人了解情况,毕竟琬儿、娟儿是后来的吗!从他们口中断续的描述,我拼接整理,发现杨天风的改变应该是在与你拜堂成亲后开始的。也就是你用什么东西把他打昏,又养了好些日子才康复之后。嗯,因此我得出了一个结论——”

    赵雨柔瞅着妹妹的样子,故意闭嘴不问,就等着她自己说出来。

    “一点也不配合。”赵雨情嗔恼地推了一下姐姐,“你故意的,觉得我肯定得不出什么有道理的结论。”

    赵雨柔笑了起来,搂住妹妹,哄道:“逗你玩呢!我妹妹多聪明啊,快说,姐姐都等不及了。”

    哼,赵雨情用鼻音表示不满,但还是接着说道:“我认为姐姐这一下子,把他打开窍了,以往的记忆呀一下子全想起来了”

    哈哈哈哈,赵雨柔实在忍不住了,搂着妹子笑得开心无比,边笑边断续地说道:“还,还开窍?我,我觉得,觉得开瓢倒,差,差不多。”

    赵雨情额头浮起无数黑线,坚持了一会儿,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说道:“我也觉得不靠谱,不说吧又憋得慌。现在想明白了,管他呢,没继续当汉奸,没被姐姐你敲成大傻蛋,不是好事吗?”

    “大傻蛋?大傻蛋!”赵雨柔愈发笑得开心,“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从杨家把那个敲他的蜡烛台偷出来了,一直带着,现在就藏在我的床底下。”

    “好啊,这个东西得留着。”赵雨情不觉怪异,倒满口赞成,连连点头,“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要是敢对你不好,你就拿出蜡烛台来吓唬他。嗯,肯定管用。”

    赵雨柔笑着点头,心中却是另外的想法,只是不能对妹子讲。

    。。

    休息对杨天风是件奢侈的事情,能早些安寝,晚点起床,睡上一大觉,已经是难得的精力回复了。

    而他最需要的便是头脑的休息和放松,毕竟不用他出大力,干什么需要体力的工作。

    搬迁到毫县的军工设备已经开始部分生产,新的中间威力枪弹的生产线正在制造,而原有的7。92和6。5口径的覆铜钢子弹生产线则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制造。

    吃过早饭,杨天风送赵雨柔姐妹回了煤化厂,便又来到了军工分厂进行视察指导。

    车间内机器在轰鸣,从轧制毛坯材料——覆铜钢带开始,经过下料冲盂外观检选退火、酸洗引伸冲尖挤口兼扩口等工序,就生产制造出了弹壳。

    杨天风在弹壳生产车间看到了很多女工,戴着口罩和手套,在认真地工作。这让他感到欣慰,觉得这才是战时应用的气氛和景象。

    青壮男子扛枪打仗,老人、妇女进行军工制造和生产劳动,二战中的国家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但在中国,虽然号称全民抗战,但民众的发动程度却并不高。

    除了国民素质的原因,政府的宣传引导也有很大关系。再就是工业体系的基础薄弱,虽然也努力生产,却无法象苏联那样工业生产力爆涨。

    虽然由于战争的迫切需要也促进了中国的生产技术和水平的提高,但从幅度上看,远远低于其他国家。

    工厂少,设备少,材料少,自然也就不需要太多的工人,也就无需大量招募女工和老人。

    但历史上的这种情况正在发生着改变,杨天风便做出了表率和榜样。他进口订购的不是军火,而是机器设备,这些机器设备不仅能生产制造武器弹药,更能制造出车、削、铣、钻等机床,从而扩大再生产,并大幅度提升工业产量。(。)

第二百五十六章 半自动步枪() 
敢走自制机器、武器的道路,杨天风脑中的资料自然是他的倚仗。同时,相信本国科学、工程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不崇洋媚外,不绝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