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惊雷-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令要打哪一路?”梁末青对此是比较赞同的,问完便说出了自己的建议,“宿县这边准备得比较充分,宿西的抗日武装也被咱们并了大半,在指挥上似乎更能得心应手。萧县那边嘛,宫山大队虽然与咱们关系良好,但总不是自己的部队,战斗力也令人担心。”

    “唉,正因为宫山大队不是太令人放心,才必须有重兵防范东北面。”杨天风叹息着说道:“宿县准备得充分,敌人反倒举步维艰,不易形成冒进孤立。这个葛老魁,目光短浅得可以,真想一辈子就在萧县当山大王啦?”

    电话中,梁末青似乎笑了两声,然后说得很慢,应该是边想边说,“不如这样,把部队往中间调动一下,两边都照应得到,到时候视具体情况而定。”

    杨天风嗯了一声,若有所思地说道:“参谋长,你说咱们有没有可能率先发起攻势,打乱敌人的布署。拖到青纱帐起来,这仗就更好打了。”

    “宿城的敌人有城池可恃,兵力也不少,攻坚恐怕不行。”梁末青沉吟着说道:“周边据点也撤得差不多了,围点打援这招儿未必好使。徐州方面的敌人呢,离得远,那就更不可能啦!”

    “不管是宿城,还是徐州,日军最注重的还是铁路线。”杨天风停顿了一下,说道:“嗯,咱俩都好好想想,抓住铁路这个要害,不怕鬼子不上当。”

    放下电话,杨天风在地图上又研究了一番,并没有什么要领,才有些心事重重地离开。

    (。)

第一百五十四章 先进武器() 
新机床已经组装调试完毕,厂长欧汉涛满脸兴奋和激动,给杨天风在做着介绍。

    “这两台德国的,还有这台荷兰的,都是精密机床,是最好的。比原来的那两台要高级太多。”

    是啊,这三台也是最贵的,最新的,当然要比原来杨氏造枪厂的老机器高级。

    杨天风点着头,觉得物超所值,能买到这么好的机器,花的真金白银也不让他那么肉痛了。

    “有了高碳钢和钨钢,以后机床的刀具问题也能解决。”欧汉涛继续说着,“按照长官的规划,我们将布置生产制造一批脚踏车床,以售卖或租赁形式扶持民间小作坊,把更多的粗加工转包出去。”

    一七九七年,英国机械发明家莫兹利创制了用丝杠传动刀架的现代车床,并于一八零零年采用交换齿轮,可改变进给速度和被加工螺纹的螺距。一八一七年,另一位英国人罗伯茨采用了四级带轮和背轮机构来改变主轴转速。为了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又有发明家在以后的年代中发明了转塔车床、回轮车床、单轴自动车床等等。

    脚踏车床虽然比较原始,并不能与现代大型工厂所使用的用电机驱动各种高效自动车床和专门化车床相比。但对于根据地,乃至整个中国,却正适合缺乏电力的民间小作坊。

    “脚踏车床也要逐步改进,逐步增加品种,使其功能和效率都能提升。”杨天风苦笑了一下,说道:“在生产率上,咱们肯定无法与日本的大企业相比,要满足军工的需求,就只能发挥人力优势了。”

    “如果全国都能象咱们这样做,小作坊成千上万,在产量上也未必就赶不上小日本。”欧汉涛有些不服气,说完又有些丧气,这只是说说罢了,国府肯定没有能力和眼光这样推行。

    杨天风叹了口气,按照国府对待民间工业的态度,确实也只有永城根据地能做到。

    看着,走着,解说着,杨天风来到了欧汉涛的办公室,坐下聊了几句便转入了正题。

    “枪炮钢已经基本合格,除了继续生产制造目前的武器弹药品种外,你们还有新任务要完成。”杨天风拿出几张图纸资料,郑重地说道:“这是要绝对保密的工作,依然交由技术小组来完成。零件分车间制造,组装要挑选最可靠的工人。先造出样品,检验合格后,再视情况挑选人员建生产线。”

    新武器先交由技术小组来制造样品或少量产品,进行测试、改进,记录数据,规划日后的生产流程、生产工序,并不一定会马上大量制造并装备部队,只是减少了日后突然要制造的时间和压力。简单地说,这就是一个研发部门,把图纸变成实物,以备后用。

    而采取这种办法,要求技术小组生产制造的武器可不仅只是杨天风现在拿出来的这种,还有苏联在二战期间广泛使用的毫米高炮,仿钢拳发射原理的射程更远的火箭弹,以及12。7毫米重机枪等。

    苏联的型高炮仿自博福斯m34型,只是零部件的制造工艺要粗糙得多,并改用了简易式炮车底盘和瞄准具,看过朝鲜战争电影的应该对此武器很熟悉。而实战表明做工粗糙的型高炮极其适于当时苏联的国情,其“偷工减料”使得制造成本大大降低,非常有利于在战时批量快速生产。

    同样,对于目前的兵工厂来说,“粗制滥造”的武器更适合它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杨天风还把图纸送到了大后方,希望能够仿制成功,增强大后方的防空能力。

    作为一种轻型高炮,轻便、灵活的特性为杨天风所看重。不仅能防空,如果再结合穿甲弹等特种炮弹,能在更远的距离对鬼子的坦克、装甲车造成威胁。

    而粗制火箭弹则能在射程上弥补飞雷炮的缺陷,威力大,安全性高,准头嘛,当然不能精确打击,但可以靠几十公斤炸药的威力来稍做补偿。

    欧汉涛见杨天风说得严肃,知道此事重大,赶忙与副厂长黎建业接过图纸,粗略地阅看一遍。

    二战最出色的机枪mg42,又被盟军士兵称“希特勒电锯”,代表着枪械生产技术的一次重要突破。那些到处不可一世、飞扬跋扈的美国大兵被它搞得意志消沉、无心恋战、士气低下,视其为“步兵的噩梦”。而轻武器评论家,则对其使用了三个最高级的形容词词组:“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但却是最出色的武器”。

    当mg42刚刚诞生并装备部队的时候,在西方潜伏于欧洲的谍报人员看来,这实为一款粗制滥造的武器,是若干铁片和一根铁管的拼凑物。

    当时雪片般的报告飞向华盛顿和伦敦,内容都是同样的:德国已经不行了,他们极端缺乏原材料,连他们战术核心的机枪都采用如此简陋粗糙的制造技术。

    不过,当美英枪械制造专家得知这个情况以后,却是大吃一惊。他们清楚地知道,采用冲压技术的德军在机枪这个方面,已经远远领先了他们。在后来的实战中,也很好的证明了这点。

    实际中,用金属冲压工艺生产的mg42不仅节省材料和工时,也更加紧凑。它使用的材料很少,可以通过简单流水线制造。

    整个二战中,mg42生产了约一百万支,这个数量是非常惊人的。要知道二战中德国冲锋枪的生产量不过一百二十万支,如此高的生产数量让人瞠目结舌。性能如此优秀的武器又如此好制造,完美一词用在它身上丝毫不过分。

    “看到了吗?金属冲压工艺,这将是武器生产的必然趋势。”杨天风简单地介绍着重点,“为了配合此武器装备部队,你们还要与炼铁厂加快仿制轧壳机的进度,提高弹药产量。这款机枪打起来——那子弹的消耗绝对令人瞠目。”

    现在兵工厂的轧壳机同样是来自杨氏造枪厂,生产制造能力且不说,关键是材料,是铜料的短缺和匮乏,这同样也制约着大后方的弹药的生产数量。

    中国缺铜,要依靠大量进口,这就是一个迈不过去的坎,但对杨天风却不是解决不了的困难。

    欧汉涛和黎建业当然知道这个困难,但他们也知道炼铁厂在研制覆铜钢的事情,联系到一起,他们便明白了杨天风的真正用心。

    覆铜钢若能制造子弹、炮弹壳,从理论上讲,将节省至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铜料。那现在的弹药生产将不只是复装和重新轧壳,而是重熔铜弹壳,改制覆铜钢弹壳,一下子便使材料提升了五六倍的利用率。

    一种武器的生产制造,并投入实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以mg42通用机枪为例,杨天风早就能拿出图纸,但在枪炮钢没有达到标准,在弹药的材料和生产能力没有取得取得突破,以及其他条件没有满足的时候,生产制造出来又有什么用呢?

    就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包括国x军在内,各支抗日武装使用步枪,弹药都不充裕,又何谈耗弹惊人的自动枪械?没有子弹,什么高级玩艺儿还不是烧火棍一枝?

    再说日本鬼子,没有研发自动武器的能力吗?当然也不仅仅是资源匮乏,还有作战理念的不同,才装备步枪。

    而mg42通用机枪好歹使用的是毛瑟枪弹,与中正式步枪是同样的毫米规格。也就是说,机枪造出来就能用,只不过弹药要紧张罢了。

    仿制轧壳机同样也是在积累经验,为以后自制不同规格的枪弹轧壳机作准备。杨天风想得细致,规划得明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

    而供弹方式,杨天风决定暂时采取75发弹鼓式。仿制后世位于昆明的国营356厂制造的可方便开盖快速装填的弹鼓,熟练的人几秒钟就能装满子弹。至于弹链和弹鼓的优缺点,杨天风当然知道,而暂时用弹鼓也是考虑到节省弹药,适应现实的战争环境。

    按照屠倭镰刀的操作条例,至多打完一个弹鼓,机枪便要转移阵地,以防鬼子的炮火摧毁。这样的话,使用弹鼓就比弹链的机动性要强很多。

    “气冷式,轻便、体积小,却比水冷式要复杂。”欧汉涛看着图纸,说着自己的想法。

    “哦,看这,是靠快速更换枪管来使射击能持续。”黎建业指点着说道:“当重机枪使用时,还有专门的重枪管。”

    杨天风不插言,等两个人把图纸看得差不多了,才开口说道:“依照兵工厂现在的技术水平,把通用机枪制造出来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关键便在于摸索研究出最简便的制造方法,也就是把冲压技术完全掌握,而不是靠机床的铣、削等复杂工艺。”

    欧汉涛想了一会儿,把目光投向黎建业,两人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虽然有困难,但我们争取克服。”欧汉涛代表着做出了保证,“机床加工费时费力,如果能攻克冲压技术,以后的很多武器生产都能运用,更加快捷方便。”

    “有了高碳钢和钨钢,模具这个难关基本上没问题了。其他困难嘛,我觉得也是能够解决的。”黎建业点头表示赞同,“杨将军也会尽力帮助,不是嘛?”

    杨天风点了点头,说道:“水力冲压机正在制造,有几位大后方专家的协助,我认为这会很快完成。对了,你们也要派出人员,去观摩学习,日后好和炼铁厂的技术人员共同仿制。生产规模要扩大,只有一台是远远不够的。”

    “我亲自去。”欧汉涛是学机械的,专业比较对口,当仁不让地请缨。

    “那我就留在厂里,一边监督生产,一边与技术人员开始制定通用机枪的生产流程,并开始试生产。”黎建业立刻把兵工厂的工作都担了下来。

    欧汉涛看了一眼老搭裆,两人露出了会心和信任的微笑。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东进;六零迫击炮() 
太阳升高在蓝天的东南方向,斑斓的朝霞随着晨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