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惊雷-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关战斗的结果已无悬念,只剩下了肃清残敌的收尾工作。混合师也开始提前布置撤退,时间比计划中的最晚极限提前了将近两个小时。先是伤员和阵亡官兵的遗体,在少量官兵的护卫下开出城去,向渡口出发;随后便开始运输辎重、缴获。

    傍晚五时,杨天风跟随部队撤出开封,向中牟的小潘庄行去。长长的队伍后面,夕阳把如血的光照在逐渐陷入寂静的开封古城。城楼上,标志着胜利的青天白日旗在晚风中飘扬,似乎在向远离的将士们告别。

    。。

    重庆,蒋官邸。

    办公室内的气氛很沉重,蒋委员长脸色铁青,戴笠低着头,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心中忐忑。屋内静得吓人,戴笠甚至能听到蒋委员长急促的呼吸声。

    “汪精卫死了吗?”蒋委员长因为南昌失守,怒气未消,又得到汪精卫抵达上海的消息,顿时感到又受了亲信戴笠的骗,更加怒不可遏,厉声质问。

    戴笠已经大概料到了蒋委员长叫他来的目的,所担心的事情终于从这句话中证实了,他吭哧着说道:“学生正要向校长报告,校长就叫我来了。”

    “我问你汪精卫死了吗?你为何不正面回答?”

    “汪,汪精卫没,没有死

    。”戴笠吞吞吐吐,只觉得嗓子发干。

    “汪精卫没有死,你却报告刺杀成功?欺骗,你竟敢欺骗。”蒋委员长的声音有些发尖,怒火冲上了头顶。

    “不,不是,不是欺骗,校长!”

    “不是欺骗?那是什么?”蒋委员长用力一拍沙发的扶手,咬牙说道:“这个,是,你狡辩。”

    “学生不敢狡辩。今天收到于洛新的电报,他说,那天上午曾妻到河内来看曾仲鸣,曾仲鸣的住房较小,汪精卫夫妇临时与曾仲鸣换了房间”戴笠不敢停顿,赶忙一气把事情的原委说明。

    蒋委员长听着,怒气渐渐消了些,这种意外确实不是计划能够预料到的,要说责任,只能说汪精卫运气好,命不该绝。

    “学生听信了于洛新的电报,没有了解清楚就向校长报告,实是失职,请求校长给予处分,给学生戴罪立功的机会。”

    戴笠开脱了自己的责任,反而要求处分,终于得到了蒋委员长的谅解,但汪精卫不死,终是大患,他的脸色又阴沉下来,“你还有什么补救计划?”

    “请校长放心,无论汪精卫跑到哪里,学生定派局内精英,一路追杀,务求成功。”戴笠咬牙切齿地说道。

    蒋委员长哼了一声,看了看戴笠弯腰屈背站在那里的样子,用力摆了摆手,意思是让戴笠赶紧滚蛋。

    但戴笠却没有走,而是从兜里掏出一份电报,说道:“报告校长,豫站发来急电,第三集团军于四月一日夜袭攻开封,激战十余小时,全歼开封守敌千余,击毙日军第三十五师团师团长前田冶,俘虏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吉川贞佐”

    蒋委员长霍然从沙发中站起,劈手夺过电报,快速浏览,满脸的不可思议。

    “第三集团军的报捷电报应该很快就到军委会,此番大胜,足可振奋军心民气。”戴笠补充着,却绝口不提电报中被加工过的夸大军统情报功劳的事情,因为他相信蒋委员长能够看到。

    “嗯,原来是智取诈城。”蒋委员长似乎有些恍然,点了点头,说道:“第三集团军哪里有攻破坚城的实力?不过,这确实是大胜,大捷,我要通令嘉奖。另外,你让豫站整理详细的战斗经过,我是不太相信那些夸大其辞的报告的。”

    “是,学生这就去发电报。”戴笠松了口气,终于哄好了委员长,豫站的电报来得实在是太及时了。

    戴笠告退后,蒋委员长再次细阅电报,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在屋内来回踱着步。

    南昌失守,而且是很快地落入敌手,这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如同挨了一闷棍,积郁于胸,他想着早点还手。第三集团军这个杂牌,竟能光复开封重镇,且全歼敌军,击毙敌中将师团长,那国x军精锐反攻南昌,是不是也大有希望呢?

    门轻轻敲了两下,侍从室主任张治中走了进来,轻声提醒道:“委座,孔院长他们马上就到。”

    蒋委员长从沉思中惊醒,停顿了一下,说道:“文白,你马上通知军委会,要他们立刻拟出反攻南昌的军事计划呈批。”

    “反攻南昌?”张治中疑惑地问了一句

    。

    “反攻,准备反攻,命令各个战区准备发动四月攻势。”蒋委员长报仇心切,气势汹汹地说道:“袭扰攻击日军。”

    张治中看出蒋委员长的决心,小心地问道:“除了第九战区外,是否要调动第三战区兵力?”

    “当然要调动。”蒋委员长刚刚已思索出了大概,很快便回答道:“命令第九战区龙云的第一集团军、罗卓英的第十九集团军和王陵基的第三十集团军,以及第三战区顾祝司所属的上官云相的第三十二集团军,总计约十个师,由罗卓英统一指挥,准备反攻南昌。”

    张治中掏出笔记本,把蒋委员长的交代一一记下。

    “嗯,还是等一等。”蒋委员长突然又谨慎起来,沉吟着说道:“等第三集团军把光复开封的详细战报报上来,让军委会仔细研究一下。”

    “光复开封?”张治中大吃一惊,除去日军主要放弃的地方,国*军经过激战光复一个县,甚至是一个镇,都是值得宣扬的大事,何况是开封这样的重镇。

    “是开封。”蒋委员长的脸上浮现出笑容,用力挥了下手中的电报,“全歼日军千余,毙中将师团长前田冶。这个,这个实在是抗战以来收复失地、毙敌头目,嗯,最大的战绩,呃,我要通令嘉奖,振奋民心士气。”

    张治中也极为高兴,同时也猜测出蒋委员长要反攻南昌的心思起于何处。但开封是开封,南昌是南昌,以一次攻坚的胜利作依据,恐怕有些不妥吧?但他禀持着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准则,未提此事,只是大赞开封大捷的重大意义。

    大后方的各家报纸几乎是同时登载了第三集团军袭攻开封,全歼守军,毙其首脑,凯旋而回的报道,毫无疑问地引起了一场轰动。

    国*军收复失地,寥寥无几,更遑论开封这样的重镇名城了。

    而各家报社依据简略战报所编辑的战斗故事,经过了润色修饰,不管真不真实,却都十分生动传神,慷慨激昂。

    攻守双方,一个是志在必得,一个是寸土必争;一个是气势汹汹、来者不善,一个是拼死顽抗、以牙还牙;一个是不计一切代价拼死向前、向前,一个是誓与阵地共存亡、死不后退

    手榴弹的爆炸声、地动山摇的炮弹怒吼声、疾风暴雨般的枪弹尖叫声、气壮山河的呐喊声、敌军垂死挣扎的哀吟声只有战场,才能发出这种声响,只有战地之声,才能如此动人心魂

    就像一只庞大的乐队,战斗员们操纵着不同的乐器,弹拨着不同的音符,从不同的方向,汇集到这个露天舞台上,齐奏着蔚为壮观的战地交响曲。伴随着令人心碎胆寒的乐曲,是千百颗绚丽的流光往来穿梭、交相辉映,衬红了那灰蒙蒙的天际。

    巨大的气浪冲天而起,搅得天地间一片昏暗。那血汗泥尘所散发出的蒙蒙薄雾,那绚烂的、黑红的、剧烈开放的、瞬间熄灭的火焰,火焰中倒下去的是人类的*,火焰中矗立起来的是民族的尊严。

    蒋委员长签署嘉奖第三集团军的电报,称“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歼灭性打击,光复名城,特电嘉奖”。

    (。)

第一百二十五章 急返;杂牌之难() 
开封大战震惊中外,国人扬眉,敌伪胆寒,一扫汪精卫叛国后弥漫在中国上空的悲观动摇。

    震动不仅仅在大后方,在沦陷区,还有日军。

    不管是国*军,还是游击的抗日武装,缺乏攻坚能力是日军的普遍共识。攻城首重火力,而抗日军队正好就缺乏攻城火力。

    所以,在攻城时差不多都是以轻步兵装备进行惨烈冲锋。轻装部队能奋勇冲杀到市郊,但面对城防铁丝网等工事掩体,便不可避免地出现无能为力的尴尬。

    在并不十分清楚开封之战经过的前提下,日军很正常地认为需要加强城市、县城的驻军,特别是能够遭到直接攻击的地区。

    别的地方或许影响不大,但在豫北,在商丘、新乡等地,新黄河显然已经不能阻止中国*军队的袭攻。而这正是杨天风希望达到的结果。

    “星吾,何必如此着急呢?”孙桐萱尽着最后的努力,想劝说杨天风多留几日,“卫总司令不日就将从洛阳起身,前来郑州嘉奖参战将士,你再等几日,与卫总司令见见面也是好的。”

    “谢谢孙总司令好意。”杨天风摇了摇头,说道:“开封大胜,必将引起豫北、豫东日军的调动,若不窥机而动,恐时不再来啊!”

    孙桐萱很无奈地笑了笑,不再劝说,“星吾此番相助,第三集团军上下都很感念,三纵若遇困难,只一封电报,第三集团军定倾力以援。”

    “多谢孙总司令,多谢第三集团军的官兵。”杨天风拱了拱手,沉吟了一下,还是开口提醒道:“我军能渡河袭击,日军也能渡河来攻,第三集团军防守区域很大,孙总司令可要千万小心。”

    孙桐萱拍了拍杨天风的胳膊,笑道:“放心,有星吾提供武器弹药,我军再严阵以待,定然无妨。”

    杨天风张了张嘴,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郑州失守是很久以后的事情,现在婆婆妈妈的提醒,很是不必要。

    物资运送的船只、车辆已经启程,杨天风此次没有要缴获的枪枝弹药,而是把实验仪器、发电机、蓄电池、电话交换机等全部装运,还有开封城内被俘的全部日本侨民,也被他要走。孙桐萱感到过意不去,又承诺将尽力帮杨天风搜集所需要的设备、材料。

    再次与孙桐萱等人告别,攀鞍上马,杨天风用力挥手,扬鞭疾驰而去。

    “这小子,帮咱们在开封搞了一下,又准备在豫东出手了。”周遵时看着远处的扬尘,笑道:“我看好他,日后定能成为名将。”

    “我只是奇怪,他哪来的那么多奇思妙想,那么多的怪异武器。”孙桐萱想到那象大蛤蟆张嘴蹲立的轰天炮,微微皱眉,“咱们这个杂牌军,能否有战力的提升,能否让人不敢轻视,就要靠他的武器供应了。”

    “卫总司令前来视察、嘉奖,总不会象老蒋那样,只发些纸片子,只是加官晋爵、授勋嘉奖吧?”何贵时冷笑了一下,说道:“在咱们眼里,这些还不如送些机关枪、大炮有用,多发点军饷也好啊!”

    孙桐萱苦笑着看了看众人,没有说话,背着手慢慢走远,背影显得很是寂寥。

    抗战初期,由于民族意识浓厚,和对敌人的极端憎恨,所以数百万人敌忾同仇之心完全是一致的。大家一致服从中央,全力抗战。如果国民党中央当局此时如能去其一贯的褊狭心理,大公无私,一视同仁,视各部队的作战能力善予运用,则经过八年的抗战,这数百万人有可能熔于一炉,变成一德一心的国家军队,无奈中央当局始终不能开诚相见,无法达成理想。

    令人不服的事情便是硬把全**队分成“中央系”和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