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家的纯情俏公主-第5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治从来就是黑的。

    不过眼下苏则已经是大获全胜了,没有必要对付这些墙头草。

    “大人,我看王大人他们或许真的不知道。”

    孟都适宜的插了一句。

    她这是再给双方一个台阶下。

    果然这群老油子打蛇随棍上。

    “这位大人说的是,我们真的是不知道。”

    “王安吉一意孤行,我等也是迫不得已。”

    “钦差大人主持公道,我等心服口服。”

    苏则脸色缓和了一番,道:“既然你们都不知情,那本官就不再追究了。不过这个王安吉实在是罪无可恕,一定得严惩。”

    对,一定得严惩!

    众人立即转变立场,站在了苏则的那一边,对这个昔日的上官口诛笔伐,一条条一款款的诉说他的罪恶。

    一阵的功夫,这个王安吉就成了十恶不赦之徒。

    厉害啊!

    孟都也是一阵乍舌。

    她也算是见识过大风大雨的人了,这些官吏根本都是些不入流的小人物,但就是这些小人物让孟都见识到什么叫做翻脸无情。

    可怜人自有可恨之处!

    孟都叹了口气,对着苏则点了点头。

    苏则会意,道:“很好,王安吉大逆不道。本官十分的愤怒,但是如果因为这件事本官就要处罚他的话,恐怕会惹人非议。这样吧,你们刚才说的话,本官已经让人记下来了。到时候你们大伙儿签个名,派人递到州府中去,让他们处理好了。”

    (本章完)

第886章 亲情() 
什么?

    众官吏一阵面面相觑,心中都升起了一种上当的感觉。

    什么叫惹人非议?

    这厮在江南早就凶名远扬了。

    码头上一声令下,看了三百个脑袋,这样的人还怕惹人非议?

    当真是岂有此理!

    苏则的脸色立即沉了下来,冷笑道:“怎么,不愿意?这么说你们刚才说的话都是胡说八道的了?居然敢欺骗钦差,你们胆子不小啊!”

    众人身子再次一颤,脸色变得苍白起来。

    这位钦差大人明显的把他们当枪使。

    他们虽然是墙头草,但是也不愿意被人家当枪使。

    再说王安吉也不是简单的人物。

    能在昆山当知县,都不会是简单的人物。

    他们并不想跟王安吉怼上,说王安吉的坏话也是想置身事外。

    不过此时此刻,他们哪里还有选择的余地?

    不多时,王喆一咬牙道:“钦差大人说的是,我们早就打算弹劾这个上官了。”

    两相其害取其轻。

    王喆已经打定了主意,他们没必要为王安吉的愚蠢买单。

    很好!

    苏则的脸上这才露出了笑容。

    虽然他有很多办法弄死王安吉,但那都是些见不得光的。在明面上,苏则还真没有办法治他。

    不过这对苏则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情。

    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一定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一定要王喆等人出面弹劾王安吉,这样一来就成了狗咬狗一嘴毛,跟他苏则也没有任何关系了。

    虽然他们不会这么痛快的去帮忙的,苏则自然也要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手段。

    很快一纸弹劾王安吉的奏章被送了上去,王喆等大小官员都签了名。

    见到这些人这么听话,苏则也没再为难他们,而是顺利的在昆山县住下了。

    ……

    宴席过后,钦差卫队住进了行辕。

    苏则也谢绝了访客回去休息了。

    “苏郎!”

    孟都的身影出现在苏则的身边。

    “你真的打算跟王家一较长短吗?”

    她不解的问道。

    在孟都看来,苏则之所以要到昆山县来,十有八九是冲着昆山王家来了的。

    于公于斯,苏则都会跟王家做一个了断。

    只是……

    孟都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忧虑。

    昆山是王家的地盘,这里姓王的又岂止是成千上万?

    苏则在这里跟王家闹翻,恐怕不是一个好主意。

    似乎猜到了孟都的担忧,苏则握住了她的牵手,轻声道:“你放心,我有分寸,不会让王家占什么便宜的。”

    听到这里,孟都微微松了口气。

    “可是,这里依然是王家的地盘啊!”

    她还是有些担忧。

    苏则淡淡一笑。

    经过了这一两年的磨练,他早就不是当初的那个苏则了。

    他深知王家这种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的力量,所以是不会掉以轻心的。

    其实双方之间的明争暗斗在进入昆山县的时候就展开了,王安吉就是王家试探苏则的一个小棋子。

    所以苏则才会小心翼翼的处置此事,威逼利诱王喆等人弹劾王安吉,自己则置身事外,并没有给别人落下什么明显的把柄。

    看得出来苏则也是十分谨慎的。

    昆山王家是江南士族之首,又跟苏则是对头,所以于公于斯,苏则都要铲除这个家族。

    但是王家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早就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他们的势力根深蒂固遍布江南。

    要想清除他们,必须要将王家连根拔起。

    所以在这之前,苏则是不会轻举妄动的。

    “其实!”

    苏则笑了笑,道:“堡垒要从内部攻破,我们的战场也不在昆山!”

    孟都明显的愣了一下,她对苏则的计划并不算清楚。

    不过对付数百年的世家大族可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

    “苏郎,你打算怎么对付王家?”

    她好奇的问道。

    即便是孟都自己想对付王家的话也有些无能为力。

    很简单!

    苏则伸出了两根手指,道:“断其根本,不战自乱!”

    根本?

    孟都的脸色露出了凝重。

    她也算是聪明人,但是比起苏则来还有些差距。

    要说世家大族的根本,那也只有人才和土地了。有了土地

    生存,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才能够做官,提高家族的地位。

    所以世家大族都看重土地兼并和人才的培养。

    可是无论是土地和人才,都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问题。

    人家买下的土地,你总不能抢回来。人家的孩子读书努力

    考中了进士,你也不能不让人家为官。

    只要有土地和人才,世家大族就能够长久的流传。

    在孟都看来,从这两方面来动手的话,以现在的政治环境

    来说是不可能的。

    她奇怪的看着苏则,想听听他是什么看法。

    “你说的不错!”

    苏则点了点头。

    世家大族能够持续的存在的两个关键就是土地和人才。

    土地代表了财富,人才代表了政治话语权。

    拥有了土地就拥有了财富,拥有了人才就拥有了政治话语权。

    世家大族通过数百年的经营,早就掌控了大量的土地和政治话语权。

    短时间内想从他们身上剥除是很困难的。

    但是对于从后世穿越而来的苏则来说,这样虽然困难,但也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早在进入江南之前,苏则就做好了打算,想一劳永逸的解决江南的问题。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破坏江南士族的内部团结。

    江南士族是以利团结起来的组织,要想瓦解他们的凝聚力,就必须要从利下手。

    一旦凝聚力破解,江南士族很快就会分崩离析。

    这也是为什么,苏则对这件事胸有成足的原因。

    因为他刚来的时候就掌控了一支很关键的队伍——夜叉部。

    夜叉部虽然算不上太大的势力,但是它却拥有海洋的控制权。一旦将海路封死,就会断了江南士族的财路。

    初步的瓦解了他们的凝聚了,一旦江南士族分崩离析,各个击破就轻而易举了。

    所以说,最关键的战场还在海上,只要断了走私之路,江南士族也就瓦解了。

    为此,苏则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感谢书友1680814689的月票,呵呵,谢谢监督!

    (本章完)

第887章 监军() 
夜叉部封锁了整个海陆,截断了江南士族的财路,这让江南士族十分的恼怒,他们再次团结起来,利用政治上的优势开始说服朝廷抗倭剪除海患。

    说白了就是动用国家机器,为他们的私人利益保驾护航。

    其实嘉靖年间的倭寇之乱就是这么回事。

    江南士族为了独霸走私的利益,利用某些事端忽悠朝廷关闭了通商口岸。

    片板不能下海的政策出台了。

    这样一来,民间的走私被禁止了,那个时候吃这门饭的人还是很多的。

    政策一出,这些人就被了财路。

    沿海士族堂而皇之的垄断了走私生意。

    他们有后台,沿海稽查官兵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普通人被抓住了就会面临着杀头的危险。

    不患寡而患不均。

    见到这些混蛋大赚特赚,从事这个行业的其他人就不干了。

    凭什么你们能走私,我们就不能走私?

    于是乎,矛盾就产生了。

    江南士族利用朝廷的力量打压异己,取得了沿海的走私权利,但是他们也引起了其他同行的仇恨。

    仇恨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这些人干脆扯旗造反,跟沿海士族对着干。

    你不让我活,我自然也不会让你好过。

    时间长了,这些人掠劫的目标也从江南士族到普通百姓的身上,这就是倭寇的来源。

    其实真正的倭寇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沿海的大明子民。

    朝廷在沿海力量外强中干,镇压一些顺民还是没有问题的,但碰上了倭寇就露出了草包的本色。

    尝到了甜头的倭寇迅速的在东南沿海坐大了。

    江南军队根本不堪一击,没有办法戚继光才创立了募兵制,历经数年这才荡平了这些武装力量。

    所以说,倭寇的始作俑者正是江南士族。

    这一次,他们故计重施,再次利用朝中的喉舌,说服朝廷动手对付夜叉部。

    只不过,他们没有认清自己的实力,也没有认清朝廷的实力。

    如今的情况跟嘉靖年间有些不同,嘉奖年间朝廷的水师还能够覆盖沿海地区,就算是碰上了倭寇也战之必胜。

    但现在沿海的水师也就是装装样子,根本不敢出港害怕触怒夜叉部,海上的力量早就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这种海战实力怎么能够战胜夜叉部?

    江南士族注定要为自己的狂妄自大负责。

    再看朝廷这边。

    沿海的情况,高明清楚,他也乐得看江南士族作死。

    对于北方系来说,江南士族越弱越好,这样才是其他地方崛起的机会。

    李忠有做了多年的总督,自然也清楚江南沿海的现状,只可惜他并没有得到江南士族的认同,在这件事上说不上什么话,就算能够说得上话,也不会被江南士族所接受。

    至于朱皇帝,也是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他更乐意顺水推舟,授意黄宽组织兵马抗倭。

    黄宽自然也不敢怠慢,再次密集的调集兵马钱粮,准备对夜叉部动手。

    先切断夜叉部跟内地的联系,断掉他们的粮食物质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