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家的纯情俏公主-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麟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道:“从今儿起你就官升一级统领本爵的亲兵。”

    官升一级!

    苏则心中一喜,那就是总旗了,算得上是七品了。

    “多谢爵爷栽培!”

    马麟伸手在他的肩膀上拍了拍,满意的离开了。

    “恭喜师兄高升!”

    孟都笑吟吟的来到他的身边。

    苏则皮笑肉不笑道:“同喜,同喜。”顿了顿忽然压低了声音道:“师弟,你究竟想干什么?”

    孟都这丫头神神秘秘的,他一直不敢小觑。

    一来到陕西就给当地的文官一个下马威,可见这个马麟是来者不善啊?

    想到这里,苏则顿时心中一凛。

    他原本以为将粮食运到就是个头,可是这么看来是奢望了,恐怕还有更大的事端在后面。

    马麟和李忠有?

    这二人进陕西究竟想干什么?

    “你不用想这么多,现在的你只需做好我要你做的是就好了,比方说今天的事情就做的很漂亮。唔……你怎么证明你就是你?嘻嘻,师兄你当真是个天才,这种刁钻古怪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的?”

    孟都一脸的兴奋,双目看着苏则透漏出好奇的神色。

    跟这厮接触的时间越长,孟都就越好奇,她虽然对苏则的人品十分的鄙夷,但是对他的才智手段还是十分信任的,否则的话关键时候她也不会威逼利诱苏则出手对付侯文华。

    这厮的脑袋究竟是怎么长的?

    有的时候孟都真的想一刀砍了他的脑袋,拿过来瞧瞧是不是跟常人不同?

    这算什么?

    苏则撇撇嘴,心道:“比起后世的那些个你爸是你爸,**********,你爷爷是你爷爷,你姥姥是你姥姥的奇葩证明来,这都叫小巫见大巫了。”

    升官虽然让人兴奋,但是兴奋之余,苏则也暗暗的警惕起来。

    马麟老而弥坚,杀伐果决,身边又有一个心怀不轨的孟都,他们这次来陕西恐怕是有所图谋。

    自古富贵险中求,捞偏的更是这样。

    苏则的一贯作风,风险可以有,但是绝不让把自己陷进去,所以这一次他一定要加倍的小心在意。

    升官发财固然是他所愿,但是因此深陷险境那就不是苏三公子的初衷了。

    有便宜就占,没便宜就溜,这才是捞偏的手段。

    捞偏的都是狡猾狡猾的!

    (本章完)

第411章 百孔千疮() 
侯文华闹了一个灰头土脸,他在武将面前飞扬跋扈惯了,哪里吃过这样的亏,当下咬牙切齿的正想回去参马麟一本。

    可是当知道马麟就是当年有名的马阎王时,顿时浑身打了一个激灵,打消了这个主意。

    马阎王是谁,一战杀了南蛮十几万男丁,天杀星下凡,马阎王、马屠夫的大名鼎鼎。当年参他的奏本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可是又怎样?人家还不是照样升官发财?

    算了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想到这里侯文华只得强忍着这口怒气。

    经过陆开泰的一番努力,粮食终于交割了,接下来他们的人带着粮船入关,而李忠有和马麟的人马被安置在了潼关的驿站并没有立即离开。

    接下来他们要等候的就是来自京城的命令了。

    潼关的消息很快传回了京城。

    朱皇帝看到密报忍不住哑然失笑,道:“这个马麟,想不到十几年了还是这么个火爆脾气,刚进陕西就给当地的官员来了一个下马威。”

    王伦见到朱皇帝并没有生气,当下放下心来。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马伯爷虽然养尊处优了十多年,但还是那个脾气。马阎王的大名可不是白叫的。”

    朱皇帝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阵厉芒,道:“这些年,朕对这些官员太仁慈了,他们几乎都忘了太祖爷剥皮实草的事情了。”

    王伦心中一凛。

    这次陕西的事情有天灾但是很多的是人祸。

    看来万岁爷对这帮官员有些不耐烦了,这才把马麟这个杀星调到了陕西,这位爷可是大明朝有名的屠夫阎王,他这一去恐怕整个陕西都不会安宁了。

    朱皇帝哼了一声,道:“乱世当用重点,一味的仁慈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李忠有固然是个能臣,有些能耐,也肯做事。但是他终究是张凤府一系。朕给他一次机会,看他能不能跳出这个圈子,一心一意的给朕做个忠臣。陕西之患在人不在天!”

    万岁爷圣明!

    王伦笑逐颜开道。

    圣明!

    朱皇帝淡淡一笑,没有说话。

    这个词他听了几十年了,但是从来都没当真过。

    圣人出,黄河清!

    黄河没有一天清过,天底下就没有什么人圣人?

    孔丘不也四处求官碰壁这才心灰意冷回乡教书育人。

    如果给他一个高官,他会不会安心做学问呢?

    答案是否定的。

    “万岁爷,该用仙丹了!”

    王伦急忙拿出一个小盒子,双手捧着送了上来,正是龙虎山金真人炼制的九转金丹。

    嗯!

    朱皇帝伸了一个懒腰,伸手从盒子里捻起一枚金灿灿的丹药放在口中就着茶水吞服了。

    这茶水也有个名堂,是无根之水,每逢下雨的时候,宫里的太监都会拿着钵盆去接雨水,为的就是给万岁爷服用。

    服用了金丹之后,朱皇帝顿时觉得心旷神怡,当下缓缓的在房间练了几圈龙虎山张天师传授的柔云功。

    练了一盏茶的时间,朱皇帝就感到浑身燥热,出了一身大汗,当真是畅快淋漓。

    “万岁爷,太子求见!”

    王伦知机的送上了一块热毛巾,低声的禀道。

    “他来了啊!”

    更衣了以后,朱皇帝伸手接过毛巾,擦了擦放到了金盆里,道:“宣他进来吧!”

    王伦应了一声下去了。

    不久以后,就听到一个温顺的声音响起。

    “儿臣见过父皇!恭祝父皇身体安康!”

    房门外跪着一个锦服素色的男子,年纪约莫三十五六岁,眉眼间依稀有朱皇帝的影子。

    “平身!”

    朱皇帝坐回了宝座,淡淡的说道。

    太子这才站了起来,小心翼翼的走进了房间。

    皇家无亲情!

    即便是父子,也要先以君臣论处。

    不得皇帝的允许,太子也不能随意的进来。

    父子二人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当下聊了几句,朱皇帝忽然问:“最近在读什么书?”

    太子急忙道:“在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朱皇帝点了点头,温和道:“平素没事多读些法家之作,如韩非子,管子,少看那些儒典。为君者定要外儒内法,这样才能长治久安,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太子唯唯诺诺,他知道父皇不喜欢儒家,这才说读了资治通鉴,若是说了其他的典籍,恐怕又会受到训斥。

    “父皇,儿臣听说陕西出了内乱,您已经派浙直总督李忠有和忠勇伯马麟进陕了?”

    他小心翼翼的问道。

    朱皇帝斜睨了他一眼,缓缓的点了点头。

    太子未来是要接位的,朱皇帝也有意的锤炼他一番,所以朝政什么的都要求他来参与,时不时的还来考教一番。

    “杨贵第出师不利,父皇这个时候调派二人入潼关是是不是想让他们二人代替杨贵第?”

    哦!

    朱皇帝微微一笑,他调遣二人入潼关就是为了代替杨贵第,这件事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不为别的因为杨贵第打仗还行,他处理不了陕西官场上错综复杂的关系。

    “说下去!”

    见到皇帝笑眯眯的,太子的胆子也大了起来,道:“陕西是中原的腹地,是万万不能乱的,所以一定要将动乱控制在潼关以内。”

    他深吸了口气,道:“所以父皇才做了两手准本,一个以军事弹压为主,一个以安抚为主,这才是父皇派遣一文一武二位大臣去陕西的真正意义。”

    说得好!

    朱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太子能够洞悉他的目的,倒是比以前有些长进。

    他还想考较一下太子,当下沉吟道:“你认为这次平叛当以谁为主?”

    太子沉吟了一下,道:“李忠有坐镇江东已有数年,为人可靠,办事牢靠,也有打仗经验,更难得的是他体恤民情,是个能够做事的人。忠勇伯打仗勇猛,用兵如神,儿臣以为应当以李忠有为主,忠勇伯为辅。文武结合才能解决陕西之事。”

    朱皇帝瞧了他依言,心中叹了口气,果然还是太嫩了,接着淡淡的说道:“这次朕派他们二人去,对付的不是那些饥民而是整个陕西的官场。所以这次要以忠勇伯马麟为首。”

    什么?

    太子身子一震,眼中闪过不可思议的神色。

    (本章完)

第412章 难得糊涂() 
“皇上打算用马麟为帅?”

    看到这个旨意的时候,张凤府也是大吃一惊,虽然这件事他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不敢相信这个结果。

    皇上这是要重用武将了吗?

    张凤府眯起了双眼,波澜不惊的心思已经起了惊天的变化了。

    自督抚制度开始,大明朝就进入了以文御武的时代,武将们已经成为了文臣的附属。

    就算是当年马麟南方平叛的时候,那头山也有一个兵部尚书压着呢?

    这一次皇上忽然调集闲置已久的马麟入陕,张凤府就感到有些不妙,但也只是认为皇上看重他的统兵能力,统帅的位置自然会落到自己的弟子李忠有的头上的。

    毕竟文臣统兵的习俗已经延续了百十年了。

    可是从太子的口中得到的消息却让他坐立不安。

    皇帝忽然启用武将作为大军的统帅而且不配备文臣,这其中有什么猫腻呢?

    看来他已经开始打压文臣势力了,启用勋臣出身的马麟就是一个信号。

    要知道大明朝经历了二百多年,科举所代表的文臣们大权在握,早就把勋臣所代表的武将踩在了脚底下,武将们几乎没了说话的权利,只得守着自己的丹书铁券过日子。

    文强武弱并不是张凤府的功劳,在他之前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要知道科举是一直由文臣们把控着。

    “文才来的正好,这道旨意你看一看!”

    见到高明走进了内阁,张凤府急忙招呼道。

    内阁有四个大学士,首辅张凤府,次辅高明,三辅刘三才加上一个老好人邱同源。决策的事情基本上是张凤府与高明分庭抗拒,刘三才随声附和,邱同源没有什么意见。

    可以说内阁的事情就是由张凤府和高明说了算,其余的二人也插不上嘴。除了刘三才在朝廷的清流中还有点影响力之外,剩下的邱同源就是个摆设。因为前段时间百官跪谏的事情惹恼了皇帝,大学士刘三才成为了替罪羊,被皇帝法办了,落得个家破人亡,接着陕西民乱,一直也没有大学士补进来。

    张凤府倒是有心想让自己的亲家王不留补进来,他是吏部天官,也是现在最有资格进内阁的。

    可是这个决定一直遭到了高明的阻挠,一个张凤府就很让他吃不消了,在进来一个吏部的天官王不留,整个内阁恐怕都姓张了。

    也不知为何,皇帝迟迟也没有补齐内阁的人手,内阁也只能这么耗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