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侠世界侠客行-第2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年后,华国通商各国,开海各地,华人开拓各地,在各地设置官府衙门,成就前所未有之华夏盛世。

    而李侠客一身儒家天河真气,似乎与外界功德有极大感应,将这天下平定之后,真气一直飞涨,直到这一日,一身真气再也压制不在,轰然爆发,终于冲破了无形屏障,进入了另一个境界。

    浑身真气沸腾之下,忍不住仰天长啸,啸声如怒雷滚滚,一城皆惊。

    

第三百五十八章 出关() 
自古练气之辈,武学修为到了一定地步,便会渐渐与外界生出感应,尤其是真气沸腾突破关卡之时,五感六识远超以往,内天地与外天地之间偶尔便会产生交集之处,因此多有异状发生。

    后世大儒王阳明夜半练气,一军皆惊,便是练气到了一定地步,内外交感而不自觉发出的异状。

    李侠客在主世界修行,知道在武学修为上,其实还有着境界的划分,对于一般的武者而言,武学上只有后天与先天之分,概因人体在胎儿之时,便是先天之体,只凭母亲气血而存,一旦分娩生出,卤门被封,断了先天桥梁,被后天污浊包围,一声啼哭,自此成为后天躯体。

    但凡修道练气之辈,无不是想要洗脱凡躯,回返先天状态,使得自身纯净,与道相合,最后得证不灭。

    不过人类是练气达到先天,洗脱无垢,清净自身,而妖兽练气,则是一点点激发血脉中阴寒的传承,一点点向初祖靠拢,成为天地间的神兽,也能得证不灭。

    只是人身最贵,与道相合,人类修行十年,兽类修行千年都未必能比得了,在修行一事上,上天独爱人类。

    其余的即便是神龙凤凰等神兽,虽然初期十分的了不起,但人类出现之后不久,便有捉龙杀凤之辈,奴役灵兽之举,再无别类可以抗衡。

    因此无论是在主世界还是李侠客所在的小世界里,掌控周天的生灵伟力存在,都是人类面目,而其余的妖魔鬼怪就算是再厉害,也只能被边缘化。

    人类高手练气修行,气达先天之后,再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那就资质悟性运气缺一不可,只有将自身打磨的晶莹剔透,一身真气雄浑到了极点,才能将人体内天地打开一个缝隙,使得内天地与外宇宙进行交流,从而内外交换,真气源源不绝,吸收天地精气,以外养内,坚固自身。到了这一步,在武学修为上,足可以被称为宗师高手了。

    李侠客修行的乃是儒门正法,天下武学心法,若论阳刚浑厚,儒门心法天河真气当为世间第一,其余的什么道门佛门的心法,都较之儒门差了不少。

    只是天河真气易学难精,自从儒门夫子创出这门心法以来,十来万年内,真的以此心法成就武学宗师的人,实在是寥寥无几。

    其实这门心法上手极为容易,只要依照心法按部就班的修行下去,真气充盈,一层层的推进,早晚能修成正果,不先别的武学心法,还有层层关卡,以儒门心法的霸道浑厚,浩浩汤汤之下,什么关卡也不复存在。

    理论上讲,只要修行这门心法之人,拥有无穷的寿命,他就能将这门心法修行到大圆满的境界,只是人力有时而穷,寿命有其极限,绝大多数人还未修行到先天境界,便已经老死了。

    而即便是有天资横溢之辈,一路顺顺利利修行到了先天之境,可要再将真气积累到了打开内外天地之时,那又得耗费百年光阴。就算是有人活了这么长时间,但躯体也基本上衰朽了,已经难以支撑突破时的内外变化。

    因此正宗儒门传人,修行天河真气的弟子,能修到武学宗师境界的少之又少,可若是真的以这门心法成就武学宗师,那这人同境界必然无敌,这已经是公认的,便是张狂如魔门中人,面对同境界的儒门弟子,也不得不退避三舍,夹起尾巴,不敢招惹。

    这天河真气这门心法与别的武学心法相比,那就如同大鲸鱼与小虾米,这两者从一出生都相差悬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将会越来越大,虽然是同样的寿命,但双方已经不具有可比性。

    只是鲸鱼成长,需要的口粮也远远大于虾米,就如天河真气想要突破,就要比别人多积累一样,光是这真气积累与时间限制,就足以令无数人绝望了。

    儒门弟子虽多,可真正有勇气来修行天河真气的却没几个,大多数修行的都是儒门诸子先贤根据这门真气创出的别的心法,虽然兼修天河真气,但明显有了偏离。

    只有儒门正宗嫡系传人,才必须要修炼这门心法,承担儒门传承的责任,而总有一些天才,将之修到极高深的地步,威震天下,坐镇朝纲,便如主世界的儒门大宗师任道然。

    鉴于儒门天河真气如此了得,无论是佛道魔门,基本上很多门派的老祖都与儒门中人有过交流,不少门派都从儒门取得过天河真气的修行法门,单从包容并蓄,对外开放这一点来说,儒门当之无愧是天下第一宗门,如今主世界哥哥门派都有儒家文化的影子,九宗十三八十一门,共尊儒门,这一点,自从夫子传道天下之后,便已经是注定了的。

    就像在李侠客经历的各个小世界,也是三教儒为尊,便是李侠客前世所在的现代社会,其实从本质上也是儒家文化为主导,这是已经融入了血脉中的东西,想否定都否定不了,只不过里面又夹杂了道家与佛家的经义,估计再过多少年,西方宗教文化也会融入华夏文化里面,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

    主世界的儒门核心思想便是兼收并蓄,因此天河真气也是包容性最强的一门内功心法,李侠客当初进入十二连城时,古拙龙让李侠客修行儒家这门心法,就是源于此。

    而李侠客修行这门心法几十年,上映周天银河,下接厚土地气,他本人性格,也与这门天河真气极为契合,体质又是极为不同,评定天下后,精神圆融内外交感,突破原有的境界,乃是理所当然之理。

    此时一声长啸,振衣而起,推开房门,走出密室,便看到扈三娘与花束两人站在院内一脸焦急,此时见到李侠客出关,俱都大喜。

    这花束乃是花荣的妹妹,许配李侠客为妃子,与扈三娘情同姐妹,一起伺候李侠客,率领宫中仆人,母仪天下,极为贤惠。

    见李侠客出来,扈三娘道:“陛下,您已经闭关三天,臣妾心惊肉跳,可又不敢相扰,如今听到陛下啸声,这才赶来等候陛下出关。”

    她问道:“陛下,您可是修为有成了?”

    李侠客笑道:“侥幸突破,我如今心有所感,意欲放手朝政,明日传令百官,朕要传位太子,入山修行,这万里山河,让孩儿们自己掌管罢!”        

第三百五十九章 求道() 
此时李侠客的大儿子李承天已经十六岁了,平日里李侠客经常带着他出宫微服私访,让他了解一下老百姓真正的生活状态与具体国情,让他知道这国家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如今李承天年纪虽小,人却老成,一看便是个心机深沉之辈,以这小子的心理素质与行事手段,当一个好皇帝自然是绰绰有余,不过李侠客不是太喜欢这个儿子。

    他本人虽然是开国帝王,但开国一部分靠的是心机,另一部分则是个人魅力与光明正大的行事方法,绝少阴谋诡计,做事情基本上都是堂堂正正,为人深沉却不阴沉。

    而李承天却是喜怒不形于色,年纪虽幼,但行事远超常人,宫里宫外,除了李侠客等有限的几个人外,别人都有点怕他。

    李侠客虽然不太喜欢这个大儿子的心性,但这小子有如此心性,也跟李侠客的教导脱不了干系。

    反观另一儿子李承道,则是另一幅模样,这李承道飞扬跳脱,习文练武的天赋都极为高明,可谓是文武双全之主,便是对天文物理也有非常深刻的研究,堪称一个多面手,这种天赋,放在任何行业,都会其中翘楚。但这小子心地善良,不够狠,当一个闲散王爷逍遥度日可以,当皇帝就差了那么一点。

    因此当李侠客召集群臣宣布退位修道之时,直接一竿子把这个二儿子李承道扔到了船队刚发现的一个大陆当王爷去了,同时拨给他一百万人百姓,随他出海,让他经营海外。

    这两个儿子要是距离太近的话,估计用不多少年,李承天就有可能把李承道这个亲弟弟给弄死,否则的话,他这个皇帝就当着不舒服。

    但也有可能是李侠客多虑了,皇太子李承天人虽然深沉无语,但兄弟之情还是有的,未必会做出自相残杀的事情来,可是李侠客不想冒险,觉得还是将两人分开为好,一东一西,估计一辈子也不会有多少交集了,谁想把谁弄死都不太容易。

    将一切都安排好之后,尽管百官挽留,不少人以头撼地,但也没能阻止得了李侠客求道之念,几天后,与公孙胜等人飘然离去。

    李侠客这种举动,使得他成为了华夏历史上最为特立独行的一代雄主,若论功勋,恐怕只有始皇帝才能比拟,若论霸道,天下已然无人可比,若论武力,应该是前所未有的武学大宗师,更兼诗词书画俱佳,堪称一个完人。

    一个开国帝王,放着手中的万里江山不要,竟然说退位就退位,江山说扔就扔,就为了修那传说中虚无缥缈的道,当真是任性到了极点,但又令人敬佩无比,这才是真正有抱负理想之人,等实现了理想抱负之后,便抽身而走,毫不留恋。

    按道理说,他修道之心这么虔诚,国家自然会把道教作为国教才是,但令人奇怪的是,李侠客在离开之时,特意吩咐李承天以及朝中大臣:“绝不能以任何宗教作为国教,信仰可以自由,但必须杜绝一神教,华夏的信仰是祖先,而不是佛道等教义。”

    一个修道如此虔诚的人,却让子孙后代不要优待任何教派,这让后世研究李侠客的专家学者极为不解。

    作为主人公的李侠客,对身前身后事却懒得理会,他离开京城之后,便直奔九宫县二仙山,去会罗真人。

    这罗真人是入云龙公孙胜的老师,乃是神仙一般的人物,惯会呼风唤雨,善于降妖伏魔,一身法力深不可测,乃是这个世界里一等一的大人物。

    李侠客这么多年来,一心匡扶社稷,重整河山,虽然早就想要会一会此人,却一来事务繁忙,没有空闲,二来对自己信心不足,生怕丢了面皮,也就一直不曾拜会。

    这一次卸去了红尘枷锁,扯断了利锁名缰,方才一身轻松的去见这位在世神仙。

    公孙胜在陪同李侠客一路前行之时,便觉得李侠客每一日都在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就像一个穿着层层甲胄裹着层层布匹的人,正在一点点的将包裹自己身体与心灵的东西缓缓脱下,等到他走到了二仙山下时,整个人威严不减,但却少了诸多羁绊,浑身上下似乎都要冒出光来一般。

    也就在李侠客来到二仙山山脚之时,山顶上忽然传来一道钟声,这钟声犹如一汪清泉,直直的灌入听者心灵之中,只是一瞬间,便使人俗念顿消,生出出尘之感。

    李侠客站在山下,对身边的公孙胜哈哈大笑:“一清,罗真人果然了不起,我这还未上山,便已经被他知悉了!”

    公孙胜道:“陛下,我这老师神通广大,能知过去未来,他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