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午崛起-第7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百年来,回民的冤屈深深,造反实属逼上梁山。而今左宗棠手段凌厉,下手狠辣,战也是死,降也是死。

    他也想到了把回民的冤屈、造反的缘由上达天廷,然而君门遥遥,山重水阻,想获得一纸赦书,保全家小与教众,已是渺不可期了。

    马占鳌是走投无路了。他只有决一死战,拼它个鱼死网破。至于以后,只有听天由命吧。但马占鳌毕竟不是一个临危一筹莫展、只会长叹写诗的书生。

    这个乡间的清真寺阿訇,自从执掌军事指挥权以后,协调各部,统一事权,指挥回军挖地道、破城墙,成功地拿下了甘肃军事重镇河州城,展示了相当的军事才干。

    如今,他身系着河州地区数十万回民的身家性命。

    这时候的马占鳌,头脑却格外清醒。

    俯察大势,权衡力量,他独自思忖再三,忽然对情绪高昂的各首领提出,趁此胜机,向清廷求抚。

    左宗棠将河州反清起义军收编成马旗三队。

    马占鳌转眼间变成了清军马队的中旗督带,重新跨上了战马,操起屠刀去屠杀自己的同胞和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就这样成了清政府“以回制回”的工具。

    甘肃平定以后,左宗棠抬棺西进,去收复新疆。

    马占鳌留守河州,不久病故,至死不过是河州马队中旗督带。但他为部将马海宴、马麒一支,儿子马安良一支,及另一支河州回民武装马福祥、马鸿逵们铺平了通往官场的道路。

    马占鳌投降后部队编入董福祥部,在攻打其他回军与进军新疆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董福祥部队也是起义军投降过来,所以他们对叛逆特别凶狠,曾宣称不要俘虏,只要首级。

    所以,把大西北大杀都归在左宗棠的头上,是不正确的,真实的历史是“以回制回”。

    后来牛逼轰轰的西北马家军阀,不由使人想起马福祥、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仲英等一串串如雷贯耳的名字,他们各霸一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西北老百姓的记忆中,留下了一个个难忘的传奇故事。

    他们的发迹,寻根追源,这一切都出自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这人的名字叫董福祥。

    董福祥,字星五,排行老二,宁夏固原人。他生于清道光已亥年(1839),卒于清光绪戊申年(1908)。

    因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念他勇敢善战,并且参与了镇压戊戌变法等一系列维护封建统治的历史事件,是清末历史的一个有功之臣,加封他为太子少保衔,人们又称他为“董宫保”。

    吴忠西南十几公里处的“董府”就是他革职禁锢后,花了四千两银子建盖的府邸。

    这董福祥本是一个农民的后代,其父董世猷好赌,董福祥年少时,家境中落,读书未成,生性顽皮,成人之后,竟长成了一副魁伟彪悍的体魄,身材高大,倜傥风流,能说会道,常于乡人一起谈点天下大事,尤其好谈古今历史兵法、战争,谈至高兴处,他神情激扬,向人流露出了他的胸中大志,说:“好男儿志在四方……”

    乡人觉得这年轻人不错,有胆有识,是个难得的奇才。

    于是,乡里面酝酿着成立“哥老会”时,都推举他做了当地“哥老会”的龙头。

    后来,他不满官府,跑到庆阳、安化一带聚众起事,投奔了庆阳民团团总高二,高二命短,被人暗害,他又被推出来,坐了民团的第一把交椅。

    几年之后,他带的队伍,发展到几十万,他又改名自称为“保安司令”。

    1869年,左宗棠部将刘松山率兵攻打他的老巢——镇靖堡。

    兵败如山倒,他顺势投奔了老湘军。他所带十几万流民,其精锐者被刘松山改编成三营,号称“董字三营”。

    同治七年十二月至同治十三年,董福祥跟随左宗棠、刘锦堂等人镇压了金积堡马化龙的回民起义军后,他开始与西北马家军阀的鼻祖——马占鳌有了缘分。

    马占鳌是当时西北回民起义军的一支劲旅,他在他的老家河州一带组建了一支“河州靖南军”的义军,董福祥奉命赴河州一带镇压。

    马占鳌一看急傻了眼,吓破了胆,便闻风前去“董字三营”归降。

    董福祥念在同是甘肃人的份上,不但没杀马占鳌,仅把他带的回军改编成“河州清南马队”,马占鳌授副将衔。

    马占鳌有一位部下,名叫马海晏,任马队中旗帮带,全队归董福祥统领。

    光绪元年(1875年)四月,董福祥随左宗棠部将刘锦堂进兵新疆。“河州清南马队”一路随行,再说马占鳌年纪已大,不愿进疆,便叫过他的长子马安良,说:“娃儿啊,老爹这把年纪,不行了,你去接着闯吧!”

    马安良承袭父职,成为董福祥手下的一员虎将。董福祥先后收复阿古柏侵占的领地后,被清廷赏加尚书衔,授喀什噶尔提督和乌鲁木齐提督。马安良步将也都得到了好处。

    当然,现在因为萌总裁壮大了华国,历史上的这些马家军阀,是再也没有生存的土壤了,但是董福祥还是真实存在的大西北本地军阀。

    所以,奕劻打算从董福祥这里下手,这也在奕劻临行前,和萌总裁商量过,得到了萌总裁的认可,还夸赞奕劻足智多谋呢。

    西安到兰州的路途不短,但是由于是提前派出去的人联系,所以,在醇亲王被左宗棠留在了西安后的第三天,就有密报传回。

    萌总裁虽然人在北京城,却是第一时间知道了董福祥的态度,董福祥的态度,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嗳昧。

    啪。

    萌总裁将电文按在了桌子上,目光却似乎很平静,带着一点杀气。

    “总裁,我们现在能做什么?”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看过董福祥的嗳昧回信后,皱了皱眉头。

    萌总裁摇头道:“我也不知道,这得看奕劻的了,不过我倒是可以给奕劻出个主意,他那个不带武器围城的方法很不错,他应该在西安附近继续大量的招兵买马,进一步壮大声势,并且给左宗棠压力!左宗棠的兵马并不是当地人为主,奕劻如果大量招纳当地人,到时候,左宗棠就更不敢打这支清军杂牌部队了。”

    卡特莉娜卡芙公主嫣然一笑:“总裁,这个主意很不错。”

【1028 东西问题】() 
萌总裁笑道:“就看奕劻怎么唱这出戏了,现在,我倒是对日本的事情很感兴趣,朝鲜已经是华国的一个省,但是还是有王族的势力和一批大地主阶层没有扫除,我的目标是,让整个朝鲜全部是汉人!以朝鲜为跳板,打击日本,日本正在进行旧的幕府势力和天皇的势力对抗,你知道吗?”

    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点点头,“知道,总裁想对日本用兵?咱们现在连保护中亚省和西伯利亚都很困难呢,这个时候,哪里还有钱打仗?”

    萌总裁握着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的小手,笑道:“我是受了你的启发,不一定要打仗,也可以取得成绩,你看奕劻,我一分钱没有花,他不是开始了统一进程了吗?”

    卡特莉娜卡芙公主想了想,哦了一声,“总裁的意思,想让朝鲜人和日本人的自己人,去打击日本的天皇势力吗?”

    萌总裁点头道:“不错,还是公主懂我,我就是这个意思,绝对不能让日本的天皇这么快就统一日本,走上革新变法的富强道路,记住这个小国,是我们在亚洲最大的对手!”

    卡特莉娜卡芙公主充满了疑问,“总裁,日本地小人少,在清廷的口中是弹丸之地,总裁为什么这么重视他们?”

    萌总裁站起身来,目光深邃的看着窗外,“公主,他们虽然地小人少,但是日本一旦完成了统一,发展速度是很可怕的,加上隔着大海,几乎不会受到什么打击,到时候,就会像野狼一样,再次兴风作浪了,中国的海防隐患历史悠久,说穿了,就是这个岛国造成的。”

    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点点头,虽然不清楚为什么总裁这么重视日本,但是总裁重视,肯定有总裁的道理。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前,日本全权代表伊藤博文和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曾有一段令人回味的对话。伊藤:“十年前我曾经给过大人一句忠告,希望贵国迅速改革内政,否则我国必定后来居上,如今十年过去,贵国为何一点改变都没有?”李鸿章叹了一口气说:“我国之事,囿于习俗,未能如愿以偿也。”

    然而,中国的体制改革落后仅仅是一句囿于习俗所能解释的吗?中国的洋务运动比日本的明治维新还要早,但是中日甲午战争却以清朝失败而告终。其中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而日本因明治维新而崛起,福祸相依,明治维新最终带给日本更多的是无尽的苦难,以及70多年后差点亡国亡种。那么,日本的明治维新还能算是成功的改革吗?日本近代以来的致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1882年3月,时任日本内务卿的伊藤博文登上了一艘开往欧洲的客轮。人们惊讶地发现,在随行人员中居然有几位艺伎,他们这是去做什么?原来伊藤此行是奉有重大使命:通过艺伎打通关节,寻找日本宪政之路。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以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依然存在,欧美列强以日本法律不完备为由,拒绝修改不平等条约。在国内,很多地方都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自由民权运动,提出的口号就是开设国会和制定宪法。

    内忧外患使明治政府意识到必须制定宪法设立国会,否则政府本身很可能被推翻。事实上在伊藤此行11年前,日本就曾派使团去欧美考察了一年多,已经意识到日本与列强之间的差距除了科学技术,更是政治制度之间的差距。所以从日本民间到官方,对宪政都充满期待。伊藤博文一行的主要课题是,如何定位天皇的政治地位和创建国会。他在德、奥、英等国滞留了一年多。在考察各国宪政时,他发现,尽管英法美等国最为繁荣,但其宪政体制同以国家主义为核心的日本传统文化缺乏内在的联系。

    但是,在促进国家统一和发展中使用军力和保持强大君权的普鲁士文化更接近于日本。一个历史关键人物令伊藤对普鲁士君主立宪制产生强烈印象,他就是维也纳大学的国家学者施泰因。施泰因研究近代国家的构造,精通各国宪法。伊藤足足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直接聆听他的讲义。施泰因对伊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对近代立宪国家整体的把握;二是对当时欧洲新型社会、国家理论的吸收;第三,获得了文教政策的明确构想,即大学作为国家机关,是宪政不可缺少的因素。

    1883年8月,历时一年多伊藤一行完成了在欧洲的宪法调查,终于回到日本。伊藤博文回到日本后又做了些什么呢?伊藤回到日本后随即在宫中设立了制度取调局,并亲自负责,着手宪法的起草和各项国家组织机构的变革。1884年在伊藤的引导下,明治政府颁布了《华族令》,建立贵族制度,成为未来贵族院的基础;1885年12月,根据伊藤的建议,废除旧有的太政官制,建立近代内阁制,并担任首任内阁总理大臣,完成了实施宪政的准备工作。

    东京涩谷的国学院大学里,保存着数量庞大的明治时代起草的大日本帝国宪法的相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