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鼎记-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在路上,张行成还在想:长孙无忌,你个老东西,别得意的太早,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说不定皇上早看你不顺眼了,此次老夫虽没言明,我就不信,皇上听不出来说的是你,这下可够你喝一壶的了!

    张行成走后,李小九陷入了沉思,自己自从被立为太子以来,无时无刻不在压抑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与**,只怕给其它皇子和父皇留下什么把柄。

    实在控制不了,也是通过另外一些较为隐蔽的方式和渠道释放出来。

    自己也曾半夜起来,用剑对着东宫内的一棵槐树疯狂地乱砍,只到哪棵树被砍得浑身疤痕,自己才抛下剑,抱着哪棵树,泪流满面,感觉自己的心像极了这棵伤痕累累的树。

    李小九知道自己的内心在长期的这种自我压制下,已发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变态。

    特别是对自己神勇威武,千古一帝的父亲太宗李世民更是有一种超乎寻常的逆反心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对父权的反抗——一种复杂的对父亲既尊崇又反叛的态度。

    从贞观十九年东征高丽归来后,父皇就患病不断,其间自己对他的照料可谓不遗余力(比如“吮痈”之举,便非常人所能为)。

    即使父皇主动劝自己出宫散心,自己也没出去,因为自己早已习惯在世人面前扮演孝子的角色,假如真的在父皇患病期间溜出去玩,会担心满朝文武会在背后戳自己的脊梁骨,使自己享誉多年的仁孝之名毁于一旦,所以宁可更深地压抑自己,也不敢接受父皇的建议。

    搬到承庆殿的别院之后,自己的压抑之感有增无减。于是,郁积在自己内心的各种反向能量就像是一堆越积越高的干柴,一旦碰到一丝火星,必定会燃起一场熊熊大火。

    自己竟然在父承庆殿不远的别院中,不管不顾地将父皇的才人武媚抱上了床,虽然是两情相悦,隐隐之中,竟有一种走出了父皇阴影的冲动。

    当自己紧紧地将武媚压在身下,用雄壮的下体犁开武媚的身体时,心中竟有一丝报复后的畅快。

    想到自已被大臣们普遍视为宽仁孝友的乖乖兔,自己潜意识中的逆反心理就越发强烈。

    自己登基之后,每年重大节日必演的歌颂太宗功业的《秦王破阵乐》,一次也没演过。

    自己长期不宠幸王皇后,就是因为,她是早在自己任晋王时,父皇亲自为自己挑选的,虽然她是山东望族、著名五大姓之一——太原王氏之女,可谓出身高贵,才貌上乘。

    后来,自己终于在压抑和反叛中登上了帝位,本来以为可以大权独握,乾纲独断了。没想到一个巨大的石头横亘在自己的面前,自己无论做什么事,如果没有他的同意,就会事事挚肘,虽然张行成老狐狸没有明说,但李小九当然知道他是谁。

    “是该想法搬丢这块大石头了。”

    李小九看着外面一棵盘根错节,高入云端的梧桐说了一句只有他自己听到了的话。

    各位看官,都这么晚了,还在辛苦码字,您就给投张推荐票,收藏一下吧。

第五十章 尉迟阿敏() 
近两日,尉迟宝林的家中都笼罩在一片悲哀之中,明明是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而尉迟宝林偏偏感觉府上有一股子黑云笼罩,挥之不去。

    昨天早朝时,皇上在朝堂之上痛哭流涕,惹得尉迟宝林也是老泪纵横,把穿的官袍都打湿了,认为李小九是天下最仁慈,最英明的君主,可哭完以后,只到罢朝,李小九对安和之事只字未提,好像从来就没有发生过此事一般。

    难道是皇上已把安和放了,尉迟宝林跑到刑部大狱一问,安和还在牢中关着,尉迟宝林傻了,心想:

    这刑部大狱是傻地方啊,都是关押朝庭重犯的地方,进得里面,就好像进了鬼门关一般,十有**出不来。

    也不知道这皇上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既然知道晋州和永城县两地已发生了地震,就应该把安和放了,并给予重赏才对,虽然晋州没有得到消息,永城县自己去过,哪里的老百姓可是提前做好了抗震的准备了。

    听说永城县在此次地震中无一伤亡。试想,当时地震发生在深夜,人们通常都在睡梦中,如果不是事先得到消息,全都搬到了屋外,此次地震,还不死上个成千上万的,怕是半个永城县都没了,安和所立可以说是奇功一件,升官封侯都不为过。

    不过事已至此,还是明日早朝时再奏明皇上吧。

    早朝就是朝参,朝参是唐朝在京官员最重要的政事活动。按照制度规定,唐朝朝参有三种不同的举行时间和形式:一种是元日和冬至日举办的大朝会,最隆重,朝会参加者最多,有王公诸亲、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地方上奏的朝集使、蕃国客使等,朝贺结束后并有宴会。

    其次是朔望朝参。即每月的初一、十五。其日殿上设黼扆、蹑席、熏炉、香案,在监察御史的带领下,群官按品级于殿庭就位,皇帝始出就御座,群官在典仪唱赞下行再拜之礼。

    最后是常参。每日朝参就是常参,一般不用摆列仪仗,也无大排场,是真正的行政日。参加者称常参官,人数少而级别高,都是五品以上职事要重者。尉迟宝林身居左武卫大将军,官居三品,当然有资格参加早朝,第二天,尉迟宝林天还没亮就跑到大明宫外等候,一等就等了两个多时辰。

    因为在唐朝规定早朝的时间为七时到八时左右。他五时就来了,李小九不会专门为他自己早朝啊,于是尉迟宝林就坐在太极宫外面的台阶上等,宫外的侍卫大多认识他,谁也不敢赶他。

    等快到七时的时候,早朝的官员来了差不多了,尉迟宝林,站起身来,拍拍屁股上的土,整了整自己三品红色官袍,就想往里走。

    这时,执事太监魏顺安从宫中走了出来,操着公鸡嗓子打鸣一般地喊了一嗓子:

    “今日皇上偶感风疾,身体不适,不再早朝,各位官员,自行其事。”

    这风疾就是李小九家的家族病,太祖李渊、太宗李世民晚年都被此病缠身,李小九年纪轻轻也患有此病,只是此时不甚严重。

    别的官员一听,心情很高兴,今天不错,不用早朝了,就三五成群地到附近坊内吃胡饼,喝面儿汤去了。

    只是尉迟宝林很是不爽,心想:

    这皇上是咋了,自从登基以来就将太宗时期的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了,一年多从没有断过,听说他风疾由来已久,也没因此断过早朝,今天昨就不上朝了呢?

    想进宫求见,既然魏顺安说皇上得了风疾,也不敢前去打扰李小九休息,只得神情恍惚地转回家中。

    大儿子尉迟尉迟循毓,二儿子尉迟循寂,三儿子尉迟循俨,最小的女儿尉迟阿敏看到父亲的神情不对,都跑过来嘘寒问暖,小女儿尉迟阿敏最为贴心,让尉迟宝林坐下来,自己用一双如玉的小手给他按摩太阳穴。

    有了女儿的贴心照顾,尉迟宝林顿时感觉好了许多,尉迟阿敏一边给他按摩,一边问尉迟宝林这两天精神不佳,神神叨叨的原因。

    尉迟宝林情绪高昂,绘声绘色地向他们讲了如何到永城县捉拿安和,安和如何神功盖世,稍一用力就将哪枷锁掰断,如何神机妙算,竟能算出自己有几个兄弟,向几个子女详详细细地说一遍,只是提到安和算出自己和家人将有血光之灾时,情绪又一落千丈,跌入谷底。

    尉迟阿敏听得入神,双手托今天玉腮,心想:

    哪来的小哥儿,竟有如此本事,奴家倒想见他一面。

    这尉迟阿敏是尉迟宝林最小的女儿,也是他唯一的女儿。

    生得肌肤润玉,清水湛湛,芙蓉嫩脸,杨柳新眉,一双剪水双眸,顾盼生辉,波光潋染,娴婉柔媚,丝丝入骨。当真是清秀魅丽,不可方物。

    尉迟阿敏的上身很窄,腰也极细,可是由于常年练武的原因,从一点赘肉都没有的纤细蜂腰向下,却迅速隆起为一盈浑圆,她的屁股和大腿都很结实,有点像成熟女子似的丰满,然而却不是成熟女子的那种柔腴,她的肌肉结实而富有弹性。

    平时喜头梳百合髻,身着朱色窄袖衫,肩绕白色帔巾,绿裙曳地,裙边飘着“同心结缕带”。实在是万里挑一的美人儿。

    尉迟宝林对这女儿极是疼爱,三个哥哥无论是谁招来这女儿生气,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会招来尉迟宝林一顿老拳老脚,轻则四仰八叉,重则鼻青脸肿。

    这尉迟阿敏虽然生在官宦之家,又有父母的疼爱,但却没有一点官家大小姐的娇横跋扈,反而性情温婉,知书达礼。

    加之又和父亲学了一身的功夫,文能琴棋书画,武能斧钺钩叉,正值年方十五,豆蔻年华,前来提亲之人,踏破门槛,无耐,竟无一人合她心意,至今仍待字闺中。

    听得父亲对安和如此溢美,故娘芳心暗动,慧心一转,对尉迟宝林说:

    “父亲何不去找爷爷想想办法?”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尉迟宝林心想:

    对啊!这两天心情不佳,咋就忘了老爷子呢?他可是开国功臣,二朝元老了,当今天下,谁不给他三分薄面呢?让他出面去求皇上,可以自己去强太多了!

    想到此,尉迟宝林翻身站起,径直去找他老爹去了。

    救收藏票,推荐票,谢您了。

第五十一章 尉迟大炮() 
尉迟阿敏在一拧细腰,依依地像一棵移动的柳条儿一样,随他爹爹去了。

    二人从永兴坊,经景兴门直接穿过皇城、顺义门到达布政坊。

    因为皇城的老侍卫大多认识尉迟宝林,既使有几个新来的侍卫看到他身着穿着绣对虎的红色官袍,就知道他是当朝三品武将,谁也不好意思拦他。

    要是普通的老百姓要想从永兴坊到布政坊,你只能从永兴坊往南一直走,一直走到皇城外围,再往西,经安上门、朱雀门、含光门三个门门口后,然后再向北走,就到了布政坊,整整绕了大半个圈子,多走七八里路。

    尉迟阿敏跟在尉迟宝林的后面,高兴的就像个麻雀一样,在路中一弹一弹地走着。朱色窄袖衫,白色帔巾,绿色的百折石榴裙丝毫掩饰不住那迷人的身体曲线。

    路过顺义门时,从宽阔街道一旁的一棵垂柳上折下两根细细柳条儿,一根编成一个翠色的圆环,套在梳着百合髻的头上,一根拧成柳响儿,放在鲜若樱桃的唇边,轻轻一吹,便发出脆脆的黄鹂鸣叫般的声响。

    垂柳依依,佳人袅袅,看呆了几位路旁的孟浪之子,恨不得把行走在柳树下的佳人和着水咽到肚子里去。

    不一会就来到布政坊,在布政坊靠着大街的地方,有一座气派很大的宅院,在坊墙上开了自家大门直接冲着城市大街,门口列着两排戟架,还有甲士豪奴看守。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王公贵戚或者三品以上大员的家,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对着大街开门的,一般人家的门户却只能向着坊内开。

    门口守卫的甲士老远就认出了尉迟宝林,赶忙把二人让进宅内。

    只见绿意隐映,庭院深深,曲桥回廊,流泉假山,凤阁鸾楼,雕栏画栋,无一处不见精巧华丽。

    再往往远处看,甍脊高起,飞檐翘角,黛瓦白墙,如层峦叠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