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鼎记-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原反应?高原?难道这是和地势有关?”

    李世绩自言自语了几下,忽然眼前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

    “李仆射果然厉害,只凭这一个名字就想到了其中的关键,不愧目前大唐军中第一人!”

    安和赞道,对于李世绩这位传奇人物,安和从心里向外佩服。

    听到安和称呼李世绩为目前大唐“军中第一人”那些桀骜不驯的武将竟然都是一脸理所当然的表情,甚至连自视甚高的苏定方也不例外,因为自从李世绩死后,李世绩的确可以称得上为军中第一人。

    “呵呵,安中郎将谬赞了,老夫哪里称的上军中第一人?”

    李世绩抚须微笑道,上次五王宴后他倒没怎么留意安和,今日经过他仔细观察之后,心中却是大为惊讶,无论是风度、气质、见识,在他见过的年轻一辈中几乎无人可比,甚至连他一向看好的爱孙李敬业,现在站在安和身边也像是个陪衬一般。

    “哈哈,李仆射客气了,谁不知道你用兵如神,若不是得你与众与卿家相助,哪里有安和大唐现在的兴盛?”

    李小九也笑着说道。

    目前朝中重臣,除李世绩之外,大部分都是都站在长孙无忌一方,他既然有了打压长孙无忌的想法,自然对李世绩格处倚重。

    然后又转头看向安和说道,

    “安爱卿。你还是快把那个什么‘高原反应’大概讲一讲,又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是,皇上!”安和躬身道:

    “所谓高原反应,其实简单来说,主要还是因为吐蕃地处高原,空气比平原地区要稀薄的多。像安和们这些生活在平原上的人,贸然进入高原地区后,身体必然会产生一些不适,其实如果症状不是很严重的话,只要多适应一段时间就没事了。”

    “这……竟然如此简单?”

    苏定方一脸的不可置信,为了搞清楚这件事,他可是花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但最后得到的仍然只是一个鬼神之说。

    这时世李绩也忽然站出来说道:“经安中郎将这么一说,这点倒让老夫想起年轻时。我曾去高山上拜访友人,但没想到刚去一天就病倒了,一开始症状倒和侯大人所言相差无几,后来病情加重差点死掉,安和那位朋友急忙将我抬下山,休养了几天竟然自己好了,估计那次就是高原反应吧?”

    “没错,只要是超过一定的高度。常年生活在平原地带的人进入之后,根据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反应,不过有人的反应很微弱,甚至本人都没有察觉,有些人则反应强烈,如果不及时处理,甚至有性命之忧。在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像英国公一样,迅速的回到平原地区,休息几天就没事了。”

    安和再次说道。

    “好!”

    李小九拍案而起,“如果真如安爱卿所说,那么安和大唐只要在吐蕃寻一驻地。派军队先适应那里的气候,到时何惧区区吐蕃小儿?哈哈哈~”

    估计是想到了以后马踏吐蕃的壮举,李小九是仰天大笑,一吐胸中的闷气。

    下边的文武群臣也是议论纷纷,特别是那些武将,大部分人脸上都带着喜色,这下终于又要打仗了。

    而文臣则大都皱眉思索,似乎是在衡量与吐蕃爆发战争的得失。不过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这时看向安和的目光却都带上了一丝敬佩。

    人群中的长孙无忌一直冷冷的看着安和,直到这时才突然开口说道:

    “陛下,吐蕃兵力虽盛,但对于安和大唐来说,也只不过是群土鸡瓦狗,但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如果在剑南与吐蕃兴兵,首先就要解决粮草的问题,剑南道处于吐蕃和六诏的夹击之下,那里虽然富庶,但交通闭塞,无法支撑太多的军队驻扎,如果两军相峙,对于安和大唐来说极为不利。”

    长孙无忌的话你是一盆当头倒下的冷水,立刻让李小九清醒过来。剑南道包括了后世四川盆地的大部,以及云南、贵州、甘肃的一部分,四川盆地虽然富饶,可是却被群山怀绕,再加上那里多雨,道路极为崎岖难行,大唐的军队想要进入那里,估计耗费极其庞大。

    李小九沉吟了一会,忽然转头向张行成问道:

    “张卿,朕记得前年,剑南组织民众大修道路,现在交通状况可有改善?”

    “这……”

    听李小九提起这件事,张行成就是一阵苦笑,

    “陛下,前年剑南的确组织数十万民众修路,可是南方多雨,刚修好没多久的道路被雨水一冲,就立刻变得泥泞难行,现在已经荒废大半,多数地方根本无法通行。”

    古代都是夯土为路,最怕雨水冲刷,长安城的朱雀大街倒是用砖石铺路,可这只是一条大街,如果将大唐的道路都用砖石铺上,估计就算是大唐政府破产也修不完。

    “咝~”

    听到张行成的话后,在座的众人都是倒吸了口凉气,数十万民众修建的道路,竟然不到两年就全部被雨水冲毁,以前他们只知道南方多雨水,但没想到竟然如此厉害。

    李世绩这时又站出来说道:

    “其实长孙大人太过多虑了,吐蕃与我大唐相比,无论哪方面都要差上许多,所以老臣料定,这次就算吐蕃兴兵侵我大唐,绝对只是一次试探,不敢与我大唐决一死战,所以我大唐只要派一支精兵,打掉吐蕃的气焰,之后吐蕃必定退兵。”

    不得不说李世绩的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了大唐与吐蕃之间的大势,吐蕃人绝对没有的胆气与实力与大唐死战,所以吐蕃与大唐的第一战,注定了只是一场试探。

    旁边的安和对安和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据他所知,太宗时期大唐与吐蕃的松州之战,吐蕃兴兵20万入侵大唐,将松州团团围住,可后来大唐的援军一到,杀了几千吐蕃军后,结果吐蕃人立刻退兵,松赞士布更是亲笔写了认罪书认罪,一场气势汹汹的松州之战就这么结束了。

    “哈哈哈~,英雄所见略同,朕也是这么想的!”

    李小九抚掌大笑,不过很快脸色又转为忧虑道,

    “打掉吐蕃的气焰容易,但是此战也暴露了剑南道的兵力空虚,只怕以后随着吐蕃实力增强,对剑南道会再起异心,看来还是要加强剑南与关中地区的联系才是正理,可是这道路……”

    李小九说到这里,眉头紧紧的皱在一起,下面的群臣也都是一愁莫展,修路不是问题,问题是修好了很快就不能用,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做的全是无用功,大唐的国库可经不起这样的消耗。其实不只是剑南,长江以南的大唐彊域都存在着道路问题,谁都知道南方富庶,但交通却一直是个大问题,毕竟出产再多,可运不出来也没用。

    “皇上,臣有一物献上,可以解决道路问题!”

    这时安和忽然站出来说道,看着大唐君臣被一个道路问题搞的愁眉苦脸,安和却是心中暗笑,这点小事对于他这个现代人来说,还真是小菜一碟,拿出来既能讨好皇上,说不定还能顺手发笔财,简直是一举两得。

    ps。 5。15起点下红包雨了!中午12点开始每个小时抢一轮,一大波515红包就看运气了。你们都去抢,抢来的起点币继续来订阅我的章节啊!(。)

第一九四章 高原反应() 
抱歉,昨日陪朋友吃饭,将本章存稿忘记上传,而将第一九五章传上去了,今日补上,对不起书友了。

    程伯献他们这些‘伤员’也都有人照料,李敬业和安和本想随着大部队一起撤的,但没想到被李小九点到了名字,不顾两人的如此‘严重的伤势’,竟然将他们两兄弟也留了下来。安和心中暗叫不妙,估计自己这次要糟?

    等文武大臣都退出去后,大殿上只剩下李小九和被他点名留下来的这些人。安和现在还躺在担架上呢,刚才还有房遗爱、王玉生那些人做伴,所以倒没觉得什么,可现在就剩他一个人躺着了,想站又不敢站,躺着又感觉所有人的目光都注意在自己身上,那种滋味别提有多难受了。

    李小九让李敬业和安和留下来,却再也没理他们,而是径自对李世绩等人说道:

    “吐蕃现在羽翼已丰,又对我唐向来无礼,今日吐蕃大使被这些小辈殴打,以吐蕃以往的嚣张作派,肯定不会咽下这口气,诸卿以为该如何应对?”

    “陛下,吐蕃骄横已久,我大唐在此事上又万万不能退让,所以微臣料定,日后必定兴兵侵我大唐,所以还望陛下早做打算。”

    张行成首先出来说道。

    “张相所言不错!”李世绩也站出来说道,

    “若是吐蕃兴兵,有很大的可能从剑南道进军,那里属于大唐南疆,兵力本就薄弱,而且那里又临近南方六诏,这六诏除了南诏外,其它五诏都与吐蕃交好。更利于吐蕃出兵。”

    “嗯,两位爱卿所言有理,看来我大唐要做好与吐蕃动武的准备了。”李小九的头脑也很清醒,对于李世绩与长孙无忌的分析十分赞同。

    躺在地上的安和对李世绩更是佩服无比,

    他记得吐蕃与大唐的第一次交战,就是在四川的松州。那里的确离吐蕃和六诏都很近。

    “苏卿,你来介绍一下吐蕃现在的情况!”

    李小九沉吟了一会,转头又对苏定方说道。

    “是,陛下!”

    苏定方站出来说道:

    “吐蕃位于我大唐西南,与我陇右道中间只隔着一些羌人部落,其国东北就是吐谷浑,东南便是六诏。吐蕃现任赞普松赞干布,于今年去世,现任赞普为松赞干布之孙。由其大论禄东赞辅政,近几年来,吐蕃先后兼并了苏毗、羊同等部,又破党项、白兰,击败吐谷浑,取得其旧地,实力强盛之极,虽然比不上全盛时的突厥。但也是一个不可小视的敌人……”

    苏定方对着殿上的众人侃侃而谈,主要从军事方面介绍了一下吐蕃的情况。

    安和大概听了一下。心中对大唐的情报系统十分的失望,本以来能听到什么绝密的情报?谁知道苏定方讲了半天,都是一些关于军事方面的信息,比如吐蕃军力几何?军队战力如何?主要将领是谁?兵力分布的大概情况等等,至于国内民生、政治、经济等方面,则几乎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苏定方讲了半天。最后喝了口茶又接着补充道:

    “除了军力强盛之外,吐蕃还占着地利之势,因其地势极高,与安和国接壤之处险峻非常,绝大部分都无法让军队通过。而少数几个关隘,又都有吐蕃重兵把守,可以说是易守难攻。”

    说到这里苏定方迟疑了一下,似乎想到什么难解的事,思量了一下然后接着说道:

    “而且听去过吐蕃的人说,除了土生土长的吐蕃人外,外人很难适应吐蕃的气候,比如有一些大唐商队,一旦进入吐蕃境内,商队中的人就会有不少人出现头疼、眼花、耳鸣、全身乏力等症状,而且人也会变得十分脆弱,一场小小的风寒就可能要了人的命。”

    “噢?世上竟然还有这等事?”

    李小九一脸迟疑的问道,其它文武群臣也都是第一次听说这种事,纷纷小声议论起来。“启禀陛下,此事千真万确,吐蕃人曾自夸那是他们的大神保佑,让吐蕃多了一道天然的屏障,有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