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打造宋帝国-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如何进行改进呢?”

    戴言回道:“赵国国内现在有什么问题,在下没有确切的消息,自然是不清楚的。然而从我多年的见闻来看,赵国如今面临的外患可是极为严重了!赵国地处四战之地,其东有齐国、中山国,其南有韩魏,其西有新崛起的秦国,而其北面则是面临着草原上游牧民族的进犯。

    而这四面的国家、势力,对于赵国可都是不小的威胁!要知道,就算是强大如魏国那样的国家,一旦受到了四面强敌的围攻,面临的下场也是急速的衰落,变成像今天这样的局面。而赵国的实力本就不如魏国,如果被四面围攻,赵国恐怕有亡国之危!”

    听到戴言说“赵国有亡国之危”,一直镇定自若的赵雪眉毛都忍不住颤抖了以下。随后她就一脸急切的问戴言道:“那我们赵国该怎么办呢?”

    “办法无非就是两个,一个是分化外敌,一个是强化自身。

    赵国周边的国家,同时发兵进攻赵国的几率还是比较少的,只要不让赵国同时面对数个国家的进攻,赵国也还是比较安全的。而赵国外部的国家中,中山国处于赵国的腹心,乃是赵国最大的威胁,赵国要想强大,就必须将这只“中山狼”杀死。

    而强化自身,无非就是整合整个赵国的资源,将其集中利用。对于赵国的优势则要奋力的发挥,而赵国的劣势,则要尽力减少。想来对于这些,公主应该知道得比较清楚吧?我也就不班门弄斧了。”戴言悠然说道。

    见到戴言如此轻松的就分析了赵国面临的外部局面,以及其应对的大致方略,赵雪一时也有些愕然。若不是这些分析由戴言亲口说出,她真的没想到这是一个纯粹的外国人能够做出的应对方案。

    随即她又不服气的问戴言道:“你说的这些都是很粗略的方案,如果稍微转换一下,应对天下各国都能行得通,又何止单单适合我赵国?你能说出一个适合我们赵国的具体方案吗?”

    戴言听到她这话,陷入了微微的沉思,随后他对赵雪说道:“公主要我说出能使赵国强大的具体国策,也不是不可以。不过公主一直都这么怀疑在下,就算是我说出来了,公主也还是不会认可,那我岂不是亏大了?”

    “那你想要怎么办才肯说出呢?”赵雪有些急躁的问。

    “很简单,评判这个国策的决定不应该由你来决定,而应该由你的弟弟来决定。只要我说出了能使赵国强大的国策,一旦你弟弟认可我的方案,过来找我请教,公主必须要答应我一件事。”戴言说道。

    “可以,这样的评判方式很公平,我没有意见。”赵雪回道。

    这下轮到戴言奇怪了,他好奇的问道:“公主难道不想知道我要你答应我什么事吗?”说完,戴言还特意的在赵雪的身上狠狠的剐了几眼。

    赵雪见到戴言的模样,对他抛了个媚眼,走到戴言跟前,对他细声细气的说道:“只要你敢要求我办的事,我就绝对不会推脱。不过你真的有那份胆量吗?”

    戴言又一次的感觉到危险了!

    他赶紧将目光从赵雪的身上挪开,再不敢肆无忌惮的盯着赵雪!同时身体急速后退,飞快的逃离这个“魔女”!

    待到确定有了足够的安全距离,戴言才又恢复了自信的神采,一副轻松的模样。

    见到戴言如此模样,赵雪也忍不住掩嘴咯咯的娇笑起来。

    “看来胆小鬼终究还是胆小鬼啊!”赵雪笑着说道。

    戴言自己也搞不懂,自己也算是能上战场亲手杀敌的猛人了,为什么会对赵雪如此畏惧?

    不过他也不想耽搁了,他随后就对赵雪说道:“要使赵国强大,我的建议只有四个字:胡服骑射!你就将这建议带给令弟吧!”

    胡服骑射!赵雪默默的思考了一下,又想了想赵国国内所面对的情况,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

    随后她说道:“这个建议我就带给我弟了,如果他听到了这样的建议也认可,无论你要我做什么事,我都一定会办到。告辞!”

    说完,她就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离去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零七章 经济基础() 
待赵雪离去还不过半个时辰,赵雍就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跑到戴言的住处,向他诚心请教戴言所说的胡服骑射之策。

    同行的还有满脸无奈之色的赵雪。

    赵雍一见到戴言就恭敬的问道:“师父,如您所说,我赵国如今确实是一个地处四战之地的危国。我也一直认为,我国最大的威胁就是中山国。要想使赵国强大,就必须除掉这头中山狼。然而我赵国内部也是矛盾重重,要想使我国强大就必须进行变法。师父所提的胡服骑射之策,能否为我仔细的讲解?”

    戴言大有深意的看了一眼跟着赵雍一起过来的赵雪,随后说道:“在我看来,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就必须最大限度的整合这个国家的资源。

    在三家分晋以后,赵国乃是领土最广阔的国家。赵人之悍勇也远远超过魏人和韩人,然而为何赵国在对外的战争中,却多次败给了魏国。在如今,还要加上一个秦国。公子可知道这是为何?”

    赵雍恭敬的说道:“敢请师父赐教。”

    “这都是因为赵国没有很好的整合赵国国内的资源而已。”戴言回答道,随后他又问赵雍道:“问你一个问题,赵国的地域远超韩魏,为何赵国的人口却一直上不去?”

    “弟子不知。”赵雍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赵国和中原各国都有些不一样。据我所知,除了少数地区乃是适宜种植的农业区域外,赵国大部分的领土都只能作为放牧的牧场来使用。

    如果将整个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话,生长于土地上的植物无疑就是生产者,而以植物为生的动物,像牛、羊、兔子这些都是初级的消费者,虎与狼这些以牛、羊、兔这些初级消费者为生的肉食动物,我则将其称为次级消费者。

    一块地区,可供种植的植物随处可见,多到人数都数不清。然而像牛羊兔这样的初级消费者数量就不会很多了,而类似虎狼这样的以牛羊等初级消费者为生的动物就更少了。

    这样的现象反映到了国家与社会上面,也有类似的现象。如果一个地方是农业区,以地里长出来的粮食作为主食,那么这个地方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能够达到最大。因而也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同时在国家上,也能够产生更多的兵力。

    赵国的人口上不去,无非就是赵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是适合放牧的牧场,并不适合种地。赵国的人口偏少,也就不足为奇了。”戴言一一解说道。

    “师父,既然如您所说,赵国因为大部分地区是不适宜种地的牧场,由此而导致了赵国的人口偏少。那么按照常理来说,我们就应该尝试将那些牧场转化为农田啊,然而您的策略里似乎没有提到这样的方略吧?”赵雍疑惑着问。

    “你的思路确实是正确的。赵国要想真正的强大,必须要有更多的人口,以及能养活更多人口的产粮区。然而你却忘记了一件事:人是不能够逆天行事的。赵国除了位于邯郸附近的农耕区外,无论是赵国的晋阳,还是赵国的代地,都不适合农耕,我说得没错吧?”戴言问赵雍道。

    山西六大盆地中,面积最广大的大同盆地如今还是林胡、楼烦这些游牧民族所占据。而太原盆地以及忻州盆地这两个面积较大的盆地在如今则是属于赵国所有。

    赵国晋阳,也位于后世的太原盆地上。在如今的时代,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其实是粟,而晋阳盆地也只有极少部分地区种粟,大部分的地区其实还是在放牧的。

    而位于太原盆地北方的忻州盆地,也就是此时人们所通称的代地。代地以前是代国的领土,三家分晋时,赵国的家主赵襄子为了灭代,将自己的姐姐嫁给代君以麻痹代君。而后赵襄子在一次与代君盟会时,请代君喝酒,由此设计杀死了代君。而赵襄子的姐姐得到了代君死亡的消息,于是就在路上将自己头发上的簪子磨尖,自刺而死。其在后世也被称为摩笄夫人。

    代国就是纯粹的戎狄所组成的国家,而归属于赵国的代地,其主要经济同样也是以放牧为主。

    赵国在晋地的部分,除了这两大盆地以外,其他地区就几乎都是山地了。那些地方都是戎人杂处,山贼众多的地方。平时不给赵国添麻烦就算烧高香了,就更别说能给赵国提供资源了。

    “确实如师父所说,赵国除了邯郸以外,其他地方并不适合农耕。”赵雍答道。

    “赵国目前的形势摆在这里了,占据小部分领土的国都邯郸附近是赵国的农耕区,而占据赵国大部分领土的地方却是只适合放牧的地区。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对于赵国来说,要改变它们,亦或是将它们统合到一起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在我看来,在这两种不同的经济形态中,赵国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具体是由这两种经济中的哪一种来做主导!而从赵国如今选择了迁都邯郸以后,看来是农耕经济占据了上风。不过在赵国做出了如此的选择以后,赵国的北方代地却时有内乱,其实这不仅仅是因为代地原为异族,不甘心为赵国所统治。更重要的原因,还是赵国游牧区的经济与农业区的经济完全不同,双方有着天然的利益冲突!”戴言郑重的说道。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在一个国家里,经济更是决定了政治势力的实力!

    赵国从三家分晋以来就历经多次内乱,在戴言看来,这绝不仅仅只是赵氏宗族内部的矛盾,而更是赵国游牧区与农耕区之间的矛盾!

    事实证明,一个国家,其立国的根基必须要有一个是主导性的经济基础,一旦其统治的地方有了其他的经济形式,那么这个国家内部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力量就会自发的与其他的经济形式展开斗争。要么是新经济代替原本的经济基础,要么是原本的经济基础将新经济排挤出去,亦或是将其收编。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协调的可能!

    这也就是所谓的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了!

    后世的大航海时代来临时,中国闭关锁国而导致中国最终落后,很多人都将这种原因归结为皇帝的错,认为就是皇帝的一纸诏令就导致了这样的恶果,因而所有的责任都在皇帝的身上。

    然而很多人却是压根没有注意到中国农业文明的特性,以及其内部的强大经济力量。

    在明朝永乐大帝时期,郑和下西洋,中国的船队一直都开到了东非海岸。然而仅仅在第七次下西洋以后,明朝的官员就将所有下西洋的资料全部烧毁,连带着所有宝船的资料图也全部烧掉了。

    按理说,在永乐大帝的统治下,有了下西洋带给国家的巨大利益,使得永乐大帝五征蒙古,收安南为郡有了可能。国家应该不存在做这种自毁长城的动机。

    然而事实却是发生了。其原因非常简单:对于明朝的文官集团来说,由太监所带领的船队下西洋,就能够为皇帝带来足够的财赋,那还要我们这些读书人当官干嘛?国家是由我们说了算,还是由太监说了算?

    于是将下西洋的资料烧掉,宝船的资料也烧掉就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