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打造宋帝国-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回道。

    “你说的这些都是应该的。”楚王道,随后他又向着满场的楚军将领和封君说道:“今后谁都不许私下骚扰宋国,违者军法从事!都听明白了吗?”

    楚军将领见到楚王的语气前所未有的严厉,那些私下都有这小九九的将领封君也不敢多想了,都在那里回答道:“听明白了。”

    戴言见到了楚王如此的表态,也放下了心,随即就告辞而去。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十六章 计杀养陵君() 
在戴言离去以后,楚王问昭睢:“你确定这个子偃只用了一千士兵就正面击溃了养陵君的5000大军?”

    “这确实是臣下亲眼所见!”昭睢回答道。

    “哼,养陵君真是个废物!这些老贵族,平时一个比一个更会比资历,真打起仗来却这么没用!你去替本王好好训斥一下他,也顺便让那些老贵族知道厉害!”楚王对昭睢命令道。

    “诺!”

    昭睢随后就下去了,然而他并没有直接就去训斥养陵君,而是又私下去找了戴言。

    “公子,如你所料,王上在见过你以后,果然叫我去训斥养陵君!您为何会如此肯定?又为何在一定要在训斥他之前见我?”昭睢问道。

    “很简单。”戴言回答道,“楚王有伐齐之心,这就说明他乃是一位开拓进取的君王。这样的君王是压根不会在乎臣下是否坏了规矩的,他只关心一条:臣下有没有能力。这一次养陵君在我面前败得如此干脆,这就说明了楚王的臣下无能。楚王当然会去训斥于他。我在您训斥养陵君之前提前见您,是想请您帮我个忙。”

    “什么忙?”昭睢问道。

    “我这个人不喜欢结仇,一旦结了仇这个人最好还是死了为好。左尹不如帮我杀了养陵君?”戴言淡淡的说道,不过其说出来的话语令人胆寒。

    昭睢听到戴言的话也是心中一动,不过他随后问道:“养陵君现在打了败仗,就算再怎么落魄,他也是一位封君。我哪有权力杀死他呢?这个要求请恕我无法办到。”

    戴言说道:“左尹不用自己去动手去杀他,待会您去训斥他的时候直接告诉他楚王非常生气,再和养陵君说说你们楚国的军法:覆将必杀!到时候,恐怕他自己也没脸再活下去了吧?”

    真是好歹毒的心计!昭睢心里打了个寒颤。

    昭睢当然知道按照对方所说的办法能够杀死养陵君。要知道,楚国覆将必杀的传统始于屈氏的祖先屈瑕。当年屈瑕代楚伐罗,结果大败而回。逃到半路,他自感无言回去面见楚国君王、父老,于是自杀以谢罪!由此打了败仗的将军——覆将必定自杀谢罪,楚国将军们从此统兵出战只有两条路:要么获胜而归,要么死在异乡。于是楚国开始疯狂扩张。

    后来晋楚城濮之战的楚军统帅子玉大败以后,他一路败逃,快到楚国边境方城时,专门派使者回去向楚王报告,想让楚王给他一个特赦,免除他的死刑。结果楚成王直接派使者向他回报:您如果进入方城,该怎么和申县和息县的父老交代?子玉无言,于是自缢而死。

    就连当年楚国尊贵的若敖氏后裔,位居令尹至尊的子玉都无法违背覆将必杀的传统。而养陵君地位不及子玉,官职和令尹相比就更是差远了,他有什么理由能逃避覆将必杀这种传统?

    不过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昭睢思量着。

    他直接和戴言说道:“养陵君虽然是我楚国的废材,然而他毕竟是我楚国人。我为什么要帮您对付我们的自己人呢?”

    “我将直接交割给左尹四万石粮食。”戴言轻轻的说道。

    昭睢一听到这话就如同听到了天籁一般。四万石粮食啊!这放在楚国,他自己的封地上,那确实是不值什么钱的。然而现在在这宋国的土地上,粮食对于他来说就是钱,甚至比钱更有用!

    以现在陶丘一金四石粮食的价格来算,这四万石粮食就相当于一万金了!不说养陵君本身和昭氏不对付,就算他是昭氏一系的封君,一万金取一个人头,昭睢也绝对干了!

    于是他立即转口对戴言说道:“公子此言当真?”那表情似乎只要戴言敢说个不字,他都能立即将戴言吞到肚子里去。

    “当然是真的。我们宋国人向来重信守诺,左尹应当很清楚。”戴言回道。

    “成交!”昭睢立即答应道。

    随后他马不停蹄去找到了养陵君,直接丢给他一把剑,对他说道:“养陵君,大王对你的表现很生气!你私下挑衅宋国,大王没什么意见。然而你在正面战场上以5000兵马竟然连宋军1000人都打不过,我楚国还有比你更无能的将领吗?你应当知道我楚国的传统:覆将必杀!大王已经不想再见到你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养陵君一听到昭睢的话就是泪流满面,他真的不想死啊!然而他却更不敢违抗楚王的命令,如果他敢抗命,那么他的封地将会被收回,他的家族也会被灭族!他现在自杀谢罪的话,好歹他的家族还能存续,他的儿子也能够继承他的爵位。

    于是养陵君长叹一声,直接自刎而死。可怜这位楚国封君临到死都不知道他其实是被人杀死的!

    昭睢见到事情办得如此顺利,也是松了口气。这养陵君虽然打仗窝囊,不过在对家族存续的执念还是挺深的嘛。他默默的想道。

    随后楚王和戴言都知道了养陵君自刎而死的消息。

    楚王听到养陵君的死讯,只是稍稍叹了口气,随后对昭睢说道:“让他的儿子继承养陵君之位吧。养陵君带来的族兵,你从其中选出一个优秀的将领,让其代为指挥。”

    戴言听到这消息算是真正的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当养陵君的死讯真正传开以后,绝对没有哪个楚国的封君再敢私下去“征粮”了。

    他设计杀死养陵君,固然是因为养陵君私下在丰邑纵兵劫掠,给丰邑的百姓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也有养陵君的封地靠近宋国,戴言担心他未来会找宋国的麻烦。

    然而戴言杀死养陵君最重要的目的其实还是为了震慑楚国的封君和武将。楚国的军队,历来就是一头猛虎带着一群狼。王就是猛虎,封君就是群狼。

    猛虎想要群狼们为他卖力的抢地盘,就必须对这些狼偷偷抓兔子的行为给予容忍,像私下里劫掠中立国,在楚王的心里其实压根就算不上什么大事。他对养陵君不满也不是因为他去偷偷抓兔子了,而是他竟然连兔子都打不过!他还有资格做他这头猛虎手下的狼吗?

    在戴言看来,要想将楚国这群猛虎群狼的眼光从宋国的领土上离开,唯一的办法只有向他们亮剑!他就像一个杀手,杀死了敢于出来挑衅的养陵君,用养陵君的尸体来震慑楚国剩余的封君和将领们!

    他知道,经过了这一次的事件以后,宋国东境算是真正的安全了,不用再担心会受到楚军的劫掠了!

    做完这些事以后,戴言回到了丰邑,开始处理这一战的善后事宜。

    这一次和养陵君的交战虽然短暂,然而丰邑所经受的损失却并不小。共有二十余平民在养陵君劫掠的过程中被杀,与楚军交战过程**有百余名士兵战死,重伤者有七十余人,轻伤者则接近两百余人。

    还好农家许行在南方游历时曾以编织草席为生,又兼修习神农之学,对于能够止血的艾草了解甚多。因此很多受伤的人退下战场以后都由农家的人止住了血,没有引发大规模的破伤风。

    外加上戴言临走前亲自吩咐,不要浪费布料,给每个受伤者都包扎好。这些措施都令得受伤的士兵得到了最好的治疗,由此才将伤亡控制在了戴言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那些受过伤的老兵只要能够恢复过来,在未来都会成为最好的战力,所以戴言对于这些人的照顾非常上心。

    而那些被戴言俘虏的楚军,在养陵君死去以后,戴言就将这些人全部交给了昭睢。而楚军的兵器和他们从丰邑劫掠而来的财物,戴言则全都不客气的拿下了。那些财物,戴言派人分类整理好,将其一一退还给丰邑的百姓。

    在退还财物的过程中就能够看到宋国百姓的特性了,基本上每一家都只拿走自己家里被抢走的东西,很少有人会去多拿。在宋国,民间的氛围就是重信守诺,这一次财物能够失而复得就已经很难得了,如果谁要是在这种时候还贪念不足,想要多取,一旦被发现了,那面对的可能就是整个社会的唾弃!

    这种时候戴言才能真正的感觉什么是君子之风,什么是君子之国。他无法想象在这样的国家里会有老人摔倒在地而去讹诈扶他起来的好心者的!所以在这个国家里,是绝对不会存在老人摔倒而不敢扶这样的事的!

    就当戴言将所有的琐事都处理完毕以后,他收到了一份来自睢阳的诏书,一份有着国君和国相同时署名的训斥诏书!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十七章 余波() 
兄长见信如唔:

    前日收兄长与国相之书,并斥小子不顾国家现实,强出私兵攻伐养陵君,以致与大国结仇。国相所言:宋国乃小国,侍奉大国应当谨慎,万万不可以强力与其冲撞。臣弟对此不以为然,愿与兄长说之。

    楚国,南方之蛮夷也,沐华夏之法而强国,以至于今。今楚国虽有文采精华若屈原者,然其国无信,不与我宋国同,终归蛮夷也。蛮夷者,畏威而不怀德,,得其善言不足喜,恶言不足怒也。国相所言卑辞以对其王,厚币以赂其臣,笼络上下之法,臣弟实不敢附议。

    昔楚庄王时,以五千乘之强兵伐宋,围国都九月,睢阳城内易子而食,析骸而炊。华元奋起夜入楚军大帐,擒楚国令尹子***订城下之盟,楚军遂去。此楚国令尹子反畏华元之威,楚国大军畏宋人之威也,非楚人喜华元之言也。

    今楚国养陵君以为我宋人易欺,故肆意纵兵于丰邑。此养陵君亮剑于前,而楚国封君觊觎宋东境于后也,当此之时,宋国实则危如累卵!臣弟遂尽起丰邑之私兵,战于丰邑,养陵君大败,而楚国封君均为之大震。臣弟又私下设计,以万金赂于楚尹,遂杀养陵君。养陵君既死,楚国封君当知我宋国之不易欺也,如此我则宋国东境当无楚军劫掠之危矣。

    宋国为兄长之宋国,也为臣弟之宋国。宋国于子偃,犹如土之于木,鱼之于水也。木若失土,鱼若无水,安能存活?臣弟为兄长,为宋国之心一片赤诚,可昭日月。国相所斥臣弟为丰邑自身之利而背宋国之利,臣弟实不敢受!

    惟愿兄长察之!

    臣弟子偃敬上。

    睢阳,子喜读完了戴言的这封陈情书,也是感叹不已。确实是错怪了子偃了,他心里默默的想道。子偃虽然是丰邑的领主,但他更是宋国的大行人,宋国若是有什么危机,他也得不到什么好的,责怪他因私废公,实在是太过了。

    随后他召见了国相乐成,对乐成说道:“国相,你指责子偃因私废公,我看还是太过了。子偃怎么说也是我的弟弟,是咱们宋国的公子,他是和宋国的命运连在一起的,宋国若是有什么事,他也得不了什么好处。我看他当为我宋国大行人,也没什么问题。国相所言罢其大行人之职,就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