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打造宋帝国-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推进一个国家的教育,与推进一个城邑的教育,其难度是完全不同的!在陶丘这个大城市内,因为人口集中,所以兴建几所小学和中学,就能够让大多数陶丘少年接受教育。然而当这个教育是在一国内举行时,除了睢阳和彭城,就完全无法采用陶丘的模式了!

    毕竟睢阳与彭城作为宋国的大城市,其人口大多住在城内,比较集中,可以采取类似陶丘的方式,在城内兴建起学校以后,就能够很容易的让大多数人接受教育。而宋国其他的城邑,住在城内的人终究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生活在广大的宋国乡野间。

    如果要让所有宋国儿童接受教育,哪怕是最简单的在宋国每一个乡普及教育,那么需要修建的学校数量,以及于此相关的花费,就完全是通过发债募集而来的资金所不可能承受的!

    当得到了这样的汇报以后,考虑到宋国的现实,戴言也不得不妥协,因此只能将学校的数量加以限定。三都之内的学校数量不谈,位于其他各邑的学校数量,大致定为每座城邑一所中学,三所小学。

    因为这笔教育拨款乃是中央财政发放的,所以对于各地除三都外的城邑,都是采取一碗水端平的方式,这自然就造成了各地人口不同的城邑之间的矛盾。

    比如有的城邑人口多,如泗水边的大邑方与,它的人口较多,仅此于三都和丰邑等,仅有的四所学校是完全不够的;而对于宋国较为偏远的黄邑,其本身人口稀少,这样几所学校对它可能又有些多了。

    外加在宋国本土之外的东海之地,东海贵族们也在呼吁需要普及教育。对于他们来说,自己没有接受教育倒是无所谓,但是自己的孩子可不能像大老粗一样。而且本身宋国国内,也有些声音,认为正是像东海那样的“化外之地”,就更是需要学校来好好教化夷民,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融入宋国!

    这么简简单单的一道教育改革,就在宋国掀起了滔天的波澜。而在戴言看来,这种争吵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还是涉及到权力之争!

    义务教育以及学校普及的政令一推出来,整个宋国的贵族们立即就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危机。多年的政治斗争经历,都让这些人异常敏感。他们很清楚,贵族们之所以能够统治这片土地,靠的真的是他们的血统吗?并不是!他们之所以能够建立稳定的统治,最终靠的,还是他们对于知识的垄断!

    也许一般的宋国人不关心外界的事物,能够记忆的东西也不会很长,然而贵族们却是不一样!哪怕宋国贵族对于外界的事物再是迟钝,他们对于列国间的大事,也还是很清楚的!

    当年在鲁国权倾数代的三桓,是如何在鲁国丧失统治地位的呢?这其中固然有着三桓本身的政治水平太次,被下属架空的原因,然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如孔子、少正卯等在鲁国大肆推广私学,将原本属于贵族的知识扩散了出去,才让那些原本衰微的士族乃至庶民们崛起,并最终掌控了鲁国!

    而如今国君是要以当年孔子、少正卯等私人推广学问更加迅猛的方式,通过普及性的义务教育将知识扩散出去,这对于贵族阶层的未来必定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因此哪怕是礼部的学校建设计划,没有一丝纰漏,贵族们也一定会反对这一政策的!而在如今国君拥有强大的政治势力支持的情况下,贵族们最好的应对方式,并非是直接的反对,而是通过各种找漏洞的方式,来让全国性的教育计划流产!

    可惜这些贵族终究是落后于时代,他们不能真正理解,义务教育在戴言心目中有多重要!他可是希望能用这一方式,提升整个宋国国民的素质!

    戴言也能模糊的感觉到贵族们对于义务教育的抵制,而到了现在,贵族们还是通过找茬的方式,来批判这一计划,也让戴言感到欣慰。毕竟这还是在规则之内来反对,而并不是直接违犯了规则!

    戴言也由此通过了其他的方式,来对教育计划进行修正。在他看来,既然贵族们想要反对,那么就以更加迅猛的方式来推广教育吧!

    他很快就对义务教育进行了改制,而这其中唯一的改变,就是允许私人在如今宋国礼部影响不到的乡村地区办学!

    之前陶丘的教育,乃至如今宋国全国的教育,这其中全部都是由官方来主导的!然而在戴言多次以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办学的行为,也很容易的让人感觉,教育乃是一门不断亏损的生意!

    实际上,这并不是事实。抛开他想要灌输给他的子民们的教育观,乃至提升人民的素质这些因素外,教育还是一门有着深厚基础的生意!

    当礼部开始推行科举制,宋人看到之前原本与他们一样贫困的人,如今却成了他们需要仰望的官老爷时,他们内心的受到了强烈的触动!尤其是这些官僚,就在整个宋国的土地上,对他们施政,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官僚的监管!

    那些原本就是陶丘贫民的人,不过就是读了几年书吗,他们与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他们能够成为官员,那么我们也可以!这就是无数遍布宋国乡野的贫民心中的想法。

    人最害怕的,其实不是剥削,而是彻底失去上进的路!遍布宋国乡野的人需要教育来上进,而在宋国礼部无法提供这个机会的时候,陶丘的商人们就完全可以凭借手中的资源来做到!

    他们本身不缺钱,在陶丘推广了数年的义务教育后,也同样不缺乏识字的教师,唯独缺乏的就是政策!如今官方允许他们私人办学,而在乡野办学也同样是一件有利润的事,那么为什么不办呢?

    于是,在礼部所推广的公立学校之外,私人所建立的各种私立学校,如同野草一般,在整个宋国的乡野生长起来了!这些私人学校,虽然收费很高,对于乡野间的贫民们来说,几乎是一笔极为沉重的支出,然而宋国贫民们却是咬着牙接受了!

    对于他们来说,或许他们自己学不会书本上的知识,但是这不要紧,只要他们的儿子、孙子能够学到知识,并能够通过这条路上进,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安慰了!

    而对于这些私人学校,戴言仅仅通过统一的书本以及统一的考试,就让整个教育产业规整如一,而不会有任何意外了!

    当然,在私学建立以后,贵族们却是发现,如此的方式倒是对他们更有利了!因为他们能够很清楚的察觉到,公学的师资力量,远在乡野间那些私学的师资力量之上!

    如此一来,虽然贵族的子弟和贫民的子弟,都有了一样的起跑线,然而贵族们毕竟资源丰厚,其子弟也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未来成才的机会自然也比贫民子弟要高!

    这样的局面,在戴言分别在睢阳以及彭城,又兴建了两所大学以后,变得更加明显!这样两所睢阳大学与彭城大学,乃至原本的陶丘大学,其毕业生都能够拥有更好的机会——能够成为高等级的文官乃至真正的军中大将!虽然宋国国内没有明确的法律执行这一政策,然而在后来宋国的官僚与军方体系中,大学出身才能身居高位,就成了一种“潜规则”!

    而这三所大学中,除了一开始建立的陶丘大学招生不设置地域,仅凭其才能就录取以外,另外两所大学,戴言都特意在学费和录取的分数上加了限制!

    如此一来,这两所录取条件对于宋国贵族乃至富裕阶层的更有利的学校,就仿佛给了宋国贵族们一条捷径——能够继续保持他们地位的捷径!

    他们总算是对整个教育体系再没有意见了!

    而对于达成如此情况的戴言,则是冷笑不已!他通过这样明里暗里的方式,固然是给了宋国贵族许多帮助,让他们的子弟在教育上占有优势,但何尝不是在剔除贵族中的杂质?

    贵族子弟中,讲究“贵族风度”的固然有,然而品质低劣的,依然大有人在!他通过这样的方式,还是能够限制大批素质不够的贵族们上位,而与此同时,虽然贫民子弟上位异常艰难,然而凭着其庞大的人口优势,最终必然会有人能够脱颖而出!

    而这些脱颖而出的贫民子弟,与有着强大资源和背景的贵族子弟,就由此成为了宋国新的精英阶层!精英中虽然有着贵族阶层,但是毕竟与贵族还是大不一样的!

    这样一批精英阶层,乃是抛弃了腐朽气息,才能出众的阶层!只要宋国的精英阶层始终能力出众,戴言就不担心宋国遭遇危机!

三百三十章 变法(九)() 
宋国的变法,从官制到法律,从土地到教育,无一不是为了让整个国家强大起来。而强国的最终目标,还是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

    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它的经济、文化、教育有多么发达,只要它的军事实力不足,无法保全它的疆土和人民,那么它所拥有的一切荣耀,都将失去!

    在真实历史上,华夏文明最好的例子,就是齐国;而西方希腊文明最好的例子,就是雅典。这两个历史上存在的国家,在其辉煌时,都是商业和文化极度发达的国家,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达到了古典文明的巅峰!然而它们的军事实力就是最大的短板,正是这一短板,使得这两大文明国家遭遇了强敌的入侵,而在其兵败被灭国以后,其巅峰时的荣光也未曾再现!

    戴言很清楚,宋国表面上的繁荣,无论有多么灿烂,都只不过是绚丽的花朵。而宋国真正的根基,还是在于国内强大的军事实力!军事实力不够,其他的一切都如同过眼云烟,顷刻间就能消失不见!

    而且宋国军事的强弱,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权力大小,以及他在整个天下的地位!在如今的战国时代,一切都是以实力来说话的!因此,他对构建一个强大的军制,乃至训练一支强大的军队极为上心!

    戴言初掌宋国时,为了保持政权的更迭,没有贸然改变军制。而当他将国内的诸多事物都理顺以后,他方才开始对着宋国国内最为重要的部分动刀子!

    在宋国进行军事改革以前,整个宋国的军队,乃是杂乱无章的。其中戴言手中的核心军队,乃是出自陶丘和丰邑的近十万大军。而这十万大军中,又有差不多两万类似于魏武卒那样的常备军,剩余的八万大军,都是从陶丘临时动员的军队!

    而在陶丘军队之外,又分为两大系统。其中之一乃是位于宋国本土的地方部队,这一批部队部分是由之前睢阳势力的军队,其中包括乐氏与皇氏贵族所掌握的族兵,而剩下的部分,则大多是宋国各邑所动员来的地方部队。

    与睢阳系不同的另外一个系统,就是来自于东海贵族的部队。这些部队完全归东海贵族们所有,然而这些部队的组成就很有意思了,其中有来自于东海贵族的族兵,也有来自于陶丘的移民,更有东海贵族从地方招募的东夷部族兵!

    这样杂乱无章的军事系统,极大的降低了整个宋国的战斗力。在宋楚之战时,戴言就能够明显的发觉指挥的不顺畅!

    而且在以上这些军队之外,宋国还另外有着陶丘的骑兵,以及由多个部分所组成的水师!

    骑兵不说,光说宋国的水师,就有着原属于睢阳的水师以及陶丘水师,另外还有戴言临时招募的陶丘船队。而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