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打造宋帝国-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号称有三个主权国家:一个是太大的中国,一个是太狠的日本,最后一个则是太“聪明”的泰国。

    在当年差不多整个东南亚都沦为殖民地的情况下,小小泰国能够保持独立,不得不说这绝对是一个奇迹。由于其身处中南半岛的英国殖民地缅甸和法国殖民地越南之间,其国很好的游说了英法两国,让英法两国将此国作为缓冲带,从而保持了国家的独立。到了二战爆发时,小日本也盯上了这个亚洲的主权国家,泰国也聪明,说只要你不灭我国,其他一切都好说。看到泰国这么客气,小日本反倒不好意思了。于是怂恿泰国攻打柬埔寨,虽然泰国弱鸡连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都打不赢,进攻柬埔寨,其海军舰船损失四分之一,然而背靠轴心国,其虽然败了,却依然逼得维希法国归还了曾经侵占的泰国领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泰国和小日本签订了同盟协定,加入了轴心国,并且向英美宣战。然而此国在美国的外交官却宣布与泰国政府断绝关系,宣称其国内的政府无效,并且成立“自由泰国”。到了二战结束时,日本宣布投降,泰国立即站出来说:我们当年的宣战是无效的。在“自由泰国”组织这群外交官的努力下,外加各种地缘和利益的考量,美帝也认可了这个神说法。到了最后,此国虽然名义上是战败国,最后竟然享有战胜国都没有的待遇:从小日本那里捞到了120亿日元的战争赔款。

    这就是外交的重大作用,用得好甚至比用兵更有用。孙子兵法有云: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在战场上也只有奇正两种战势,论起战争的方式也只有进攻与防守两种,然而战争的变化却无穷无尽,古往今来多少名将想彻底掌握战争的规律而不可得。外交的变化比起战争又更多了,这也是一种变化无穷无尽的学问。后世中国人常说“弱国无外交”,这句话说起来其实很可悲。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强者,都是四方蛮夷向我们下跪称臣。而在20世纪的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利益被列强们肆意分割,当做筹码随便交易,在强者思维占据主导的中国,这当然是无法忍受的。于是才有了“弱国无外交”,这种烙印深深的印在中国人心里。这其实就涉及到了外交的最本质的东西了,那就是实力。

    所有的外交全部都是需要实力的,没有实力又想做到强者才能做到的事情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戴言当然深深的知道这一点,在他看来,一个国家能发挥的实力不止有军事上的力量,还有经济和文化的力量。当然在这个时代,除了几百年前管仲用“轻重之法”这种经济手段教训了齐国的敌人以外,还没有人懂得经济力量的强大。在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胡虏无百年之运”,也没有异族皇帝发出“不知汉民难治”的言论时,也没有人能够认识到文化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戴言作为穿越者,毕竟是有后世的种种眼界,他决定要让这时代的人们好好认识一下这些看不见的力量。

    他作为大行人以后没有出使他国,也没有去改变政策。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陶丘,这座宋国最富裕的城市,天下的商业中心。

    在来到陶丘之前,他脑海里设想过各种陶丘的富裕。即使是穿越之前的戴言,也知道历史上著名的“陶朱公”范蠡,他名字中的那个“陶”,说的就是陶丘这个“陶”。在战国后期的历史上,对于这座城市的争夺那可真叫刀光剑影啊,为此赔上了一个大国(齐国),外加两个大国权相(赵相李兑、秦相魏冉)都栽在了这座城市上。

    当初来到陶丘以后,戴言眼中有些失望。在陶丘城外,这座城市看起来丝毫不起眼,比起宋都睢阳来,要小了不少。唯一和宋都睢阳有差别的就是那来来往往的人群,睢阳来来往往的人群可以说不算少了,然而睢阳和陶丘比起来,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在戴言的记忆里,唯一能和这座热闹相提并论的,恐怕只有后世他曾亲身体验过的春运了。

    陶丘还有一点与睢阳大不一样。睢阳这座城市,虽然也热闹,也是人口众多,然而其人口绝大部分都是住在城内的,只有睢阳周边零零散散的分布这众多大大小小的存在。然而陶丘就不一样了,其被城墙围住的地方确是比起睢阳要小得多,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陶丘以前是曹国首都,曹国这种小国底蕴比起宋国就更差了,其国都当然也不可能有多大。

    然而就如金子总是会发光一样,城市地理位置好,也总是会迅速发展的。陶丘也是一样,城墙内的土地不够用了,那就往城外发展吧。到了陶丘济水岸边,戴言就看到了比陶丘城内壮观得多的景象:陶丘沿河十里,尽然全部都是大大小小的建筑,外加在济水边停泊的大大小小的船只,整体看起就像一个绵延十里的大城市。

    当走到那些房屋面前,戴言才知道,这些房屋大部分其实都是商人们所建的仓库,供人居住的住宅极少。而走到河边,岸边几乎全是码头,那些仓库与码头一一相对。在戴言的询问下,方才知道这些仓库与码头都是对应的,每一个大仓库都对应着一块码头,两者一起归属于一个私人所有。而像这样的大仓库和对应的码头的数量,简直数都数不过来。这种繁荣的景象,几乎让戴言以为自己来到了穿越前电视上所看到的旧上海十里洋场。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十八章 大商人() 
戴言在见识了陶丘这座繁荣的城市就召来了陶丘大夫,开始询问起这座城市的细节。从大夫的口中,戴言也由此知道了陶丘这座城市的复杂。

    这座城市是一座纯粹的商业城市,虽然陶丘城四周也零零散散的分布这一些村庄,然而若是要靠这些村庄供给整个陶丘的话,恐怕不出一个月,整个陶丘人都要饿死光了。

    这座城市在册的户数只有一万五千余户,按照人口来算的话,估计也就在10万左右。然而若是你以为这座城市只有这么点人,那你就太小看它了。这座城市和后世的商业城市并无不同,有着大量的流动人口。陶丘大夫虽未统计具体流动的人口,然而根据其估算,这座城市流动的人口当为人口登记户数的两倍到三倍,算下来,其人口当在30万左右。这个数量和宋都睢阳都不相上下了,依戴言对此地的观察来看,这个数据应当是差不离了。

    此时天下列国间虽也是时有战争,然而各国间的贸易却是极为兴盛。而各国间的国际贸易,贸易量最大的就是食盐和粮食两种。食盐的产量比较固定,大部分集中在齐国与魏国。当年齐桓公称霸中原时,中原各国诸侯莫不服从,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齐国掌握了盐的销售,哪个国家要是不听话,齐国就给它来个食盐禁运,于是列国莫不服从;唯一例外的国家就是晋国,晋国在安邑有盐,对齐国的威胁丝毫不在意,由此才有了在未来挑战齐国霸权的可能。粮食的贸易也是此时国际贸易的大头,这项贸易比起食盐来说规模就更大了,但是这项贸易有一个极大的缺点,那就是无法控制住粮食的产量和来源。整个华夏文明就是一个农业文明圈,各个国家都在种植粮食,从事此项贸易的从诸侯到封君,从贵族到游侠,从大商人到小农民都有,其来源及其复杂。

    而陶丘作为天下的贸易中心,它的贸易中最大头也是食盐与粮食两样。掌控食盐贸易的大部分是齐国与魏国的贵族,虽然这些贵族不亲自出面,然而其代理人在陶丘还是很有势力的,像这样的人,小小宋国又哪里敢得罪呢?粮食贸易参与的人则更复杂了,天下各国各大小势力在陶丘其实都有存在,即使是像陶丘大夫这样的地方官都无法判断出一个商人的确切背景,也不敢随意的得罪参与粮食贸易的大商人。陶丘除了食盐与粮食两大贸易外,对于各地方的特产也是其中的贸易大头,像赵国的牛马,燕国的胭脂,齐国的鱼,韩国的铁,南方楚国的木头,西方秦国的玉石等等也是颇为兴盛。可以说,陶丘虽然是宋国下属的城邑,实际上这座城市是一座受各方势力影响的国际化城市,远远不是小小的宋国所能完全掌控的。

    陶丘的邑大夫在管理此地时就对此非常清楚了,在这座城市,只要商人们能按时交税,整个城邑能维持一个基本的治安,邑大夫是压根不会多事的。戴言了解了此地的情况以后,对邑大夫的管理也没有多做评价,只是让邑大夫请来陶丘的粮食大商人,他想与商人们谈谈生意。

    很快,戴言就见到了在陶丘名声极盛的三位粮食大商人——白龙,濮阳兴以及田布。此三人中,白龙是当年魏国李悝变法时的大商人白圭的后代,其背后有着魏国的各大贵族。濮阳兴明面上是卫国濮阳庶民,然而能够从事大规模粮食贸易的绝不可能是毫无背景之人,邑大夫则猜测其背后可能有赵国背景。田布则是齐国人,明面上也是齐国庶民,然而以他从事的贸易规模来看,其背后定然有着大量齐国贵族。

    戴言见到这三人也不多言,只是推说宋国今年遭遇了水灾,希望能在三位手里买粮。

    “不知公子欲购多少粮食?”白龙发问道。

    “不多,100万石就够了。”戴言淡淡的道。

    100万石!这三人都吓了一跳。要知道此三人也算是见多识广的大商人了,国君、贵族、地方官员等向他们买粮食的其实也不算少,像他们从事的粮食贸易,一次超过10万石的时候也是有的,像这种时候一般不是打仗那就是要赈灾了。像马陵之战时,齐国就从田布这里紧急购买了30万石粮食充作军粮。然而像现在这样一次购买百万石粮食的,这三位大商人也都还是第一次见。

    “公子请恕小人直言”,却是田布开口了,“在下曾到过贵国丰邑,此邑地方狭小,人口也不多,纵然遭灾,恐怕也不需要100万石粮食吧?”

    戴言回道:“三位乃是商人,只管做买卖就够了,又何必关注粮食之用途?我宋国历来为诚信君子之邦,诸位何时见过我宋国人毁诺?说到底,这也只是一笔生意罢了,只是此生意的规模要更大而已,所以我才找来三位。如果三位不愿意做这笔生意,在下也定然不会强求。”

    濮阳兴开口道:“公子所言极是,我等只是普通商人,商人只为求利,这笔生意我做了。”

    普通商人?戴言在心中冷笑,如果从事这么大生意的人都只是普通商人,那么陶丘此地那些贵族们的代理人和白手套等就不用混了,全部跳入济水算了。

    “如此大的生意,三位应当也是第一次见,在下还有许多细节,希望诸位能够答应。诸位从事粮食贸易,定然有着大量的船只往来运输,我希望交割粮食的地点不要放在陶丘,而是在我的封地丰邑。这么大笔的粮食贸易,诸位也不是一时之间能够拿得出来的,不过没关系,这笔粮食在下也不急于一时,这百万石粮食,诸位可以分两年交割。今年需要三位交割50万石粮食到我丰邑,另外剩下的一半,最迟明年年底交割给我。诸位应当能够办到吧?”戴言问道。

    听到分两次交割,这三人松了口气。要知道即使是他们三人,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收集百万石的粮食,那也是压根不可能的。如果分成两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