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打造宋帝国-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国有这种自信,而赵侯同样有着这种自信。戴言派出的使者张浚在最后就劝说赵雍:“如今天下各国的君主,虽然擅自称王,然而他们和其他的诸侯,除了称呼好听一点,又有哪一点能比得上真正的王,真正的天子呢?

    决定当今天下局势走向的,是各国的实力,而并不是各诸侯自己的称呼!”

    这一点一提出来,赵雍也就想通了。同时他的内心中还有着自己的小九九:他自己称王,并不能够获得多少好处,然而在他称王以后,却要分给臣子们不少的利益,这对他来说,根本就是个亏本的买卖!

    在经过了张浚的劝说后,赵雍立即就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先是在国内宣布了这一消息,并很快稳固了局势。随后他又向各国派出使者,向各国坦诚,赵国如今的实力还有所不足,不能够称王。然而赵国再次称候,也是非常不好的。他就直接将自己的称呼改为“君”,以后若是在盟会上,直接称呼他赵君就好了!而没有称王的赵国,又开始尊奉起周天子来了!

    同时,他又向相王的几国发出通报,愿意派出高规格的贵族参与这一次的相王之会,并加入五国合纵!

    这样的一套做法下来,赵国竟然谁也没得罪,只是在自己的称呼上失了点面子,就由此获得了域外大国以及周王室的好感,乃至顺利加入五国合纵的联盟!

    这种在外交上走钢丝的精妙操控手法,令得各国纵横家都是佩服不已!

第二百四十三章 陶丘的新气象() 
而操控这一外交局势的,无疑是站在赵雍背后的戴言。戴言通过这样的手法,让赵国这一大国取消了称王,完成了与姬狐的赌约,同时也给公孙衍的五国相王合纵埋下了一颗钉子!

    这样的一颗钉子,必然会令得五国合纵出现裂痕,并最终破裂!然而在戴言看来,五国合不合纵,秦国会不会被削弱,和他其实关系并不大!他想要干的,只不过是赢得赌约,讨得美人的欢心罢了!

    毕竟,他干的只是埋钉子的事。像张仪那样真正的战略家,可就是要直接来拆散整个联盟了!合纵的想法是非常不错的,然而其漏洞实在太多,很容易就能够找到突破口。就算他不干,也终究会有人这么干,他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赵国退出相王,但是又参与合纵这一两面讨好的做法,令得公孙衍也有了些许担忧,然而他却不能够做什么。如今的赵国,本身实力就已经不弱于魏国,而他又只是魏国相国,压根不能真的决定赵国的去留!

    而且,赵国不称王,然而却又留在合纵内的举动,也令得如今的魏王大为赞赏!在魏王看来,若是赵国真的称王,大家都互相平等了,那么在合纵内部,有一个名义上实力不下于自己的大国存在,魏国还真的能够对剩余的国家发号施令吗?赵雍那个黄口孺子如此“上道”,作为魏王,合纵联盟的盟主,当然不会亏待这样一个“小弟”了!

    因此,在魏王的指令下,公孙衍也不得不默认了赵国首鼠两端的做法。他此时方才觉得,合纵这样的一件大事,要将其做成,是有多么不容易!

    公元前323年4月,在魏相公孙衍的倡导下,魏、韩、中山、燕四国君主以及赵国宗室重臣赵成,开始陆续从各国国内赶到陶丘,开始筹备相王事宜。

    对于这样的一场相王之会,戴言已经准备多时了。

    最先抵达陶丘的,乃是距离宋国最近的魏国。魏王嗣的车队从大梁出发,几乎就是沿着济水顺流而下一路抵达陶丘的。在他到达陶丘之前,他也早就听说了陶丘这几年被封给了宋国公子子偃以后,“行王者之政,乡邑大治”,然而当他亲自到达陶丘,他还是被远处那么一座比魏国首都大梁还要巨大的城邑给惊呆了!

    最先出现在他面前的,乃是一个被人称呼为小泽的湖。这样一个湖,和魏国国内随处可见的山泽并无不同,然而令魏王奇怪的是,此湖被人专门凿开了一条渠道,与济水想通。而在小泽的末端,却又通过另外的渠道连接到整个陶丘中。

    依靠着河与湖,建造一些水利设施,对于魏国来说,压根就不是什么大事。魏国早在魏文侯的时代,西门豹就在邺地开渠十二。然而作为一个有见识的君王,魏嗣左看右看,也不觉得这样的渠道乃是作为农业灌溉使用的,他竟然看不出来这连接济水的水渠到底是干嘛用的!

    正在魏王暗自揣摩时,戴言已经出城,在不远处迎接他了。当两人见礼过后,魏王就向戴言问起了这些水渠的用途,戴言只是淡淡的解释道:“这并不是用作灌溉的水渠,而是在下为了让陶丘人喝上自来水而特地修建的水渠。它利用的不过是水往低处流的原理,雕虫小技罢了。”

    魏王听完,又多看了几眼,随后就不在意了。当抵达陶丘西城外围的楼房区时,又对戴言问道:“曹公,你这陶丘城的城墙,做得可真有意思,明明是正当的城墙,你们却将其建的与角楼类似,这可真是奇怪。”

    戴言干笑了一声,随后对魏王说道:“魏王说笑了,其实我们眼前看到的,并不是陶丘的城墙,而是民众在陶丘邑府的规划下在城外建立的住房。在下以为,若将这些住所全部连在一起,也可当做城墙来防御,就依照这样的方法做了。”

    魏王一听这些全部用上好的砖建造的建筑,竟然只是普通人家里的屋子时,也是大吃了一惊!他很清楚,即使在魏国首都大梁,纯粹用砖石制作的房屋,也是非常少了。基本上除了城市的城墙、王宫以及各贵族封君的住所会用烧制的砖来制作,其他屋子大部分都是用木头制作的!陶丘这是有多富裕,才能让普通的民众用烧砖来建房?

    烧砖需要大量的燃料,在当前天下都是使用木材做燃料的时代,烧制砖的价格是非常贵的!魏王当然不知道陶丘如今已经使用了价格低廉,热值高的煤炭作为燃料,并间接的将烧砖的价格降下来了。

    他将陶丘的这一变化暗暗记在心中,随后就跟着戴言进入这座城市。在进城之前,他的车队先是通过了戴言口中所谓的外城部分,看到其中的房屋一栋栋排列,整齐有序,也不由得暗暗点头。

    而当他到了陶丘的西门面前,看到那陶丘的西城们,最后却发现陶丘原本的城墙高度竟然都比不上城门外楼房的高度,他算是对之前将楼房误认为城墙找到了借口。

    通过西城门,方一进入陶丘的内城,整座城市干净整洁的面貌一下子就让魏王大生好感。在魏都大梁,他平时都是不会在街道上跑的,而是在各处行宫之间休养。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整个大梁无论城市亦或是街道都太过肮脏,那刺鼻的气味让养尊处优的魏王很不喜欢。

    而如今陶丘这整座城市干净整洁的面貌,就让魏王感觉自己身处大梁附近的行宫中一样!他随口问向身边的戴言:“曹公,你这陶丘如此干净,我魏都大梁比起你这陶丘可就差远了。曹公能够将陶丘变成如此地步,可有什么诀窍?”

    戴言说道:“这哪里有什么诀窍呢,不过就是以法家之道,颁行法令,再严厉执行罢了。想来魏国以法治国,若要做到陶丘这地步,应当也不困难吧?”

    魏王回道:“曹公之言确实有理!任何事,只要有法可行,有法可依,就必然不会出现混乱。我魏国以法治国,要做到如陶丘一般,将少数几条街道变得整洁,也确实不难。然而困难之处就在于将整座城市都变得干净、整洁,因为这需要长期严厉的执法,哪一个官吏会如此严苛的去将这些事做到极致并长期坚持呢?要知道当年的晋国,法令之严丝毫不下于如今的魏国,然而却依然因为都城污垢,而不得不数次迁都。曹公所说并不困难的事,实际上远没有那么简单呀。”

    对于这位魏王这样不知道是质问,亦或是试探的话,戴言也有些吃不准了。随后他只是谦虚的说道:“若是魏王对此感兴趣,我大可让我陶丘的官吏与魏国多多交流。”

    在陶丘的大街上行走,魏王也对如此繁华的城市啧啧称奇。不断的询问身边的戴言陶丘所新出现的东西,这样的一座城市,至少在那良好的形象上,就一直让魏王啧啧称奇。

    戴言也并没有因为魏王到来,就将陶丘封城,并搞一些形象工程。陶丘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变得井然有序,戴言是不会担心失控的。他直接将整个陶丘最真实的面貌展现给了这西面的强邻。

    因而魏王的车队从陶丘西城进入,他看到了西城区那热闹的手工作坊,听到了在各个报社中那主编们吼动的声音,乃至工人们加紧印刷的声音。

    随后他又接连从以工坊为主的西城,进入了以商业和富人聚居区为主的东城区。这个陶丘最富庶的街区,给予魏王的震撼就更加强烈了!

    这块一直由戴言亲自管理的地方,是整个陶丘真正的明珠。街道干净整洁,秩序井然就不说了,魏王可以发现,整个东城区所有的城市街区,连外观上的装修风格都是极为相似的。所有的店铺,其门牌上面都有着特定的牌匾,作为自家的店名。然而这种店名无论是哪一家,其大小与店铺的比例都是极为相似的!

    在东城区,街道上来往的人群极多,甚至都引发了拥挤,然而位于整个街道中央由两条黄线所划定的车辆行驶区域,却是没有人会擅自闯入,这使得整个车队的行程完全没有任何阻碍!

    “曹公,你是如何让这些庶民们老老实实的都在路边走,不上马车道的?”魏王问道。

    戴言听完,直接回答道:“其实没有多么复杂,我只是让邑府下令,规定了特定的人行道和车行道,人若是要擅闯车行道,一旦被城管发现了,将会给予处罚。而且,若是人强行走车道,被车撞到了,一切成果都由行人承担!这样严格的法令执行下去,自然就有了这样的结果了!”

    “如此严刑峻法,曹公不怕引起士民的反感?”魏王问道。

    “魏王,要知道,我这样做,虽然在对部分个体的态度上严苛了一些,然而对整个陶丘的整体,却是非常有利的!他们为何要反感呢?”戴言说道。

第二百四十四章 行宫和空调() 
陶丘东城区的强大不仅在秩序和外观上,更在于那一种富贵的气息上。这样的一种气息,乃是通过那些走在街道上行走的人群,那巷道的繁华,以及声色之所的喧嚣方能体现出来的。

    魏王以及跟随他来到陶丘的贵族都是在从小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对于富贵的理解比其他人更加深刻。他们当然是不会被表面的东西所欺骗,因而他们方能对整个陶丘的繁荣与富贵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经过漫长的旅程以后,魏王一行人被安置在了位于菏泽岸边的特定行宫内。

    其实这样的行宫,并不能真的称之为行宫。因为它并不是戴言专门为了自己享乐,亦或是专门接待他国诸侯而特地建造的,它其实就是陶丘的商人在整个陶丘附近出资为菏泽俱乐部活动而建造的招待所而已。

    以陶丘商人的豪富,又是为了建造自己和主君作为居所,为了讨好自己的主君,他们花费的代价极其巨大。戴言在后世也是有见识的人,走南闯北别的不说,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