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打造宋帝国-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家分晋,虽然减轻了韩、赵、魏之间的内讧,使得三晋能够由各个方向出发,向外扩张,从整体上增强了三晋的实力;然而却也由此破坏了整个晋地的完整性,使得三晋之霸业很难持久。魏国能够迅速崛起,成为天下霸主,然而两代人以后霸业就衰落,不能长久的保持当初晋国的地位,实际上就是受到地形的限制啊!

    而今魏国霸业消退,三晋之地又受到了西方秦国的强势干预,魏国未来必然受到秦国极大的威胁,赵国亦是如此!”戴言悠悠的说道。

    赵雍作为赵国的太子,对于晋国以及三晋的历史早就是耳熟能详了。

    三家分晋以后,魏国能够率先崛起,除了魏文候率先启用李悝变法以外,其实也是和魏国的外交政策是分不开的!

    赵雍知道得很清楚,三家分晋后,原本互为姻亲,相互扶持的赵氏与韩氏却反目成仇了!两家都想灭掉对方,结果他们先后都去找当时雄心勃勃的魏文侯请求结盟。

    魏文侯不愧为战国第一位雄主,故意拒绝与两家结盟,而又分别将赵、韩两家都找魏氏结盟的消息都透露给对方,结果反而是赵、韩两家都为魏氏的“诚意”所打动,拥戴魏氏为三晋的盟主,由此开启了三晋联合向外扩张的历史。

    魏国作为三晋的盟主,自然是从扩张从得到最大好处的国家了。他们北灭中山,西逐秦国,南讨楚国,东收卫国,由此成为天下霸主。相比之下,韩国吞并了郑国,而赵国则收服了代国,又向东压制齐国扩张了一部分领土。

    然而在三晋继续向外扩张,都捞不到什么好处以后,三晋由此就开始了广泛的内讧。魏武侯死后,魏国没有继承人,韩国和赵国进攻魏国而引发了浊泽之战,韩国当时甚至想有将魏国一分为二的想法,只是与赵国之间分歧太大而没有达成。

    而赵国每一代国君即位,必然有韩国和魏国支持的公子来谋反,实际上也是不希望看到一个太强大的赵国。

    三晋之间互相牵制,互相内讧,这是他们都很清楚:三晋虽为三国,实为一体!

    魏国败倒在秦国手上,割让河西之地这块在地理上归属于关中的土地,对于三晋其实还没有什么影响。然而如今上郡十五县割让给了秦国,蒲津渡口也由此掌握在秦国手里,那么整个三晋都危险了!

    赵雍猛然惊醒,一下子就看到了秦国的野心以及三晋所遇到的危机!

    他问戴言道:“如今我赵国面临如此危机,师父之才闻名天下,也应当有张仪那样的口才,能否为我国解除这种危机呢?”

    戴言自嘲似的一笑,对赵雍说道:“世人人人皆以为张仪以口舌而谋国,实则乃鼠目寸光也!张仪之谋国,靠的是秦国强大的实力与它自己所学的纵横术,而并不是区区口舌之力!

    赵国若想要解除眼前的危机,那么就必须将秦国的势力从河东驱逐出去;而想要对抗秦国,就必须三晋整合到一起;而要想整合三晋,赵国就必须实力强大,能够力压魏韩;赵国要想强大,同时又必须要搬开中山这块眼前的石头;想要踢开中山这块石头,一心拿中山来牵制赵国的齐国和燕国又必须要摆平。单单对付一个秦国可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那可是要将整个天下谋划进去的!”

    听到戴言的答案,赵雍也只是苦笑不已,说道:“如此说来,即使知道赵国有这样的危机,也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了?”

    戴言安慰他道:“虽然目前秦国的势力已经突进了晋地,对三晋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也还没有到那么严重的地步。虽然秦国实力强大,然而若说秦国就能以一国之力力压三晋,它还是力有未逮的。当然,秦国突进到河东的这一块势力,也确实是赵国未来崛起强大的最大绊脚石,不能将这块绊脚石搬开,赵国就不能称之为是天下强国!”

    赵雍对此深以为然,随后他问戴言道:“师父,您说张仪所谋国的方式并非口才,而是以实力为后盾,这可是与稷下先生们所说的不太一样啊。敢问您对张仪的行为做何解呢?”

    戴言答道:“以实力为后盾的谋国方式,其实也是和商人行商的道理是一样的。你可有听说过持剑行商?天下间的商人,若想要获取足够的利润,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若是没有实力,空有巨大的财富,也不过是一头比较肥的羊罢了。

    而张仪出使魏国之前,秦国就调派大军前往秦魏边境进行威慑,这就如同一个持剑的人游士面对一个手无寸铁的农夫,魏国自然内心恐惧。而秦国手中持剑,自然不会慌张,即使逼迫魏国做一些有损自身利益的事,魏国也是不敢拒绝的。更何况秦国还愿意给魏国一些好处,魏国就更没有理由拒绝了!张仪此人拿捏他国的心理,确实已达巅峰,让人不得不服!”

    “对于这种纵横谋国之术,师父也懂么?”赵雍好奇的问道。

    “这种学问,我也研究得不甚精通,只能说是略懂而已。”戴言老实的回答道。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三十四章 博弈() 
戴言拿出一副特制的象棋棋盘,共有三十二颗棋子所组成的一副棋,将其摊开来展示在了赵雍的面前时,赵雍对此惊奇不已。

    “这是六博么?”还没有完全将棋盘摊开时,赵雍就问道。

    六博是先秦时代就已经流行开的一种棋,无论是公卿贵族或是底层庶民,大家都极为喜爱。不过戴言对此不甚精通,他拿出来的棋乃是后世的象棋。

    而当戴言将棋盘完全摊开,又将各个棋子完全的展开,摆到棋盘上时,才对赵雍说道:“这是我将六博与弈棋结合到一起的一种新棋。”

    这个时代还没有楚汉战争,因此象棋双方的背景也由此做了一些改变。为了能够实现逻辑自洽,戴言不得不以春秋时期晋楚争霸的背景来解释象棋;在这样的情况下,楚河汉界也由此变成了横贯中原的大河了。

    虽然如今的时代,战争形态已经与春秋时代有了极大的改变,然而深受贵族教育的赵雍还是很容易就将象棋与战争结合到一起了。

    告诉了赵雍象棋的规则以后,戴言开始与这位赵国太子展开了对弈。

    不得不说,赵雍确实是天资聪颖,不过短短几局,他就完全理解了象棋的规则,开始与戴言下得有来有往起来。虽然始终无法战胜戴言,不过戴言要战胜他也不得不使用一些技巧了。

    一局棋结束,戴言又一次战胜赵雍以后,也没有再接着下了,而是问赵雍道:“对于两人之间的弈棋,你如何看?”

    赵雍回答道:“两人之间弈棋,要想获胜,不仅要思考自己下棋的步骤,同时也需要去思考对方的对策。而下棋的过程中,双方也都是互相影响的!”

    “你能看到这一点,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戴言夸赞了一句,随后又对他说道:“其实纵横之术与弈棋之术类似,弈棋中决策的双方只是个人,所谋划的也只是一局棋的胜负;而纵横术,做出决策的是君王,影响的乃是国家之间的兴衰。

    我虽然与张仪有过交往,然而鬼谷一脉的纵横术,我却是不懂的。我能够看出张仪的手段,除了从商道之中学习以外,更多的就是从弈棋中所得了。对于我的这一门学说,我将其称为博弈之学!”

    “敢问纵横术与博弈学有何区别呢?我若学得博弈之学,可能在未来帮我谋国,强国呢?”赵雍问道。

    对于这样的问题,戴言也是丝毫不隐瞒,他回答道:“纵横之术与博弈之学,都是可以作为谋国手段的学问。

    然博弈学与纵横术,最大的不同在于纵横术的谋国手段,纵横捭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之手段虽然极为高明,然而它更多的是拿捏他人的心理来实施权谋,这必须要最优秀的人才施展,才能够达成完美的效果。

    而博弈之学,和我等科学的观念一脉相承,它是用数学的方式来对个人和组织间的斗争来做出预测,它的预测是通过精密的计算,得出最优的决策。它能做的仅仅只是优化决策,并不能够完美的解决问题。这样的学问你也要学吗?”

    能够优化决策,也算是非常不错的了!赵雍默默的想道。

    于是他回答道:“敢请师父教我。”

    就在戴言教授赵雍象棋与博弈学的时候,稷下也由此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张仪的横空出世,使得纵横学派开始在天下抬头。而作为天下学术中心的稷下学宮,也由此受到了不可避免的影响。

    在稷下游学的列国游士,终究是功利之徒为多,大家都希望能够建立张仪那样的功业,由此一举获得诸侯的赏识!因而大家对于能够建立功业的纵横学派极为关注,四处打听谁能够教授这门学问。

    不过纵横学派虽然崭露头角,然而整个稷下学宮却是找不到一个能教纵横术的人!

    张仪发达以后,称自己乃是鬼谷子的学生。不过在如今这个年代,扯上鬼谷子这个大名号的人可绝对不只张仪一个人!

    第一个称呼自己是鬼谷子学生的,乃是魏国的庞涓,随后又有齐国的孙膑;而商鞅在秦国变法,为了让人信服,也向天下宣传自己乃是鬼谷子真传弟子!

    鬼谷子的名号,天下皆知!然而鬼谷子其人,大家却从来未见!谁也不知此人是人是鬼,是神是仙,大家只知道其智慧冠绝天下,无可匹敌!

    不过虽然鬼谷子的名号响,却丝毫不能解决问题!游学的学士们是希望自己能够学得真本事的,虽然鬼谷子有真本事,不过那种隐居世外的高人实在不容易碰到,大家也不奢求能从这种神仙中人手中学到真本事!

    还是老老实实的从稷下各家手中来求学吧。在此时刻,稷下各家哪一家能够教授真正的权谋之术,哪一家就必然能够兴盛!

    于是,齐国的官学道家黄老学就这么脱颖而出了。

    在稷下各派中,道家一直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它是齐国的官学,受到齐国君王的重视。然而由于它太过深奥,又加上它一直走的精英路线,它远远谈不上是一门显学。

    儒家名显于天下,固然是因为孔子名气太大,发明了“教师”这门职业,开创了士人游学天下的风尚;外加上儒家推崇“有教无类”,广收门徒,它能成为天下之显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墨家的组织能力强,战斗力更是天下一等一的!外加上它真的喊出了天下庶民的心声,替天下无数的庶民说话,它也由此崛起为一门天下的显学。

    而道家,它的优势显然就没有儒墨这么大了。虽然这么学问的历史及其久远,能够上溯至黄帝时代;而它的学问之深奥、广博在各学派之间都是首屈一指的。然而它在此时还不能成为显学,固然是有其原因的。

    修习这门学说的人,一接触到那深奥的思想,要么就是看不上它,将其弃之一旁。要么就是视其为至高之理,真正的认同这一门学说,拥有大智慧的他们也由此成为隐士。

    对这门学说真正研究至极深的人,都成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而在稷下讲这门学说的人,虽然也有像彭蒙、田骈、慎到这样的大才,然而他们都有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原始的道家其实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