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召虎-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公,可退回河北,招兵买马,再报此仇不晚!”

    此时袁绍心中早有退意,二人一劝,他虽恨张辽,却有枭雄之心,立时收拾情绪,沉声道:“文丑、吕旷断后,韩猛护卫侧翼,我等速速退回河北,再图大计!”

    他猛地回头,大步向东,许攸、逢纪、王匡、崔钧四人紧紧跟上,韩猛带着本部六百兵马迅速护在前面和两侧。

    而文丑领八百精锐断后,其中更有吕旷带着两百弓弩手虎视眈眈的瞄着张辽一众将士。

    张辽看到袁绍退却,心中暗中也松了口气,袁绍不想与他同归于尽,他也不想,娘的,两世为人,女人还没摸过呢,哪能这么就死了。何况如今情况下,袁绍活着对他的好处更大。

    他没有发令追击,樊稠也没有吭气,他虽然豪迈勇敢,但经历与文丑一战,身上多处受伤,浑身酸软,已经没有再战之力了。

    文丑看到袁绍已经远去,目光凌厉的看了张辽一眼,冷哼一声,指挥着八百士兵徐徐后退,很快就退出了数百步。

    一个羌胡将领大声道:“怎么不去追杀袁绍?”

    张辽扫了他一眼,这个傻帽是胡轸的手下,刚从俘虏营里解救出来的,他没有理会这傻帽,而是扫了众人一眼,喝道:“还愣着干什么?留下一千人防御贼兵回击,其他人赶去救火!”

    “救什么火?”那傻帽羌胡将领又问了一句。

    张辽踹了他一脚,吼道:“蠢货!袁绍逃了,那些粮草和辎重就是我们的!还愣着干什么?分出五百士兵去救火!不要烧了我们的粮草和辎重,多烧一刻,我们就少了一个月的口粮!”

    “是!”众将士这才反应过来,急忙敢去救火。

    已经逃出里许之地的袁绍听到夜空中张辽的大吼,脸皮不由抽搐了几下,眼里透出无穷的怒恨,咬牙切齿的道:“张辽竖子!吾定要雪此大辱,让汝求死难能!”

    他身边的许攸、逢纪和王匡三人也是咬牙切齿,显然是将张辽恨到了骨子里。

    樊稠失去战斗力,自告奋勇带着一众羌胡兵赶去救火,张辽则带着八百人紧盯着文丑,防止他杀个回马枪。

第一百一十一章 败兴而回() 
直到文丑带兵远去,左慈确认袁绍真的退去了,张辽才吩咐警戒的士兵去各处打扫战场。如今虽然大势已定,但各处战场还有不少乱兵,必须尽快解决,否则也是隐患。还有那些四散乱窜的战马,每一匹都是宝,必须全部邀收拢回来。

    看到几个将领各去行事,张辽才松了口气,一时之间只觉得股臀处的杖伤火辣辣的痛,刚才深入五百弓箭手,也受了不少伤,好在铠甲防护,加上自己格挡,都不算太严重。

    此时已过丑时,这一场夜袭打得比想象中的要艰难得多,袁绍手下的将领和士兵都不是庸才,他估摸着各部人马都有折损,就是不知道折损情况如何。

    这时南面大营中传来尖锐的鸣金声,还有“袁绍死了,快快撤退”的呐喊声,张辽嘴角露出笑意,南面战场应该快结束战斗了。

    他往南看向更远处,隔着大河就是孟津,那里本该援手的胡轸却丝毫没有动静,好在他本就没想过胡轸的援兵。

    他冷笑一声,突然心中一动,立时唤来两名士兵,命他们速速赶回小平津向董卓报捷。

    这时,去查看袁绍和文丑动向的左慈赶了回来,围着张辽转了两圈:“没想到你狗小子真的带着三千杂兵打败了袁绍,啧啧,这下子可要名扬天下了。”

    张辽笑了笑,没有说话。他此时对名望突然没有那么渴盼了,经此一战,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手下兵马战斗力还差的远,如今他更期望的是实力的提升。

    打胜了袁绍,虎猛都尉的军职想必是稳住了,如今他该谋算的是硬实力的提升了,包括兵力的扩充,战斗力的训练,以及精良的装备和战马。

    先前青峰岭渡口一战便有千数俘虏,加上此战的俘虏,如果都向董卓保下来,兵源是足够了,而且能连带着给师父贾诩一道扩充兵力。

    而他真正要争取的是那数千匹战马和袁绍的辎重,尤其是战马,对他极为重要,他最喜欢闪电突袭,而一支骑兵无疑能让他如虎添翼。

    但如何向董卓争取这些战马,需要他费些心思。

    张辽正思索着,左慈突然问道:“狗小子,你既然早打算放走袁绍,为何还要百般羞辱激怒于他?到底打得什么鬼主意?”

    “能有什么鬼主意。”张辽眉头一扬:“就是拉仇恨呀。”

    “拉仇恨?”左慈更是一头雾水。

    张辽嘿嘿一笑:“袁绍这些关东诸侯都不是什么好货色,不能让他们祸害地方,要祸害就祸害董卓,正好我在董卓手下,嘿嘿,只要拉足了仇恨,让他们恨不得将我千刀万剐,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想着打张辽打董卓,那我岂非正好也有仗可打,免得董卓鸟尽弓藏,一举双得。”

    “你真是……”左慈目瞪口呆,无耻两个字还没有吐出来,张辽就摇头道:“我发现我跟着你越学越无耻了。”

    “娘希匹!你小子本来就是个无耻之徒。”左慈大骂。

    “你就不怕袁绍发狂放箭?”左慈又忍不住问了一句。

    张辽摇摇头:“他是心怀大志的人,绝不甘心死在这里,能在风华最茂的时候隐忍六年的人岂会控制不了情绪,他先前一副发怒的样子,怕也是在暗中趁机集结弓箭手,想要挽回败局,如今见势已去,自然不会死拼。”

    “啧啧,你小子真是越来越不简单了。不过,在收服道侣方面,还是黔驴技穷。”

    “滚!”张辽有些恼羞成怒了。

    当明月西沉之时,各营战事全部结束,南营更是活捉了醉酒的敌将淳于琼。

    张辽统计战况,一夜苦战,三千兵马损失了五百多,重伤的也有三百多,至于轻伤,几乎人人都有。

    对于夜袭,这已经是很大的伤亡了,而樊稠的损失最严重,超过二百,主要是他在冲击袁绍中军时轻敌,遇到了袁绍最精锐的部队,还有猛将文丑。

    看到樊稠颇是丧气的样子,张辽让他收拢被解救的羌胡俘虏,倒是令樊稠精神一振。

    那两千羌胡俘虏也折损不小,一部分是在与袁绍中军作战时伤亡的,其余的都是乱战中折损的,他们不通夜战,没有张辽其他各部的紧密配合,甚至还有自相砍杀的。

    统计完战况,已经是天亮,张辽命高顺看守俘虏和战马,高顺不会杀俘,他也放心,至于樊稠,则带着一众羌胡兵继续打扫战场,埋葬敌人尸体,收拢他们的兵器和甲胄。

    而张辽则带了八百士兵骑马向东北而去,他要继续“追杀”袁绍,免得事后有人向董卓告状,给他安个放走袁绍的罪名。他如今内部敌人也不少,不得不防。

    当然,他此行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他要去寻找一个人,后世鼎鼎有名的司马懿!司马懿的祖籍正是在温县孝敬里。

    如今的司马懿似乎还不大,应该只有十来岁,但这岂非正是他的机会,哪需要什么三顾茅庐,管他三七二十一,直接捉回来便是!

    张辽恶狠狠的想着,一个小屁孩还治不住,自己还混什么!好好教育一番,只要控制世家得当,将来这也是个好苗子。

    到了地头还要放过司马懿,那自己可真要后悔莫及了。

    左慈听到张辽要找司马懿,也不由兴奋的嘎嘎直笑。

    此处距离温县孝敬里也不过十数里,有杨汉和蒋奇两个识途老马,他们一路直奔目标,行进很快。

    不过到了孝敬里一打探,张辽顿时大失所望,那里的乡民告诉他们,如今的司马懿一家并不在故宅居住,而是随着他们的父亲治书侍御史司马防留在雒阳。

    自己来早了?张辽不由大是无奈,要是司马懿真还在雒阳,那可就不好办了,董卓可不会任由自己胡来。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张辽颇有几分郁闷。

    人与人还真是不能比,袁绍那厮出身好,名望高,只撅撅屁股,就有无数名士猛将趋之若鹜去热脸贴冷屁股,自己要收一个人才,却是何其之难,费尽了心思,使尽了手段,也不见多大效果。

    赵武和贾玑几个军侯看张辽心情不好,也不敢多问,如今的张辽威望很高,不但执法如山,而且带领一众新兵,以弱击强,连破王匡、袁绍,战绩彪炳,令底下将士心中已经是崇拜之极。

    从孝敬里出来后,张辽看已经日起三竿,便决定回返。

    这乱世,要崛起,靠的还是人才。他娘的,回去定要将韩浩那家伙折服,收归麾下,还有高顺,说不动高顺,可以从吕布下手啊,看能不能和吕布商量商量。

    他脑海里思索着各种手段,刚走了没多远,左慈突然大叫起来:“好小子,你的运道来了!哈哈,说不得能招揽一员大将。”

第一百一十二章 打劫!() 
轱辘!轱辘!

    此时,在距离孝敬里一里多外的北边大道上,一支如同长龙一般的队伍缓缓向南而行。

    这是一支押运粮草的队伍,牛车马车一眼望不到头,三车并行,队伍也有一里多长。守护车队的士兵有七八百,前面百人开路,后面百人断后,中间两人一组,分布在车队左右,前后相隔七八步,将整个车队牢牢护住。至于运输的民夫,则足有两千多人。

    车队前面领头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骑着一匹骏马,手持一杆长枪,身披甲胄,颇有英武之气,正是守护这支粮队的将领。

    队伍中间有一辆两驾马车,车中坐着一个文士,大约三十四岁,头戴高冠,面容白皙,颇有儒雅之气,只是那双眼睛一睁,偶然眼珠转动之间露出的精光,透着几分审视和思索,又显出此人并非什么温良诚挚之人。

    马车旁边是一个面如冠玉的青年,一副文士打扮,骑着一匹白马,正是袁绍的外甥高干,出身陈留高氏,喜欢结交四方名士,虽然年仅弱冠,却在士林中颇有名声,甚得袁绍喜爱。

    跟随高干的有一百多士兵,这些士兵的军服皮甲与其他六七百士兵截然不同,正是袁绍的手下,被袁绍派来迎接冀州牧韩馥的运粮队。

    韩馥出身颍川韩氏,本为尚书,后被董卓外放担任冀州牧,主要是为了监看名义上在他麾下的渤海太守袁绍,只是韩馥性格软弱,没有主见。关东诸侯决定起兵后,韩馥犹豫不决,不知道是帮助董卓,还是帮助袁绍,后来被治中从事刘子惠劝谏,又被兖州刺史刘岱写信威胁,便加入了关东诸侯之列。

    关东诸侯起兵后,因冀州民殷人盛,粮草充足,其他诸侯皆在前线,唯有冀州牧韩馥坐镇邺城,负责为诸侯转运粮草。

    不过韩馥与袁绍的地位很尴尬,名义上渤海郡属于冀州,韩馥这个冀州牧自然是渤海太守袁绍的上司,但袁绍又是关东诸侯起兵的盟主,反过来节制统领韩馥。

    韩馥此人胆怯多疑,忌惮袁绍的声望,生怕袁绍强大后对付自己,便是转运粮草,也是背后扣减,想使袁绍军心动摇。

    袁绍与王匡在河内有两万兵马,此次要求韩馥运粮三万石,供大军一月之用,但韩馥扣扣减减,也只给发了不足万石。

    高干奉袁绍之命迎接粮草后,见韩馥所发粮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