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召虎-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辽见状,带头一挥手,五十个精锐士兵如同饿狼扑食,矫捷的扑上城门,张辽自己则抱了一根木椽,左右横扫,城门下的弓箭兵惨叫着纷纷倒地。

    弓箭手最怕近身,何况还是来自背后的偷袭,城门上下霎时间乱成一团,张辽手中木椽又是一撞,本就不太结实的城门轰隆倒下。

    外面的高顺和赵武迅速抓住了战机,一举攻入,近千人入城,迅速控制了城内各处,天亮时分,河阳城已经易主。

    原本的王匡和崔钧,已经从东门逃了出去,驰奔袁绍大营。

    张辽破城之后,先将二百弓箭手和其他敌兵全部缴械俘虏,然后直奔粮仓和兵器库。因为王匡准备常驻河阳城,所以河阳城内有着大量王匡搜刮来的粮食、金钱和兵器,除此之外,还有精铁和数百匹战马。

    张辽严禁士兵骚扰百姓,一边令士兵清点搬运缴获物资,一边令杨汉找来一些厨子,杀猪宰羊,犒劳众将士。

    经过一夜奔袭作战,此时身在河阳城,那些士兵一下子放松下来,都是又困有饿,张辽准备的肉食正好令他们大快朵颐。

    士兵们平时很少吃到如此美味的肉食,一时之间连那些羌胡兵也是吃的眉开眼笑,将他们的都督王方忘到了脑后。

    张辽则无耻的凑到了高顺面前,想方设法套近乎,想要拉拢高顺。

    他手下虽然有七个军侯,但论到独当一方,让自己放心,却都差了点,而高顺则是一个大将之材,在张辽眼中,高顺论突袭破阵,不如吕布天生敏锐,但统兵能力比吕布都要强出很多。

    他原本就与高顺有些交情,如果能把高顺拉拢过来,那他做梦也要笑醒了。

    只可惜高顺为人严谨寡言,吕布对他有过救命之恩,故而他对吕布很是忠诚,无论张辽怎么说,也不为所动。

    饱食了一顿,张辽让士兵轮流休息了一个时辰,便决定撤离河阳城。

    他没有头脑发热,虽然昨夜大战而胜,但那多半都是因为突袭的原因,如今一千五百兵马要是留在河阳城,都是疲兵,还有不安分的俘虏,一旦袁绍分兵前来,绝对是有败无胜。

    当太阳高高升起之时,张辽带着一千五百士兵,骑着三百匹战马,押着五百多俘虏和百十辆车的粮食、兵器和精铁,至于金钱一半分给了士兵,余下的则作为战死士兵的抚恤金。

    除此之外,张辽将不能带走的粮食,全部分给了河阳城的百姓,至此王匡的兵马钱粮算是被他一扫而空了。

第八十三章 找茬() 
正月十四午时,太阳暖洋洋的照在小平津关上,关内守军刚吃过饭,昨夜突袭青风岭渡口的樊稠、王方、张健等人早已回来。

    这一次突袭青风岭渡口,很多士兵都是初次出战,没想到就取得了如此战果,一时间都是兴奋难耐,即便张健等人连连催促,也难以入睡休息。

    当然,还有不少新兵初次杀人后的反应也很剧烈,战斗时还不觉得怎样,但结束后却是面色苍白,尤其是看到董卓犒劳的肉食,根本吃不下,呕吐连连。

    哚!哚!哚!

    校场之中,随着一阵密集的声音,十六支羽箭一支接着一支疾射而出,近百步距离,全部中靶,董卓收了雕弓,振了振双臂,哈哈大笑。

    一旁王方忙谄笑道:“相国真神射也。”

    “老了,不复当年之勇矣。”董卓连连摇头:“想当年老夫能开两石弓,弓弓满月,可一口气连射四十支箭,才令羌人慑服。”

    裹在貂裘大衣中的李儒拍手道:“相国左右开弓之能,真当世少有。”

    左右开弓是左右手都能拉弓射箭,看似没什么,但寻常一臂开弓的能连射二十支箭,手臂便酸软难以为继,而左右开弓射箭的次数可以翻倍,精准度也更强。

    听到李儒夸赞,董卓开怀大笑,左右开弓之技可是他平生最为自得之事,不是什么人都能有这个本事的。

    青风岭一战而胜,令连日忧虑的董卓大为畅快,脸上红光焕发:“没想到张文远竟能连夜奔袭,一举攻破青峰渡,斩千人而俘两千,自身几无损伤,如此战力,真是智勇之将!文优,先前你举荐张文远出战,老夫还有些担忧他太过年轻,如今看来,还是你眼光独到啊,”

    李儒忙道:“儒不过是建议而已,还是相国明断,知人善任。”

    董卓大笑道:“你可知张文远最令老夫心喜的是哪一点?”

    李儒摇头:“儒愚钝,却是不知。”

    董卓抚掌道:“疾走二十里,夜袭三千贼兵,一战而胜,却不停歇,更只带了一千兵马,又奔三十里,突袭河阳城,此人此举,真勇士也!有大胆略!诸将少有人及,甚得吾心,甚得吾心哪!”

    李儒听了此言,不由为张辽暗喜。他最是知道董卓的性格,看不对眼的不论你怎么有才也不会重用,与之相反的是,一旦欣赏哪个人,那这个人的一切在他眼里都是好的,即便犯了错误,只要不是叛乱,都可以被容忍。

    一旁的王方听董卓夸奖张辽,心里不由更恨,忍不住道:“末将只怕张辽被小胜冲昏了脑袋,鲁莽行事,在河阳吃了败仗。”

    “哦?”董卓看了王方一眼,没说什么。

    李儒却知道王方此言坏了董卓的兴致,董卓心中已有不快了。他不由皱了皱眉,这王方如此明显的诋毁张辽,太着痕迹了。

    不过就在这时,一个士兵疾步奔入校场,大呼:“相国!相国!河阳大胜,张司马回来了!大胜而回!已到渡口!”

    “哦?壮哉文远!”董卓登时面露喜色:“文优,且与老夫去迎一迎。”

    小平津渡口,董卓看着浑身浴血的张辽和一千五百多士兵,还有后面数百俘虏,数百战马以及数不清的满载着粮食和布帛车辆,一时之间也被震惊了。

    他本以为张辽带着一千多疲兵,只是攻破了河阳城,占了一些便宜,没想到居然是眼前这情形,这分明是洗劫了河阳城哪。

    看着张辽年轻的面孔,董卓一时之间竟有些怀疑关东诸侯的战斗力了,是张辽打得好,还是关东诸侯根本不堪一击?

    无论如何,张辽是大胜而回,一战破了一路诸侯,此是大功!

    当即,董卓便命人杀猪宰羊,设宴犒劳战胜而回的张辽和众将士。

    大宴之上,推杯换盏,除了董卓,贾诩、李儒都在,田仪也在日前从雒阳赶来了,当然还有张辽、樊稠、高顺、王方等有功之士。

    董卓兴致极高,细细询问张辽作战的过程。

    张辽自是不会隐瞒,他将其他战斗过程细细道出,当然,除了放走王匡和崔钧准备坑胡轸之事。

    声东击西,闪电奔袭,诱敌出城,围点打援,假派信使,一幕幕一节节在张辽口中娓娓道出,其中的热血和精彩之处,诡诈的手段和巧妙的兵力布置,令在座的无不叹服,方知张辽此战大胜,确实是用计巧妙,并非容易之事。

    陈述之中,张辽着重显现了樊稠、高顺等将领的功绩,至于王方,他自然是一句没提。

    一旁王方早已脸色铁青,一杯接一杯的喝着,看张辽丝毫不提他,不由怒火冲天,猛地起身,朝董卓抱拳大声道:“相国!张辽在作战之中擅自夺取末将兵权,意图加害末将,胆大妄为,还请相国还末将一个公道!”

    宴上众人一下子静了下来,正要饮酒的董卓看着王方,皱了皱眉。

    王方刚才酒意上涌,冲动的站了起来,此时看到众人都盯着他,不由酒醒了大半,有些后悔冲动,不过此时却不能缩头了,当即咬牙道:“若非末将机警,早已被张辽所害,还请相国主持公道。”

    董卓沉默了会,目光扫过众人,看了看面不变色的张辽,又看向一旁的贾诩,开口道:“文和,文远与王方皆由你统领,你以为该当如何?”

    张辽心中暗哼一声,董卓此话一出,他就看出来董卓还是想袒护王方了。

    事实上,在座的诸人也都能看出来,因为董卓和贾诩在军中都有眼线,所以他们很清楚实际情况,王方违抗军令,自然是有错在先,张辽临机专断,剥夺王方兵权,在大战之中,绝对是明断之举。

    众人都能看出这一点,董卓自然更不会看不出,不过王方是董卓爱将,董卓知道贾诩一向明哲保身,所以问了贾诩,显然是想保护王方。

    贾诩没有看张辽和王方,而是肃声道:“河内之战,关乎相国大计,不战则已,战则不容有失,否则必为天下所笑,而关东群贼气势更盛。而今相国对张辽、王方二将委以重任,二人却枉顾大局,几乎坏了相国大计,该当处罚。末将统领不力,请求相国一并处罚。”

第八十四章 杀俘() 
董卓听贾诩这么一说,不由一愣,又看向张辽和王方二人。

    张辽立时抱拳低头:“属下愿受处罚!但贾都尉无错,请代贾都尉受罚!”

    几乎同时,王方大声道:“末将不服!贾诩一向偏袒张辽,请董公主持公道!”

    众人看到这一幕,都是一愣,此时看向张辽的眼神都不由充满而赞叹,而看向王方的眼神则满是鄙夷。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张辽和王方此时的表现两相对比,真是天地之差。

    无论多坏的人,都喜欢忠诚的下属,尤其是此时的人最重品性,张辽甘代贾诩受罚,其品性无疑令众人包括董卓都是大为赞赏,反之王匡的自私自利一览无遗。

    董卓此时看王方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尤其想到刚才贾诩提到的,河内之战关乎他的大计,一旦失败,关东诸侯必然声势大涨,趁机攻入雒阳也不一定,而王匡却为了私愤罔顾大局,着实可憎!

    “来人!将王方带下去,重打三十军棍!”

    董卓向来是喜怒由心,一旦憎恶王方,立时便让人将王方拖下去处罚。

    至于贾诩和张辽,他没有提,其他众人自然更不会说了。

    张辽却在心中暗赞师父的老谋深算。

    董卓询问贾诩,实是难题,贾诩若处置王方,便是逆了董卓之意。若不处置或轻处置,固然能让董卓满意,但事实上王方却是犯了军规,又诬陷功臣,身为都尉上司,处事不公,则会大失威望。

    而贾诩的应对则极为高明,不但要罚王方,还有罚张辽,最后连自己也要以统领不力的罪名请求受罚,尽显军规的威严和敢于承担的气度,令众人暗赞。

    而张辽却知道贾诩最会识人,共事这么久,早就看透了王方气量狭小、斤斤计较的性格,恐怕早就料到无论他怎么公道处置,只要涉及处罚王方,憋屈的王方必然会反驳。

    如此一来,既将他和张辽摘了出来,又让王方反驳出来,惹董卓怒而处罚。

    没看这会董卓处罚了王方,贾诩立即不吭声了,显然没有坚持让自己和张辽也要受处罚的意思。

    这就是顶尖谋士,大谋不谋,无声无息的化解危机,达到目的,而大多旁人还全然不知他已经有过一次自谋。

    经历了这个小风波,酒宴继续,李儒和田仪都相继过来为张辽庆贺,张辽是来者不拒,又敬了高顺和樊稠,樊稠出身凉州草莽,性子直,原本还偏向同时凉州出身的王方,但经历方才一幕,樊稠也颇为鄙视王方,倒是看对了张辽的性子,二人畅饮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