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召虎-第4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即便再好的谋划也难免有意外,何况雒阳那样复杂的地方,不过张辽出征前在雒阳留了荀彧和李儒,一正一奇,足以应对,他此时远离雒阳,考虑的自然先是战场的事,看了两个弟子一眼,他又问:“如何破袁术?可要先破寿春?”

    诸葛亮和郭淮不约而同的摇头,诸葛亮道:“寿春不过一座死城,而今袁术在外,当先擒袁术,而后寿春易破也。”

    郭淮面带忧色的道:“只是如今徐州、江东生变,孙将军未必能牵制庐江刘勋,吕将军更是退回下邳,陈留曹将军也并不可靠,一旦孙曹也出问题,袁术便能集中兵马与我军作战,此战难矣,杀敌一万,自损三千,便是胜出,也会损失惨重。”

    诸葛亮亦是点头:“我兵马虽强,但袁术兵马太众,袁术本该在一日后赶回寿春,不过此时天候将变,暴雨当能拖延袁术一两日,可趁机调汝南黄巾作战,夹击袁术。”

    不想张辽缓缓摇了摇头,目光变得凌厉起来:“汝南黄巾要用,但不能倚仗,打仗,最有效的手段是闪电突袭,攻其不备,”

    诸葛亮一怔,随即眼睛一亮:“莫非要回军……”

    “不错!”张辽看着天空渐渐聚拢而来的阴云,嗅着泥土腥味,声音变得有力:“天色将晚,让将士们备好三日干粮,做好伪装,入夜便速速回军向北,与杨汉、蒋奇一道袭击袁术!”

    郭淮微微思索了一下,脸上突然也露出敬服之色。

    如今徐州和江东生变,刘勋能否被牵制不好说,纪灵却是失去了牵制,但无论是刘勋还是纪灵,他们缓过神来,第一时间必然是救援寿春,而张辽此时突然选择回军向北,实是一个妙招!

    这一招首先就让他们免除了来自纪灵和刘勋的兵马威胁,避开了数日后与袁术所有兵马在寿春决战的危机,与此同时,更是与杨汉、蒋奇合兵,集中了在豫州的精锐兵力,全力阻击毫无防备的袁术!

    恐怕谁也想不到,连日猛攻寿春,打得寿春摇摇欲坠的张辽兵马竟然会突然完全放弃寿春,反而去与袁术主力决战,而急于回救寿春的袁术也想不到,这就是出其不意。

    诸葛亮和郭淮心中赞叹不已,事实上他们二人虽然年少,却皆是精通谋略之俊才,不过无论是多谋的诸葛亮还是稳重的郭淮,思索问题时都有着求稳和谨慎的性格因素,所以他们不会想到这个策略。

    而张辽看似稳重的性格中,却有凶猛和冒险的一面,这一点无论是历史上他在东海孤身见昌豨,在逍遥津八百破孙十万,还是起家以来突袭河内袁绍、突袭酸枣大营,都充分体现了出来。

    这既是性格决定思路,一流谋士多了,但每个人出计不同,选择不同,就在于此。

    回军突袭袁术的计策已定,剩下的事就是先伪装了,借助城外大营,留下一些士兵擂鼓,举炊烟,让城内的袁术兵马料想不到城外已经是一座空营,更不会去提醒袁术了。

    轰隆隆!

    天空已经响起了雷声。

    不过就在这时,又有一个暗影急急来报:“禀大将军,陈留传来消息,曹操兵马在向雒阳移动!”

    张辽面色微变,喃喃道:“风雨欲来哪……”

第六百四十章 雷声() 
轰隆隆!

    雒阳城上空,同样阴云密布,持续闷热的天气刮起了一阵阵凉风。

    这是今年大旱数月即将迎来的第一场雨,无数的百姓冲上了街头,欢喜的呼喊着,敲锣打鼓,喜迎甘霖,整个雒阳城热闹非凡,无视那仿佛要压到头顶的阴云和滚滚的雷声。

    而此时的南宫一处偏殿之中,却是一片凝重的气氛。

    昏暗的烛光下,天子刘协看着身前之人,面色有些发白,神情又有些激动,忍不住再次问道:“此番……果真能……朕只怕大将军……”

    此时的刘协显得有些语无伦次,坐立难安,一只手反复握着腰间悬佩的天子剑。

    刘协身边这人名董安,是董承安排的一个亲信郎官,是董氏一族之人,也就是昔日将刘协抚养长大的董太后族人,与董承一样颇得刘协信任。

    十常侍之乱时,袁绍袁术兄弟入宫杀尽宦官,随后车驾入长安,又先后遭逢董卓之变,李傕郭汜之乱,回到雒阳后张辽不喜欢残人肢体设宦官,朝臣也对宦官多有警惕,因此如今后宫只有宫女,前宫只有郎官,而没有宦官。

    没有宦官那些天子家奴,刘协能拉拢的也就是郎官了。

    “陛下勿忧。”董安看到刘协不安,安慰道:“袁术兵马有二十万,如今曹操回军,徐州、关东世家响应,张辽必然被困江淮,生死难料,哪能顾及京师,陛下运筹帷幄,必然能成为中兴明君。”

    刘协心神略定,旋即又叹道:“大将军虽不在,但雒阳还有不少兵马,此情此景令朕思及昔日王司徒诛杀董卓反被李傕郭汜残害之事,是以难安。”

    董安笑道:“王司徒之败,在于其未赦凉州人,故而招祸,今陛下只是夺去大将军兵权,并未加害,待雒阳形势安定,再急速下诏赦免招抚其旧部与并州人,更拉拢吕布,张辽必败矣。”

    “不错。”刘协面色舒缓,喃喃道:“朕并未下诏诛杀大将军,更未加害,只是夺回兵马,此天子之份也,名正言顺,待大将军还朝,朕……”

    刘协说到这里也说不下去了,说什么未下诏诛杀大将军,只不过是粉饰之辞,此番他们召回曹操,张辽那点兵马能否在豫州活下去还是两说,何况只要下诏安抚了他那些旧部,张辽失去兵权,董承等人哪会放过张辽的性命。

    事实上此次董承谋划张辽,刘协心中一直犹疑,不是他心怀仁慈和恩义,而是张辽大张旗鼓出征关中时,关中兵马足有五万,一旦回师,对雒阳有着致命的威胁!

    直到刘协收到张辽孤军深入豫州攻打寿春,而徐州、江东世家推波助澜之后,他才真正下定了决心,夺去张辽的兵权,至于张辽是死是活,他私心里是一万个希望张辽死在豫州的,因为他怕张辽回朝,到时候他根本无法面对。

    只是无论是刘协还是董承,包括曹操和刘备,都不会想到张辽在豫州早有布局,可战兵马并不是看上去的一万孤军,而所谓的必死之局也未必就是他们想象的那样。

    至于董安所说的王司徒之败在于其未赦凉州人,他们不会重蹈覆辙,那就更可笑了。姑且不论王允之败是否在于未赦凉州人,但只张辽,就不是董卓可比的,他手下那些大将,典韦、高顺、赵云、徐荣等人全是张辽一手带起来的,都是铁铮铮的汉子,又有哪一个会轻易被迫害张辽的朝廷招抚?

    所谓的运筹帷幄,只是他们想当然罢了。

    董安看到刘协神情稍定,眼里闪过厉色,低声道:“陛下,张辽虽已不足为虑,但为了万无一失,须要将他在雒阳的家眷控制起来,否则万一张辽不死,打回雒阳,后果不堪设想……”

    “这……”刘协只是沉默了下,便点头道:“如此甚好,不过切记不可伤了他们性命,尤其是唐……夫人。”

    事实上刘协心中一直对张辽娶了他皇嫂之事耿耿于怀,此番他下密诏夺张辽爵位和兵权,必须要有“名正言顺”的理由,找了诸如藏匿董卓旧党、犯大汉祖制、残害忠良世家等好几个理由,还有一个重要罪名就是僭越娶弘农王妃。

    董安看到刘协默许他们劫持张辽家眷,心中大喜,这一来可就师出有名了,更不怕天子后悔对付张辽了。

    偏殿中一时间又沉默下来,刘协心中一直念着表兄王规,半个时辰前,他收到密信,王规带着招募的兵马,趁着河内与袁绍交战之机已经从小道偷偷穿过河内进入邙山,随时待命,这才是他敢于放任董承谋算张辽的倚仗。

    正是这支安稳穿过河内的兵马,才让刘协感到张辽此时确实是四面皆敌,若非袁绍攻打河内,这些兵马哪能轻易进入邙山。

    董安心中心中则一直想着族叔董承的嘱咐,观察了一下刘协的神情,眼神微微低垂,小心翼翼的道:“陛下,皇后素来与大将军亲善,须防她暗中报信,坏了大事……”

    刘协猛然看向董安,眼神凌厉。

    董安额头冒出了冷汗,他此番出言可谓大逆不道,污蔑皇后怎么都是大罪,尤其是在天子面前,如果不是他知道刘协疏远皇后,便是董承教唆,这话他也根本不敢出口。

    看着刘协冰冷的眼神,他慌忙解释道:“臣……臣只是怕坏了陛下大事,毁了社稷,此番实在是凶险,并无他意……”

    霹雳!

    一道闪电划过长空,昏暗天空登时变得一片亮堂,显出了刘协俊秀而阴翳的面孔。

    同样在闪电的照耀下,刘协看到了董安战战兢兢的神情,他压抑的情绪微微舒服了些,哼道:“今日朕不想再听到此类妄言,汝且退下。”

    轰隆隆。

    紧跟着的雷声掩盖了董安的回应。

    ……

    左将军府。

    董承靠在榻上,断腿伤势尚未恢复,他的神情却极为激动,看着面前几个亲信,喜道:“真天助雷雨正好掩盖今夜行动!速速准备,一个时辰后攻打张辽府邸,捉拿他的家眷!”

    appapp

第六百四十一章 暴雨() 
倾入夜自后,雷鸣不息,电闪不停,随着豆大的雨点落下来,转眼就是倾盆瓢泼,百姓迎来甘霖之后,锣鼓声息,街上的人也渐渐少了起来。

    到了夜禁之时,雒阳大街上已经空无一人,只有闪电下从天倾泻的暴雨,除了那一瞬瞬的亮堂,伸手不见五指。

    那些雒阳的百姓和流连此地的学子完全不知道,一场暗中的暴雨即将降临,比这天降的暴雨更加猛烈!

    上东门外永和里左将军府,正堂之中灯火通明,电光闪耀之下,显出面色肃然的董承和厅堂内的一切,他端坐在锦榻上,身前放着一把长剑,堂中聚拢了十余人,皆是他的亲信党羽和将领。

    此时的董承面色肃然,但仔细的看,就能发现他端着茶杯的手都在颤抖,成败在此一举,眼看就要扳倒压在头上的那座大山,董承心情哪能平静。

    “曹操兵马到了何处?可曾入成皋?”

    董承强自压下激荡的心情,故作平静的发问。

    下面一个亲信立时回道:“启禀将军,曹操兵马已至荥阳,今夜便可入旋门关,明日黄昏可至雒阳。”

    “嗯。”董承点了点头,沉声吩咐道:“旋门关可曾布置好?”

    那亲信回道:“诏书已传旋门关,守将听闻大将军在豫州战事艰难,已奔赴豫州。”

    “很好。”董承心中很是满意。

    他今夜行事,控制局面,待曹操明日黄昏抵达后,大势已定,曹操在权力分配上只能听从安排,又能抵挡来自张辽势力的反噬,可谓一举两得。

    “刘备那边如何?”董承又问。

    吴硕回道:“陛下依将军进谏,午后召见刘备,叙论宗谱,尊刘备为皇叔,刘备尊奉皇命,司隶校尉、虎贲中郎将随时护驾。”

    历史上刘备并未真正被天子尊为皇叔,江山都是自己东奔西走亲手打出来的,他或许是中山靖王后人,但他的祖先中山靖王就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历经三百年传承,不知开枝散叶多少人,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