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召虎-第3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有外面守卫的虎贲上殿将种辑带了下去,大殿上仍是一片寂静,再也没有人叫着拜张辽为大司马了,首倡的伏均此时也察觉到了问题,面色有些苍白与愧疚。

    这时,太傅刘虞开口道:“张将军心怀忠义,可敬可佩,大司马之议且罢,臣请拜张将军为大将军,是为名正言顺。”

    司空杨彪附和道:“太傅之言有理,可拜张将军为大将军。”

    随即尚书令荀彧、廷尉钟繇、太尉周忠等朝臣皆出列附议,一看他们附议,张辽手下其他朝臣登时有了主心骨,纷纷附议。

    此时的朝堂附议声整齐肃然,比之刚才董承那帮党羽的叫嚣要有序多了。

    刘协目光扫过众人,犹豫了下,出言道:“准奏。”

    这一次张辽没有拒绝,行礼道:“谢陛下与诸位同僚。”

    大将军与大司马同样位在三公之上,同样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大将军历来有之,是属于体制内的职位,统领天下兵马名正言顺。而大司马却是权臣炮制出来的职位,最典型的两个就是王莽与李傕,这是体制外的职位,与董卓当初的相国等同,意味着擅权与不臣,在天子与众人眼里也是不同的。

    大将军是刘协如今可以接受的,张辽自然不会反对。

    不过刘虞支持张辽做大将军,自然也有他的目的,此时他又奏道:“袁术僭逆,请大将军发兵征讨,以正朝纲。”

第六百二十七章 反对() 
“皇叔。”

    御座上的天子刘协听到刘虞的请求,诧异的道:“先前皇叔不是主张招抚袁术,如今为何又要发兵?”

    刘虞道:“袁术大逆,招抚不能,若不讨伐,祸患无穷。”

    刘协点了点头,他原本就支持讨伐袁术,只是后来刘虞、杨彪、董承等人反对,张辽也没坚持,他便依了刘虞建议,此时看到刘虞也主张发兵,便转头看向张辽,声音肃然:“大将军,请速速发兵剿灭袁术,以正朝纲,勿失朕望!”

    底下再没有朝臣反对,此时朝中几位大佬都主张发兵,而张辽一早更是主张发兵,天子下令,大势如此,在他们看来发兵讨伐袁术已成定势。

    不想这时张辽开口道:“陛下,太傅,眼下不宜发兵讨伐袁术。”

    众大臣闻言皆是一惊,纷纷看向张辽,他们没想到一向主张发兵的张辽竟然出声反对,一时感到怪异之极。

    太傅出言建议,天子已经下令,大将军意欲何为?这是与刘虞和董承对峙吗?是要对抗天子,打压天子威信吗?他们一颗心不由提起来,只恐安稳了许久的朝堂掀起一番风雨。

    董承的党羽吴硕立时道:“大将军,勿要意气用事,还望以国事为重!”

    “是啊,当以国事为重。”

    “大将军,请伐袁术。”

    御座上刘协也不悦的道:“大将军一向主张发兵,如今为何又不发兵,难道不愿为朕分忧吗?”

    张辽心中冷笑,他何其敏锐,刘虞不说,董承这帮人鼓动他立即出兵讨伐袁术,其中必然有阴谋,他岂能让这些家伙得逞,便是出兵,时机和地点也要由自己掌控,无论做什么,节奏和主动权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心中想着,面上却是神色自若,沉声道:“臣主张暂不讨伐袁术,其因有三:

    一者,如今时机不对,用兵之道,讲究一鼓作气,以最少的伤亡取得最大的战果,袁术初称帝之初,臣主张发兵,正是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袁术,震慑州郡,以见朝廷之威,此谓大战果!

    而今却已不同,时机已失,袁术已称帝数月,此时发兵征讨,便是灭之,震慑力也大不如前,袁术亦有防备,只会陷入拉锯疲惫之战,于军心、人心皆是不利。

    二者,夫袁术,冢中枯骨耳,焉知为君之道,且人心向汉,随时日推移,袁术只会士气日衰,众叛亲离,到时再发兵讨伐,事半功倍,亦让天下人见僭逆之果。”

    众朝臣不语,刘协皱眉道:“果是如此?”

    群臣中前将军、河南尹曹操出声道:“大将军深通兵法,所言有理。”

    司空杨彪亦道:“人心向汉,袁术必亡!兵不血刃,乃治国之道。”

    张辽接着道:“其三,西北情势不妙,自开春以来,凉州马腾、韩遂,羌氐之人聚拢乱兵,蠢蠢欲动,窥伺关中,此害甚于袁术,若臣领兵南下讨伐袁术,恐马腾、韩遂趁机袭取后方,攻破三辅,威逼雒阳,使朝廷复陷于危难,故而臣欲先破马韩,再伐袁术。”

    刘协一听此言,想起昔日在关中逃难的情形,眼里闪过一丝余悸,道:“如此,便依大将军所言。”

    众朝臣中有不少人点头,西北羌乱是后汉延续一百多年的大患,董卓、李傕、郭汜几乎覆灭了大汉,朝廷对此深为惶恐,张辽提到马腾、韩遂之祸甚于袁术,他们皆是认同。

    这时,董承的党羽吴硕开口道:“陛下,朝廷多有大将,大将军发兵凉州,何不由前将军曹孟德、后将军刘玄德募兵讨伐袁术?”

    刘协眼睛一亮,还没开口,曹操已经抢着道:“大将军用兵如神,克复凉州易也,且等大将军得胜归来,操再随大将军讨伐袁术,而今袁术占据三州之地,拥兵二十万,又有吕布、孙策为盟,操独自领兵,恐损兵折将,坏朝廷威严。”

    刘备也是神情微变,拱手道:“备在徐州败于袁术之手,虽有报国之心,却力有不逮。”

    看到曹操与刘备皆是反对,刘协嘴巴动了动,眼里又闪过阴沉之色,不再开口。

    刘虞又道:“大将军所言有理,只是朝廷迟迟不伐袁术,恐他人效仿,天下愈乱。”

    张辽声音有力:“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而今正要看天下州郡有哪些逆臣叛乱,正好一举讨之,留下忠贞之臣,天下方见清明。”

    “大将军远见,逆臣正当讨之!”

    皇甫郦声音慷慨激昂,立时有一群朝臣附和。

    刘虞想了想,不再作声。

    刘协眼里闪过一丝阴郁,即便张辽说的有理,但他还是感到自己这个天子的威信受到了影响,尤其是曹操、刘备也声援张辽,让他感到极为不满,而种辑等人的无能,让他感到愤怒。

    吴硕等人看大势已去,皆有些沮丧,他们原本谋划了三件事,一是退张辽做大司马,与天子对立,二是争取司隶校尉、城门校尉、北军五校等职务,逐步掌控兵权,三是让张辽出兵讨伐袁术,调其离开京城。

    谋划的很好,却没料到董承突然被打,难以上朝,导致他们分量不足,争取那些重职的谋划先化为乌有。

    随后在助推张辽为大司马的谋划中,没想到张辽坚决果断否决,更是以粗蛮暴烈的方式化解,以致他们偷鸡不成蚀把米,连急先锋种辑也折了。

    最后鼓动张辽出兵讨伐袁术的谋划,本以为符合张辽心意,是最容易的,却没想到也被张辽出乎意料的否决,改为应对西北,虽同样是出兵离开京师,但明显讨伐袁术急,而出兵西北缓,张辽一时之间未必会离开京师了,他们第三个谋划也失败了。

    ……

    张辽府中,侍中伏均满脸愧色和后怕的离开。

    看着伏均离开,张辽不由暗叹,伏均终究还是年轻,也不是诸葛亮、司马懿那般妖孽。

    正如他在朝堂上所想,伏均上书是一片好心,只想着让张辽做大,拥有更大的权势,同时也能给予皇后最大的支持,给予董贵人最大的威慑,故而他在别人的鼓动下,主动上书,却没想到其中的凶险。

    这凶险对于张辽而言,他倒是无所谓,大不了一拍两散,但对于伏皇后却是致命的,后宫一旦失宠,后果是极为可怕的,何况还有董承虎视眈眈。

    不过即便今日张辽化解了危机,但以刘协的心性,对伏皇后必然多了芥蒂,这让张辽心中有些担忧。

    今日朝堂上刘虞请求出兵讨伐袁术,张辽反对,除了他另有谋划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董承想让他讨伐袁术,所以他不能去,至少要先把雒阳一切安排妥当,尤其是在董承等人的谋划中,张辽感受到了伏皇后那边的危机。

    想了想,张辽命人去叫李儒。

    他手下的中、前、左、右四大军师,中军师荀攸坐镇关中,以制凉州,左军师郭嘉坐镇中山,以制幽冀,原右军师沮授改任长史,由贾诩担任,坐镇河东,他如今身边只留了前军师李儒,并由李儒负责暗影司带来的一应情报和雒阳各项事务。

    李儒在军事参谋方面比之其他几人略弱,但在应对朝堂争斗、阴谋诡计方面还是很强的。

    不多时,李儒过来,见礼过后,张辽郑重吩咐道:“文优,董承等人最近应有谋算,吾恐他们意在谋取后位,着暗影盯死了董承和他那些党羽,还有宫中太医,吾不日要领兵出去,汝留京师,一旦发现他们有异动,立时处置,予汝专断之权,吾会告知韩浩与臧霸,急时可调京师兵马。”

    李儒忙应道:“唯。”

    如今韩浩为中护军统领,负责宿卫和雒阳安全,臧霸为张辽手下第八中郎将,领兵分驻雒阳四面八关,作为第二道防线。

    二人又讨论了一些近期的情况,李儒离开后,张辽又吩咐一旁貂蝉:“得空进宫,提醒皇后小心,尤其是饮食汤药,定要仔细检查。”

    “嗯。”貂蝉点头,又担忧的道:“只是皇后病情不见好转,便是董承贼子不加害,恐怕也支撑不了许久。”

    张辽皱起眉头,长叹一声,想了想,道:“我修书一封,你悄悄交给她,切忌勿要让他人看到!”

    “嗯!”貂蝉喜的连连点头:“婢子给将军研墨,相信皇后必然书到病除。”

    张辽看她兴奋的样子,有些无言。

第六百二十八章 风云再起() 
左将军府。

    董承一拳打在榻上,面色狰狞,低吼道:“张辽,誓杀汝!”

    他刚听种辑说了朝堂之事,没想到不但三个谋划没有达成,而且他在榻上还被张辽侮辱了一番,心中怒恨之极。

    包扎了半边脸的种辑同样神情怨恨:“将军,不如命死士刺杀张辽!”

    一旁立延立时摇头道:“不可!张辽武艺高强,麾下又有暗影、司隶与禁军掌控京师,如要刺杀他,只恐刺客未到先亡,到时他必害将军。”

    董承脸颊抽搐了下,看向立延,声音森冷:“当初调曹操入京,不想曹操无能,不可靠,吾今欲联结袁绍、袁术、马腾、韩遂,内外相合,除掉张辽,先生以为如何?”

    立延沉吟了下,点头道:“可!张辽眼下虽不离京师讨伐袁术,但四方一动,他必然难以安然留在京师,联结诸侯,便是不能杀之,败之也可损其名望。”

    董承咬牙道:“张辽不除,我心不安!”

    立延道:“事有缓急,将军受伤,正好蛰伏下来,暗中谋划后位。”

    董承面色阴沉:“伏氏与张辽勾结,吾早有计议,待张辽出征,便有谋划,只是张辽兵马雄壮,须要除之,否则便是谋得后位,也是危如累卵。”

    立延道:“天下欲除张辽者众矣,朝内朝外比比皆是,将军可一面联结义士,一面暗中派人伪作匪寇,到豫州、兖州之地招兵,一旦有变,便可凭之行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