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召虎-第3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诩为河东太守。”

    刘协听到张辽举荐,面露诧色:“贾卿尚在乎?”

    其他人也不由惊奇,朝廷都知道贾诩当初感染瘟疫被李傕、郭汜驱逐之事,都以为贾诩已经死了。

    张辽点头:“有功于社稷之人,自有上天护佑。”

    刘协当即点头:“准奏,贾卿数次维护,朕铭记在心。”

    张辽面露微笑,荀彧进入朝廷中台后,由师父贾诩坐镇河东,他最放心。

    当即又道:“卫将军樊稠,在李傕、郭汜作乱之时,不与同流,又救援失散朝臣,功足抵过,今请赦其罪。”

    刘协听到樊稠之事,想了想,道:“樊将军此番有功,可赦其昔日之过……”

    一旁杨彪沉声道:“樊稠虽护驾,其职却得之不正,当夺其卫将军之职,由骠骑将军调遣。”

    其他大臣纷纷附和,在他们看来,樊稠与李傕、郭汜往日是同党,害人不少,如今虽然可以将功折罪,但却绝不能做卫将军了,卫将军可是与九卿同列的重职。在这些人眼里,樊稠与张辽是截然不同的,樊稠是凉州武夫,凭反叛而上位,只知道杀戮的粗人,张辽却是一步步走上来,他的文功和治绩得到众人认可,算是绝世奇才。

    刘协当即颔首道:“便免去樊稠卫将军之职,由张卿调遣。”

    “唯。”

    张辽没有反驳,或许这样更好。

    刘协又问:“张卿所奏第四事为何?”

    张辽道:“众大臣随陛下辗转奔波,家资损尽,臣已备粮米与钱财,只交与大司农、少府,便可发放俸禄。”

    他此言一出,殿中众臣无不大喜。

    民以食为天,他们亦是如此,他们随天子车驾至河东,可谓一无所有,难免心中无底,更兼窘迫,此时张辽一说发俸禄,他们岂能不喜。

    张辽扫过殿中众人情形,暗自点头,实际上他最想奏报实行的是两件事,一,行科举;二,废除州牧之制。

    但眼下却不能操之过急,行科举可谓一项大改革,自古以来大改革都不容易,在中庸而求稳定的儒家文化氛围中,一个固有的体制变更都将面临反对,尤其是科举改革涉及到人事,冲击现有利益集团和政治格局,必然会是阻力重重,而且也非一时之功,所以张辽考量再三还是没有提。

    一来刘协不是个有魄力的君主,一旦反对严重,他必然不会支持自己,祖法一摆,到时候除非自己与刘协冲突,否则很难实行,第一次通不过,往后就更难了。

    二来张辽虽然在河东和治下各州郡做了数年准备,广开学堂培育人才,印刷书籍破开知识垄断,但目前仍在发展中,时机还不够成熟,科举制度绝非一时之功,只有培育了大批基础人才,而后实行科举,才能直接见到最大效果,使这项改革顺利进行,如历史上科举始于隋,隋却未受其利反受其害,得益的却是数十年后的唐。

    三来张辽实际上已经在悄无声息的进行着一些科举的前奏,如在各学堂的考试,他要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科举的一些基础理念和方式先实行起来,到时候这个阻力会小很多。

    除了科举,就是州牧制,实行州牧制和太守募兵制是大汉崩溃、群雄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张辽在治下早已防范和改变了一些东西,如他所任命的太守都是纯粹的行政官,不领兵,领兵作战的是屯驻在各地的中郎将、校尉等武将,在这一点上他早已实行了军政分离的基本政策。

    但当今天下还实行的是州牧制,州牧统领州郡一切军事和政务,包括张辽兼任的并州牧、青州牧,这是割据的温床,对于天下安定是很不利的。

    如今张辽已经迎奉天子,并州、青州皆名正言顺的在他治下,他担任州牧已经没有意义,反而袁绍、曹操等人被削了州牧职,将是极大的麻烦,这可以算是张辽对于他们政治上的打击。

    但他思量一番,又征求了荀彧、贾诩等谋臣的意见,决定还是先放一放。

    废除州牧制固然能打击袁绍、袁术、曹操等军阀,但也只是政治打击罢了,不会造成实质伤害,反而会带来很大弊端,首先就是他建立的盟友刘表、刘璋、刘备等州牧将处于尴尬地位,不响应的话会交恶,让他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响应的话,这几州没了州牧节制,朝廷一时无力掌控,甚至会更加混乱。

    是以州牧制要取消,但眼下还不到时机,当他能够彻底掌控大局时,就是斩这一刀之时。

    朝会继续进行,到了最后,刘协突然提出一事,欲往雒阳旧都一看,祭祀宗庙。

    殿中大臣的目光都看向了张辽,包括刘协,如今能否回旧都,只在张辽一言。

    张辽肃然道:“陛下欲往旧都,臣自是全力支持,只是眼下大河结冰,天寒地冻,雒阳旧都又全无居处,若是去了,无处可栖身,徒自受冻,不如等来年开春,臣虽陛下前往。”

    刘协坚持道:“若朕此时前往,不知将军可能护驾随行?”

    张辽神情自若:“若陛下执意要历史赶赴旧都,臣自然安排车马,倾心护送。”

    刘协松了口气,正要说话,司徒士孙瑞出言道:“陛下,臣以为张将军之言有理,眼下大雪封路,要回雒阳,却也不急一时。”

    “司徒所言甚是。”一旁又转出杨彪,道:“天寒地冻,天子车驾,不宜轻动。”

    宣У却蟪挤追赘胶停侨词侨衔跣木龆ㄓ行┎执伲巯碌奶炱灰诵卸歉赵诤佣捕傧吕矗爰胰送啪郏刹幌爰弊湃ヶ醚舴贤痢

    刘协见状,只能道:“如此便依众卿所言。”

    平心而论,张辽在何东将他们招呼的很好,他也觉得自己方才有些不妥了。

第五百九十七章 出招() 
在张辽的未雨绸缪下,第一次朝会超乎想象的顺利,刘艾的靠拢让张辽体会到了自己如今在朝廷的真正分量,谁也不敢小视。

    张辽感到情况比他预期的要好,而刘协与众朝臣也松了口气,他们担忧的董卓与李郭旧事并没有在张辽身上重演,这足以让历经磨难的他们高兴。

    第一次朝会之后,尚书台立即下了诏令,拟定的官员迅速上任,张辽在老丈人蔡邕上任大司农后,立时拨粮给朝臣发放俸禄。

    与此同时,张辽的另一个老丈人,原会稽太守唐瑁出任少府,张辽同样拨粮给他,供天子与后妃之用,可谓皆大欢喜。

    荀彧出任尚书令后,张辽又以沮授为长史,沮授行事中正稳妥,不偏不倚,不走偏锋,居中协调内外,张辽比较放心。

    朝廷入驻安邑后,安邑的安危也成为重要问题,加之先前禁军折损严重,剩下不过百余,张辽便从他的亲卫营和各军抽调将士补全禁军,以韩浩为中护军统领,负责宿卫和守护安邑。

    韩浩早在河内就随张辽,四年来张辽一直让他总领治下州郡屯田之事,做的很好,此人又是个文武兼能、行事稳重的全才,张辽此番便调他统领禁军。

    至于高顺、典韦、赵云等将领张辽也曾考虑过,但终究觉得他们统领禁军有些可惜,浪费了战斗力,眼下四面征战正需要他们在外。

    三日后,关中传来李傕、郭汜的首级,令朝廷不由一惊,他们没想到张辽会如此之快的击败李傕、郭汜,而且是直接斩杀,不由对张辽的军事能力再次看重了几分。

    他们却不知道,张辽平定关中比他们想象的更快,李傕、郭汜、杨奉、杨定早在第一次朝会前就被斩杀了,不过当时张辽为了掌握关中大权,没有提而已,随后朝廷着他督关中之事,早已准备好的李傕和郭汜的首级便立时传来,至于杨定和杨奉,张辽考虑到他们曾护卫过天子,传首朝廷意义不大,便直接就地斩杀了。

    在李傕、郭汜的首级传回河东后,朝廷在安邑宫召开第二次朝会,嘉奖张辽功绩,庆贺李傕、郭汜之死。

    就在第二次朝会上,张辽露出了自己的锋芒和獠牙,不过这个獠牙不是针对天子与朝廷,而是针对其他诸侯。

    奉天子以讨诸侯,奉天子是前事,讨诸侯才是目的。

    “陛下。”

    安邑宫大殿之上,张辽抱拳沉声道:“自初平以来,群贼汹汹,州郡并起,朝廷政令难行,彼等不奉朝廷,不纳赋税,自任官吏,俨然割据自立之势,臣以为,此风断不可长,当下诏以制之。”

    朝堂上一时寂静,刘协和一众朝臣都没想到张辽会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眼下大汉面临的最严峻问题,刘协与众朝臣根本不敢往深处想,遑论朝议了。

    此时张辽提出来,打碎了他们的侥幸和回避心理,让他们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

    刘协看向张辽,眼里带着几分期待:“张卿可有妙策?”

    张辽的声音铿锵有力:“何须妙策,朝廷下诏州郡,着他们岁岁前来朝贡,赋税不得拖欠,县丞以上官吏须朝廷任命,兵马收归朝廷调遣,如此而已。”

    殿中众人一时无语,张辽说的,恐怕那些诸侯根本做不到。

    刘协摇头道:“张卿,非是朝廷不下诏令,实是自朝廷西迁以来,年年派使节去关东,却只有幽州刘虞、荆州刘表、徐州陶谦派使节前来……”

    “那是陛下仁义,”张辽声音带着霸气:“地方朝贡朝廷,此天经地义,若来朝也罢,若不朝,则定位叛逆,发兵征讨。”

    “这怕是不妥,不到万不得已之时,不得用兵。”刘协摇头反对。

    太尉杨彪出列道:“张将军,大汉数百年以仁孝治天下,袁氏四世三公,皆忠于朝廷,只是不得时机,若朝廷随意发兵攻打,其不义乎?”

    当即又有几个朝臣附和,他们虽然相对亲近张辽,但论到兵事,一个个仍是各持己见,尤其是不少朝臣都与汝南袁氏有所瓜葛,如杨彪,与袁术就是姻亲。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些朝臣已经习惯了求稳,不想掀起战争,只想着通过其他方式解决问题。

    但眼下的天下乱局,早已不是能通过游说所能解决的,必须付诸军事行动,才能扫灭诸侯野心,乱世星火。

    张辽皱眉看了他们一眼,沉声道:“诚如陛下所言,朝廷年年派使节出使关东,然州郡却置之不理!袁绍与公孙瓒争于幽冀,鏖战连年,侵夺州郡,公孙瓒攻伐刘幽州,险些将其杀死!曹操、吕布与陶谦争于兖徐,屠城十余万,生灵涂炭!袁术北侵豫州,东谋徐州,南夺扬州,西打荆州,扣押朝廷使节、故太尉马日磾,致其忧愤而死!公孙度割据辽东,自立为王!”

    刘协色变道:“公孙瓒果欲杀刘太傅乎?马太尉已故乎?兖州、徐州十余万百姓真的被屠杀乎?”

    张辽肃然道:“如此大事,臣岂敢乱言,陛下大可再派使节前往关东,便可知分晓。”

    刘协与众朝臣都是面色连变。

    张辽环顾大殿:“天下形势如此糜烂,百姓深受其苦,若朝廷置之不理,吾恐数十年后,四百年大汉分崩离析,朝廷威望全无,形同虚设,我等不过提线木偶,摆设而已。”

    他又看向刘协:“陛下是欲为周天子乎?任由诸侯并起,逐鹿四方,问鼎轻重?若如此,全当臣未出此议。”

    大殿中一片死寂,刘协面色阴晴不定,本来振振有词的杨彪等朝臣也沉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