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召虎-第3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没想到巷战也打不过吕布,黑暗中又与乐进、夏侯惇等将领失散,而且吕布的兵马数量超乎了他的想象,仿佛源源不断,他见势不妙,只能向城外突围,途中又遭遇几次冲杀,与亲卫也失散了。

    不过曹操也颇通武艺,手持长矛,丢了显眼的头盔,在铠甲上裹了破布,沿着道旁且战且退。

    黑暗中,吕布领骑兵冲杀,寻找曹操,骑兵冲过曹操身边时,吕布一戟拦住曹操,厉声问道:“曹操何在?”他却还没与曹操见过面,不认得曹操。

    曹操没想到竟然碰到了吕布,心中紧张,不过他素来老奸多智,一指南面,急声道:“小人愿附,将军饶命,东门失火,曹操逃往南门,前处乘黄马走者是也。”

    吕布看到他投降,又听闻曹操就在前面,当即不再理会他,领兵向南疾追。

    而曹操已是一身冷汗,急忙逃往东门,到了东门口,才发现他先前放的那把火还正旺盛,难以通过。

    眼看后面又有乱兵追来,曹操急忙之下什么也不顾了,看到火势只有一道,拔剑便冲了进去,不防城门被烧的崩下一条火板,曹操急忙以剑去挡,手臂须发尽被烧伤,正在危急之时,一人冲来挡住了火板,却是司马楼异,曹操大喜,在楼异的搀扶下急忙出城。

    到了城外又遇到吕布一支兵马,楼异让曹操躲避,自己将那支兵马引去。

    城内夏侯惇等众将不见了曹操,心中大恐,四处寻找,乱成一团,直到天亮,冲出城去,才在大营中见了受伤的曹操。

    曹操虽然受伤,又逢大败,却镇定如常,到营中亲**问军士,命令各军扎营安寨,不知拒马、陷坑的防御工事,与此同时赶制攻城器械,准备进行持久战。

    吕布反攻了几次,难占上风,至此双方对峙僵持。

    同一时间,在青州,张辽同样面临战事,袁谭与单经各有万数兵马从西、北两个方向攻打青州。

第五百五十五章 跨海破单经() 
鲍信赶到济南国的时候,张辽正在指挥着一群士兵和百姓开渠引水,他一人就拎起数袋沙子,弄得浑身都是泥,就像一个农家子。

    “文远?”鲍信看到张辽这般模样,很难相信一个位高权重的将军在认认真真的干这种事,看到张辽晒黑了许多,露出嘴里一口白牙,他本来有些急躁的心情略微平和了一些。

    “哈哈,老鲍,怎么过来了?济北国怎么样了?”张辽看到鲍信,心情就不错,总的而言,鲍信这个人是很值得交往的朋友,豪爽而真诚。

    鲍信面带忧色:“青兖两州已经干旱了三个月,这是前所未有的。”

    张辽此时却是一副笑容:“天灾如此,谁也无法阻拦,只能主动应对,我这不是在开渠吗?济水与黄河水量都还行,只要渠道开到位,就能灌溉更多的良田。”

    鲍信看着四周在风风火火忙碌的士兵和百姓,唱着歌干着活,每一个愁眉苦脸的,不由神情一震,忧色尽去,赞道:“文远豁达,吾不如也。”

    张辽大笑道:“这叫与天齐奋斗,其乐大无穷,不过老天不努力,拖队友后腿,我们只好自己努力,帮帮他,只骂是没用的。”

    四周众人闻言无不大笑,正是在张辽的带动和感染下,他们才能如此乐观向上。

    鲍信不由跟着大笑,又问道:“文远,袁绍与单经如何?可曾退却?”

    张辽呵呵笑道:“袁绍嘛,我让张燕在那头一搞,加上冀州也遭逢天灾,他现在顾不得这里了,就是单经那厮麻烦,老曹和奉先还在濮阳死磕?”

    鲍信苦笑一声,叹道:“吾去见孟德,他却是不退兵,还让我供粮。”

    “让他喝西北风去吧!”张辽骂道:“抢走了于禁和万数兵马,还要粮?告诉他,济北国如今我是老大,要粮找我来要,欺负什么老实人!”

    鲍信默然,他曾对比曹操和天下诸侯,曹操最有雄才,但对比曹操和张辽,就显得处处不足了。此次曹操险些杀了他弟弟鲍韬,虽然鲍信可以理解曹操当时的愤怒,但心中总是有了隔阂。

    鲍信正暗叹,张辽又淡然自若的道:“听说曹洪威胁要取济北,我会写信告他,如果他觉得在东平太安逸了,我不介意让猛虎营走一趟,接管了东平国,教他怎么做事。”

    鲍信苦笑着摇头,他知道张辽有底气说这话,听说曹洪最怕的就是张辽,正要说话,突然天空中传来唳的一声长鸣,一片黑影落下,却是一只大金雕。

    大金雕落在张辽肩头,张辽毫不客气给了它一个暴栗:“疼!”

    一旁貂蝉急忙过来给张辽肩头上药,却是张辽今天肩头没戴皮护,衣衫太薄,金雕锋利的爪子抓伤了他。

    金雕落在地上,几乎有半人之高,委屈的蹭着张辽,看的鲍信和四周的人羡慕不已。烈马金雕美女,可不是男人的最爱,如今张辽一下子全有了。

    张辽从金雕爪子上取下一个小竹筒,抽出卷纸一看,不由大笑:“好!兴霸与子义不负我望,单经定也!”

    鲍信忙问道:“文远,单经败退了?”

    张辽笑道:“不是败退,是覆没。”

    “单经覆灭?”鲍信惊道:“莫非文远兵马已追入渤海郡?”

    张辽一指东面,道:“吾令牧寒领兵在正面战场吸引单经,而后派甘宁与太史慈从东莱乘船,跨海至渤海郡北部,抄了单经的后路,前后夹击,一举得胜。”

    “跨海合击?”鲍信一呆:“竟是如此战法,真是出其不意。”

    张辽呵呵一笑,眼下之人确实很难想到海战,如果是公孙度还有所防备,至于单经,从内陆草原过来的,从没经历过水战,哪能想到。

    他看向身旁的貂蝉,笑道:“小玉,可以写一出兴霸跨海击贼寇,子义神箭取单经了。”小玉是他给貂蝉取的名字,否则总是貂蝉貂蝉也叫的别扭。

    貂蝉抿嘴笑道:“好呢,将军,不过大家还是喜欢将军的故事。”

    鲍信摇头失笑,他知道张辽搞出一个什么民间评书,什么张角弄神起黄巾、何国舅诛杀十常侍、董卓霸京师、卢植死谏、矫诏诸侯讨董卓、诸侯吃酸枣、火烧雒阳焚金阙、车驾西迁、袁绍谋冀州、界桥之战,都是近十年来的天下大事,真实之余又颇有演义的传奇,当今各大诸侯形形色色的突显其中。

    这倒也罢,让鲍信颇是佩服张辽的奇思妙想和对天下大事的认知,但让鲍信无语的是,其中传唱最多的还是张辽,什么张文远西园忧国暴打华雄、路见不平打捍鬼,恨铁不成钢大破袁绍,舍身谏暴戾护民西迁、荥阳义释曹鲍、为救妻独战十万大军、执金吾杖杀车师王世子、救马氏与卓决裂、怒击李郭思救驾,种种事迹实中有虚,皆彰显张辽文承武德仁义英明天下无敌。

    鲍信不知道张辽怎么就能厚着脸皮写出来,但的确令青州百姓津津乐道,广为传唱,而今谁都能说两句,张文远可谓家喻户晓,加上张辽发明了一种折扇,以竹为骨,以帛为面,上面题字,深受文人欢迎,被孔融誉为文房奇宝,又有三字经启蒙,慈母吟传唱,如今的张辽可谓名声大涨,被孔融推崇,已被士林接受。

    鲍信打心底还是很佩服张辽的,他自己还弄了把折扇,让张辽题了字。

    看着青州四处纵横的水渠,一亩亩良田里麦子已经在五月收割完毕,如今是刚下秧不久的豆谷青苗,虽然在天旱之时,却充满生机,鲍信相信,满目疮痍的青州在张辽的手下两三年就能恢复,而且会更胜从前。

    张辽看鲍信在发呆,笑道:“老鲍,既然来了,就一起干会,你可是个好劳力……”

    不想他话音未落,马蹄急促,一骑飞驰而来,史阿落马而:“主公,起蝗灾了!”

    向来冷静淡定的史阿此时一脸惊恐,似乎看到了极为可怕的景象。

    “果有蝗灾?!”鲍信面色大变,只感到寒毛倒耸,他早就听张辽说过有蝗灾,但因为很多年都没发生过,心中总有几分不信,此时一听真起了蝗灾,不由心中发寒。

    鲍信没见过蝗灾,但他知道,如果说旱灾会导致农田减产的话,那蝗灾过处就是寸草不存,颗粒无收!

    张辽去年冬季在青州便令百姓种植冬小麦,五月已经收割了一茬,而今禾谷青苗在田,损失的是秋粮,但有麦粮在手至少能顶几个月之用。

    但因为麦饭不如米饭,所以兖州大多百姓种的都是禾稻,三月插秧,七月收割,如今正是青绿之时,蝗灾一旦扫过,青黄难接,将会饿死多少人!

    鲍信心中惶恐,张辽已沉声道:“速速传令各郡县,准备应对蝗灾,哪个郡县有大损失,要撤职问罪!”

    “喏!”史阿急忙去安排快马传令。

第五百五十六章 蝗灾来袭() 
看到史阿离去,张辽看向西北天际,不用史阿说,他都知道蝗灾会从哪儿起,他前世所在的县就是个农业大县,对于蝗虫是有所了解的。

    蝗虫性喜温暖干燥和低洼地带,含水低的无植被土壤最适合蝗虫产卵和繁殖,在产卵密集区域,每三尺的土地里就有二十万到四十万粒卵,尤其是在河湖岸边,干旱季节水位在蝗虫产卵期下降,露出大片干旱低洼滩地,会导致蝗虫产卵量大增,中国历史上蝗灾大多也都发生在黄河流域。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延迟蝗虫生长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阴湿的环境还会使蝗虫流行疾病,因此就久旱必蝗之说。

    数千年来,古人对于蝗灾一直没有太好的应对办法,蝗虫的生命力极为顽强,埋入土中也能活下来,即便是后世的农药很多时候也没用,何况是古人。

    对于古人而言,无效手段是祭天祁神,有效手段基本是捕捉、挖坑埋、火烧等,但这些手段对于每次遮天蔽日数以亿万计的蝗虫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每次蝗灾造成的后果都是极为可怕的,伴随的就是大量人口饿死。

    张辽知道蝗灾要来,从去年底就开始谋划对付蝗灾之事,首先就是兴修水利,垦荒种植,挖建鱼塘甚至种草,这能最大限度减少蝗虫产卵。

    除此之外,他在近一个多月中曾派士兵和青壮在干旱的河滩低洼地挖取大量蝗虫卵,喂养鸡鸭或直接烧死,但河滩地太大了,蝗虫的繁殖力也太强了,蝗灾还是发生了。

    对于发生的蝗灾,张辽自然也做了防范准备,他知道中国的蝗虫大多都是飞蝗,最嗜食芦苇、稗草、红草等杂草和小麦、高粱、水稻、粟等庄稼,一般不吃豆类作物,所以张辽在小麦收割后,让治下百姓种植的都是豆类作物,又在秧苗上撒上草木灰和石灰,这样可以避免蝗虫过于危害庄稼。

    不过这只是被动防御手段,蝗虫饿极了还是会吃的,所以还要主动捕杀。

    古人常用的办法张辽都准备了,一是各县乡都挖了壕沟,用于填埋,又在壕沟边上准备了稻草,随时准备烧,至于烟熏对于蝗灾是没用的,蝗虫的生命力极为顽强,就是埋在土中也能钻出来,因此掩上土后还要火烧或锥实了才能将蝗虫杀死。

    二是天敌防治,张辽早就鼓励百姓养鸡养鸭,这个时候就能派上用场,一只大鸭一天中能吃掉蝗虫两斤,则一千只鸭每天的食蝗量达两千斤之多,也算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