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召虎-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旁边的妇人正是吕布的妻子严氏,严氏看了女儿一眼,道:“女儿家,莫要学你父打打杀杀,日后可怎么嫁人?”

    吕玲绮认真的道:“我将来要和父亲一样驰骋疆场!”

    严氏正要训斥她,一个声音哈哈大笑道:“好女儿,好样的!”

    却是吕布已经与张辽比试完毕,二人正走回亭阁,吕布听到女儿所说,颇是欢喜。

    张辽看着吕玲绮,暗自点头,吕布这个女儿还真传了他的英姿,他日未必不能上战场,只是女子上战场,张辽也颇是不认同。

    他倒不是有什么偏见,一来是感到女子天生力气弱,性格也相对温和,并不适合上战场,二来女子在战场上一旦被俘,落入那些大兵手中,下场是极惨的,几乎是生不如死。

    二人抖了抖身上的雪,搁了兵器,进了亭阁,严氏给二人斟了酒,吕布一饮而尽,看着张辽,感叹道:“文远哪,真没想到,汝倒是走在了为兄前面,如今汝这司隶校尉大名,两个月来处置了数十个官吏和豪强,可谓威震三辅了。”

    张辽笑了笑:“说什么司隶校尉,也不过是做些得罪人的事,反倒不如奉先兄清闲自在。”

    吕布叹了口气:“为兄却总想着要驰骋疆场,在太师麾下,憋屈,而且太师如今也非比从前了,前两日只因一个说话不当,太师当场便将手中小戟掷向为兄,若非为兄身手矫捷,怕是要受伤,说什么义父义子,实在有些心寒。”

    张辽皱起眉头,没有说话,董卓如今的变化是越来越大了,一步步走向堕落和疯狂,连他也时常受训斥。

    “歌舞坊血案还没查探出来吗?究竟是不是董璜?”吕布看到张辽沉默,当即转了话题。

    张辽皱眉道:“我觉得不是,但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他。”

    距离他上任司隶校尉已经有两个月了,但歌舞坊血案的进展却令人很是头疼,那个幕后黑手似乎再也没有了动作。

    吕布摇头道:“汝上次带人进入董璜府中查探,令太师很是不悦,听说当时就想免了汝的司隶校尉,只是被李文优劝阻了。”

    说到这里,吕布不由羡慕的看着张辽,道:“汝与李文优的关系,真是令人羡慕,他不知为汝挡了多少灾,他的话对太师还是很有用的。可否传为兄两招,为兄若与那些文士结交了关系,或许境况会好很多。”

    张辽想了想,道:“一以诚挚,二以见解,三以厚脸皮死缠烂打。”

    吕布听了,不由大笑:“好一个厚脸皮死缠烂打,不过,文远倒是真有这份功夫。”

    张辽笑了笑,没有说话。吕布只看到了死缠烂打,却没有听到他将诚挚放在了第一位,其次是见解,最后一个才是厚脸皮死缠烂打。

    似吕布,唯我之心太强,功利心也强,加上他曾背叛丁原,所以很难给人诚挚的感觉,那些文士一看到他就想到反复无常,很难与他交往了。

    这就是当初一步没走好的结果,丁原为人虽然不怎样,但对吕布也算不错,而且本身并无过错,吕布背叛也罢,杀之却是过了些,难免引人诟病。

    在这个时代,名声尤其重要,这关乎许多人才对你的认同,张辽越来越察觉到这一点的重要性了。

    是以他在担任司隶校尉的这两个月中,虽然血案毫无进展,但对于肃清吏治、惩治恶霸却做了很多事,处置了不少违法之吏。

    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连王允的亲信都有几个违法的,被张辽名正言顺处置了,更有董卓的凉州手下,他顶着董卓的责骂斩杀了好几个,虽然几次惹得董卓不悦,但他不畏强权,处事公正,却令很多朝臣和关中百姓为之赞叹。

    加上又处置了几个不作为的官吏,关中朝堂的风气在他的雷霆整顿下一时大变,尤其是查抄了几个囤积居奇的粮商,处置了几个与之勾结的官吏,将通货膨胀下的粮价稍稍压下了一些,令百姓称道。

    他征辟的那些人才对他这个主公就更认同了!

    只是正如吕布所说,他在董璜之事上确实触怒了董卓,当时董卓正在郿坞,一个命令就将他召了过去,一番责斥,还有董卓的母亲池阳君和弟弟董旻,都为董璜出头。

    池阳君还好,毕竟曾见过张辽,而且曾孙女的哑病也是张辽治好了,老人家只是朝张辽一番落泪,请他手下留情。

    至于董旻,却是一副傲慢的模样将张辽狠狠骂了一番,让他这个鹰犬守好尊卑规矩,若非此人是董卓的弟弟,若非当时在郿坞,张辽早就一拳撂倒了他。

    但自那以后,他便明白了,董卓或许真不待见董璜了,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有池阳君和左将军董旻在背后力挺董璜,董卓便不得不责斥他。

    只是天子和王斌对血案之时催促甚紧,他心中对那个幕后黑手也很是警惕,只怕他下一步谋算更加可怕,因此也是一直紧绷着心弦。

    张辽从吕布府中离开之时已是黄昏,回到府中,史阿、左慈和古采英都在,他们这些日子还一直在暗中查访,连暗影也大举进了关中,渗透到各个郡县,却仍是捉不到幕后黑手。

    “小子,莫非这血案是个巧合,并非是针对你的,只是你适逢其会?”左慈懒洋洋的问了一句,这老道这些日子也累坏了。

    张辽摇头道:“谣言中有王定指认于我,而王定却否认这一点,显然幕后黑手是针对于我。”

    左慈哼道:“那董璜也不是凶手,老道在他府中暗中蹲了数日,他一直是怒骂你小子与那算计他的人,显然也是被冤枉了。”

    张辽点了点头,这也是他没有继续坚持捉拿董璜的原因。

    左慈又道:“你小子仇人太多了,可还有哪个没想起来?”

    张辽皱起眉头:“关中凡是有一些实力和影响力的,我都排查了一遍,并无其他仇人。”

    左慈哼道:“或许是你不知道的,是你手下人所为……比如阿衡这小子,就曾帮你刺杀过敌人吧?”

    张辽摇头道:“我一向行事磊落,哪有过什么刺杀之事。”

    不想一旁的史阿却不给他面子,道:“主公,是有过一次。”

    古采英嘴角微抿,左慈不屑的朝张辽撇了撇嘴,张辽有些愕然,又有几分尴尬的道:“是哪一个?我怎么想不起来了?”

    史阿道:“主公当初离开小平津赶赴虎牢之时,曾让仆刺杀过平县的恶霸县令。”

    “平县县令?!”张辽心中一动,想起了确实有这么回事,只是这一两年来他经历的太多,早忘了这个路人甲,而这个路人甲当初确实是董璜派来的走狗。

    这时左慈在一旁道:“有这么回事,那平县令当时三番两次派人在婳儿院外窥伺,老道教训了他们一番,又告诉了你小子,当时感受到了你小子的杀机。”

    “他叫什么名字来着?”张辽目光变得凌厉起来,他脑海中一时间仿佛抓到了什么。

    史阿道:“似乎是姓丁,却不知名字。”

    “丁……丁……董……董……”张辽脑海里飞速的想着长安的丁姓名人。

    他如今为司隶校尉,监察百官,自然对朝廷中的官员都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很快,他筛选出两个人。

    一个是丁冲,沛国人,如今为黄门侍郎,是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

    另一个人是丁宫,三公曹尚书,曾历任交州刺史、光禄勋、司空、司徒、尚书,董卓入京之时,因此人与丁原同姓,颇是厌恶他,免了他的司徒之职,任了尚书。

    偏偏在董卓废立之时,群臣默然,此人却是第一个附和董卓废立天子,从而保住了自己的职权。

    而这丁宫也是沛国人,与丁冲是同族,也是曹操的老乡。

    “丁宫……丁宫……”

    张辽神情一厉,看向史阿:“阿衡,汝这几日便潜去丁宫府上查探,我会让荀都官查探一番,看看这丁宫究竟与那丁县令有没有关系。”

第三百八十二章 关东风云() 
幕后黑手突然间有了眉目,连左慈也坐不住了,跟着史阿去丁宫的府邸打探消息去了,当然,还顺带着丁冲的府邸。

    古采英却留了下来,将从河东郡传来的一些消息给了张辽。

    张辽虽然人在长安,但河东的消息并没有断,暗影从各地打探来的消息每隔数日便会报给他。而张辽身边几个亲信,左慈懒,史阿忙,唯有古采英识文断字,忠心而且细心,所以张辽让她负责收集暗影传来的消息。

    灯烛下,张辽看着一条条消息,微微失神。

    他在长安的这几个月内,关东的形势可谓风云变幻。

    先是雒阳的二次讨董。董卓进入关中后,留河南尹朱儁守雒阳,朱儁暗中和关东诸侯通谋,又怕董卓袭击自己,弃官逃往荆州,董卓任命弘农杨懿为河南尹,驻守雒阳。朱儁闻讯,率兵还击雒阳,杨懿退走。朱儁见雒阳残破,无法作为屏障依靠,于是引军向东面,屯驻在中牟县,并传信给各个州郡,召请兵马二次讨伐董卓。

    二次讨伐董卓,有徐州刺史陶谦、前扬州刺史周乾、徐州琅邪相阴德、徐州东海相刘馗、徐州彭城相汲廉、青州北海相孔融、豫州沛相袁忠、兖州泰山太守应劭、豫州汝南太守徐珪、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郑玄。不过其中很多都是挂个虚名,如前扬州刺史周乾、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郑玄根本没有任何实力,只是响应一下而已。

    不过二次讨伐董卓的郡守虽然不少,但兵马比之第一次可谓天壤之别,只有徐州刺史陶谦还热心一些,派来精兵三千,其他州郡只是派了数百郡兵,总共不过六千人,加上朱儁的人马,总计也不过八千人。

    牛辅在弘农派李傕、郭汜率领两万人抵挡朱儁。朱儁出击,被击败,自知人心不齐,寡不敌众,于是退回中牟,不再前进,二次讨伐董卓就此而终。

    看到这个消息,张辽暗叹,朱儁无疑是关东少有的依旧忠于大汉的将领,只是在这个乱世下,他终究是势单力孤,乏回天之力。而在这次讨伐董卓中,陶谦又表奏任朱儁代理车骑将军,不是大将军或骠骑将军,偏偏是车骑将军,这分明是打自号车骑将军的袁绍的脸。张辽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此时的陶谦已经与袁术和公孙瓒结盟了。

    而在冀州,也是一片混乱。

    先是公孙瓒得知从弟公孙越在颍川阳城被袁绍派去的豫州刺史周昂乱箭射杀,登时得了借口,挥兵南下要与袁绍决战。袁绍此时立足冀州未稳,哪敢应战,立时派人去向公孙瓒求和,并将渤海太守印信交给了公孙瓒的从弟公孙范,任命公孙范为渤海太守,公孙范一接到印信,便带着渤海举郡投靠公孙瓒。

    公孙瓒虽然兵不血刃得了渤海郡,但他觊觎的是整个冀州,哪能因此作罢,屯兵渤海南皮,随时准备南下攻打邺城。

    祸不单行,就在袁绍与公孙瓒一触即发之时,太行山南段的于毒等部十数万黑山军突然袭击魏郡邺城,攻打袁绍。袁绍面临两面夹攻的境地,形势岌岌可危。好在他手下有一群谋士,还有颜良、文丑、淳于琼、高干等大将,兵马虽然少于黑山军,但战术和战斗力都在黑山军之上。经过旬月苦战,袁绍在魏郡大败黑山军,墨山、于毒、白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