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召虎-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也好,”张辽点了点头,面无表情的道:“我记得,中平元年之时,张角三兄弟发起黄巾叛乱,附从者百万,而后左中郎将皇甫嵩在冀州平定叛乱,在广宗败张梁,斩杀三万,淹死五万,在曲阳败张宝,斩杀俘虏十余万,筑成京观……”

    张燕等渠帅听得面色有些发白,对于黄巾与黑山而言,皇甫嵩就是一个阎罗般的存在,当年黄巾军何等气势汹汹,却被皇甫嵩连战连败,前后斩杀超过二十万,威名足以令黄巾与黑山闻风丧胆。

    此时听闻张辽将皇甫嵩当年的战绩婉婉到来,他们不由心中发寒。

    张辽说罢,突然呵呵一笑:“而今听闻黑山贼有百万,若我能将这百万黑山贼全部斩杀,筑成京观,想必名声将更胜皇甫义真。”

    “你这恶贼!”几个渠帅几乎忍不住同时嘶声大骂,连张辽身后的沮授、审配几人也下意识的吞了口唾液,不知道张辽说的是真是假,他们虽然恨黑山贼,但将百万黑山贼筑成京观,却是他们想也不敢想的。

    张燕却是面色不变,哼道:“百万黑山军皆在深山之中,汝有能耐,先走遍这八百里太行山再说。”

    张辽摇摇头,道:“飞燕哪,何须那么费力,吾听闻贼寇一般都讲些义气,若是将你等这贼头和几个小贼头关在这涉国县中,而后放出消息,不知道那些黑山贼会不会出山相救呢?若是他们来救,我等便来个守株待兔,以逸待劳……若是他们不来救,我等便再放出消息,张燕已死,攻下涉国县,为张燕报仇者为黑山渠帅,却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来呢?……啧啧……莫非是我想的有些简单了?”

    沮授和审配听了张辽这计策,不由暗自点头,张燕在手,张辽这两手计策确实极为厉害,黑山贼多半要上当。

    张燕闻言,面色更是骤变,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眼里露出骇然之色,如果真按眼前这少年所说,那他们号称百万黑山军迟早灭亡。

    他嘶声道:“汝究竟是何人?为何如此狠毒?”

    “狠毒?”张辽呵呵笑道:“对于贼寇,也有狠毒之说吗?我的仁慈,只对于百姓。”

    张燕怒道:“我等虽为贼寇,却也是义气之人,正是官府欺压百姓,我等才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张辽哼道:“官府欺压百姓,尔等揭竿而起,复来劫掠百姓,比之官府更甚,百姓何辜,尔等不事生产,只是抢掠,所谓义气,不过自私自利之谈,也敢妄言义气二字?”

    张燕闻言,不由愕然,随即低下了头,再也没有刚才的昂扬。

    事实上黄巾军起兵之初,也是为了推翻官府,救助百姓,但起兵之后便失去了控制,为祸甚烈,所过之处,一片焦土!黑山军虽处于太行山中,但也时不时出来劫掠郡县,是以张燕闻言,无力反驳。

    张辽看到将张燕的气势打压了下去,这才转了态度,沉声道:“我再问一句,可愿投降?”

    张燕面色变幻,沉默不言。

    旁边一个渠帅大吼道:“不降!”

    张辽二话不说,拔出腰间中兴剑,一挥而过,那颗人头滚落在地,脖颈鲜血喷出,尸体倒地。

    其他渠帅没想到张辽说动手就动手,无不大骇,慌忙躲避。

    便是沮授几人也不由脸色微变,他们这些日子见到的是张辽的温和与嬉笑,此时才见到了他果断与凶悍的一面,对张辽又多了几分认识。

    张辽看着那颗人头,摇了摇头,淡淡的道:“我问的是飞燕子,哪有你说话的份,多嘴多舌,该杀!”

    那几个渠帅更是面色发白,浑身发颤,噤若寒蝉,对他们而言,死在战场上与死在这里,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张辽又看向张燕:“飞燕子,我只再问一句,可愿投降?否则,便要用刚才所说之计了,百万黑山贼消亡,皆你不降之过也,到时候将他们的京观就堆在你的故乡真定,让你看一看那副壮观的情形,看一看他们对你的愤怒。”

    其他几个渠帅看着张辽的神情,如看阎罗,这一刻张辽在他们心中的可怕,超过了皇甫嵩。

    张燕浑身颤抖起来,看着张辽,眼里露出惊惧之色,看到张辽眼神渐渐凌厉,就要转身下令,他嘶声道:“愿降!”

    这两个字一说出来,张燕仿佛浑身失去了力气,一下子瘫倒在地。

    “很好。”张辽脸上露出笑容:“飞燕子做的决定很英明,相信他日百万黑山军也会感激飞燕子今日的决定。”

    张燕抬头看着张辽:“我等既降,汝要如何处置?若是……”

    张辽摆摆手,道:“迷途知返,犹未晚也,我只恨贼寇,却不害百姓,百万黑山军,说起来可战之兵不过二十五万,余者皆是家眷。汝等归降之后,选出精锐作为士卒,守护一方安定,余者全部安置屯田,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皆可饱食,相信比之每日抢掠,担惊受怕,有一顿没有一顿要好的多。”

    张燕没想到张辽对黑山军了解的这么多,不过听到张辽所说,他神情不由一松,又道:“黑山军虽众,但渠帅众多,有三十多人,遍及八百里,我所掌控着不过十余万兵卒,加上四十万家眷。”

    张辽点了点头:“余者不必问,汝先命所控兵马与家眷投降便是。”(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七章 颍川() 
颍川郡,阳翟城,唐府宅院之中。

    一袭淡黄衣裳的唐婉又在看着手中的玳瑁钗,怔怔发呆。

    唐母进来,看到女儿这番失神的神情,眼里露出怜惜,开口道:“婉儿,阿母病已经好了,儿也不便在家中久留,便让你兄长送你去河东罢。”

    唐婉蹙眉道:“可是阿母刚刚病愈,儿又怎能离开?”

    “阿母没事了。”唐母笑道:“儿却不能再留在唐家了,再留下来要成怨妇了。”

    “阿母!”唐婉俏脸微红,微嗔了声。

    唐母摇头道:“儿毕竟已嫁作人妇,再留在母家便是失礼了,也亏得文远性情敞亮,爱惜于你,换作他人可没这么气度,你父当初将你送入宫中,阿母就对他很不满,心中只怕再也难见我儿,如今却好了,文远是个不错的男儿,阿母看人不会差了,儿可要珍惜呢。”

    唐婉咬着嘴唇点了点头,听到母亲夸赞夫君,她心中也甚是喜悦,而且心中也突然期待起来,想要立时赶去河东见张辽。

    唐母又道:“儿到了张家,要勤俭持家,不可奢侈华丽,此非长久之道,我儿品貌不差,亦不须如此。”

    唐婉点头,她自幼受母亲教诲,在这方面却是不差。

    唐母想了想又道:“汝父不过个郡守,也有二妾,文远非是寻常人,他日多半还有姬妾,我儿也不要怨忿,要宽容谦让,儿是嫡妻,他人不能比,要有气度。”

    唐婉点了点头,她本就觉得自己对张辽有亏欠,影响了他的名声和前程,当初还要让张辽休妻来着,却被张辽霸气的拒绝,她心中感激,却是绝不会争什么名分了,何况正如母亲所说,她是正妻,根本无需争什么,只需要帮张辽打点好后堂便是。

    母女二人正说着话,唐翔大步走进来,神情不虞。

    唐母道:“我儿又怎的了?”

    唐翔躬身向母亲行了一礼,才叹了口气,道:“九江太守周昂昨日带六千兵马进入颍川,夺取了孙坚的驻地阳城,颍川怕是要乱了。”

    唐婉蹙眉道:“周昂是什么人?他既是九江太守,为何要来颍川夺取阳城?”

    唐翔哼道:“他是丹阳太守周昕的弟弟,多半是袁本初所派,攻打孙坚,便是与袁公路争锋。”

    唐婉登时明白兄长为何那般生气了,当初正是袁绍派周昕强夺了他的丹阳太守,而今又派周昕的兄弟周昂来颍川境内,兄长自然不喜。

    唐翔道:“孙坚本就是头猛虎,先前便几番逼迫为兄供他粮草,如今周昂又来,实不知是福是祸?”

    唐婉想了想,道了句:“兄长可去询问荀姊夫,他定有主意。”

    唐翔先是眼睛一亮,随即又有些郁闷的道:“小妹,你倒是夫唱妇随,学了文远几分性格,当初荀氏要背上冀州,你私下差高校尉将荀氏全族捉来,却栽在为兄头上,文若虽然性情温和,但见了为兄,恐不会多说。”

    唐婉抿嘴笑道:“兄长多虑了,荀姊夫可是夫君都夸赞的大才,器量大得很呢,颍川有难,他必不会坐视。”

    唐翔只是摇头。

    ……

    距离唐家不远的一处大宅院里,一个身着月白长衫、大约二十七八岁的儒雅男子正在书房里看书,一个美貌妇人敲门进来,轻声道:“郎君,婉儿妹妹来了。”

    儒雅男子收了书,温声道:“小君自去见她便是,为夫去却是不妥。”

    “郎君莫非还在怪罪妾身族兄麽。”妇人轻叹了声,道:“婉儿妹妹说是要见郎君呢。”

    儒雅男子想了想,道:“也罢,便去见见罢。”

    到了厅堂,脸上蒙了一层轻纱的唐婉向儒雅男子行了一礼:“妾身见过姊夫。”

    儒雅男子端正的还了一礼,道:“却不知王妃因何来见荀彧?”

    这儒雅男子赫然正是颍川荀氏的这一代领头人荀彧!

    唐婉蹙眉道:“妾身已非王妃,如今更有夫君,姊夫却不可错称了。”

    荀彧沉默了下,礼道:“是荀彧失礼。”

    唐婉道:“姊夫,妾身此来,却是代兄长请教,而今九江太守被他人驱使,带兵带来颍川与豫州刺史争夺阳城,兄长恐颍川遭逢大祸,是以请妾身前来请益。”

    荀彧摇头道:“此兵革之事,彧素来不知。”

    唐婉正色道:“姊夫才名,州郡所称,更为妾身夫君敬重赞许,岂能有差,而今颍川有难,姊夫更不该袖手旁观,此非男儿所为,亦非颍川荀氏所当为。”

    荀彧闻言,诧异的看了一眼唐婉,这才沉吟道:“周昕与孙坚争,实乃袁氏兄弟相争,颍川四战之地,无险可守,西有董卓,东南北有诸侯,各不从属,战乱不可避免,是以吾方才带着族人北上,奈何被截留下来。”

    唐婉微微叹了口气,道:“不瞒姊夫,荀氏非是兄长拦截,却是妾身擅作主张。”

    荀彧沉默片刻,道:“却是为何?”

    唐婉恳声道:“只因夫君爱惜姊夫之才,昔日他来颍川之时,太过匆忙,恨不能一见姊夫,怀恨而去,妾身怜惜夫君,又认为姊夫必能与夫君性情相投,便擅做主张,还请姊夫见谅,更是莫要怪罪夫君,他可是丝毫不知此事,若知道了,恐怕责骂妾身鲁莽行事,令姊夫不快。”

    她说罢,向荀彧深深行了一礼。

    荀攸看到这般知书达理的女子,一时间还能说什么,微微摇了摇头,和声道:“小妹的夫君可是张文远?”

    “姊夫如何知晓?”唐婉不由愕然,随即看了一眼族姊唐氏,心中登时明白了,感激的看了她一眼。她平时在族姊唐氏面前说过夫君不少好话,想必唐氏都说与荀彧了。

    荀彧看到唐婉的反应,也暗赞她聪慧,当即沉声问了一句:“却不知张文远何如人也?”

    唐婉肃然道:“夫君为人豁达,心地善良,忍辱负重,胸怀大志,心存百姓,欲安定天下,却苦无如姊夫这般大才相助。”

    听到唐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