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汉-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个名都没提过),还是对她百般怜爱。韩非估计吕布也不是对王允的连环计完全没觉察到,但是他只是把貂婵当作一个女人,一个普通女人,给了她想要的温暖怀抱,给了她安全感。甚至在下邳士气低迷,军心涣散,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没有想着投降,或是宁愿在家陪着妻儿。

    这么个对自己女人体贴的卑鄙小人?天下有多少人敢在这个问题上笑他?有多少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没干过窃玉偷香的事?吕布的确不是一个好上司。称不上是英雄,好汉,没有杀伐决断,不会玩弄权术,但韩非承认他绝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真男人。

    或许,站在女人的角度来想的话,吕布、刘备二人中,多数会选择吕布来做一生的伴侣吧!

    宛城地处北方接壤,受黄巾之乱以及洪旱的影响,一路上人口稀少,除了偶尔会遇到一两个有几十户人口的小村子,其他时候基本上就只能看着河水里的游鱼,长长的芦苇……自新野出来后,就几乎没见过活人。

    或许,是受到了虎牢关前战争的影响吧。

    经过树日的长途跋涉,终于见到了宛城。相比于长沙的矮小,长社就显得巨人一般。高达七八丈的城墙让韩非明白了为什么曹操打张绣时为什么一连几次都正面攻不下,灰色的城墙在阳光的肆虐下更显得死气沉沉,却不如长沙一般让人觉得亲切。

    门口一队士兵无精打采的,正如烈日下同样打蔫的树木花草。大部分甚至连皮甲都没穿,只穿着一件汗湿得变了色的布衣。有的甚至抱着长枪靠在城门拱墙上打瞌睡。

    那个唯一穿了皮甲的小校,见韩非一行人来,忙上前拦住了车驾,伸手要税金每人五金,那硕大的狮子鼻里伸出几根黑黑长长的鼻毛来,让人甚是怀疑是不是还有鼻孔臭。

    除非不得己,韩非并不习惯拿出自己的身份来压人,见了此情景,也只是厌恶的挥了挥手,让人如数捧上税金。那小校眉开眼笑的接过沉甸甸的一把铜钱,在手上踮了踮,身上那如同大号的女子肚兜一般的皮甲也跳了一下。

    正当韩非准备进城时,那小校看着这车队人数不少,那车上又沉重的把地上轧出一道深深的辙痕,以为是哪个商队,打起了坏主意。

    “慢着,太守有令,为严防宵小混入城内,须得将每辆车仔细搜查一遍。”那小校一边拉大喉咙,一边回头跟那群有气没力的痞子兵说道:“还不与我搜查!”

    究竟是什么样的蠢货,才能养出这样的兵。韩非一眼就看出这小校无非是想多捞点油水罢了,相比之下那张机治理下的长沙,不知要清廉到了哪里去。

    那群只会欺压良幼的大爷兵,见有肥羊上门,顿时跟吸了粉似的精神大振,一个个叫嚣着叫车上人全部下车,举着枪慢悠悠走过来。

    黄忠在马上把大刀一举,厉声喝道:“尔等不知死活之人,胆敢冒犯当朝龙骧将军的车驾,有哪个再上前一步的,献上人头来!”

    至于典韦,根本就对这些人提不起来兴趣,冷眼扫了两扫,兵器也不拿,只是将满身的杀气释放出来,冰冷的杀气。顿时令这些不知死活的大头兵收住了脚步。

    那小校听到“龙骧将军”两个字就蔫了,大鼻子里出的气更粗了,人顿时矮了三寸。更慑于典韦等人的杀气,哆哆嗦嗦的说道:“你……你胡说,天下谁……谁不知……知道龙骧将军正……正在虎牢关前与那吕布激战,怎么可能……到了此厢?空口白……白话,你……你们可……可有什么凭证?”

    摄于黄忠等人的气势,小校根本就不赶把话说死,往日的嚣张气焰。早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宛城接壤北方(在这年代,江南为南,江北就是所谓的北方了。南船北马也就是这么来的),虎牢关的战况,这里传得可比荆州境内活跃多了,龙骧将军的大名。每日间。早就听得耳朵磨出耩子来了。

    别说他一小校了,就是太守在这,恐怕也得以礼相待吧?

    韩非也不哼一句话,从身上取出龙骧将军的印信,随手丢了过去,神情煞是冷漠,倒是象极了达官显贵的派头。

    小校手忙脚乱的接住,只看那印信的模样。就信了十成十,平日了里。除了侥幸见到了太守的那块印信有这般模样,何时再曾见过?

    商人,商人怎么可能有印信这东西!

    他装模作样的看了一下,其实根本就不认字,双手恭恭敬敬的把印信高举过头,满脸赔笑,说道:“不知是龙骧将军大人驾到,小的多有冒犯,还望将军大人多多恕罪则个。”

    韩非看都不看他一眼,哼了一声说道:“现在,可是容得吾等入城?”

    “自然自然……”小校忙不叠的点头。

    转过身对着他的手下时已经由小鸡变成老虎,大吼一声道:“还不让开路来!都与我作死么?”

    兵痞们来得慢,退得倒是很快。哗啦一下站到吊桥两边,站得直直的,任那汗水从身沿上流淌尚不自觉。

    等韩非一行进了城,那大鼻子小校这才胡乱在脑上抹了几把冷汗,又大叫道:“精神点,眼神都给老子利索点,别又跟老子惹麻烦,小心扒了你们的皮……”

    宛城为一时的名城,商业,人口都是位居当代前列。但是韩非一行进得南门后,却发现这本该是远比长沙富庶的城市,居然路两边全是一排排头上插着标的流民,面前放着几只缺了一大半的破碗,其景甚是让黄逍和张机两人觉得嘘唏不已。

    如此大城,倒不如我长沙小郡也!”张机摇着头,抚着颔下长髯,长声叹道。

    “此必为此地父母官无能,不能为民谋生计也。这样的父母官,不要也罢,若是韩非有幸,迎回了天子,当请陛下降旨,免了这宛城的太守之职!”韩非点点头,看着满街的流民,神情一片默然,说道。

    见到一只庞大的车队经过,那些流民正如见了肉食的狼群一般,疯了一般纷纷往他们的车队里挤过去,抱着自己或几月之幼婴,或七八岁之小童,眼里本已灰色的双眸又重新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他们只想眼前这些骑着高头大马的贵人,可以用低贱的几个铜板买下自己唯一可以出让的骨肉,来换取一些少得仅可以食得数日的米粟。

    甚至有人被挤到人群后面,急得居然蹦着叫道:“卖自己!”

    一时间数个插着草标的脑袋在人浪里此起彼伏,像是水中按下的葫芦。

    “诸位,诸位,本将军刚刚至此,尚无落脚之所,不若等明日可好?今日诸位想是难过之极,本将军即遣人买得些稀粥分之以食可好?”韩非中气十足,说话如雷响在耳边一般,顿时让喧闹的场面一下安静下来。

    人群中一阵短暂的沉默,旋即又大声称好。众人以为韩非前面的话只是推托之辞,又听他说要开粥欲他们,才又高兴起来。至于韩非说的什么“本将军”,早被人群自动的忽略了。这时候,管你什么将军,都没有一口吃的重要!

    不过,人群中自然是有着精明的人,就听有人高声问道:“你又是何人?我们凭什么相信你?你该不会是拿话敷衍我们吧?这样的事,我们见多了,那些……”

    有人说话,顿时引起了满街的附和,“是啊,是啊……”

    这些人,怕了。

    显然,以前类似这样的场面没少了过,许是那些富人被围得不得脱身,这才许下了类似的话,结果,到后来却是人去信杳,凭白了期盼。

    “不瞒大家,我名韩非,字学远,乃大汉龙骧将军是也!”韩非又是头疼,又是同情这些可怜的人们。

    “韩非?!”

    “龙骧将军?!”

    “就是打败了吕布的那个?!”

    “……”

    人群中,先是一阵的静谧,紧接着,就炸开了锅一般,议论声此起彼伏。

    好半晌,议论声才是少歇,比复方才的嘈杂,就听刚才那个声音又道:“既然是韩龙骧将军大人,我们自然信得过……兄弟们,让开道路,让将军大人过去吧。”

    “对,我们信得过将军大人!”(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五十一章 蠢货() 
“韩非?!”

    “龙骧将军?!”

    “就是打败了吕布的那个?!”

    “……”

    人群中,先是一阵的静谧,紧接着,就炸开了锅一般,议论声此起彼伏。

    好半晌,议论声才是少歇,比复方才的嘈杂,就听刚才那个声音又道:“既然是韩龙骧将军大人,我们自然信得过……兄弟们,让开道路,让将军大人过去吧。”

    “对,我们信得过将军大人!”

    一声声附和声中,人群左右一闪,顿时,一条道路闪现了出来。

    想不到,我的名字竟是这般的有用。

    韩非心里微微自得了一小下,冲着一众围拢的人群点点头,提马走出了几步后又停了下来,回身叫道:“郭嘉何在?!”

    郭嘉微微一愣,忙从车上跳了下来,这时候的他,早摆脱了晕船的阴影,虽然看上去还不是甚健康,但也与正常人不差许多了。拱手道:“主公,不知唤嘉何事?”

    “奉孝,你挑选几人去买些粮食来,就地熬粥,摆开一条粥场……记住了,粥定要不稀不干,太稀则不足以充饥,太干又怕这些人久未进食会噎住。还有,此事无需你亲自操持,注意你的身体。”韩非仔细的叮嘱道。

    张机连连赞叹,称韩非想得周道,颇合医理。

    “谢将军大人活命之恩!谢……”

    左右人群瞬时矮下去了半截,所有人都跪下了。接着,又是一矮,上至白发苍苍。下至垂髫少儿,此刻,无不是一头磕在地上,久久不起,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激。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这些人,有的甚至已经饿了不是一天两天了。几已对活下去没有了多大的信心,每一天,都有人死去。这些人,已经有些麻木了。

    可突然看到了能够活下去的曙光,又怎能不感恩?

    一口饭,赢取了无数人的心!

    人这种动物。有的时候。就是贱!

    当他大富大贵的时候,你给他金,给他银,他根本就不会感激你,甚至,会以为你是在巴结他,是理所应当!而当一个人落魄之时,甚至。要饿死之时,你给了他一口稀粥。或许,是他以前根本不屑一看的东西,但是,他却会感激你一辈子!连皇帝都是如此!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打天下的时候,一次打了败仗;连夜逃跑,当时正值冬季;下大雪;朱元璋逃到一个农户家里,又饥又饿,几天没吃东西了,农妇见状,把自己家仅有的冻白菜梆子和一点冻豆腐,还有捡来的土豆,一起放到锅里炖了,朱元璋饥饿之极,狼吞虎咽,把一锅热乎乎的乱炖都吃了,顿时浑身暖和过来,恢复了精神,觉得吃得从来没这么香过,就问“吃的是什么;这么好吃?”农妇不好直接说,就编排说道是:“珍珠翡翠白玉汤”。

    就这一锅的大杂烩,竟然会使后来做了皇帝的朱元璋还对这农妇念念不忘(没别的意思哦,朱元璋的老婆马大脚家教很严的)。

    还是那句话,锦上添花,永远不及雪中送炭会令人感恩。

    “百姓者,不易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